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3-05 17:11巢知行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阅读教学

巢知行

(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肇庆 526020)

一、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2]:第一,满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积极开展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既有助于达到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又能实现素质教育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深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并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第二,符合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规则的能力[4]。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基于新课标要求引领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水平已得到了显著提升,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愈发严苛,学生不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大部分中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未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片面性地将文化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并未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未积极培养学生的延展性思维,忽视了基础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过于薄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注重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片面性地认为其他拓展知识对学生而言并无实质性帮助。这种错误认知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

(二)学生的语文基础过于薄弱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还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普遍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和节奏。与此同时,部分中职学生还对语文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厌倦心理,难以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心理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严重缺乏学习语文的动力。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存在错误认知,片面性地认为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基本技能,从而忽视了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使其从心理层面上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持轻视的态度。实际上,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学科,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中职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基础知识点,很可能对其日后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三)阅读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短篇文章,或者要求学生阅读互联网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短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职学生的阅读面,也无法保证中职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与此同时,中职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倾向于选择教材中的节选文章,并未尝试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这种阅读方式很可能会破坏学生对文学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完整感。此外,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无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重要的是,在单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无法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章背后蕴含的价值和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整个阅读学习过程流于形式。

三、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及时转变传统观念,丰富阅读教学手段

在中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度较低。教师需要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其充分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对专业素养提升、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性。教师还要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结合。相关教师要及时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常规,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新课标中提出的新型教学思路和方法,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阅读体裁以及教学目标等要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效凸显学生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引入新颖的小组合作阅读、自主探究阅读、趣味性阅读等阅读方式,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自主研究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角色、环境特点以及情节等要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着手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故事内容改编成剧本,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完整的故事画面。学生在改编剧本、分场景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编剧、演员、观众等多个角色,并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到文章中人物角色复杂的内心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传达出的情感,彰显出独特的人性之美。通过创设表演情境,学生能深刻体会到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以及齐威王知错就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感受到作者对善于劝谏者和开明君主的赞赏与肯定。

(二)突破阅读素材的局限,拓展学生的阅读层面

阅读不但是学生积累文学素材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措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有助于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中固有的短篇文章,而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者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未来职业规划、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等要素向学生介绍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深入研究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匠人物或劳动模范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可能领悟优秀人物的精神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及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学生很可能因自身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对文章产生陌生感,对作者传递出的情感也存在理解上的误差。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作者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等课外文本,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郁达夫通过“北平的秋”这一意象引申出的爱国情怀,从而对《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小组还原书中感兴趣的对话场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创作平台,通过排练话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进一步保障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式阅读的质量。

(三)创设趣味性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

在新课标背景下,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境教学法作为一项新兴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脑海中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具体情境,从而真正意义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标准下的基础模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这就需要相关教师结合学情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创设趣味性阅读情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中深刻体会文学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曲目和动态视频,感染学生的情绪。凤凰传奇的同名歌曲《荷塘月色》营造出了静谧优美的意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联想荷塘、月色等优美意象,有效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文字的欲望,在阅读教学正式开始前为学生塑造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从而提高学生投入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从《荷塘月色》中描写的月下荷塘、塘中月色、荷塘周边美景等角度着手,展示优美的图文或者播放朗诵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将语文阅读课堂与音乐、视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传达出的语言美、景象美以及意象美。

(四)基于整体观念,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高效的阅读质量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把握课文的思想脉络,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能优化其阅读思维,使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阅读知识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阅读探究活动,鼓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分享自身对阅读内容的看法和见解,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有效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在课后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与经典名著相关的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并将整个阅读过程合理划分为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三个阶段。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分享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作者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以及重难点章节的理解,并对此形成明确清晰的认知。

(五)考虑问题差异,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在中职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在提问学优生时,应向学生提出更有引导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跟随教师安排的任务,发散古诗文学习思维,深层次地分析古诗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提高学习古诗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问时,重点是询问基础知识,以免问题难度较大,影响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突出问题的差异性是十分关键的。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避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学习内容太简单产生懈怠心理。因此,教师在后期设置问题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控制问题的难度和数量,从而发挥问题引领古诗文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对于“鲜”字的学习,教师需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解释“鲜”的读音、意义。教师在对优生提出问题时,既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一词的含义以及读音,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词性,并且回答相关的通假字问题和词类活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回想《爱莲说》中的“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词性、读音、意义及同义词,并将其与《桃花源记》中的“鲜”作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古诗文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

在自我发展层次上,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方面。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群文阅读是一种以两篇或更多文章为基础的阅读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就某一主题文本进行讨论,形成一种阅读教学的方式。群文阅读不但可以帮助中职生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还可以在不断反思和探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发生改变,由“单篇”范例精读到“1+X”个短文阅读,能让学生掌握一篇短文阅读和学习的技能,再将其运用到其他篇章的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记录阅读笔记的习惯,使学生具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语言应用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新课标中职阅读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