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彰显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

2023-03-05 05:46孙晓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讲道理道理思政课

孙晓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就思政课的本质和教育要求发表了重要观点,为高校加强思政课认识,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指导。如何认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为什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如何彰显讲道理的本质,值得探究。

一、如何理解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

本质相对现象或表象,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具有稳定性。课程的本质指课程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发展与影响的根本属性。“课程的本质需要回到课程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中去找寻。课程之所以产生和存在,从深层次上讲,是在回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人的内在发展需求”[2]。因此,课程本质指向课程的社会功能与课程满足个体成长的需要。思政课的本质需要从两个层面把握:第一,从社会功能层面看,思政课具有社会政治本质[3],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关系到国家依靠力量和政权稳固性的构建。第二,从课程满足个体成长需要来看,思政课具有教育教学本质,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政治、哲学、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启智润心,立德树人,思政课的这层本质关系到高校政治理论课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理解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必须统筹把握思政课的社会政治本质和教育教学本质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表里关系。“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4]307。就社会政治本质看,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托。而思政课社会政治本质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教学本质来促进,思政课是课程教育的一种类型,须服从教育的一般性规律,即“知、情、意、行”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本质,在社会与政治层面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功效。

(二)理解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必须系统把握认知体系和实践体系

从认知体系看,这里的“讲道理”是本质与原则性规定,明确了思政课在课程教学中的理论课特性,纵然思政课教学环节具有形式多样性,但是思政课归根到底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信心,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泛泛而论各种理论,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明确了思政课在教学论维度的德育特性,思政课意在培养爱国、良善、公正、敬业的公民;明确了思政课在价值论维度中的引导功能,思政课应具备政治性,思政课讲的道理是国家和社会主流价值。当其他价值与主流价值冲突时,需要旗帜鲜明发挥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和主导性,引导青年大学生勇敢应对学业、情感、职业、责任、使命等多方面的挑战,认真系好人生扣子,追求健康的个人理想和高尚的社会理想。从实践体系看,这里的“讲道理”提出了思政课教学需要在实践维度讲清楚“如何做”的道理,助力学生将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高职思政课如何体现讲道理的本质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职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遵循高校思政课的本质规定性——讲道理,又要能够体现职教类型思政教育的特色。那么高职思政课如何彰显讲道理的本质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围绕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课程政治性和学理性,“讲深”道理,让高职学生能懂

思政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政教师一方面要明确思政课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这是课程意识形态规定性,也是思政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不能夸大思政课政治属性,将其理解为纯粹的政治宣传,而忘却其作为课程的学理性。学理性关乎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思政课必须构建从政治到学术的逻辑体系,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将道理讲深刻,才能让高职学生感受到理论的力量和思想的魅力。

有必要警惕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两种倾向。一是部分教师不敢讲道理或不屑讲道理。不敢讲道理,通常表现为担心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遂将课程通俗化或故事化,造成课程偏离政治性。不屑讲道理,是部分教师自认为学生不喜欢听道理而拒绝讲深,造成课程偏离学理性。这类过于主观的判断或回避困难的倾向,要遏制。教师需要明确使命,加强业务能力,摸索由浅入深渗透道理的路径,让高职学生也能听懂。“讲深”并不等于“讲难”,并不等于故作高深,生搬硬套经典理论,让学生迷失在专业术语与理论模式的迷雾里。“深”指道理的系统性和道理的纵深性。如果老师能把学生过去只知皮毛的知识、不成体系的理论勾连起来,或启迪学生思考一些过去未曾抵达的理论层次,解决现实困惑,这就是“讲深”。具体的手段可以是由知识及价值、由情感及理论、由具象及抽象,这样的道理学生不仅能听懂,而且能受益。

另一种倾向是少部分老师与行政管理人员或僵化理解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或僵化理解思政课的教育方式,认为思政课就是宣讲政治正确,照本宣科最保险,不能处处讲逻辑,根本还得靠灌输。这类倾向是讲深道理之大忌。讲深不是高深理论、党政方针的集中“信息轰炸”和强硬“理念植入”。灌输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信息化时代,对高职学生照本宣科灌输理论,大概率引发学生无视课程或反感老师。据王亚薇对江苏省6 所高职院校500 多位高职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不具备较高的学习“黏着力”,坚持并持续专注学习的力量较弱[5]。表现在思政课上,有些学生对于不喜欢或者难以理解的东西会直接表露拒绝的态度,缺乏耐受并尝试理解的意志。因此,高职思政课的讲深道理,是要能联系现实问题,接地气地向学生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层次的问题。

(二)基于课程内涵来源,“讲透”道理,让道理可信

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9。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来源较杂,不少老师没有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没有吃透中西哲学与社会规则机理,政治性与学理性无法融会贯通,讲解起来自然无法透彻通达。思政课的内容来源于政治学、哲学、法学、史学、心理学等重大理论问题,吃透这些理论需要有广博的人文社科视野和扎实的研究分析能力。较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思政教师跟学术圈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任务较重,研究时间不充裕,十八大前这种状况较为明显。十八大之后,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和思政课的重视力度。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21 年年底,全国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达到12.7 万人,比2018 年增加5 万多人[6],大大缓解了教学压力。与此同时,由上而下对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各级各类研讨会和教学比赛,为老师们吃透理论提供了机会。新冠疫情持续三年,很多研讨会搬到线上,高职院校老师有机会跟著名高校教师一起聆听孙正聿、艾四林、骆郁廷、陈金龙、刘同舫等众多理论专家的讲座。截至2023 年6 月2 日,教育部党组组织发起的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①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网址为http://zmdjt.bjcipt.com/login?uri=/index。已提供125 场名家讲座,有助于高职教师搞清楚理论源流,跟进最新学术热点和动态,越来越多的老师拥有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能力,敢于回应社会热点难点,将道理讲透,使真理越辩越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什么比资本主义民主制优越,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和开放的国际比较中,逻辑自洽,值得信赖。不少高校思政课成为学生爱听的课,以广东地区为例,深职院、番职院、广东轻工、顺职院的思政课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评分普遍很高。教研合一必须成为高职思政教师的重要要求,这是讲透道理的重要保障。

(三)基于学情,“讲好”道理,让道理好听

高职思政课主要集中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年龄上已经成年,心智上未必成熟,处于人格与价值观形成的矛盾对冲期。不少学生或自负或自卑,自负是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权利也有能力自主抉择。自卑原因则复杂一些。第一,大一是学生真正意义上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自主学习、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公共生活、政治参与等均对其构成一定的挑战,会让他们产生应对能力不足的自卑感;第二,从大一开始,学生能够自主决定参与社交媒体的频度,接触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如何面对线上线下鱼龙混杂的观念,相信什么、否认什么,扑面而来;第三,社会对高职学生偏于负面的评价影响了高职学子的自信。长期以来,国人对普通本科学校的追求、高职毕业生处于相对弱势的薪酬待遇,均给在校高职生以实实在在的压力,俞国良等人的调研已证明这一点[7];第四,职业院校学生七成来自农村[8],教育基础和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也易导致部分学生自卑。

因各类原因而导致自卑的低年级高职学子亟需思政教师走近他们,指导他们。值得注意的是,亟需是从客观事实角度讲的,学生主观角度是否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帮他们,则另当别论。基于笔者对2021 级高职新生开课前的线上调研,28.3%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能给予他们的帮助持不确定或否定立场。这对思政课教师能否“讲好”道理提出了要求,即既要符合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又要能用适销对路的方式讲授,让课程顺了他们的耳,使他们产生倾听意愿。笔者认为每门思政课的开课导学特别重要。导学是建立师生情感联系,明晰课程价值的关键环节。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几乎全部通过高考入校,高职生源较杂,学生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教师应提前备学情、备课程、备方法。备学情即通过学校已有的生源基本统计信息、课前线上问卷等充分了解学生来源、家庭状况、已有知识与能力、对课程的了解度、期待度等,提炼关键信息与问题。备课程,这是思政课导学的重点,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困惑讲清楚“高职院校学生为什么不是第一时间学技术,而要上某某思政课,思政课与个体成长、就业、发展或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如何”等。备方法,需要结合高职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破冰游戏、激励活动等建立学生自信。

(四)基于教育类型,“讲对”道理,让道理有用

从类别上看,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品格和职业技能的一线员工。因此加强家国情怀、职业使命、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基本法律法规教育,是高职思政课教育的重点。近年来,党和国家多份文件均强调高职教育要突出职业性,如何体现和落实是关键。思政课虽为公共课也应该有高职特色,“对标”职业性,“讲对”道理很有必要。家国情怀是基础,无论普通本科还是高职的思政课,这个根本不能动摇。在此基础上高职思政教师需要重点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四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等必教内容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同学们产生职业报国,敬业齐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使命、职业理想从哪里生发?教师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高职学生所在城市变迁史,让同学们明白发展是硬道理。职业能力从哪里来?既来自专业技术训练,也来自科学思维培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历史的几大规律教育,加强辩证法教育均大有裨益。职业道德、基本法律法规教育则来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以及专业课程的职业规范、职业伦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学生经过这些“对标”的带有职业特色的道理的教育与引导,会更容易回应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高职毕业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会更清晰地定位自己,会更加明晰职业规则和职业伦理边界,以更佳状态投身职业生活,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五)基于教育方法论,“讲活”道理,让高职学生爱听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两个相结合”[9]的观点,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道理,亦是有启发的。道理的魅力在于它是来源于实践的精华。思政课主要是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如何传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现实,联系中国实际讲道理,联系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讲道理,联系高职学生处境讲道理。比方说讲授中国民主,照搬照读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一种讲法,从纵向历史政治文化发展来看和横向国际比较来讲是一种讲法,从当下美国对中国有代表性的产业、行业实施双重标准、长臂管辖、围追堵截等角度来批判是另一种教法。显然高职学子更容易在最后一种讲法中受到更大的震撼和教育。

用生动的案例讲授道理,也是活化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讲故事必须讲究方法。故事宜少而精。故事要蕴含丰富的道理,故事的分析要接地气。比如,给深圳高职学子讲改革创新,没有比深圳四十多年的发展实践更有说服力;对广东学生讲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岭南民间文化、艺术再自然不过;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讲好本地区、本省杰出工匠的敬业故事更有吸引力。

道理源于实践,讲活道理,不仅要联系实践,而且要积极设计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当前思政课改革的核心应该是面向实践、面向新时代、面向现代性的课程变革”[10]。高职思政课更应该通过实践讲道理。原因之一是职业院校相较普通本科院校更注重实践习得以及默会体认;原因之二是相对系统性的理论演绎或归纳,高职学生更擅长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原因之三是在党和国家重视思政课,倡导“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思政课实践的平台更广阔、资源更丰富。不少高职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具有时代性的实践活动,比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走进乡村”大思政活动、深职院做的“寻匠悟道”师生杰出工匠访谈,广东轻工的“互联网+矩阵式远程互动教学”等,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线上博物馆等多种空间,盘活各种资源,“讲活”了思政课的道理。

三、如何保证高职思政课讲道理的质量

习近平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思政课的道理,“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是尊重教育规律,以相互联系的观点,表明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是师生共同体互相成就的结果。反之,如果把讲道理变成轻视、忽视学生存在的训导,那么这个道理就变成了强制性灌输;如果不启发或不要求同学们用心悟,那么老师的教导,极有可能变成一场课上热闹,课下萧条的独角戏。

(一)高职教师用心教是保证讲道理质量的第一要素

“教师要用心教”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教师”,二是“用心”。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尤其重要。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已经多次下文要求各地加大力度配备思政教师,2020 年3 月1 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据教育部2022 年3 月通报数据,量上总体达标。笔者走访多所高职院校了解到,达标很多是在近年快速实现的,除招聘专职教师外,不少学校是通过校内人员转岗实现,不少老师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但理论薄弱。尽管近年教育部加大了思政教师的培养力度,截至2021 年年底,建立了41 个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学)基地、32 个“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每年常态化研修培训教师近6000 人,但客观上相对于思政教师数量的快速增长,质量培训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在人才吸引方面,本处于相对弱势,内部转岗思政教师和兼职教师比重较高,未来稳定教师队伍,加强高职思政教师质量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尤其重要。

以上是从外在的思政教师队伍角度来谈质量保证,就教师来说,练好内功,达到思政教师“六要”,是“用心”教的前提。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要求。首当其冲“两要”就是“政治要强”和“情怀要深”。让有信仰的讲信仰,让有家国情怀的人讲爱国。其次是“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就教科研在教师工作中的占比,高职不如普通本科高,但这不是高职老师疏于学习充电的理由。高职教师要研究理论之变、教材之变、学生之变、企业行业之变,把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与丰富的社会现实勾连起来。再次是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师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教师课堂讲一套,自己是另外一套,讲再多的道理,学生也不会相信。

社会各界要有“大思政”思维,为思政教师用心教提供支持。2022 年8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11],从国家政策领域为思政课提高质量提供保障。如果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解决的是思政课的‘识深’的问题,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提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则解决的是“见多”的问题[12]。高职院校要抓住契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职业使命、职业理论、工匠精神等道理讲深入。

(二)高职学子用心悟是思政课道理内化的保障

从德育课程教育角度,思政课理论讲授和价值观辨析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作业,引导学生用心悟,将道理内化吸收。高职思政教师要在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以实质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用心“悟”的习惯。教师适宜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在启发学生的同时,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要求同学,联系讲解体悟道理或主动展开实践探究印证。教师把控好“悟道”的过程,从而有效确保质量。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可以鼓励并指导高职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原著精读、情境模拟、问题探究、社会实践等方法学习思政课,让学生明白高职思政课是心脑合一,学思并用,知行合一的悟道课。再有,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意,给高职学生讲道理不能讲得太满,要留出适当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消化。如同作画,适当留白反而效果更佳。

总之,怎么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如何保障思政课讲道理的质量,这三个问题是高职思政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有关思政课是讲道理的论断时要深入思考的重要方面。教师要紧扣思政课的社会政治本质和教育教学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紧扣高职教育类型和目标、高职学生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用心用情,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好、讲对、将活,并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心体悟,方可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讲道理道理思政课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讲道理”的面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讲理的八大戒律
道理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