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3-03-07 18:07李忆华曹孟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创作数字

李忆华,曹孟青

(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1]6-7,肯定了很多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取得了积极成效”[1]12,强调“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1]14。这为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讲故事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传播知识、赓续文明的方式,也是一种最为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伴随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故事内容载体和讲述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最原始的口口相传到文字记录,从电台广播到电影电视,再到现在的数字化形式,“数字故事”顺应而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技术来讲述故事[2],为教学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表达自我思想、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故事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数字故事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家Joe Lambert和Dana Atchley作为非营利组织——数字故事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即CDS)的创始人发起了数字故事运动。此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数字故事中心和协会相继出现[3],数字故事在世界各国逐渐流行起来。数字故事的教学策略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被广泛运用到各门学科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具体地讲,数字故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加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网页等数字媒体素材,形成多媒体故事来表达自我,并同步发布到网络分享。数字故事与传统讲故事的最大差异在于故事的呈现方式不同,它既有故事叙事话语的共性,又有数字语言的个性,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叙事性。数字故事短小精悍,时间长度一般为3—5分钟;题材灵活多样,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体到群体、从历史到现实,都可以用数字故事生动诠释。与文学作品的故事叙事一样,数字故事文本要求清楚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其排列顺序并非刻板划一,叙事视角不同,叙事形式多样。某一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故事主题如何切入、布局谋篇如何展开、故事情节如何更合理更动人。除此之外,数字故事还需要情景化的构思、清晰的观点、有趣的问题、生动的内容、好听的声音、适切的音乐、明快的节奏、精简的模式等元素。在叙事过程中,既要有时间的动感,又要有人物活动的环境;既要有场景的再现,还要有细节的描写等,要选择好叙事视角、把握好叙事结构,在起、承、转、合的连续性转换过程中,做到叙事元素与叙事主题相辅相成,把事实完整地呈现给受众,从而触碰受众的某种情感,使之在观赏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感、感官和精神层面的愉悦。

第二,可视性。相对于传统的故事表现形式,数字故事的显著特征在于可视性。数字故事运用声画技术融声音、图像、音乐、叙事为一体,以受众的体验和需求为导向,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生动趣味的画面展示难以表达的细节,将叙事与对受众的视觉冲击结合起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使之产生丰富形象的直观感受,深化视觉审美理解程度,从而比口述、纸质书等要来得真实。同时,为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知识,使之从中获得教益,从而实现较为高效的传播互动。例如,讲解质变与量变关系时,引用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学生把这句名言制作成数字故事,把故事嵌进历史与现实,诠释由量变到质变、做人做事的道理。抽象的名言可视化、形象化,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好地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第三,教育性。数字故事教学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数字故事的教学方法支持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合作录制视频、相互讨论评议,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4]。数字故事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数字故事以学生为创作主体,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作故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好的故事寓“教”于“事”、寓“德”于“事”、寓“道”于“事”、以“事”启“智”,以“事”赋“能”,既有生活性和艺术性,又有启迪性和审美性,从而将感情、态度融入故事之中,有效实现教育功能,学生在自导自演的故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其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远比机械说教与单纯宣教更具实践意义。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南华大学医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志愿者服务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抗“疫”优秀志愿者团队以及个人。我们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制作了数字故事《战疫有我》,反映南华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展现南华学子心怀大爱的责任与担当。数字故事在全校展播,引发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数字化。这是数字故事的重要特点。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生动的故事,以数字言说、数字叙事、数字化媒体传播分享,把讲故事的艺术与数字传播模式结合起来,改变了受众和信息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递和思想教育模式。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心灵触摸式感知体验,创作出形象化、可视化的故事,带来了多彩的视听盛宴,方便受众消化理解故事内涵,实现了传统的故事呈现方式与现代数字传播的“美美与共”。因此,数字故事在创设教学情境、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多重交互、提升高级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二、数字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5]。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思想深度互动,激发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12。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和精神主线,学生自主创作的一个个具有思想性、价值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故事,把鲜活的影视素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无缝对接,能够更好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唱响红色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活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数字故事制作完毕,利用网络进行分享评价,有助于学生参与互动,在反思与建构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要义,自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指导学生制作了数字故事《习近平心中的牵挂》,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梳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把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深刻体会“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的内在含义,在多维互动中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字故事创作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实践创新学习活动。实践是创作数字故事的源泉,创新是评价数字故事短片质量的重要指标。制作一部优秀的数字故事短片,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既要做“剧作者”又要做“剧中人”,要有策划创意、撰写好故事文本,熟悉影视后期剪辑加工……这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调动想象力,发掘创新潜能,才能在自主学习、创意思维、可视化写作、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得到锤炼和升华。良好的学习体验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重要条件,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6]。数字故事的创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释放创新个性、展示艺术修养、表达思想情怀、践行工匠精神、增强自我效能感等提供了良好平台,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作一部高水平的数字故事短片,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只有精心挑选故事题材,用头脑风暴激发创意,撰写故事剧本,模拟故事场景……反复打磨、精心修改润色,用恰当的数字技术剪辑、编辑、合成数字素材,才能打造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境的精品力作。在分工合作、集体创作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既是“看故事的人”,又是“讲故事的人”,团队成员之间互助互进,其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数字化能力、责任担当意识等均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提高学生数字媒体素养

数字故事很好地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将数字故事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之中,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数字素材和多媒体元素,进行批判性思考,有效地整合数字音频和视频元素来创作可视化的故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在编辑数字故事时,需要处理电脑、移动设备、录像设备等技术问题,体验学习、运用软件的乐趣,这些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字媒体素养[7]。学生经常使用数字媒体,会有意识地选择数字媒体帮助他们讲述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数字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要点

数字故事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在创作全过程,需要师生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发挥数字故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统筹规划数字故事创作

一是认识到数字故事教学的价值。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到数字故事对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自我教育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媒介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学校职能部门在教学形式、故事创作规程、经费安排、工作量测算、成绩评定等方面予以建章立制,确保数字故事教学活动落地生根、扎实推进。

二是合理规划数字故事主题。创作数字故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解读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文化传承、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青春励志、公益服务等常规议题的基础上,每年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确定不同的微主题,并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

三是明确数字故事教学实施方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制定统一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数字故事创作时间安排、学生分组、主题讲解与讲评、故事文本撰写、活动考核评价、技术指导、经费预算等,明确数字故事制作流程,确保数字故事教学活动规范有序,提升数字故事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完善数字故事生产机制

一是创作培训。学生个体之间的文学艺术修养、数字媒体技术水平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聘请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字故事创作的专题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包括:故事文本写作技巧、数字媒体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数字影像后期制作、数字化故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使用以及如何把数字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这可以通过开展数字故事创作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利用数字图书资源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数字故事制作的专题培训和技术支撑,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又活跃育人气氛。

二是组建团队。数字故事的主创人员是学生,以班为单位,由学生自主报名,全员参与,自由组合建立故事创作小组,团队成员为4—5人。学院和教师在故事策划、技术指导、创作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团队成员应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特长,设计、填写数字故事创作报告书,把故事文本的撰写、技术支持、影视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的环节涵盖进去,做到学习实践留痕,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三是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对数字故事主题进行开题论证,指导学生打磨好故事脚本,与数字故事创作的教师专家团队衔接,随时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全程了解学生创作数字故事的情况,关注学生的需求,确保数字故事创作活动顺利开展并按期完成。

(三)深入开展数字故事作品交流评价与分享

第一,展示评价与交流反思。学生制作完成的数字故事作品,应该发布到网络平台展示,与师生共享,扩大数字故事的影响力,延伸其社会价值。同时,学生应提供制作数字故事总结报告、详细研讨记录文字、照片等,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发现其他作品的优点,查找自己作品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取长补短,改进和完善作品。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感性体验、沉浸式交互、反思性学习中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德理性和理论价值,提升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丰富数字资源库。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数字故事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是不可或缺的“有声”“有像”的教学资源。整理、汇聚优秀的数字故事作品存档,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教学资源案例库,在学校网页学习平台进行数字故事展播,在党课、班会、团日活动中组织收看相关主题的数字故事,可以丰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三,推动学生自我教育。学生立足于各自的视角,围绕校风学风、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发掘校园生活中的感人瞬间,用画面捕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制作有温度、接地气、严肃与生动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数字故事,诠释“三全育人”理念。这种数字化叙事方式,没有枯燥灌输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形象动人的视听元素、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自我教育,唤醒生命自主成长,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使立体鲜活的“大思政课”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数字故事的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受抖音、快手等娱乐化短视频的影响,学生在创作数字故事中下意识地把“搞笑”“有趣”等综艺、娱乐元素融入其中,常常忽略数字创作的目的意义,出现泛娱乐化倾向,这与数字故事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初衷[8]。因此,在策划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必须把控好故事的思想政治性之“舵”和娱乐趣味性之“度”的关系,将思想政治元素引入形象直观的故事情节之中,以导向正确、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滋润心灵、愉悦身心,在思想和感情上更易产生双重共鸣。

(二)坚持数字叙事的逻辑性与故事的说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9]数字故事是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让学生讲好马克思主义道理是根本目的。因此,创作数字故事,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等因素,遵循数字叙事规律,让生活自身说话,再现和还原生活原貌,通过生动的画面感强化学生体验。同时,要有机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要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数字故事叙事之中,用故事承载道理,做到由事入理、析事于理、融理于事、事理交融,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入耳、入脑和入心。

(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在制作、讲好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是创作的主体,是剧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升数字媒体素养,做好数字故事创作的指导者,发挥主导作用,当好策划者、组织者、推动者和服务者。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1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

数字故事在丰富教学资源、活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以及培养学习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但是,那些华丽的形式只会让它收获短暂的掌声,唯有课堂的质感、教师的素养、思想的凝练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10],才能讲好思想故事,传播好主流价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0]的目的,从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创作数字
《一墙之隔》创作谈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创作随笔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创作心得
成双成对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