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是一场场美好的遇见

2023-03-12 12:59刘洋洋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师生

刘洋洋

邗沟故道,运河源头,扬州城西,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自1996年创办以来,学校已走过27载风雨,目前实行集团化办学,共有5所小学成员校、3所初中成员校和两所幼儿园,共计17000余名师生。

这所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的领头羊和九年一贯制示范校,一直关注并着力提升全体师生的“幸福指数”。一个阳光和煦的秋日午后,记者慕名探访邗江实验学校(集团)邗上分校(小学)。未进校门,琅琅书声和着运动场的哨音阵阵入耳。踏入校园,每个场景都在诉说着美好——“卧虎园”得名于园中一块卧虎石,寓意学生生龙活虎、蓬勃生长;“折桂园”里,郁郁葱葱的桂花树香气四溢,让师生诗意地栖居……

集团校总校长葛光和邗上分校校长蒋燕热情介绍,与记者多角度分享了“幸福教育”的美好图景。

“慢卷深研”,课堂“共学”

2023年9月13日下午2点,在学校报告厅,教师李会敏正执教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一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李老师一边组织吟诵,一边循循善诱地带领学生仔细揣摩诗人的内心境界。孩子們学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在课后的研修环节,教师们借助于听课环节的全员观察,进行全面透视、全程复盘和全方位诊断,探寻高品质幸福课堂建设的“生长空间”;在教研活动的总结提炼环节,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霞老师围绕古诗教学开设微讲座,让“卷入式”校本教研走向深度学习、深度教研……这是该校常态化开展校本教研——“慢卷深研·相约星期三”的一个场景。

蒋燕校长说,“卷入式”教研一般在每周三定期开展,所以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慢卷深研·相约星期三”。教研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形式展开。“卷入式”教研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将原有的台上专家讲、台下教师听,变为全体教师的“卷入式”互动,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的教师只需聆听、记录,变为每位教师带着问题观察、记录、分析、互动,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可做。这样多方助力教师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葛光总校长强调,课堂上邗实人最想解决的“真问题”就是:如何让课堂教学实践,真正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共同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构建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分享的“共学课堂”?而事实证明,“卷入式”联合教研活动,带领各学科组成员全员参与、全员卷入、全员提高,激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构建师生共享的共学大课堂,对于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非凡、效果显著。

“课堂上,以前许多孩子都是‘静默一族,现在,在教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大家都是‘快乐主演。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共学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走到了舞台中央。”邗江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周老师对“共学课堂”如是评价。

刚任职邗上分校校长助理的青年语文教师严书帆就是“卷入式”教研的获益者。从一名语文课堂教学迷茫者,逐步成长为扬州市教学骨干,并多次在省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她最想感谢的就是“卷入式”教研引领下的“共学课堂”创新实践。

沉浸于“共学课堂”的,还包括邗实教育集团校的全体师生。据介绍,学校通过名优教师跨校走教、骨干教师跨校送教(骨干教师成立学科导师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和辅导)、青年教师跨校跟教等多种形式,立体化打造“卷入式”共学大课堂,引领师生沉浸式体验学习,品质化稳步成长。

“幸福课程”,蓬勃生长

2022年10月6日19点38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运河思政”的育人实践,讲述扬州三湾湿地公园的“运河故事”。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时,曾与一位小名叫“石头”的小朋友亲切对话。小“石头”就是邗上分校二(2)班学生张刘森。依托丰富的运河人文资源,学校深入挖掘并创新研制运河思政校本课程,引导孩子们画家乡之景,访家乡之人,赞家乡之美,抒爱党之情,立报国之志。作为该校德育课程校本实践的一大特色品牌,“运河思政”深受学生喜爱。

“教育最美的样态就是学生的蓬勃生长,最好的校本课程就是要成就学生的蓬勃生长。”蒋燕说,“学校围绕‘德美、智广、体健、心强的育人目标,以校本研修的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补充,力求打破学科壁垒,进行系统梳理和重构,逐步形成邗实‘小强人校本课程群——包括品德涵养、学科拓展、自主选择、家校共育4类,为学生蓬勃生长立体化赋能助力。”

“品德涵养类”课程指向立德树人。以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为统领,结合开展运河思政、微型德育、仪式教育、义工服务、探究性小课题、校园心理剧等六大德育品牌活动,努力为学生打好健康向上的生命底色。“运河思政”深度体验、综合发展;“微型德育”小中见大、以理服人;常规德育精益求精、寓教于乐。

“学科拓展类”课程指向核心素养。学校系统开发出《国学》《快乐英语》《晨诵暮读》《智慧数学》等“阅读-表达”课程,助力学生阅读,在心灵上长出智慧树、开出智慧花、结出智慧果。“阅读小标兵”小杨同学说,校本阅读让自己了解了许多优秀作品和作者,大大拓展了知识视野和智慧边界。

“自主选择类”课程指向特长发展,包括书画、民乐团、校园足球、航模、编程等100多个选修课程。记者看到,各式剪纸、捏制的超轻黏土小物件、整齐的健美操步伐,这是小学低年级的课程;优美的童诗欣赏和创作、科普探索、绳编、八段锦等是中年级的选项;高年级则有二十四节气诗文欣赏、室内律动操、课桌操等。邗实的多彩课程让全面发展的理念于细微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家校共育类”课程指向学生的健康生活、个性发展和综合提升。它以“缤纷研学”“青春礼”“成长礼”“亲子运动会”“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特殊学生”等专题活动为共建平台,为学生编织“七彩网”和“幸福场”,为许多家庭带去智慧和启迪。

为推进“幸福课程”高质量实施,学校不断构建和完善“幸福教育”考评体系,拟订《全质量考评方案》《“小强人”考核方案》,开展才艺特长生和单项优秀生评选,努力让师生成就最美好、最幸福的自己。

业内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的“小强人”课程从课内到课外,互相补助、相得益彰,为每个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创造幸福人生、遇见最美好的自己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了更多可能。

“成长学院”,蔚然成林

丁云从校“育英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出发,成为全国知名诗人教师;卜月琴在扬州市小学语文高研班中历练,成为市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王霞在培训中开阔眼界,两次站在江苏省“蓝天杯”赛课一等奖领奖台;崔恒娟、方娟、徐丽、郑超男等10名教师在省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斩获优异成绩……学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他们插翅助飞的,是学校的“成长学院”。

如何有效引领师生群体成长?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根据管理学理论,借用三毛《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的文章意涵,提炼出“智慧树”教育理念。葛光总校长说,若把学校比作智慧树乐园,那么师生就是智慧树苗。为此,学校于2018年初成立“智慧树成长学院”,旨在通过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师能建设平台,精准助推各类各层级教师拔节生长。该平台包括6大学院:面对新进教师的“聪慧学院”,帮助潜力教师成长的“明智学院”,为骨干教师服务的“卓越学院”,面对家长朋友的“家长学院”,为班主任答疑解惑的“班主任学院”,还有旨在提高中层干部管理水平的“行政管理学院”。

“‘智慧树成长学院让我在‘智慧树下遇見幸福导师,加速发展。导师手把手分享班队工作经验和学科教学技艺,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很快从诚惶诚恐的‘新手上路蜕变成充满活力的‘教坛新锐。”提及“智慧树成长学院”,入职不久的张老师十分动情。

6大学院均由导师引领,合力构建教师全方位发展平台。比如,打造“幸福逐梦”“青藤”“青春四季”等重点师建项目,使之成为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提升和拔节生长的重要平台。“各类导师通过系统化理论滋养、活动化实践锤炼、常态化深度交流、科研化专业发展,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定向辅导。”蒋燕说。刘赟老师是在导师引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典型。在江苏省语文教学名师卜月琴导师引领下,刘赟老师多次开设语文教学公开课,并荣获江苏省写字教学竞赛特等奖。

近5年,学校“智慧树成长学院”群星璀璨、芳华绽放,先后培养出省名师、特级教师2人,扬州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21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22人,每年在省市教育教学竞赛和评比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教师超过百人,进一步反哺了“学院”发展。

采访结束时,夕阳余辉映在教学楼上,金灿灿一片。记者相信,邗实“智慧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更诚愿邗实人在“幸福教育”之路上耕耘美好、遇见美好,奔跑在幸福的路上,脚下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师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麻辣师生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