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庙会

2023-03-12 10:56刘莲丽
阅读(书香天地) 2023年11期
关键词:白塔寺炒面白塔

刘莲丽

小时候逛白塔寺庙会是我的一大乐事。

白塔寺坐北朝南,有三个大门,中间那个大门不开,门前那片场地主要卖笼屉、笸箩、铁锅、扫帚之类的家用器具,那是母亲常常光顾的地方。我和奶奶最喜欢从西边的庙门进去逛,路的两边全是卖各色花布、千层底布鞋、绣花鞋面、首饰发卡以及各类小百货的。我曾叫奶奶花一分钱给我买过一个玻璃的小戒指,蓝色的,上面有一朵浅黄色的小梅花,我十分喜欢,一直玩儿了许多年。

过了卖百货的再往里走是卖吃食的,沿路支起一排大案板,算是桌面,案板前是一溜长板凳,人们可以坐在长板凳上吃炒灌肠、扒糕、凉粉、油炒面之类的小吃。我之所以一辈子爱吃灌肠、扒糕,就是缘于白塔寺。

白塔寺的油炒面很有名,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逛白塔寺,给我要了一碗油炒面,我跪在长板凳上吃得正香,站在旁边的爸爸低下头来问我想不想再要一碗,我高兴地点了点头。爸爸笑着说:“你呀,就是眼馋肚饱。”果然,第二碗只吃了一半,就再也吃不下去了。那时爸爸带我出门,常常喜欢从长袍的袖筒里伸出一根食指让我拉着,就算是领着我了。当时我的身高正好使我的眼睛和爸爸的食指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我看得清清楚楚,爸爸领哥哥姐姐时,都是把他们的小手攥在自己的手心里,唯独只给我一根食指,我常为此感到不平。这次的两碗油炒面,平息了一段我的不满。

我和奶奶最喜欢的是看白塔寺的小戏。过了卖吃食的,向左一拐是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抖空竹的、变戏法的、练武术的、拉洋片的,还有唱小戏的。戏班子的人用白布在周围拉起一道围墙,里面就是戏园子。园子里的戏台是个尺半高的土台子,有上场门和下场门,他们唱的是评戏,戏目多是《秦香莲》《花子拜杆》《彩楼配》《三上轿》《李三娘打水》《李翠莲上吊》之类的小戏。台下摆着一排排的长板凳,看戏的人很多,板凳上几乎总是坐满了人,但流动量很大,逛庙逛累了可以进来坐一会儿,不爱看了再接着出去逛。他们是唱一段戏收一次钱,很像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三棒鼓》里说的。收钱时有人端着小笸箩下来一排一排挨个收,给多给少都行,他们都道声谢,也有人不给,白听,他们也不给你白眼,跳过你去,接着收。奶奶每次带我来听戏,都事先准备好许多零钱,每次给一张,有时是我把钱放在笸箩里,这样看戏就觉得很安心。

我和奶奶来看戏时,经常是坐在第一排的长板凳上,脚甚至可以踢到做戏台的土台子。这个戏班子虽小,演戏却很认真,戏装也不错。有一次看《杀庙》,那秦香莲护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跪在地上,诉说陈世美的不仁不义求来者不要杀害自己和儿女时,脸上竟真的流下两行热泪。我问奶奶:“她怎么真哭了?”

奶奶说:“她心里准是有自己的伤心事儿。”

白塔寺的白塔被一圈红墙围在小院子里。从白塔前面向东横穿过去,是一条南北的路,直通白塔寺东大门。在这条路的最北头有个高坡,上面有三间坐北朝南的房子,那红漆的窗子和房门,在整个庙会上,是最显眼的地方。每次我去逛庙会的时候,那三间房子的屋门都是敞开的,里面总有几个穿着长袍马褂的男人坐着说话。因为那里不卖东西,所以我也不能涉足,因此总觉得那个房间很神秘。问过父亲,父亲说:“可能是看病的,也可能是相面或看风水的。”那三间房子就这样一直很神秘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南走,有一家卖估衣的,真是好看,每次我来到这里,都会长时间地驻足“听”卖。那是一处背依僧房摆的地摊,摊位架起半尺高的台子,一般有两个伙计,穿着干净的长袍,手腕处挽出白色内衣袖口,千层底布鞋,白袜子,绑着裤脚,他们是白塔寺里卖东西的中间最漂亮潇洒的。他们的摊位上堆着一大堆半新的旧衣服,卖时伙计要拎起一件衣服当众抖开,同时唱着这件衣服的好处,吐字清晰,嗓音洪亮,唱完以后把这件衣服放在旁边,拿起另一件接着唱,中间不带打嗑巴的。当把这一堆衣服唱完,堆成一堆的时候,另一位伙计就会上来,再把衣服一件件重拎起来,重唱重卖。我对他们佩服得不得了,但也时常为他们担心:要是临时编不出唱词来可怎么办?长大以后听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卖估衣》,说他们唱着赞扬一条被里:“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禁蹬又禁踹,禁洗又禁晒”,不禁拍案叫绝,可见侯先生的相声是多么有生活。

庙会的这条路上除了卖衣服的,还有许多卖其他东西的,比如卖各色风筝的、点痦子的、算卦的,卖泥人兔儿爷、脸谱面具、宝刀银枪的,当然都是玩具,但那是我和弟弟最耍赖着不走的地方。这条路快到出门处,是卖绢花、绒花的。那时过年,凡是女人,不管大人小孩,头上都兴戴朵绒花或绢花,每年过年母亲都要买一些,有的送人,有的留着自家戴。记得有一年过年时我挑了一朵粉色的绢花,春节美美地戴了许多天。

出了白塔寺的大门往左一拐,有一条宽宽的路,那里每天上午都会挤得水泄不通,是货真价实的白塔寺“金融市场”。人们穿着长袍马褂在那里走来走去,嘴里用低低的声音说着:“买两块,卖两块!买两块,卖两块!”市场上就形成了很强的气场,流动着活跃而低沉的“嗡嗡”声。这里是买卖银元的地方,值钱的是“袁大头”,银元上有一个袁世凯的大头像。鉴别真假的办法是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托着两块银元,轻轻一碰,如果发出“嗡”的一声长音,就是真的。或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银元的圆心,冲着银元的边缘吹一口气,再立即把银元拿到耳边听,如果听到了“嗡 ——”的颤动长音,也是真的。市场上银元的价钱瞬息万变,没人用嘴来谈价钱,谈价钱都是在袖筒里用手指来完成的。双方眯着眼睛勾一会儿手就成交了。我随南屋二姨去过那里一次,南屋二姨买了两块银元,但没和他们勾手。我觉得那里不好玩,南屋二姨就带我去白塔寺里给我买了个金鱼的大风筝。

白塔寺的背后有一条窄窄的胡同,叫白塔寺夹道,那里是白塔寺的鸟市,路的两边全是卖鸟的。珍贵的鸟多放在鸟笼子里,里面还有青瓷的水缸儿、食缸儿。那种鸟连笼子一起卖,是比较贵的。一般的鸟多是架在一根尺半长的木棍上,脚上拴着线绳,飞是飞不了的。

白塔寺地处西城闹市,每天在它周围熙熙攘攘的,都是京城的五行八作、引车卖浆者流。寺里的白塔,慈悲地望著这世上的芸芸众生,给了人们无限的爱,无限的精神庇护。没有人把白塔当作神佛来瞻仰朝拜,但是挥汗劳作之余,抬起头来看看它,心里就会感到踏实。它不像北海小白塔那样飘逸,也不像西山卧佛寺的卧佛那样超脱,它始终和世上的芸芸众生一起,经受着风雨和苦难,它更像是我们的母亲。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我心中的四合院》一书)

猜你喜欢
白塔寺炒面白塔
丰州白塔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白塔寺片区地图
“峰会炒面”
白塔寺街区更新: 二十年的美好“纠结”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上海炒面
北京白塔寺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