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2023-03-12 02:21
画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绘画 PAINTING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上海 |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3年11月8日—2024年4月21日

该展共呈现了19世纪末至今130余年、200多位艺术家的人物肖像题材作品约300件。展览以“肖像”为切入点,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流派肖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内涵的差异及演变。展览不以艺术史为线索,而是在时间线索的基础上以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对比予以展示,如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时代的肖像创作,以及同时代或跨时代不同艺术家的肖像创作,以期让观众通过对“肖像”的凝视,体会到肖像这一题材创作的丰富性。

雪月花时——松山智一个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

2023年11月11日—2024年2月18日

日本艺术家松山智一的作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图像,引用包括来自日本、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传统绘画的参考资料、时尚杂志的剪贴、现实世界中的消费产品和我们熟悉的日常用品和标志等。展览呈现了其不规则画布、圆形画布、人物主题、抽象、室内系列、肖像系列等作品,以及其目前最大的雕塑作品——高约8米的《Shes On The Other Line》。

凯特·莱昂斯:循环

上海 | 油罐艺术中心

2023年11月8日—12月24日

艺术家凯特·莱昂斯(Kat Lyons)的作品探索大地生命的复杂性,质询人类分类法及刻板理解形式的局限性。其创作旨在超越人类纪现实,呈现横跨多个不同存在维度的主体形象,挑战既有感知框架,并对具有主体性和伦理意义的自然世界发出邀请。艺术家感兴趣于在人类所统领的世界中生存的非人存在的生命经验,强调其物理性及象征性价值。展览中,莱昂斯带领观者从黎明走到黄昏,探索亲缘、进化和时间等观念之间不断发展的联系。

素朴——中国美术馆藏大师素描展

北京 | 中国美术馆

2023年11月28日—2024年4月1日

该展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集中展出38件馆藏素描精品,作者包括潘玉良、常玉、刘开渠、吴作人、莫朴、王式廓、李斛、徐明华、刘文西、靳尚谊及珂勒惠支等,时间跨度从20世纪初到21世紀,展示出素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

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幽玄之路——光社与20世纪早期摄影的艺术探索

北京 | 中间美术馆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4月14日

该展追溯100年前在北京成立的摄影社团“光社”从成立到发展、历时10余年的实践。光社是由北京大学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精英组成的业余摄影艺术联盟。光社的历程展现了在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新知识阶层以摄影为媒进行的开先河的艺术探索,以及驱动其艺术取向的思想动力。展览尝试勾勒出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摄影实践中的人文和艺术转向,以及背后的时代思潮与风貌。

迷雾幻屿

上海 | 艺仓美术馆

2023年11月10日—12月31日

该展呈现了韩倩、李继忠、Yael Sloma、Lebohang Kganye4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以“家”作为核心概念意向,展示他们围绕家族记忆、移民身份、(后)殖民历史等议题展开的部分创作。4位艺术家立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结合各自各异的文化背景,再现了他们对家以其延伸话语的沉思;通过这些形态多元的视觉图景,邀请观众在一个充满变动、发展、流动的背景下开启讨论和行动。

圣牛的消亡

北京 |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23年10月14日—12月31日

该展呈现了艺术家梁莹菲2023年年初在瑞士蒙泰地区驻地期间创作的包括摄影、录像、装置在内的50余件作品,共分5个章节。梁莹菲驻地创作时,由荣格提出的“神话是人类潜意识的非自发叙事”获得启发,想要从神话故事中寻找线索。她最终选择北欧神话作为开端,那犹如世界尽头的冰雪之地,深刻地影响着北欧人的精神世界,并在神话故事当中以特殊的形态显现。

濑户正人:面纱

上海 | 尚艺画廊

2023年11月3日—12月3日

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濑户正人最具代表性的“Silent Mode 2020”“Picnic”“Living Room, Tokyo”等系列作品,通过作品的回溯与空间的变化,跳脱出时间限制,探索其对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的个体的探讨与感知。展览期间,艺术家将在上海开启新项目“Silent Mode 2023”——Shanghai的创作,延续“静音模式”这个跨越了近20年的主题,并与观众们一起探讨光学器材、摄影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 NEW MEDIA

集响体: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2023级研究生群展

上海 | 没顶艺术中心

2023年12月2日—2024年1月2日

“Harmonic Convergence 集响体”意指不同元素或力量的共振、融合,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整体。近年来的社会生态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此次参展的30位青年艺术家们也试图以各自的方式于此地发生“共振”。此次展览的作品融汇传统与图像、观念与文字、科技与声音,构建出一个集体共鸣的多维度空间,向遥远的不可知无限波动。

“开屏行动”数字艺术大展

深圳 | 大芬美术馆

2023年11月21日—2024年1月7日

该展由“生态未来”“智能未来”“文化未来”3个单元构成——3层超链叙事并联展开,分别提出了“从万物纠缠关系出发,链接生命与生态”“从人机复合关系出发,链接智能与灵性”,以及“从数字文化关系出发,链接科技与文明”3个观点。展览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团体和设计团队的影像、交互装置、生物艺术、智能可穿戴、机械装置、人工智能艺术、混合媒介和沉浸式空间等作品类型。

明天的记忆

上海 | 光陆大楼

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6日

該展由TRLab与上海外滩美术馆联合举办,呈现阿根廷艺术家Six N. Five(本名Ezequiel Pini)的数字艺术创作。Six N. Five的作品融合了多元媒介,探索想象空间、动人故事和实体建筑。展览分为四“幕”,探讨数字时代感知和记忆的可塑性。叙事通过一系列空间“表演”展开,体现了艺术家对光影、对称性和几何学的深入研究和巧妙的交叉运用。

科里·阿肯吉尔“错与疏”

里森画廊上海空间

2023年11月3日—2024年1月31日

该展是一个综述了艺术家科里·阿肯吉尔(Cory Arcangel)总体实践的个展,通过一系列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语言指令等科技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展现了他探索的主题和创作手法,呈现的作品包括电子游戏、单频影像、喷墨打印作品和工业涂层铝板“绘画”等。

雕塑 SCULPTURE / 装置 INSTALLATION ART

“关山万里重”——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建系七十周年文献展

重庆 |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3年12月6日—12月23日

该展以“大事记”为时间线索,串联起从1953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正式建系至今70年的发展历程。展览共分为引言和六大板块,展厅通过一手文献、史料、实物、书籍、手稿、雕塑作品、票据、书信、教案、大纲、作业等交叉印证,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互观照,分主题、列专版、有重点地营造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现场。

潘多拉——松藤孝一个展

上海玻璃博物馆

2023年12月10日—2024年4月7日

该展呈现了日本艺术家松藤孝一近3年的新作共7组,其中包括曾获得2021年富山国际玻璃大奖赛银奖作品《世界终结的开始》。作为展览的核心作品,《世界终结的开始》将铀玻璃的视觉美感与核战争带来的邪恶结合,展现不可名状的美丽和恐惧,以及对于无限循环结局和开始的世界观。

“踪迹:一种向内的寻找”暨首届中国当代小型雕塑展

天津 | NEX意巷

2023年12月20日—2024年1月28日

该展共邀请了23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参展,以“踪迹”为题,所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这些雕塑作品的视觉与形态,更在于语言与方法背后的逻辑。主题所指的小型雕塑,其价值也不在于体量的大小,而在于其自身意义的不确定性。这次参展的作品,虽然都保留着雕塑化的外观,但作品语言的生效,并不局限在雕塑语言本体的范畴;它们或许来源于绘画、来源于图像,或许就是观念雕塑。

谭婧:旱梦滩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艺术家谭婧的创作以创作实验性材料的雕塑、装置和影像为主,她善于结合民俗学、生物学和对个人历史的研究,在真实和虚构交叠的地带诱发多层次的叙事。该展集结了谭婧近年创作的多个重要作品,包括由上海外滩美术馆为本次展览委约创作的四频录像装置《热梦隅》(2023)和布艺软雕塑《纪念品》(2023)。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北京 |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11月7日—

该展分“古渡新声”“潮起东南”“探海溯源”3个部分,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涵盖丰富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河姆渡文化重要标志性考古成果。展览全方位展示了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探索、保护历程,系统阐释了河姆渡文化的丰富内涵。

瑶池集庆——中国吉祥文化的盛宴

上海 |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3年11月5日—2024年3月31日

明清两代的吉祥图案既重视形式的美感,同时追求丰富的内涵。吉祥图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以象征、谐音、文字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特有方式来表达吉祥寓意。该展精选80余件(组)珍贵文物,按“祥瑞权贵”“四季平安”“博古清供”“福寿绵长”4个板块,分别展示以动物、植物、博古器物、福禄寿喜为题材的作品,呈现中国具有深厚寓意的吉祥文化。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跨年大展

杭州 | 良渚博物院

2023年12月27日—2024年5月5日

该展集聚了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博物馆、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温州博物馆、福建省唐明修漆艺术研究院共11家文博收藏单位的近百件历代精品漆器。展品以漆艺源流为线索,从考古与艺术角度出发,古今对比观照,通过“为何不朽”“不朽为何”“何为不朽”三大主题单元层层推进。

仕业——徐谓礼和南宋时代百态

苏州 | 吴文化博物馆

2023年12月30日—2024年4月28日

该展由吴文化博物馆、武义县博物馆,联合浙江省、江苏省共计15家文博机构,以徐谓礼文书为主,共展出200多件宋代文物,从“百态”和“观今”两个方面呈现南宋风貌。“徐谓礼文书”是从南宋官员徐谓礼墓中出土的一套宋代留存至今的纸质文书,完整记录了徐谓礼宦途沉浮32载,经历12次转官、13个差遣的政治全貌,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为系统完整的宋代“官员档案”,也是首次于墓葬中出土的宋代文书。

其他 OTHER

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

上海 | 西岸美术馆

2023年11月10日—2024年2月25日

该展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5年展陈合作项目之一,对法国艺术家拉乌尔·杜菲(Raoul Dufy)的创作进行了完整回顾,涵盖其绘画、版画、陶瓷及纺织品等媒介在内的120余件作品。展出作品多选自法国蓬皮杜中心的重量级藏品,并调集了法国、西班牙等地的20余座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所藏的杜菲经典代表作,其中包括杜菲于1937年受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之邀的委任创作《电气精灵》。

第十一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上海展览中心

2023年11月9日—11月12日

本届博览会共有来自16个国家及地区、34个城市的150家艺术机构参展。博览会延续了MAIN GALLERIES主画廊单元、APPROACH单元、BEYOND公共單元、特别项目,以及同期多场主题论坛等设置。主画廊单元集结了129家海内外颇具规模的画廊,其中24家为首度参展。APPROACH单元推出20家画廊,其中11家首次参展。BEYOND公共单元包含多个特别项目,囊括了知名拍卖行、非营利机构、设计师品牌及国际著名艺术出版社等。

2023·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上海 | 西岸艺术中心、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西岸漩心

2023年11月10日—11月12日

此次艺博会共185家展商参加,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影像、装置、数字作品等媒介,呈现全球当代艺术实践的丰富面貌。画廊单元中国际与本土画廊各占半数,其中,有超过50家首次参展的新鲜面孔。Design设计单元、DREAM Video影像单元、AI PLAZA xiàn ch ng单元以及Perspective视角单元、The Macallan West Bund Voice论坛单元等悉数回归。此外,本届艺博会还举办了以“公共艺术与社会参与”为主题的艺术水岸国际论坛,以及与《印象》节目共同呈现“人文艺术与城市气质”的专题论坛。

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

深圳 | 坪山美术馆

2023年12月23日—

该展集结了广东、福建、江西、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八省一市的101位年轻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展览试图以不同的知识系统的接口,来切入南方的文化处境:“河流”来自历史中南方特有的地理和自然视角;“隧道”是当代对城市化和现代性的隐喻;“湿热”试图回到个体的温度、情绪、体感;“星群”是对未来的期望,对南方之间重新联结的浪漫想象。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