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
——基于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建设成效的分析

2023-03-14 06:56窦佳佳刘晓
职教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服务平台

□窦佳佳 刘晓

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推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需求,加大了高职院校供给能力与产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为满足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竞先发展的需要,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建设任务之一[1],以引导高职学校补齐技术创新短板,提升高职院校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已实施三年,探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成效,可以系统地总结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目标的实现情况,了解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双高计划”后期发展的重点,进而调整建设、规划方案,提升平台效能。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文献综述

打造高质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凸显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特色,对接产业发展趋势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双高计划” 明确指出了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功能及路径,以指引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对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学者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建设现状、影响平台建设的因素、平台功能与平台建设路径探索四方面,这也与“双高计划”的建设内容相契合。一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在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科研产出逐年增加[2]、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和技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3],但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然面临高层次平台较少[4]、平台缺少系统设计与平台利用率不高[2]、平台成果转化实现难且转化率不高[5]等问题。二是影响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运行的因素研究。影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参与情况、科研团队水平、平台资金投入、教研联动情况、平台的管理和激励措施[4-7]。三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功能的研究。不同学者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发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主要有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智库咨询[8],技术服务、应用研究[2,4]。四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的探索研究。多位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指出,要通过立足区域与自身特色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2]、加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投入、建立多元参与的开发体系、构建多类型的平台团队[4]、完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机制[9]、搭建集体共享与学习网络[10]等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多是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探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建设路径,以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借助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绩效自评报告,采用客观的平台产出数据对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剖析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效与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官网的“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公示专栏中197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的自评报告。自评报告中关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成效主要从平台运行成果产出情况进行阐述,因此,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借助MAXQDA2020 软件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产出成果相关文本资料进行逐字逐句分析,找到与主题相关的表述标注编码,形成一级编码;紧接着在一级编码的基础上厘清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创建新的关联节点,并根据类属同一节点的频数进行材料来源与参考点的编译形成二级编码;最终找到各关联节点的核心类属,建立总括性的节点形成三级编码。即形成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分析框架

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运行成效分析

聚焦“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公示的“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系统梳理,结合研究问题与目的,从平台的核心功能出发,构建了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三个分析单元,对平台的成果进行实证研究,以实现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

(一)应用研究功能

在应用研究方面,本研究主要从纵向项目获取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来呈现。

1.支撑国家需求的情况。课题是反映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对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19—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者的统计发现,“双高计划” 建设单位共承担43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 项,均为高水平建设单位获得,表现较好的院校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 项,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承担17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承担9 项,表现较好的院校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院校所属类型看,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要集中在综合、财经、师范、理工等类型院校,国家自科基金课题主要集中在综合、理工、农林等类型院校。从院校所属省域的视角看,获得课题数量较多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三省。

2.原始创新情况。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关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研究应具备基础性与应用性。高职院校科研生产力与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与授权两个方面。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学术论文是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可以反映其科研的活跃度,在权威期刊上发文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院校的科研实力。首先,论文发表总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据知网数据库统计,2019—2021年“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产出的中文期刊论文数量126442 篇,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产出49221 篇、41589 篇和35632 篇。其次,高质量论文数量较少。从中文期刊论文分布来看,核心期刊论文数量25008 篇,占比19.8%;CSCD 期刊论文数量5326 篇,占比4.2%;CSSCI 期刊论文数量1884 篇,占比0.15%(见表2)。再次,论文成果区域分布不平衡。从高质量核心期刊发表省份看,以CSSCI 核心期刊发文量为例,发文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分别为458 篇、279 篇和261 篇,其他省差距明显(见图1)。最后,论文成果院校间分布不平衡。以CSSCI 核心期刊发文量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位居前三,分别为225 篇、70 篇、43 篇。

图1 2019—2020年各省“双高计划”院校CSSCI 核心期刊发文情况

表2 2019—2021年“双高计划”院校中文期刊及核心期刊发文情况(单位:篇)

在专利的申请与授权方面。专利申请授权是衡量高职院校自主创新水平和技术发展优势的重要标尺,从侧面反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申请专利数量可以反映高职院校的专利意识和重视程度。截至2021年12月31日,197 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三年来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为6527项、8189 项和8519 项,“双高计划” 建设单位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专利要经过资格审查,能够授权的专利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因此,授权专利数量反映了专利的质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197 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三年来对应发明专利授权数分别为2015项、2368 项和1092 项(见图2)。发明专利的有效性是专利的重要属性,发明专利是衡量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决定专利价值的关键特征。三年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呈递增状态,而发明专利授权数未能保持同步上升,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数约为2019年的一半,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从2019年的30.9%下降至2021年的12.8%。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发明专利申请的“质”和“量”未能保持同步提升,发明专利的有效性值得关注。

图2 2019—2021年“双高计划”院校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二)社会服务功能

技术创新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11]。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内涵,广义上包括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与应用,生产的规划、决策、发展等;狭义上主要指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技能积累,向社会直接提供技术输出[12]。本文主要讨论后者,技术服务特指高职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并从横向项目服务、成果转化、标准制定服务三个维度进行呈现。

1.横向技术服务情况。横向技术服务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能够用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课题;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指按照市场需求,赋能中小企业、助力新兴产业方面作出的贡献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该项数据反映了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的质量。首先,据“双高计划”院校中期绩效数据显示,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在2020—2021年期间有所增长,但是技术服务到款额有明显断层现象。据2020、2021年“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呈现的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排名前100 的院校来看,2020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223625 万元,平均每所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到款2600 万元,少于平均值的院校有50 所;2021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245408 万元,平均2383 万元,少于平均值的院校有75 所。其次,横向技术服务能力在区域间、院校间存在不平衡现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金额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见图3),其中表现最好的院校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两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金额总量分别为22458 万元、14268 万元。再次,多数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趋势。从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金额的增量看,共有41 所学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有增加,排名前五的院校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美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图3 2020—2021年各省“双高计划”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情况

2.成果转化成效情况。技术交易到款额指的是政府或者企业通过技术市场购买院校的专利和技术成果、购买技术转让、委托技术研发等已到账的费用。“技术交易到款”是高职院校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实际的水平,可以反映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的应用性和经济性。首先,技术交易到款额总量与均值明显增加。据2020—2021年“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技术交易到款额显示,2020年技术交易到款额为82434 万元,均值为1030 万元;2021年技术交易到款额为90665 万元,均值为1133 万元。其次,技术交易到款额在区域间存在差异。技术交易到款金额最高的省份为江苏省(见图4),其中表现最好的学校分别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7780 万元)、常州职业技术学院(7609 万元)、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6999 万元)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606 万元)。再次,多数院校成果转化能力均在提升。从技术交易到款额增量看,排名前五的院校有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图4 2020—2021年各省“双高计划”院校技术交易到款额情况

3.行业标准的制定情况。高职院校紧扣最新产业需求助力高水平行业标准建设,包括国家技术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培训标准等。根据“双高计划”院校中期绩效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共牵头和参与制定了385 项标准。其中,56 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牵头和参与制定了174 项,每所学校均值7.57 项,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牵头和参与制定了211 项,每所学校均值5.41 项,当前“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把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基于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将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融通,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紧密衔接。一些“双高计划” 建设单位以产业链和人才培养链融通的标准链建设为主线,精准对接不同类别行业企业需求特点进行“技术标准—职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标准链建设,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置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增强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的匹配度,实现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三)人才培养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落脚点是育人,因此,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不仅要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区域产业转型,更要在开展科研项目攻关与社会服务的同时,通过教学科研深入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对“双高计划”院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分析发现,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主要从科技创新、英才培养、大师培育三个维度进行呈现。第一,在科技创新方面,学生参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活动程度不够。在自评报告文本中仅呈现了教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但未呈现学生和专业教师一起参与应用研究项目与技术服务项目。第二,在英才培养方面,成效较为显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2019—2021年间获奖数量共计为428 项,其中:56 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新增获奖数量总数为197 项,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新增获奖数量总数为233 项。第三,在大师培育方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并培育了一批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科研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技能大师、科技特派员等。

三、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

在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方面,“双高计划”院校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与运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聚焦和培育了多支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团队、教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运行管理制度,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和中小企业升级的中坚力量,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高职院校科研生产力逐年下降,且省域、院校间存在差异

科研生产力是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的重要表征,其主要是以科研论文数量来观察高职院校的科研情况。从中文期刊论文成果数量指标看,“双高计划”实施三年间,高职院校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成果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各省论文发表数量看,各省份高校科研生产力差距仍然较大,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三省的高职院校科研生产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受地方经济制约,西部高校科研硬件建设滞后,科研人才流失严重,申请经费渠道窄,获得的经费有限[2]。另一方面,我国实施“双高计划”以来,对高职院校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不同地区与院校的科研质量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战略客观上促进了科研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科研质量提升。

(二)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成果数量逐年增多,但质量仍待提升

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成果流向的指挥棒。本研究分析“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发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更注重科研成果数量的增长,而对于科研成果质量的关注还不充足。科研成果数量提升的同时,专利的有效性未能同步提高。“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双高计划”实施的三年间发明专利申请数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而发明专利授权数未能保持同步上升,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数(1092 项)约为2019年(2015 项)的一半。究其造成科研创新成果质与量提升不同步的原因,其一是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为了做科研而科研”的科研思想,并且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在科研选题上容易出现不切实际、缺乏新意、缺乏市场意识、忽视应用和对策性研究等现象,导致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不高;其二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和认定制度存在不足之处,不少高职院校仅仅将专利的申请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而忽略了专利授权指标应有的地位。

(三)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内容单一,且服务质量在省域院校间存在差异

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重要路径,满足企业需求是高职院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首先,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分析“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发现,在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共有40 所高职院校为企业在岗人员提供了技术培训,18 所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因此,“双高计划”院校在技术服务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培训,较少涉及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其次,多数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且各省域、院校间技术服务能力存在显著差距。第一,从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增量看,有45 所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只减不增,说明部分高职院校对技术服务认识存在偏差。第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技术服务能力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根据“双高计划”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分析发现,少数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到款额占据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技术服务到款额的大多数,如仅排名前9 位的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27433 万元)就约占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总数(469033 万元)的三分之一。第三,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在省域与院校间存在差异。从省域分布来看,排名靠前的院校大都是江苏省、浙江省院校;从院校类型来看,排名靠前的院校大多是综合类、理工类、交通类院校。

(四)平台育人功能缺乏系统设计,教研联动仍有不足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职院校作为实施教育的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应该提供相应的功能,这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双高计划”指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实现高职院校弥补创新能力不足,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其应具备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大师培育等育人功能。根据“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分析发现,平台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高职院校虽然也关注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育人的功能,并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大师培养,然而较少高职院校提及学生与导师共同参与科研项目、技改项目和科研资源运用于教学等,由此可知,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平台研发的程度不够。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主,造成定向研发只能惠及少量参与研发的学生;第二,高校教师主要以“个体”为单位参与产学研合作,这一过程需要较为深厚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学生由于知识含量的制约,难以成为教师科研活动中的得力助手,因此被排斥于科研项目活动之外;第三,科研反哺人才培养并没有作为科研评价的衡量指标[2]。在当前科研与教学工作分开评价的制度导向下,相对于科研成果的可量化和一定的利益反馈机制,如教师职称评审中对科研成果明确的量化规定,教师投入提升教学水平的成效较难量化,没有统一标准且见效较慢。教师自然会出于理性的考量,将有限的精力分别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导致产生科研与教学分离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优化策略

本文试图通过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总结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计划的目标实现情况。总体上,“双高计划”院校打造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仍面临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平台人才培养功能未完全发挥的问题,因此,“双高计划”院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以建设支撑国家战略发展、服务产业转型、中小企业升级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一)制定区域倾斜政策,推动区域间均衡发展

高职院校应突破马太效应,实现区域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均衡发展。首先,强化支持力度,提高弱势区域竞争力。政策是调整资源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国家应该在兼顾重点区域重点院校的基础上,加大对科研弱势区域进行政策倾斜、科研经费和人才引进的支持,提高弱势区域院校的科研水平。其次,探索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政府应完善区域间先进思想、经验和模式协同发展的制度,探索区域间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合作发展模式,以加强不同区域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弱势区域、弱势院校学习优势区域、优势院校的科研经验及管理办法,以缩小或消除区域间、院校间的科研差距,实现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均衡发展。再次,实施差异化指导,彰显自身特色。各级政府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与地方资源特色,统筹协调高职院校平台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平台布局与发展模式,协助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区域现实技术需求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平台资源高效配置与特色化、高质量建设,提高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开展“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实现技术服务的跨越式发展[11]。

(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科研队伍是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是提高平台原始创新能力,保障平台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可聚集一批专业人才,组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团队以实现平台高效运转。一方面,组建研究队伍,提供人才支撑。高职院校可以专业群为基础,柔性引进科研带头人,通过邀请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或与其他兄弟院校的高科研水平人才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经常性地开展成员交流和项目研讨,合作进行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研发,助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设了学术领军型、社会服务型、青年学术能力提升型分层分类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团队。另一方面,创新用人体制机制,保障平台运作需求。高职院校应构建自己培养、企业培养与合作培养三种用人机制,消除人才流动与使用的障碍,积聚“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协同攻关,满足平台运作需求。

(三)找准平台服务定位,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高职技术服务既是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实现高职院校职能的载体,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初心和使命是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立足点,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特点,找准服务定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优化平台的定位,精准对接区域需求。需求是高职院校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逻辑起点,因此,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以区域需求为起点,以解决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工艺开发为目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找准自身服务定位,以应用研究为落脚点,精准服务中小企业,着重在应用技术研发、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发力,如理工类院校可通过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接问题,将高校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尽快转化成中小企业的直接生产力,缩短从研发到应用的距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文经类院校应以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为政府和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四)注重平台系统设计,提升平台育人功能

平台功能实现是平台建设成效的充分体现。现阶段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虽初步实现了基本的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功能,但是平台的育人功能还未完全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平台系统设计,扭转平台功能设计碎片化、平台育人意识薄弱化的问题。首先,建立科研团队导师制度,提供学生深入科研的机会。以科研导师与学生双互选的举措,采取类似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于科研过程中,将学生科研能力与科研精神的培养融于项目研究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攻克技术技能难题的科研思路。除此之外,指导老师可以将科研项目引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13],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其次,面向学生开放平台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学科需要参与项目观摩学习,充分提高平台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参与平台的机会。再次,建立科研育人考核制度,激发教师科研育人的积极性。在进行职称评审、聘期任务考核、年度绩效考核时,不仅要将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更要将科研育人纳入教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参加应用研究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内容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促进教师重视科研育人。

综上所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解决职业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两年多,建成了集技术服务、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实现了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突破了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未来,高职院校应以需求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以适用性强为优势,以协同发展为生命力来打造高质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弥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服务平台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