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2023-03-14 08:27张美云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张美云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高校党建与专业课程思政的根本使命均是立德树人,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教师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教师和教学团队是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 年和2021 年分别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为教师党支部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经济理论来源于和作用于复杂生动的经济实践,为高校经济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夯实了学科基础。同时,当前经济类本科生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价值观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来纠偏。如大多数高校经济类本科生教育重理论、重操作、重实践,而忽视学生人格塑造、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培养,教书和育人呈割裂状态。因此,亟须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对经济类本科生的思政教育,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以培养新时代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经济类人才。

课程思政研究动态主要包括课程思政的概念和本质[1-2]、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3-4]、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链接[5-6]、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策略或原则[7-8]、党建或教师党支部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国内外经验观照[9-12]等内容。其中对于党建或教师党支部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普遍认同教师党支部对一线教师教学实施的政治引领作用,但目前主要聚焦思政课而非专业课[13-14];少数学者论述党建或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如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抓好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着力创新课堂教育形式和重视阶段性效果评估等[15-17];个别学者尝试探讨教师党支部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强调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涉及现实背景、基本方向和实施机制等[18-19]。

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以下拓展空间:第一,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国际经验借鉴方面主要考查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第二,应然研究多,实然研究少。较多文献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进行了肯定,并从理论上探讨改革路径,但对实践中怎样操作,具体到一门课程中如何实施或教学团队如何构建等微观问题讨论得少;第三,对经济类本科层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除了借鉴本科德育体系完备发达的欧美经验外,综合考量文化接近和区位相邻等要素,继续梳理国内先行高校或区域、凝练亚洲新加坡和日本及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前期实践经验,推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的研究也急需丰富和深入。因此,基于教师党支部引领视角,探索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对培养高质素经济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数据来源

自编问卷包含27 个题目,面向各高校经济类专业课教授收集数据,涉及填写问卷者个人基本信息、经济类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理解和实施、经济类专业教师对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认知和实践三个方面。2023 年7 月通过问卷星软件共采集来自54 所高校的有效问卷168 份。其中,西北政法大学32 份,福建江夏学院11 份,厦门工学院9 份,西北大学、华侨大学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各8 份,西安财经大学7 份,临沂大学等47 所高校共85 份。

(二)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

在168 名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师中,最高学历是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比例为2.98∶24.4∶72.62,年龄在35 岁及以下、36—45 岁、46—55 岁、56—60 岁和61 岁及以上的填写者占比为22.62∶54.17∶19.64∶2.38∶1.19,教龄3 年以内、3—5年、6—10 年、11—20 年、21—30 年和31 年及以上,分别占比为14.29∶15.48∶14.29∶40.48∶12.5∶2.98,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比例为82.14∶10.71∶4.76∶2.38,职称是初级及以下、中级、副高级和高级的比例为5.36∶43.45∶35.71∶15.48,讲授的经济类专业课主要集中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的比例为22.62∶40.48∶36.90。由上可知,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师中女性偏多,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年龄在36—45 岁之间、教龄在6—20 年、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职称是中级或副高级、讲授的专业课是应用经济学或交叉学科经济学。基于学历层次、年龄和教龄等多因素考量,高校经济类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学习和认知等综合能力。

(三)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理解和实施

1.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较为充裕

第一,在思政元素的依托素材中,结合本科生的年龄和学历层次等特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精选专题呈现的课程相关学科前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和区域及校史馆等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认可比例为83.33∶75.60∶69.64∶75.60∶60.12。第二,在具体思政元素构成中,对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意识、追求真理的科学观、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学术诚信、尊师重教的礼仪意识、职业伦理认可比例为87.5 ∶85.12 ∶85.12 ∶82.74 ∶75.60∶70.83∶69.64。第三,在具体思政元素的重要性认知排序中,按照某一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的测算方法,各元素平均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爱国、敬业、求真、诚信、严谨、职业伦理和礼仪,具体得分分别是7.39、5.80、4.95、4.81、4.13、3.03 和2.82。

2.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手段较为明晰

第一,本科生价值观影响比较大的内容或形式方面,对案例故事、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实践环节、专题式解读课程相关时政热点、学生个体或小组分享、理论知识、教师点评认可比例为85.12∶77.38∶63.10、61.31、60.12∶58.33∶47.62∶43.45。第二,经济类本科专业课中适合使用的思政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老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的认可比例为77.98∶70.83∶66.67∶59.52∶58.93∶47.62∶44.64。第三,受访者所在学院或部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情况方面,学院传达了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并对教师做了一定动员和要求、已有学院及以上级别立项的示范课程、学院传达了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但未做明确要求、学院不曾传达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比例为76.19∶75.60∶17.86∶4.17。由上可知,经济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案例故事和课堂讨论等内容或形式对本科生的价值观影响较大,而案例式教学是最受欢迎的思政教学方法、其次是启发式教学等,大部分学院或部门已有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计划且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3.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成效较为显著

第一,在立德树人是经济类专业课教师的第一职责中,对完全认可、在很大程度上认可、基本认可和不认可赞同比例为78.57∶13.69∶6.55∶1.19。第二,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引入思政元素对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对作用非常大、作用比较大、作用一般、因人较小、没效果、因人而异认可比例为44.64∶35.12∶12.50∶1.19∶0.6∶5.95。第三,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是否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方面,对效果非常明显、效果比较明显、效果一般、效果比较小、没效果、因人而异认可比例为25.60∶46.43∶17.86∶1.79∶0.6∶7.74。由上可知,多数受访者认同立德树人是经济类专业课教师的第一职责。

4.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存在一定顾虑和困难

第一,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顾虑中,专业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限、精力有限、不太能够精准把握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教学实践有限、融入思政元素不能较好的解决育人问题的认可比例为59.52∶58.93∶57.14∶55.36∶22.62。第二,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中,对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程度不足、缺乏相关的授课经验和方法、课程本身难以挖掘到思政元素认可比例为65.48∶64.88∶50.60∶50。由上可知,受访者对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存在一定的顾虑、主要集中在教师精力和能力及教学实践等方面,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是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较为普遍的困扰。

(四)教师对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认知和实践

1. 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发展现状考察

第一,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对教育教学良性发展的促进中,对效果非常明显、效果比较明显、效果一般、效果比较小、没效果认可比例为25.60∶50.60∶17.86∶5.36∶0.6。第二,在经济类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和师德师风水平中,对效果非常明显、效果比较明显、效果一般、效果比较小、没效果的认可比例为26.79∶49.40∶20.83∶2.38∶0.6。第三,在教学团队成员数量范围中,对2—4 人、3—5 人、5—7 人、7—10 人、10 人以上的认可比例为26.79∶51.19∶18.45∶1.19∶2.38。第四,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运行中存在问题方面,对团队实质合作力度有限、学科交叉不够、团队培育评价激励制度不健全、团队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协调制度缺乏认可比例为75∶67.86∶56.55∶52.98∶43.45。由上可知,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对教育教学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对提升专业课教师个人思政素养和师德师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团队成员数量控制在3—5 人较为合适,团队实质合作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学科交叉不够和人员结构不合理及制度保障不健全等也需要引起关注。

2. 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多方合力

第一,在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中,对教师党支部具有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教师党支部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育人目标一致、经济类专业课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党支部具有群众工作优势认可比例为77.38∶69.05∶60.12∶58.93∶51.79。第二,在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最常见的运行方式中,对在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时密切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支部书记或骨干党员教师讲党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研讨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经验、联合申报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联合参与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观摩研讨优秀示范课的教学过程、联合学生党支部借助读书会和毕业生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巩固思政育人效果、党员教师带动非党员教师老教师带新教师的传帮带认可比例为79.76∶77.38∶58.33∶47.62∶42.26∶36.90∶32.74。第三,在受访者所在学校和学院对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间黑色运行的保障措施中,对学校党委顶层设计且多部门联动、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实施情况已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对相关工作开展突出的学院或部门给予奖励、教师年度考核或评奖评优时有所体现、教师职称评聘时有所体现、教师岗位聘任时有所体现、教师培训进修时有所体现认可比例为64.88∶58.93∶54.17∶47.02∶36.31∶29.76∶28.57。第四,在进一步推动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中,对学校在评估、考核和激励等层面的制度设立与落地、学校经费资助、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提升、思政教师指导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提升师生参与意识认可比例为79.76 ∶79.17 ∶58.33 ∶52.38 ∶47.62 ∶36.31 ∶29.76。由上可知,教师党支部引领经济类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及其与教学团队目标一致等方面,注重理论学习和分享经验及联合申请教改项目等方式较为常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政策制定和评价体系构建及各类奖励机制等方面,而学校各类制度设立与落地、经费资助和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提升等是推动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梳理和成效解构

(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梳理

1. 一般性操作框架阐述

第一,依托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在上级部门规定的学习内容范围内,丰富“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以支部书记讲党课和骨干教师党员分享一个微主题等形式,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容的学习研讨,培育和组建以党员为主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第二,教学实践中,老教师带新教师、党员教师带非党员教师,以“学科前沿+精选专题”为指导思想,面向金融学和国际贸易2018—2022 级本科生、金融学和国际商务两个专硕及理论经济学2018—2022 级研究生,在“金融学”等课程中以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美贸易摩擦、粮食安全与贸易、制造业强国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基本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价值引领双重目标的有机融合,立德树人成效初步显现;第三,在校外学术会议、学院教学例会和支部党建学习等场合,推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骨干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研讨分享;第四,2018年至今,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金融系教师党支部推动组建运行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立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省级2 项和校级10 项,获得校级教学比赛奖项4 次;第五,借助读书会、学术沙龙、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等形式,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活跃性。但是在校际和校企党支部互动、教学团队的有效激励等层面的探索仍存在不足。

2.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的具体做法呈现

“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7 名教师,均来自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暂时没有思政教师和校外企业外聘教师等加入,各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42 岁,政治面貌、最高学历和职称分别是党员5 名(1 人为党支部书记、2 人为党支部委员)、博士6 名和硕士1 名、副教授2 名和讲师5 名;在党支部的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中,重视师德师风、党建和业务融合等领域的探索与学习。在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54 学时中学生线上自主研学18 学时、教师线下讲授36 学时;2018 年至今,教学团队立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省级1 项和校级7 项、获得校级教学比赛奖项3 次和在学院教学例会上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若干次,多次联系学院在读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为低年级本科生举办专业认同、学科竞赛、就业创业等经验分享会。

(二)教学成效解构

为了解“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育人效果,我们借助微信、电话和当面交流等形式,以个体或小组座谈会的形式,访谈了学院86名本科生。其中,约91.86%的学生认同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约81.40%的学生表示通过本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加深了对国际贸易学基础理论、世界贸易格局、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概况和态势等知识体系的认知,借助教材各章节学科代表性人物、典型案例、时事热点事件等解读在理性爱国、团队合作、职业操守和诚实守信等方面得到了价值引领;约54.65%的学生指出各任课教师能够比较熟练自如地讲解或展示相关的课程思政知识点,约30.23%的学生含蓄地指出部分老师实践课程思政的方式比较生硬或内容比较枯燥,约15.12%的学生放弃表态。

四、结论和思考

高校经济类专业课教师,广泛认同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是自身的第一职责,其实施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成效较为显著,但存在一定顾虑和困难。教师可以依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指引,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利用案例故事和课堂讨论等形式、采纳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面临的顾虑或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和解决,以确保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高校各级部门可以对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其专业素养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等路径来改善情况。

高校各级部门需要在加强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合作和凝聚力的建设、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升课程思政的综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政教学能力、建立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以提高团队运行效率、建立健全的培育评价激励机制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未来各高校各类制度制定与落地、学校经费资助和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提升等因素需要重点关注,思政教师指导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学习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建设领域。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