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涵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2023-03-14 02:34宋英康赵俊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志气骨气底气

宋英康,赵俊峰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总行机关,北京 100045;2.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实践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价值,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用红色资源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1]马克思主义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滋养,也赋予了其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基因与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的殷切期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迫切需要在价值观念方面进行引导,以红色文化涵育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红色基因绽放新时代光芒,既能满足青年群体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1 红色文化涵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价值意蕴

1.1 红色文化是涵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红色文化与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价值理念与品格气质上实现了辩证统一。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始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品质和政治优势,是永葆共产党人先锋本色的精神因子,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无数先烈以生命浇筑理想,革命文物、革命文献、革命圣地都是一部部“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具有精神激励与教育引领的价值。红色文化承载着崇高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能够发挥指导理想信念、塑造高尚品德、凝聚民族精神、培养健康人格的多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善用红色文化资源,把握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为完善人格提供精神滋养、为道德品质提供精神指引,以此提振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1.2 红色文化与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具有共同价值旨归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洗刷近代以来屈辱的历史,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红色文化不仅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勤劳乐观、热爱国家、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百年大党立志于民族的千秋伟业,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苦难与辉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能够引领青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红色文化的物质符号、精神符号和制度符号发端于战火岁月,发展于和平年代,能够解释我们党过去为什么成功及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继而回答和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议为什么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增强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青年更需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更需要昂扬的志气凝神聚力、坚硬的骨气砥砺品格、厚实的底气直面未来,帮助青年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夯实奋斗的定力。

1.3 红色文化与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具有共同文化根基

从文化基础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气”不单单是一种无形之物,古人将其与豪迈的精神、优良的品格、崇高的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古语有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里的“气”包含了人生在世要有独立品格和坦荡追求;“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蕴含了万古长存,永垂不朽的豪情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彰显了恭敬而不畏惧,谦逊而不谄媚的意志操守。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一唱雄鸡天下白”“天翻地覆慨而慷”是中国共产党人志气、骨气、底气的生动写照,鲜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红色文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演进过程中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气派的价值符号,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鲜活话语更能产生内心的共鸣,为涵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有效承载与展示的平台。

2 红色文化涵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现实境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为青年人增强“三气”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和前进动力,但仍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种文化交互相融导致社会思潮日趋复杂,不断涌现出青年亚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化等现象,这对增强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亟需总结青年思想转变的外在背景与内在动因,持续强化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作用。

2.1 青年亚文化挑战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红色认同

进入21世纪,当今的青年都是“数字原住民”,是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一代,也是改变互联网的一代。“事事有网,时时有网,人人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当代青年享受了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也为互联网创造了丰富内容。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知识传播与分享带来了巨大便利,但也使网络空间充斥了消极的内容。一方面,疫情下的社会结构日益分散、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利益格局日渐复杂,一些社会问题得以浮现,在形形色色的舆论信息中,部分青年缺乏辨别力,无法形成正确真实的判断,认为投入预期与产出回报落差较大,从而感到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困难过多。“拼搏无用论”“躺平即是正义”“佛系青年”等文化现象粉墨登场,“隐形堕落”情绪在部分青年群体中蔓延,安于现状、无欲无求成为这部分青年群体的代名词。此外,在网络话语权分配失衡的格局下,部分青年把一些社会现象归结为阶层固化、社会制度的产物,把精神焦虑归因于人心叵测、世道险恶。“躺平”演变成为消极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被现实的悲观消极情绪所代替,不利于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随之显现,青年群体容易出现“无欲无求”现象,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红色文化被束之高阁,这种精神世界荒芜的现象桎梏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效能,[4]对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红色认同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2.2 历史虚无主义消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红色信仰

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一个国家繁荣稳定意义深远。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步入新时代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人民思想得以高度凝聚,价值观实现有力整合。但也要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试图重新争夺青年群体,而且目的更加隐蔽,手段愈发“软性”,以此达到颠覆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目的。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旨在瓦解青年对国家的认同,部分青年历史意识淡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往往打着“学术探讨”的旗号,身披“舆论外衣”,通过暗示、猎奇等一系列方式俘获一些青年受众群体的信任,刻意夸大百年党史中的失误教训,瓦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弱化青年的历史认同,否定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红色文化肆意歪曲,以唯心主义的史观、碎片化叙事的方法论攻击马克思主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的影响,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其真实居心是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威望。再次,历史虚无主义意图消解青年的政治认同,贬损、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方话语体系的蛊惑下推崇资本主义制度,恣意抨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颠倒是非,造成部分青年群体政治观模糊、历史观混乱,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埋下羁绊。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认同,阻碍青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的唤起,矮化、丑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消解青年的理想信念,让青年患上精神“软骨病”。

2.3 “泛娱乐化”弱化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红色话语

毛泽东同志盛赞青年正在人生兴旺时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是自身特征决定的,也是青年群体特有的优势。价值观与思想容易被引导,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在物质充盈的当下,部分青年谋事干事处处以目的和结果为中心,功利色彩浓厚,只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而精神世界却相对贫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娱乐化”思潮腐蚀着青年的崇高理想和道德品质,造成责任担当缺失,理想信念迷失,已成为影响青年奋斗进取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社会“泛娱乐化”的挑战日趋严峻,讽刺英雄人物、调侃时事政治等大行其道,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受众群体向“用户”发生转变,在“以流量定胜负”的氛围驱使下,大量庸俗媚俗、刻意扮丑的娱乐内容广泛传播。“泛娱乐化”不顾社会利益,将“经济利益最大化”奉为圭臬,让青年群体极易陷入“刺激感陷阱”,娱乐平台上的单一化虚假审美,让人丧失了辨别真实美的能力,审美取向在无意识中走向庸俗化。现实中出现“轻红”“淡红”“拒红”“去红”等现象,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刻苦勤劳等为精神价值的红色文化在现实中逐渐淡忘或不被提及,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红色文化传播价值反而显得“式微”“空洞”,部分青年甚至丧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陷入世俗理想和荒芜信仰的孤岛。

3 红色文化涵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广大青年群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5]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培养青年以高远志气立心、浩然骨气立命、深厚底气立业,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3.1 振志气: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科学真理

毛泽东同志曾言:“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6]志气是为了实现理想目标所展现的昂扬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志气源于红色情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根植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博大情怀,也蕴含着面对强敌和困难时勇于拼搏、接续奋斗的人生信条。红色文化科学内涵包含四大核心要素:即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7]可以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下立下雄伟大志,践行“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的远大抱负,战胜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当代青年提振志气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属性,以理论清醒保证思想坚定,进而引领行动自觉。马克思主义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而是具有科学性的真正信仰,这种信仰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追求,是因为它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全人类解放。因此,只有学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悟透原理,才能补足精神上的“钙”,从而使青年的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让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红色信仰”转到民族复兴实践的“红色行动”上。提振志气需要实现红色血脉、红色基因、中华精神的知行统一。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无悔坚定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义凛然,再到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党的执政主旨始终同频共振。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承载着我们党的思想境界和光荣传统,要让红色基因内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进而将志气固化为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为民族复兴矢志奋斗的信念信心。

3.2 强骨气: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光荣传统

骨气是中国人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人的骨气是民族气节和个人品格的内在统一。对青年而言,若无钢骨则安身不牢;对民族而言,若无风骨则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富有骨气才能做担当大任的国家脊梁。

首先,引导青年从党的模范人物中汲取人格力量,提升精神共鸣,培育青年的骨气。中国共产党在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革命英雄以其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解放顽强斗争、不畏艰难困苦。先烈们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信念与行动打破各种艰难险阻;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坚定意志谱写“只要主义真”的热血诗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千万共产党人舍家兴邦,勇攀事业顶峰,使中国迅速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境地,抒写“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进入新时代,一大批先进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疫情防控主战场、卫国戍边最前沿建功立业,诠释“强国有我”的忠诚担当。向模范看齐,就是能够在复杂条件下立场坚定、严守初心。其次,引导青年从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中加强品格修养。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是党克敌制胜的精神密码,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见证了我们党为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南泥湾的淳朴民风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奋斗的精神航标;河南兰考千顷澄碧的泡桐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中涵养气节、砥砺人格、升华境界。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红色文化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3.3 增底气:掌握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

底气源于信心,依靠本领。“自强”是“底气”的终极归宿,当底气日渐涵养、充盈,则可构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增强新时代青年做中国人的底气,需要在红色文化中挖掘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引导青年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让青年在苦难辉煌的历史、风华正茂的现在、伟大复兴的未来建立信心,坚定“四个自信”,激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新的历史成就。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民族自尊自豪中展现青年担当。习近平指出:“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8]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红色文化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见证。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底气既来自对“践行初心”历史规律的深刻洞悉,也来自对“担当使命”形势政策的了然于胸。以红色文化资源涵育底气,引导青年发自内心敬佩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在历史自信中掌握历史主动。二是引导青年投身实践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崇高风范和典型榜样。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更需要加强本领,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解危难;长才干、壮筋骨,把个人抱负的“小我”融汇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志”,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紧密对接,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挖掘红色文化的文化动力功能,让其内化为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法宝。

4 结束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它所蕴含的精神谱系、崇高品德、鲜明底色对涵育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具有独特作用。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征程中,中国青年更需要从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永葆刚毅坚卓的志气,胸怀攻坚克难的骨气,高扬勇立潮头的底气,努力争做堪当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

猜你喜欢
志气骨气底气
企稳的底气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欲望与志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