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翻译原则在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英译中的应用

2023-03-14 02:34王超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英译中药膳英译

王超群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中华文化积淀深厚,中医药膳养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瑰宝,已有千百年历史。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今天,中医药膳养生文化亦随着时代的洪流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华夏儿女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国家理解、认同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让更多人领略、欣赏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内涵,助力中医药膳养生文化真正实现造福人类。如何正确、合理地向世界展示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其英译尤为重要。将近代翻译家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应用于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英译,能够使译文信息得以准确表达、语义通俗易懂、语言丰富流畅,恰如其分地为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走向世界点燃一盏指路明灯。

1 翻译的三个境界:“信、达、雅”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 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3]“信、达、雅”翻译原则亦是对翻译标准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可谓翻译的三个境界。“信”为第一境界即忠实,以忠实于原文为标准,使译文能够准确呈现原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达到可信。“达”为第二境界即通顺,以通顺易懂为标准,使目的语读者清晰地理解译文所包含的意境,达到可懂。“雅”为第三境界即高雅,以文化认同为标准,在保留原文体现的状态和魅力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倾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赋予译文更多的文学美感,达到可赏。

“信、达、雅”三个境界层层递进又相互依存。[4]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其次做到通顺易懂、高雅可赏,换言之,通顺和高雅是建立在忠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信”是“达”和“雅”的基础,而“达”和“雅”是“信”的表现形式。倘若原文本身已达到“达”和“雅”,那么,译文就要达到“达”和“雅”,否则便违背“信”。[5]由此可见,“信、达、雅”作为翻译的三个境界相互依托、密不可分。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其内涵充分体现了“达”和“雅”。为使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在对外推广中保留原汁原味,在英译中应遵循“信、达、雅”翻译原则,尤其要在“信”的基础上表现出“达”和“雅”,让更多人认同中医药膳养生文化,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6]

2 “信、达、雅”翻译原则在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英译中的应用

追求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英译“信、达、雅”三个境界的相辅相成,应对其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充分表达药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更高层次地体现文化的包容性,更高水平地提升文化的适应性,使受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膳养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对外传播中,尤其需要重视中医药膳功效英译之“信”、中医药膳制法英译之“达”和中医药膳名称英译之“雅”。

2.1 药膳功效英译:崇“信”

中医药膳养生文化之所以让世界驻足,关键在其功效。因此,在对功效内容进行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准确翻译出中医药膳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治未病的奇妙之处。

例1:安神药膳:适用于心神不安、烦躁失眠。

英译:Soothing herbal cuisine: Suitable for restlessness,irritability and insomnia.

安神药膳主要针对睡眠状况不佳、难以入睡的人群,“安神”一词有安抚神经、安定睡眠的含义,可以翻译为“soothe the nerves”“calm the nerves”“relieve uneasiness of mind and body tranqui-lization”。“soothe”表示使平静、安抚,“calm”有镇静、冷静的含义,“relieve”侧重于放松,“soothe”“calm”“relieve”三个词如何选择,应从忠实于原文出发,以免读者误认为此药膳含有镇定的成分并会产生副作用。秉承“信”的原则,将“安神药膳”译为“Soothing herbal cuisine”。此处“心神不安”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睡眠,即休息不够、睡眠欠佳,译为“restlessness”更能准确表达出不安的原因。“烦躁”一词在翻译中有很多种选择,比如:“agitated”“fret”“fidget”,从中医严谨性的角度考虑,译文选用医药专业词汇“irritability”,以使目的语读者更贴切地感受到药膳的功效。

例2:固涩药膳:适用于气、血、精、津耗散或滑脱不禁。

英译:Astringent herbal cuisine: Suitable for dissipation or unintentional surge of energy,blood,spirit and fluid.

“固涩”为中医术语,是一种收敛的方法,治疗由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失于固摄导致的气血精液耗散滑脱。[7]译文选用医药专业词汇“astringent”,更好地解释其收敛的功效,忠实于原文表达的内涵,达到可信。此处“滑脱不禁”是指由于气血不足,体内一些津液物质不受控制地向外排出,在“信”的原则下,选用“unintentional surge”更能恰当地表达出不能禁止的症状。“气、血、精、津”对应“精力、血液、精神、津液”,分别选词为“energy,blood,spirit and fluid”,使读者快速明了此药膳对应的病症,充分感知中医药膳养生文化。

例3:补益药膳:适用于气血阴阳虚弱。

英译:Tonifying herbal cuisine: Suitable for deficiency of energy and blood,weakness of Yin and Yang.

“补益”为治疗术语,意为用药物补充人体气血。英文单词“nourishing” “tonifying”均有滋补的含义,“nourishing”主要指针对人体介于健康与亚健康中间状态补充营养,使身体更加强壮,而“tonifying”侧重于滋养、滋补。因此,尊循“信”之原则,此处译为“tonifying medicinal diet”更为合适。“气血阴阳虚弱”指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两种症状,“不足”和“亏虚”意思相近但略有不同,针对两词分别选用“deficiency”和“weakness”。“阴阳”说法乃中国特色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为充分遵守“信”之原则,最大化保留中医药膳养生文化的精髓,选用音译法,译为“Yin and Yang”。

例4:利水渗湿药膳:适用于水湿、湿热蕴结。

英译:Clearing damp and promotingdiuresis herbal cuisine: Suitable for retention of water-dampness,accumulation of damp-heat.

“利水渗湿”是中医内科学中一种常见的化湿方法,主要靠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中国人一般认为湿气过重对身体不利,应从忠实于原文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翻译什么是湿气、怎样排出湿气。这里选用“promoting diuresis”“clearing damp”两个短语,“diuresis”一词在临床医学中表示利尿、多尿,“clearing”表示清除,这种直观的表述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利水渗湿”,使译文符合原文含义。“水湿”为一种不能运化水液、停聚体内的病症。如果从表面意思去翻译很难描述出这种病症,抓住“停聚”,译为“retention of water-dampness”表达清晰明了。“湿热蕴结”是指湿热内生,蕴久而化热,选用“accumulation”一词,含有“积攒”之意,对此病症的描述更加形象化,使表述更加准确,充分体现“信”之所在。

2.2 药膳制法英译:尚“达”

中西方饮食差异较大,主要在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多样,例如:炒、煮、焖、炸、熘等,西餐的烹饪方式相对简单,因此,西方国家人士对中餐烹饪许多表示无法理解。药膳归根结底是上至餐桌供人们品尝的菜肴,由于制作药膳所用食材及药材的特殊性,其烹饪方式则更为繁琐,很多过程如果不能恰当翻译,会导致晦涩难懂。[8]鉴于此,药膳制法英译要做到通俗易懂,在准确表达其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烹饪文化,转变一些烹饪专有名词的翻译,使西方国家友人更容易理解中医药膳养生文化的内涵,遵循“达”的原则,达到可懂。

例1:将鳖宰杀,去内脏,放入热水中浸泡,去皮膜,去壳斩成块,下沸水锅,焯去血水,捞出,洗净。

英译:Slaughter the soft-shelled turtle,remove the viscera,soak it in hot water,remove the skin film,cut the shell into pieces,put it in the boiled pot,blanch the blood water,remove and wash it.

“鳖”即甲鱼,和乌龟很像,但有一定的区别。西方国家一般难以接受食用甲鱼,在饮食文化差异下,“鳖”一词的英译尤为重要,如单独使用“turtle”,会被认为是海龟而不是甲鱼。在药膳制作中,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加明了地理解其含义,需在“turtle”前加上“soft-shelled”,以便让读者能够接受。此道药膳制作方法描述清晰,动作一气呵成,给人干脆利落之感。但如何让西方人士读懂、认同、感受到此处的意境,需要在英译时对一些动词进行调节。“宰杀”一词在英语中可用“slaughter”“kill”“butcher”,为避免读者联想到令人不舒适的杀害,不宜选用“kill”“butcher”,因其不仅仅包含对动物的宰杀,由此尽可能降低制法中令人不适的感受,达到读者可懂。

例2:把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七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面条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

英译:Boil Spica Schizonepeta and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with water about an hour,remove the residue and extract the juice,then cook the kudzu powder noodles 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中华饮食讲究火候,中医药膳制作中火候同样重要。为让目的语读者理解火候的时长、大小,对火候描述的英译应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做到通俗易懂。“煮七沸”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沸腾七次,西餐在烹饪过程中没有此类要求,西方读者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沸腾七次。其实“煮七沸”在药膳文化中有具体记载,《伤寒论》药物煎煮法中对“沸”字的解释为沸腾。何为“煮七沸”,即在煎煮过程中沸腾七次,这样可以保障药效在制作过程中不会流失。沸如何计次?与水量、温度、容器和环境有关。一沸的时间长短也随之不同,容器内局部热量聚集升腾一次为沸。如何控制沸的次数?可采用离火和调火两种方式。一沸的时间粗略估算为5~10分钟,“煮七沸”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所以,此处英译应为“boil about an hour”, 如果只按字面意思翻译为“boil seven times”,则会使西方读者更加疑惑,无法理解药膳制作过程。因此,应遵循“达”的原则,在通俗易懂中更好地传播中医药膳养生文化。

例3:将天门冬去皮和根须,捣碎,用洁净白细布绞取汁,澄清,滤过,文火熬成膏,放入瓷罐内。

英译:Remove the skin and roots of the radix asparagi,mash them,wring the juice with a clean white percale,clarify,infiltrate,simmer into paste,and put it in a porcelain jar.

药膳制作中比较重视汁液的提取,在操作手法上有别于西餐,西餐制作工序中使用工具较多,中医药膳则更注重手法和力道。此句中出现的“捣碎”“绞取”“滤过”,无一不体现出药膳制作的精细与考究。英译中细节的深入往往更容易传递原语与目的语的精髓,对于西方饮食烹饪中没有或者不易用到的方法,应稍加转变使西方读者理解和认同。之所以用“捣碎”,是因为捣既可以将食材变得细小,又保留了其汁液。在“triturate” “mash” “crush” “comminution”中“mash”最为恰当,因其含有捣成糊状物之意,“triturate”侧重于研成粉末,“crush”和“comminution”则是粉碎的意思。细节见真知,不同单词的选用直接影响药膳制作的成功与否。“绞取”一词充分体现了药膳制作的力道,“绞”即用拧的方式使药膳食材出汁。西方国家更喜欢在食物制作中用榨的方式,因其方便快捷,榨的工序包含食材本身,即液体和固体的混合。而绞则是只取汁,保留本体,“wring”有拧的含义,此处选用“wring”更能体现出药膳制作工序的考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表述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西方读者理解,达到可懂。“滤过”不同于“过滤”,“滤过”更倾向于渗透的过程,“过滤”只是提取,英译中使用“infiltrate”明显优于“filter”。不同的手法和工序对药膳制作产生的影响很大,在遵循“信”的原则下,英译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不用晦涩难懂的单词,让目的语读者对药膳制作方法的理解更加通透。

2.3 药膳名称英译:求“雅”

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其名称英译最能体现文化内涵,在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英译资料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到“信”和“达”的同时,“雅”在药膳名称英译中尤为重要。而中文的“雅”和英文的“雅”如何转换、传递,关乎着中医药膳养生文化精髓成功传播与否。成功译出药膳名称的“雅”,需要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感受、领略中华养生文化之美。

例1:川贝酿梨

英译:Brewed pears with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川贝与梨搭配膳食具有润肺镇咳之功效,常见药膳有贝母蒸雪梨、冰糖贝母梨汤等,此道川贝酿梨有别于以上药膳的特点是其食材增加了糯米、冬瓜条、白矾等。虽然在药膳名称中并未体现所有食材,但“酿”字极大地区别了川贝酿梨的制作过程,自然“酿”也是翻译能够体现“雅”之核心所在。因其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将糯米蒸熟,将冬瓜条切成黄豆粒大小,之后置于去蒂挖核的梨身之中,放入锅内蒸50分钟左右。在英文中,酿造可以译为“make”和“brew”,“make”为英文常用动词,其意义众多,用在药膳翻译中缺乏美感。而“brew”则有“沏、冲、酝酿”的含义,既符合原文语义,又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brew”一词很好地解释出了川贝酿梨这道药膳制作过程复杂、考究的特点,体现了英译“雅”之所在。西方读者看到“brew”一词便会联想出一系列中式餐饮烹饪的制作场景,更容易认同中医药膳养生文化,从而达到可赏。

例2:曹操鱼头

英译:Caocao fish head(Once the historical hero Caocao has got a headache,then he was cured with the herbal cuisine which was given by the magic doctor Huatuo.)

在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对外传播英译资料中,由于很多药膳名称来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闻,单独翻译其名称可能造成信息不全,此时便需要注释的加持,诸如此道“曹操鱼头”。相传曹操当年头痛剧烈,神医华佗欲为其开颅诊治,但曹操生性多疑拒绝开颅,华佗便开一药食疗方,后此方被流传为曹操鱼头。将此典故英译文附在药膳名称之后,很好地解释了此道药膳的来源、功效。让目的语读者在接触药膳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故事,味觉与心灵同频共振,历史故事的讲解不失为一种“雅”的体现,以此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医药膳养生文化。

例3:女神粥

英译:Fair lady congee

“女神粥”顾名思义具有补血养气、美容养颜之功效,是由黑米、糯米、紫米、红豆、桂圆、花生米、红枣、枸杞等食材熬制而成。遵循“雅”的原则,如何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让目的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并使译文高雅可赏,需要仔细斟酌“女神”二字,英文中女神可译为“goddess”,但其具有敬慕之意且具有宗教色彩。而此道药膳是指服用之后气色红润,因此,选用脍炙人口的“fair lady”一词更能体现“女神粥”的高雅内涵。“fair lady”具有窈窕淑女之意,作为药膳名称非常具有画面感,让目的语读者立刻对此道药膳产生兴趣,从而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欣赏中医药膳养生文化。

3 结束语

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国人的传承、世界的传播。将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运用于中医药膳养生文化英译,能够较好地呈现药膳养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药膳功效、制法、名称英译中崇“信”、尚“达”、求“雅”,在“信”和“达”的基础上体现“雅”,在追求“雅”的过程中遵循“信”和“达”。中医药膳养生文化对外传播任重而道远,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让世界更好地理解、认同、欣赏中医药膳养生文化的魅力,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与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英译中药膳英译
可缓解干咳的两款药膳
能让你越喝越瘦的药膳方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改善消化不良的两款药膳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与文化传递——以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计篇》英译本为例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