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效果

2023-03-17 03:04杨娟娟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4期

杨娟娟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 2022年9月急诊创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信封密封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创伤评估;分级护理;急诊创伤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7--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使得重型创伤患者数量越来越多。针对于重型创伤患者,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及手术为主要治疗原则,而紧急抢救为最先环节。在患者伤后的黄金1h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损伤,控制伤情,还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1]。由此可见,急救护理对改善急性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急诊创伤病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3月- 2022年9月急诊创伤病例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信封密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2~77岁,平均52.53±5.26岁。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2~77岁,平均52.53±5.26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到急诊室后,开放绿色通道,加强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予以吸氧、心电图监护,开放静脉通路,完善各项检查,配合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方案。

1.2.2  观察组  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CRAMS量化评估:评分0~8分为重度创伤, 9~10 分为轻度创伤。

(2)合理分配人员:以技巧考核成绩、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为依据,将护理人员分为一级、二级以及三级。其中,工作年资<3年,或正在参与进修的护理人员为三级,工作年资>3年的护理人员为二级,工作年资>5年且职称为护师的护理人员为一级。然后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为其配置合理的护理人员,对于低风险患者,为其分配三级和二级护理人员各1名;中风险患者则分配二级和一级护理人员各1名;高风险患者则分配一级、二级、三级护理人员各1名。

(3)护理措施:①轻症患者,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创口清洗与消毒、止血包扎、止痛镇静、患肢固定等处理。②重症患者,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控制出血量。对于重型患者,伤后1h为抢救黄金1h,而这1h的前10min属于白金10min,若在该时间内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有效处理,并控制出血量,则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失血量,控制其伤情,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护理中,医务人员需及时采取正确的加压包扎方式为患者止血,并合理使用辅料、有效固定,以防止患者伤口再次出血,控制其伤情。二是呼吸道护理。多伴有面部、口鼻部出血、呕吐等情况,而血液、呕吐物极易阻塞呼吸道,导致患者呼吸不通畅,对其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因此,在此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中,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对保持其呼吸通畅具有重要意义。在呼吸道护理中,医务人员需及时清理患者的口腔、咽部异物,必要时需进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2]。三是循环系统建立,重型患者可出现休克现象,而血容量降低是导致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血容量的降低会引起循环血量不足,导致患者机体循环异常。因此,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及时补充血容量对维持患者的脑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院前急救工作中会予以患者上肢静脉穿刺,及时将患者机体所需液体输送到体内,继而达到建立有效循环目的。若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或昏迷,需立即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脱水等,并加强补液,预防休克。

1.3  观察指标

(1)急救时间:包括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3]。

(2)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癫痫。

1.4  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抢救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ɑ=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对比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创伤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且伤情复杂,在急救护理中,医务人员抵达现场后必须对患者的伤情、病情进行迅速、准确地评估,以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措施[4]。通常情况下,接到急救指令后,医务人员会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并进行现场观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位置,随后对患者的呼吸、气道、循环、神经损伤等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脉搏、血压等,完成初步评估后立即进行抢救。

CRAMS评分能有效掌握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利于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同时,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出现颅内出血、死亡患者的院前CRAMS评分更高。由此可见,在急救护理中,准确运用各类评分系统能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情况,利于评估预后[5-6]。基于CRAMS评分的急救护理主要是通过序贯评估指导,使医务人员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急救中能与医生主动配合,并予以患者家属指导,有利于急救质量提升[7]。本研究的分级护理分为轻症及重症,而重症患者包括三方面,一是呼吸道护理。有的研究[8]认为,在急救中进行早期气管插管,不仅能降低患者的重残率、死亡率,还能降低上机率、重症肺炎发生率。通过上述研究发现,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维持重型患者的呼吸通畅具有重要意义。院前早期气管插管作为一种维持呼吸的有效方法,能缓解患者的持续性低氧血症,预防误吸性肺炎;同时,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能提高氧合,改善脑水肿,并降低颅内压,这对减轻患者神经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9]。二是循环系统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休克现象,而血容量降低是导致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血容量的降低会引起循环血量补不足,导致患者机体循环异常。因此,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及时补充血容量对维持患者的脑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院前急救工作中会予以患者上肢静脉穿刺,以及时将患者机体所需液体输送到体内,继而达到建立有效循环目的[10]。在急救护理中,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若收缩压<80mmHg,需立即补充血容量[11];若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则需予以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在重型患者中,院前急救进行及时补充血容量、补液,能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有效的循环系统,使脑循环恢复正常,有利于控制其伤情,为救治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三是伤口处理及出血量控制。有研究指出,对存在活动性出血患者,需采用止血钳处理,采用无菌敷料对开放性创口进行加压包扎。若患者存在脑组织膨出,需采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包扎[12-13];存在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患者,无须进行倒流或填塞,使其自行流出,避免感染。有学者研究中发现,在进行创伤止血、包扎时,需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简单的清创,随后进行遮盖消毒敷料,若患者出血量较多,可用三角巾进行加压包扎,注意松紧度适中,打结位置需避开伤口[14]。若患者出血脑组织外流,切勿将其推回颅腔内,并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头高位。通过总结上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发现,伤口处理及出血量控制是急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医务人员则需根据患者的实际伤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伤口出血方法,以达到止血目的,预防再次出血,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这对维持其机体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总之,急救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环节。在急救护理中,必须迅速、准确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降低颅内压,及时包扎伤口以及止血,并在安全转运中做好安全管理、院内沟通工作,以提高重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此外,虽然重型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已获得一定成果,但后续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以探索更为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4  参考文献

[1] 梁娜娜,赵秦,张清,等.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19):2554-2556.

[2] 赵彤,魏雪峰,石津巾.皮瓣血运维护的精细化管理结合心理分级护理在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146-148.

[3] 郑洋,陈聪,朱秀霞.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风险分级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7):2577-2581.

[4] 赵文超.CRAMS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2):96-98.

[5] 曹伟怡.以创伤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43-144.

[6] 蒯瑞娟,张宁,苗苑,等.风险管理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分级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57-159.

[7] 谭花蕊.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30(4):115-117.

[8] 江婷.急诊分级护理在急性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3069-3070.

[9] 郭继萍.急性创伤患者应用急诊分级护理的价值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716-1717.

[10] Caroline,Choffat,Cecile,et al.Effect of pre-hospital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outcom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of Clin Med,2019,8(4):470.

[11] Heschl S,Meadley B,Andrew E,et al.Efficacy of pre-hospital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n paediatric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9-year observational study[J].Injury,2018,49(5):916-920.

[12] 李艳君,郭凯,姜秀霞.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8):455-456,462.

[13] 马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4): 185-186.

[14] 黄建茂,黄惠宾,招卡媚.院前急救护理干預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9): 1261-1262.

[2022-12-0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