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利现代化建设推动盐环定扬黄灌区集约化管理

2023-03-21 21:30夏亚平
陕西水利 2023年2期
关键词:干渠节水灌溉

夏亚平

(宁夏西干渠管理处,宁夏 银川 750000)

1 盐环定扬黄灌区基本概况

1.1 盐环定扬黄工程基本情况

盐环定扬黄工程自运行以来一直由宁夏盐环定扬水管理处管理其共用工程,共用工程于1988 年7 月开工建设,1996 年9 月通过国家组织的竣工验收。2016 年9 月,盐环定扬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开工建设,2018年4月投入运行。改造后共用工程现有泵站8 座,安装主机组53 台(套),总装机容量7.22 万kW,干渠总长122.6 km。设计流量11 m3/s,分配宁夏流量7 m3/s,陕西和甘肃两省各2 m3/s。供水范围辐射陕甘宁三省六县(区),面积达1 万km2,向人饮、城镇、农业、工业、生态等多领域全方位供水,有效解决了受水区61.2 万人及130 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灌溉面积39.8 万亩。

1.2 灌区基本情况

1.2.1共用工程管理单位

宁夏盐环定扬水管理处成立于1989 年4 月,是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的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着共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任务。

1.2.2专用工程管理单位

宁夏专用工程设专管机构,由灌域所在的各县(区)水管所管理,主要负责灌域内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水量调度、供水服务等工作,所辖灌域由利通区五里坡,盐池县城西滩、三道井、惠安堡,同心县韦州5 个水管所和太阳山镇水利站直接管理,在编管理人员36 人、聘用人员27 人。

1.3 灌区效益

灌区各县(区)大力宣传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成规模种植玉米、优质牧草、青贮饲料、黄花菜等,逐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使灌区直开口亩均配水量由2010 年的306 m3减少到2020 年的215 m3,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显著。盐环定灌区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45 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90.5%。设施农业、黄花菜、药材等滴灌、喷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快速发展,灌区现状较项目开发前,粮食产量由0.4 万吨增加到22 万吨,增长了55 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8 元增加到12127 元,增长了37 倍。同时,依托盐环定扬水工程,盐池县200 多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50 万亩流动沙丘基本固定,300 万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25 万亩,昔日的荒漠变成了阡陌纵横的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人进沙退的根本性逆转[1]。

2 现代化灌区建设

2.1 工程建设数字化

2.1.1骨干工程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盐环定扬黄工程历经初期建设、续建改造、泵站更新改造三个阶段,工程“脱胎换骨”,插上了数字化“翅膀”,跻身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扬水泵站之列。借助政策红利和主体工程最大效益的发挥,管理处优化供水服务,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夯实工程发展根基,保障灌区各业用水需求。十年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56 亿元,引水11.9 亿m3,受水区61.2 万群众持续受益,40.8 万亩农田实现连年丰收,灌区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

盐环定扬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在保持设计引水流量、泵站装机容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建调度中心1 座,12 座泵站合并为8 座,主机组设备由101 台(套)减少为53 台(套),敷设压力管道68.4 km,砌护渠道39.5 km,翻建改造建筑物63 座,彻底解决了30 年来遗留的工程设备老化失修等突出问题。

工程现状较改造前, 总装机容量由6.59 万kW 增大到7.22 万kW,开停机次数由1948 次减少到289 次,能源单耗由4.18 kW・h/(kt・m)降低到3.7 kW・h/(kt・m),干渠水利用系数由90.3%提高到91.8%,年节省用电量近1600 万kW・h,工程安全保障率、供水保障率、设备效率大幅提升。管理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加快完成网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建设,将干渠70 座直开口全部改造为测控一体化闸门,在干渠沿线建设视频监视点184 处,敷设光缆158 km,与原有200 km 地埋光缆形成环网布置,实现了远程操控、调度运行、信息采集、信息监测、视频监视等功能以及水量精准控制调配、机变电设备、水工建筑物、干渠沿线监控的全覆盖、泵站流量、干渠水位的全监管。

2.1.2 田间管理信息化,节水灌溉自动化

自2010 年以来,通过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新技术补灌、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灌区各受水区累计投资5.7 亿元,对灌区工程及农田灌溉设施改造,先后建成利通区五里坡、红寺堡区牛记圈、盐池县花马池、王乐井、青山、马儿庄、惠安堡等44 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覆盖率90.5%,灌溉水利用系数0.67。建成调蓄水库4 座,调蓄水池68 座,蓄水总能力达2181 万m3,并实现调蓄水库、水池的互联互通,灌溉高峰期错峰供水[2]。

2.1.3 设施建设完善,灌溉计量精准

干渠交接水自动测量。共用工程8 座泵站53 台(套)机组全部安装管道电磁流量计计量。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处站联合调度、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共享,水量测配计量精准可控、高效可靠,为推进现代化泵站和生态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干渠直开口测控一体化。借助盐环定扬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和盐池县牧区水利项目,在干渠直开口、支渠口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70 座,实现现地、站所、水调中心三级控制,数据自动监测记录,水量计量精准。对8 处压力管道取水口全部安装管道流量计计量。高效节水灌区精准计量。高效节水灌溉水量全部使用电磁流量计或水表计量,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供水到田间,用水计量率达到100%。特设量水设施计量。其它灌域采用畦灌、沟灌等灌溉技术,安设无吼道量水槽、巴歇尔量水槽等特设量水设施,实行人工每四小时测报一次,经农户现场确认流量水量,并录入用水统计台账。

2.2 灌区管理集约化

为解决制约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短缺瓶颈,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和灌区各县(区)水务局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践行国家节水行动,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在灌区先后实施水权到户改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持续开展现代化升级改造,建成高效节水灌溉38.45 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90.5%。依托扬黄水,盐池县以青储玉米、黄花、药材等为主的滴喷灌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全区唯一的“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村庄、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建成林网达10 万亩,55 万亩沙化草原得到控制,灌区阡陌纵横、碧草如茵,已从昔日“黄沙窝”变成了现在的“绿家园”。

3 经验做法

3.1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高效节水灌溉良性运行

不断探索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供水服务,实现了管理规范化、运行透明化、服务社会化。在管理机制上,严格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基本原则,严格水权管理、计量收费,严格落实高效用水、节奖超罚,促使农业经营主体主动节水。科学划分辖区,实行计量供水,专业群管组织具体负责,计划耕作种植和灌溉,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机制。在服务机制上,采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社会化有偿服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定期指导、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合作社成员及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组织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农户高效节水技术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节水服务体系。在监督机制上,通过村组两级公示栏和微信、手机短信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公示阶段用水量、水价、水费,推行“阳光水务”,公开高效节水管理运行,并在有条件的灌区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施肥、灌溉过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灌区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3]。

3.2 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户收益

在扬黄灌区大力推进合作社管理模式,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直接管理,农户全程监督,做到“七统一,四公开”,确保了高效节水灌溉良性运行。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实现了“四省、两增”,即省水,亩均灌溉用水由原来500 m3减少到现在215 m3,亩均省水285 m3;省肥,亩均用肥由原来90 kg 下降到50 kg,亩均省肥40 kg;省工,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田间管理模式转变为自动化管理,年均节省劳动力570 余人;省机械费,实行农机全程作业,比一家一户自耕自种每亩节省机械费65 元。增加面积,用节省的水资源扩大种植面积,灌溉面积由原来的7600 亩扩大到10700 亩;增加产量,玉米亩产量由1300 斤增加到1700 斤。

3.3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灌区综合效益

灌区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与壮大滩羊、牧草、黄花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相结合,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大田灌溉面积,增加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推广种植黄花菜等经济作物,使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聚焦 “四权”改革部署要求,不断拓展集约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以智能化建设为方向,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助力滩羊、肉牛等重点产业全面发展,为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干渠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