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以X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3-03-21 11:35周斯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匠导师培育

周斯斯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8)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倡导全社会推崇和落实工匠精神[1]。工匠精神本是对手工艺人在制作产品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要求,后来也通指各行各业的人对工作执着专注、臻于至善、追求卓越的要求[2];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的工作态度,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追求的集中体现。从个人层面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品质;从国家层面讲,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追求[3],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追求。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在古代学徒制基础上,结合现代学校教育形式而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4]。现代学徒制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是专业人才培养必然的发展趋势。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明确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5]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6]。

现代学徒制模式是职业教育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内在的关联性[7]。本文以X 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互融互通

(一)工匠精神培育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终极目标

现代学徒制模式强调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导师育人,共同指导、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企业里,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学徒,要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学习、实践。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目的是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将学生从学校带到企业,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让企业导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就是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企业工匠的精湛技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终极目标,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目标,现代学徒制模式就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没有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粗心大意、得过且过;学校推进就业困难;企业人员流动量大等,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培育工匠人才的有力保障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工作态度、职业精神的培育,不仅包括高超技术和精湛技艺的要求,还包括对职业敬畏热忱的态度、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工作严谨负责的精神、对工艺勇于创新的魄力。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更是与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8]。工匠精神不像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习得;也不像技术的学习,可以通过实践流程步骤、观看视频动画等形式反复练习掌握。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的过程。现代学徒制模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所、配备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文化熏陶等,使学生逐渐树立工匠意识,这是培育工匠人才的正确途径和有力保障[9]。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X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联合广西知名物流企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开展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采用双导师育人模式,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成效不显著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但在建设初期成效不显著。具体表现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往往通过开辟一个专门的模块来开展,该模块包括优秀工匠的事迹和典型案例,形式比较单一,且与课程内容融合度不高,传递的工匠理念浅尝辄止,渗透力不强[10]。由于课程任务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某项技能,如技能使用场景、使用步骤、操作规范等。由于授课时间、学生人数、实训场地、设备数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会操作、但熟练度不高,还未达到工匠的标准。在企业的实践中也是如此,企业实践多以短平快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量的工作,重视的是职业技能的使用[11],还难以做到按照工匠的标准来培养学生,从而出现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到位、工匠精神的培育成效不显著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工匠精神的内容不易界定、主观性较强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12]。从内容来看,工匠精神范围较为宽泛,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工作的始终,难以全面罗列,而职业技能专注于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内容较为集中;从教育方式来看,工匠精神主观因素较强,虽然也可以形成文字、图片来说明,但效果不佳,不像职业技能训练那样可以形成步骤,通过文字描述、流程绘制甚至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教授,学生易于掌握。

2.工匠精神的考核指标难以衡量

职业技能的考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配送技能为例,考核的内容包括配送的准确性、及时性、高效等,最终落实到配送货物正确、配送时间衡量、配送成本计算、配送路线规划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量化及准确衡量的。而工匠精神的内容很宽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术、职业行为、职业价值五个维度[13]。以现代物流管理中配送环节的工匠精神培育为例,主要培养与锤炼学生自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技术、求实创新的职业行为、知行合一的职业价值等,考核主观性较强,不易衡量与界定。

3.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长期性

学生掌握了某些职业技能,就能完成某项工作,从不会到会,成效显著,学习时间可控。但工匠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更好、更快甚至创新性地完成工作,这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磨练、思考和不断探索,使得工匠精神的培育在短期之内不容易看出成效。同时,工匠精神需要在工作情景中“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内化形成,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有限,短时间内工匠精神的培育很难达到明显效果。

(二)双导师制落实不够深入

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双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是关键。校内导师负责传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企业导师负责手把手地向学生传授技能。双导师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学徒”再到企业“职工”的身份转化。但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

1.校企导师的选聘未能满足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

学校导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当,由于长期在校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实践技能往往较弱,再加上授课任务重、班级学生人数多以及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有限,更难以实现一对一指导。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只能依靠课堂来开展,时间短、效果不明显。企业导师往往由班组长、部门经理等人员担任。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一般是企业一线,很多企业导师都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部分导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指导经验,再加上企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开展手把手指导也较难,常常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2.校企导师的联系未能形成长效机制

现代学徒制要求双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既要求双导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指导学生、优势互补,又要求他们相互沟通、共同培养人才。但在实践中,校内导师课程的变动、企业导师工作岗位的变动,使得校企导师之间缺乏深度协作,未能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学生缺乏对行业的认同感,就难以产生在该行业深耕细作的志向,磨炼出技艺高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会出现离职率高,难以形成爱岗敬岗、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偏颇

部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存在误区,有的学生认为工匠是指手工艺人等体力劳动者;有的学生认为只有需要高超技艺、精细作业的工作才需要工匠精神;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工匠精神离自己太远,只有行业专家、劳动模范才具有工匠精神。由于存在认识的偏颇,这些学生不能将工匠精神纳入自己终身学习和追求的目标,专业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三、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的优化对策

针对现代学徒制建设初期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X 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不断调整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探索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和优化对策。

(一)校企深度推进工匠精神“学—评—育”工作

学校与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场域,校企要共同协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度推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1.将工匠精神与工作项目绑定

从行业与企业的实际出发,校企共同提炼行业、工种或岗位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工作项目绑定,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项目中,使工匠精神具象化。以现代物流管理智慧储配工作为例,根据智慧储配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明确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同时将未按工匠精神要求而导致的常见错误列出来,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体会落到实处,如表1所示。

表1 智慧储配管理员部分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与工匠精神的要求

2.打造工匠精神的全方位考核体系

将与工作内容对应的工匠精神指标纳入考核系统,打造多级别、多角度、多元化的考核体系[14]。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级别,例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并具体规定每个级别的可控细则,从工匠精神角度深入考核与量化工作成果。同时,根据不同工作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考核角度,并在现代学徒制模式双导师评分的基础上加入个人自评、同学互评等环节。从多个角度评分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可以体现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3.分阶段培育工匠精神

从学生入校开始,根据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安排,分阶段培育工匠精神。从学生开始接触行业,到逐渐深入了解行业,再到掌握行业基本技术与技能、掌握核心技能,最后到企业开展岗位实践,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技艺精湛、追求创新的工匠精神。应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现代学徒制教学规划的每一个阶段,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阶段培育要点与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各阶段工匠精神培育要点与目标

(二)构建良好、可持续的工匠导师体系

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并存的双导师制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关键制度,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拔、双导师的合作是现代学徒制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以工匠的标准选拔、要求校企导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以工匠为标准择优选拔校企导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导师必须首先具备工匠精神。要选择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专业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如校内的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各级别的“工匠”名师等;校外导师则优先选择企业优秀员工、业务骨干,特别是留在合作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等。导师是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路上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人,导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是学生择业、就业的引路人。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在行业中深耕细作,不断奋斗[15]。

2.建立双导师互通互补长效机制

要加强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校内外导师要针对学生校内外的表现情况、学校课程设置情况、企业实践开展情况等沟通与交流,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做好长期规划和局部调整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让学生对学校、企业产生浓厚的归属感。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可以结对共建教学团队,组建“大师工作室”“技术能手工作室”等,开展强强联合[16]。导师之间开展深度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能力。一方面,校内导师可以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近距离感受企业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企业导师可以丰富理论知识,体会教学的魅力。因此,建立双导师互通互补长效机制,既有利于导师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校企还应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保障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并开展常规性的考核与奖励。将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定期考核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效等,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个人则予以奖励。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

1.宣传工匠榜样,营造学习氛围

在企业中充分发掘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包括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通过展览馆(室)、宣传栏等平台,微博、学校官微等媒介,以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工匠的先进事迹[17],让学生感受身边能工巧匠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荣耀,进而了解岗位工作、职业发展的前景,产生职业认同感,追求职业理想。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实训室、企业车间等工作场所广泛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以工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将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挂钩

要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与工匠精神挂钩,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要求,是对技术、对工作臻于至善的不断追求,是在深耕细作中的“守正”、在砥砺前行中的“创新”[18]。人人都可以成为工匠,人人也需要成为工匠,才能促进社会的更大进步。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各阶段,把工匠精神与职业能力作为实现职业规划的根本要求,用技能追梦,用工匠精神圆梦。

3.将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纳入工匠培育过程

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教育部门、行业协会等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推荐学生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在职业技能竞赛备赛过程和职业证书备考过程中磨炼学生的技艺与品质,在竞赛过程中感受同龄人的优秀与自身的不足,在考证过程中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考取职业证书,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工匠精神贴近学生实际,激励学生自觉向工匠学习、以工匠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工匠。

四、结语

X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探索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和路径。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标准、优化考核体系、打造优秀的校企师资队伍,成功培育出一批批获得“南宁后备工匠”称号的优秀学生。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应将现代学徒制模式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效结合起来,深化校企合作,以工作项目为单位,以多级别、多角度、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为标准,分阶段培养工匠型人才。同时,构建良好、可持续的工匠导师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打造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导师培育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V eraW an g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导师榜
工匠赞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