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抽象意识与对笔墨的大胆突破
——谈董继宁绘画艺术

2023-03-22 17:14◆林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块面气势笔墨

◆林 木

以前也看过董继宁的一些绘画作品,但这次“家山无恙风雨同行——董继宁中国画作品展”展出的作品跟以前的不一样,这批作品大多是近年所画,与以前的大山大水相比,这次在疫情中所画,或许因为是近处的山水,所以树林较多,显得阴柔一些,但是画里的一些形式意味,创作思路与董继宁过去的创作,是一脉相承的。总的来讲,董继宁的画作有一种庞大的气势。董继宁出生在湖北咸宁,咸宁多山。林语堂说过,大山里出来的人,永远都是大山的孩子,他永远都对大山大水感兴趣。大气势、大场面、大气象、大境界,这是董继宁山水画创作给欣赏者的总体印象。在大气象、大气势山水画类型中,除了周韶华、李宝林以外,董继宁应该也是代表性画家之一。这些大气势、大气象,除了来自于昆仑、长江这些大山大水题材之外,他是如何通过国画语言和风格表现的呢?也就是如何从中国画的本体角度呈现这种大气势、大气象的呢?

董继宁一直有着比较自觉的抽象意识。由于自觉的抽象意识,使他把大千世界复杂的形象、复杂的细节,归纳为一些比较单纯的黑白灰块面,或者是色彩明度有较大区别的一些大块面,并用这些块面来结构他的山水画。不把对山水丘壑的具体刻划作为山水构形的基础,而是用对具体山水形态作抽象的块面来结构山水,这是他对山水画构形上的重大突破。一般来说,虽然传统的山水画具有抽象趣味,但是它是基于一个基本的观点,即“身即山川而取之”,就是走到山川面前去画山川之像。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就背着个装有描笔的皮袋,看到好的景怪异的树,“便当模写记之”。基于这样的认识,因此古人的山水画得比较真实。作画取形时“勾皴染点”,程序井然,形态分明,把山水的自然形态结构交代得很清楚。

在山水结构方面,传统的山水结构是龙脉走向起承转合,但是董继宁把现实山水复杂的形态抽象概括成块面之后,通过对块面的形态、大小、黑白灰关系之组合与摆布来构成整个画面的结构,这样一来,就一下子拉开了与传统山水画的距离。用块面来构成他山水画的基本结构,这是董继宁山水画与我们常见的传统形态山水画很不一样的地方。值得指出的是,黑白灰本来是西方光影体积塑造的手段,但是在董继宁这里,它是作为块面之间的一种对比冲突,一种冲突中的和谐,一种矛盾中的统一的手段。这样构成了一种块面之间的强悍的张力。辩证统一本来就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董继宁从辩证统一的传统原则中生发,又从西方黑白灰造型特征中借鉴,这不仅使董继宁在全国山水画中独树一帜,而且颇有传统绘画现代转化的特征。黑白灰中的留白,本来是中国山水画中一种非常讲究的特征,但是董继宁的留白,是以块面中的白色块面的方式存在,这些白色的块面,或许是天,或许是云,或许是水,或许干脆什么都不是,它就是董继宁山水画中黑白灰块面构成和画面虚实关系所需要的那一块白,就是画中结构所需要的白。一方面显示出董继宁高度自觉的抽象意识,另一方面这种白色块面也已经成为董继宁绘画中的一种标志性的特征。

展出的这批作品中,树木这种审美意象出现得比较多。但是董继宁并不是一株两株,三株四株地画树,他总是成片地画树,他画的都是树林。而且他笔下的树木,不论是细枝粗干,都不勾勒,从不精细地刻画树木的细节,总是以没骨法为之,他要让这些不以复杂细节刻画的树木成片地形成,以构成由树林形成的块面。在他的树木偏多的近期作品中,那些树干、树枝乃至树叶也都被概括和组合在抽象的黑白灰块面中,董继宁不会让树木单独跳出来破坏整个画面结构。这是他大开大合的块面结构在近期画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

董继宁敢于对传统笔墨观念进行大胆的突破。为了以块面来表现大开大合,董继宁大胆而颇具风险地对传统笔墨进行了改进。这是需要相当大的胆量的。既然以大块面结构来呈现大气势、大场面、大气象、大境界,如果这些画面里有太复杂的细节和太精微的笔墨,那么这种精微的笔墨就可能会破坏整个画面大结构形成的大气的感觉。自明清以来的中国画传统,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而山水形态仅仅是笔墨的承载体,文人画家的个性、气质、修养、胆识全部都存在于笔墨之中,而山水形态丘壑,仅仅为笔墨之载体。因此,明清(准确说是从明末松江派开始)以来,笔墨一直是传统绘画的核心评价标准。董继宁的画里没有复杂的笔墨勾勒和用墨的那套讲究,没有那种传统笔墨的规范,没有笔法和墨韵那一套古典式复杂意味,他不讲究这种特别微妙的东西,因为这种局部的微妙感会破坏画面整体的由黑白灰块面构成的那种力度和张力。从用笔的角度看,中国画注重曲线、顿断,“平、留、圆、重、变”,还有用墨的“浓、淡、泼、破、积、焦、宿”。但他直接用重拙浓黑急速飞动的直线,还往往用此种线型结构自己山水画里一些方块。他画的那些树、房子,都是用硬直劲健的直线,形成一些方硬的墨块或留出的白块。这在中国画里是比较忌讳的,因为这种处理方式是比较出格的,因此是有些风险的。董继宁有他的一套独特的山石皴法,他的这套皴法,既有“斧劈皴”的意味,又有“散锋皴”的感觉,但又都不是,无以名之,可称之为“破锋皴”,有些破锋笔头为之的感觉。

彩墨,虽然目前大家也用,但是用得像董继宁这么好、这么微妙的确实不多。我注意到这次展览中有一幅画,他用金色来画晚秋的柳树,秋天柳树枯黄的那种状态。他的柳树上那一片金色,和他整幅画上含金的彩墨,于是构成了整个天空若隐若现的那种金的意味,两相呼应,构成一种秋日中原田野里微妙的辉煌。这种感觉是很奇特的,用水墨来表现,肯定就不可能达到这种感觉,这里还非用彩墨不可。可见,在董继宁的画里,既有大气磅礴的东西,也有非常微妙细腻柔美的东西,只有这种柔美与阳刚的结合,才构成完整的董继宁绘画的艺术。

猜你喜欢
块面气势笔墨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笔墨童年
山水清音
动物乐园
既有惊喜,又有气势 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报道
让句子有气势
排比,让写话更有气势
素描中人头部立体结构的认识与表现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