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材料

2023-03-24 18:59南芳
关键词:小浩李老师选材

南芳

一 筛选素材知识点

题目

晨曦中学七年级一班语文学习小组以“写好一个身边的人”为主题,围绕同学们在写作中感到困惑的选材问题,开展专项实践探究活动,包括“答疑解惑座谈会”和“写作实践升格文”两个环节。

环节一:答疑解惑座谈会

座谈会实录如下:

主持人:李老师好!非常感谢您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写作一直是语文学习中难度较大的内容,而“如何选材”又是同学们最常遇到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有的同学感觉自己没有材料可写,有的同学则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两种情况严重影响写作效果。同学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语文李老师:选材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作文质量,以上两种情况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像是打开了通往宝藏的大门,会让写作水平获得质的飞跃。下面逐一分析。

关于没有材料可写的问题,通常有两点原因:一是平时观察生活不足,只关注不同寻常的大事件,却忽略了真正的生活主要是由身边平凡的人和事构成,应该学会发现和挖掘日常点滴;二是缺乏展开联想意识,联想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由此及彼,能够帮助我们打通生活与写作的壁垒,实现材料与材料的跨越。

关于想到什么写什么的问题,通常有两点原因:一是审题缺乏深入思考,只对题目进行浅层字面的理解,而没有发现其本质内涵,导致缺乏选材依据;二是素材积累缺乏整合,素材来自生活方方面面,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了解每一个材料的特征,有助于写作时合理筛选运用材料。

综上所述,观察与思考是作文选材的不二法门。

主持人:感谢李老师为同学们解惑。针对这次的主题“写好一个身边的人”,同学们积极参与写作准备,提供了很多材料和思路,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设计,请李老师点评。

主题预设: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小浩学习的勤奋努力和积极进取。

素材预设:

材料一:小浩面对的挫折经历: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失利,变得失落和沮丧。但是他迅速调整状态,勇敢面对。认真分析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并制订全新学习计划。

材料二:小浩帮助同学学习的故事:小华因病误课,成绩下滑严重。小浩主动帮助小华补习功课,耐心讲解知识点,直到小华完全理解。

材料三:小浩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场景:百米短跑比赛,站在起跑线上,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材料四:小浩帮助打扫校园环境卫生的故事:他每天放学后都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一丝不苟,打扫得干干净净。

材料五:小浩在图书馆学习的场景:他独自坐在图书馆的角落,手里捧着厚厚的书,全神贯注地阅读,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材料六:小浩在课堂上的表现:他总是积极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表达透彻,观点见解令人赞叹。

语文李老师:这位同学的写作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从设计来看有以下可取之处:

1.主题设定先于材料选择。主题思想是作文的核心,决定写作目标和方向。选材应从主题需要出发,选择与主题匹配的材料。如果选材偏离主题,选材会失焦,导致作文中心偏移、不知所云。

2.材料选择来源生活现实。这位同学列举的六个材料,全部是小浩同学生活中的行为,真实具体,且是读者所熟知的内容,便于引发共鸣,从而理解小浩的人物形象和作文的主题思想。

3.选材角度明确清晰。六个材料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小浩的形象特征,彼此独立、界限分明,又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有助于全面呈现小浩的整体人物风貌,形成丰满的人物形象。

但是,这个设计存在明显不足,并且能够使得以上所有优点的良好效果化为乌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部分材料选择与主题需求不符。这位同学对主题的预设是“小浩学习的勤奋努力和积极进取”,以此作为选材依据,对以上六个材料进行评价,不难发现,材料一、五、六分别针对小浩学习中考试、课外和课堂三个角度展现人物形象,但是,材料二表现的是助人为乐的特征,材料三表现的运动自信的特征,材料四表现的是热爱劳动的特征,这些虽然都是小浩自身的特征,但是與本文设定的学习主题无关,倘若写进作文,会冲淡中心,导致主题含混不明,建议紧扣中心选材,写好材料一、五、六,删去材料二、三、四。

2.材料排列顺序缺乏合理逻辑。材料一侧重考试角度,材料五侧重课外角度,材料六侧重课堂角度,逻辑关联混乱,应作出重新调整。具体来讲或按照六、一、五的顺序,由课内推广至课外,体现小浩同学求知的全面;或按照五、六、一的顺序,由课外推广至课内,体现小浩同学对待学习并非只从兴趣出发,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合理调整材料顺序,与井然有序的行文思路相辅为用,有助于层层递进,展现主题。

综上所述,选材应紧紧围绕主题思想,排序应准确提取逻辑关联。

活动小组:谢谢李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我们明确了选材的重要意义和核心标准。相信在接下来的写作实践中,同学们都能进步。

环节二:写作实践升格文

初作呈现

难忘我的老师

人生如旅途,有些人迎面而来,擦肩而过,有些人逗留身边,陪伴一程;人生如星海,有些人如过眼云烟,消失人海,有些人灿若星辰,永照心灵。在我的旅途中有一位老师陪伴我的学习,照亮我的成长,他就是我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李老师。

我不算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习多少有些吃力。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第一次踏入五年级新班级,看到陌生老师的面孔,我感到既紧张又兴奋。然而,我很快就发现,这位老师比之前所有老师都严厉了许多,我的压力陡然增加了不少。各种严格的要求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成绩也因此下滑了不少。李老师关注到了沉默的我,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我的情况。在得知我的困扰后,他没有责备我,反而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议。他说:“行为是习惯的体现,学习是渐进的过程,凡事不能急于求成。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进步和提高。”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李老师在班级里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不仅如此,他还像爸爸一样关心我的生活。有一次,我在宿舍生病了,头痛得厉害。无法起床上课,李老师听同宿舍的同学说了我的事,立刻就赶到我的身边,他为我量了体温,关切地问:“你怎么样了?要不要紧?”那一刻,我感到無比温暖。他帮我找校医,给我倒水服药,我的病情逐渐好转。他给我的温暖和关爱,弥补了我父母不在身边的无助。

李老师还经常给我讲一些人生的道理。他告诉我:“人生很长,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要因为中途的落后而放弃,只要有耐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些话带给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受益匪浅。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我依然怀念与李老师相处的时光,永远不会忘记李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教诲,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会想起李老师的话。他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李老师,请您放心,您用心培养的学生,必然不会辜负您的辛苦付出,成长路上,我会牢记您的教导,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不断进步,铭记师恩,回报师恩!

升格意见

初稿以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李老师为写作对象,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角度表现李老师的人物形象。其中第二自然段通过李老师在“我”无法承受压力而导致状态下滑、成绩退步时,给予“我”关注、鼓励与建议的材料,表现李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第三自然段通过李老师在“我”生病时,给予“我”关怀与照顾的材料,表现李老师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第四自然段通过李老师给予“我”人生教导的材料,表现李老师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关心。每一个自然段都有相对清晰明确的中心,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是,从全文整体来看,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第二、四自然段选材角度重复,都是表现了李老师为身处逆境的同学阐述人生哲理、进行开导鼓励的特点。应在升格过程中整合重述,保证选材角度的合理清晰。

2.人物形象略显分散,不能透彻深入展现典型特征。初稿中展现的鼓励学习和关心生活这两方面虽然都是李老师的特征,但是却没有挖掘其内部存在的必然关联,使得特征相互割裂、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建议升格时只保留最典型的一个特征,补充更多材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展现,将人物的某种形象写立体、写丰满。

通过以上两点进行选材升格,相信写作效果会显著提高。

升格展示

难忘恩师

夜色降临,月光如水洒满了寂静的校园。树影在微风中摇曳,清凉的风送来一段又一段回忆。我怀念恩师李老师!

同样的夏末秋初的夜晚,升入五年级的我孤独地坐在操场的角落,月光下梧桐疏影摇动着我的惆怅。我不聪明,也不优秀,新来的班主任李老师高大威严,各种严格的要求和考场上接二连三的失败,使我原本平静的世界弥漫着无措和惶恐。我将头埋在膝间,深深叹息。

“今夜的风好凉爽呀!”抬头,是李老师,身后如水的月光,将他的身影映衬得仿佛一座伟岸的高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再战的勇气。”李老师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仿佛看透了我的内心。“人生很长,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要因为中途的暂时落后而选择放弃,只要有耐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严厉的李老师竟然如此温和,每一句饱含哲理的鼓励,都如春风化雨,愈合干裂大地的深渊,让心田萌发新的生机。我感激地望着李老师,看到他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抹温暖的微笑。那一刻,我的心里仿佛烙印了一个承诺,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承诺,承诺给自己,也承诺给李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令我惊喜的变化,似乎无形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推动着我,让一切都顺利起来。

课堂上,知识不再像泰山压顶,让我窒息,李老师洪亮明晰的声音、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我的脑海反复激荡、层层共鸣。李老师是一位魔法师,在我与知识之间触发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的成绩逐步提高,李老师的微笑也越来越灿烂。

“幸运眷顾努力的人。”李老师一语中的。成绩的进步带动了我整个人的蜕变,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那些曾经让我焦头烂额的班级制度和考核标准,也不再是难事,我反而体会到了好习惯的益处从而更加精益求精。“下面请进步大的同学分享心得。”李老师的话语中带着赞许与欣赏。当我作为“进步之星”之一,站上讲台发言时,李老师眼神中的欣慰漫溢而出,他与同学们一同为我鼓掌,掌声让我更加坚定信守自己的承诺。

如今,我已升入初中,但始终难以忘怀我的恩师。

风吹梧桐,树影轻摇,摇曳满心怀念,伴我一路征程!

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明显更具有选材优势,写作效果实现优化。具体来讲:1.选材更符合主题需要。作文力求表现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激励,通过夏夜交谈、课堂传授和进步展示三个材料,分别表现李老师的激励策略、讲课水平以及教育效果,选材全面合理,有效展现主题;2.材料安排井然有序。以“我”的蜕变过程为线索,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有关李老师的三则材料,层层递进,逻辑条理。基于以上两点的成功升格,本文成功逆袭为佳作。

二 以小见大讲解

典型片段

我认识一个瞎子,他受尽磨难的生活是那么残酷,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

他是乡下人,一个诺曼底农场主的儿子。父母在世的时候,好歹总算有人照看他,他痛苦的只是他那可怕的残疾;可是自从两老去世,悲惨的人生就开始了。有个姐姐收留了他,农场里的人都把他当作靠他们吃饭的穷鬼,每顿饭都怪他吃得太多,叫他懒汉、饭桶。他姐夫霸占了他那份遗产,却连汤也舍不得给他多喝一口,只给他不至于饿死的那么一点。

他面如土色,两只灰白的大眼睛就像两块糊信用的小面团。他遭到辱骂时总是毫无反应;他是那么能够隐忍,别人甚至无法知道他是否感觉到挨了骂。再说,他也从来没有尝到过被疼爱的滋味,母亲不喜欢他,对他总是有点儿凶巴巴的。因为在农村,没有用就等于有害,母鸡会把它们中间有残疾的啄死;必要时,乡下人也完全会这样干。

喝完汤,夏天他就到大门口去坐着,冬天他就待在壁炉边,直到天黑,不再动弹。他手不动,脚也不挪;只有他的眼皮,受某种神经性的疼痛的骚扰,会偶尔垂下来盖住两个灰白的眼珠。他是不是有智力,有思想?是不是对自己的生活有清楚的意识?谁也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一些年以來,情况就是这样。可是,由于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他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久而久之惹恼了他的亲戚们,就这样他成了受气包,成了任人戏弄的小丑,成了他周围那些大老粗发泄他们天生的兽性和野蛮的乐趣的牺牲品。

他双目失明让人想到的残忍的恶作剧,都被想象出来了。为了让他为所吃的东西付出代价,他的几顿饭成了邻居们开心而这残疾人受罪的时刻。

附近几户农民也都来参加这种消遣;他们一户传一户,这个农场的厨房里每天都挤得满满的。有时他们把一只猫或者一只狗放在饭桌上,他喝汤的盘子前面。那动物凭它的本能嗅出这是个残疾人,便慢慢地走过去,不声不响地吃起来,有滋有味地舔起来;万一咂舌时发出一点响声,引起那可怜虫的注意,它就会小心地走开,躲避他朝它的脸胡乱抡来的汤匙。

这时候,挤在墙边的观众就开怀大笑,你推我搡,还连连跺脚。而他呢,总是一声不吭,又用右手吃起来,同时把左手伸到前面护着他的汤盘。

有时候他们会弄些瓶塞子、木头、树叶甚至垃圾让他嚼,他也分辨不出来。

后来,人们连玩笑也开腻了;他姐夫因为老这样养着他,气急败坏,就打他,不停地扇他耳光;看他躲躲闪闪甚至还想举手还击时那瞎费力气的样子,真是好笑。从此又有了新的玩法:扇耳光。那些农工、杂工、女佣,高兴起来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他不知该往哪儿躲,只好不停地伸出两只胳膊,防着有人接近。

最后,人们又逼他去要饭。赶集的日子,他被带到大路边;听见脚步声或者车轮声,他就伸出帽子,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

可是乡下人是不喜欢乱花钱的,要了几个星期,他一个苏也没带回来。

对他的憎恶简直到了既强烈又残酷的程度。

——莫泊桑《瞎子》(节选)

解析

文段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瞎子》,通过瞎子周围人对他各种不友好甚至恶意的作弄、折磨与虐待,表现瞎子在一个冷漠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瞎子的命运是一场悲剧,我们可以想象他的不幸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场合、每一个时刻都可能出现对他的伤害。但是生活是不断持续的,写作却不能事无巨细、流水记账。那么,怎样写才能既不长篇累牍、啰唆赘述,又能典型丰满、充分展现呢?文段做出了可供借鉴的写作示范,那就是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1.什么是“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是指通过一个或多个细节特征或小事件,来表达一个更为广泛、深刻的意义或主题。这种手法通常用于展示事物的本质或反映社会的普遍现象。

2.“以小见大”具有怎样的特点?

(1)“小”的特点

“以小见大”的“小”侧重选材角度,指小处着眼、提取典型,也就是说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事或细节作为内容材料,以点带面,由点及面,通过“小”材料反映普遍情况或状态。

(2)“大”的特点

“以小见大”的“大”侧重主题角度,指深入挖掘、探索内在,也就是说要透过“小”材料形成普遍认知,精微见深,见微知著,传达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3.如何做到“以小见大”?

(1)“小”是对生活现象的全面观察,细致把握,精准提炼。所以其基础在于观察,其核心在于提炼。

(2)“大”是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以其基础在于挖掘,其核心在于思考。

综上所述,“以小见大”作为重要的写作手法,其要义是“小切入,深感悟”。

以文段为例简析。

作者在表现瞎子的孤独时,通过喝完汤之后静坐不动等来展现;表现姐夫对瞎子的残忍时,通过扇耳光等来展现;表现邻居们对瞎子的戏弄时,通过瞎子吃饭时的遭遇等来展现。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件,但却深刻展现出人际关系的残酷冷漠和瞎子的悲惨无助。以小见大的写法,不仅取材生活、真实感人,更触及心灵、引发思考。

微写作训练

文题展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普通的人,他们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却在日常的琐事当中展现出高尚的品格。这样的人物极易被忽略,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被人发现,便总是触及内心、感人至深。人间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平凡而高尚的人,而变得无比美好。请观察身边人,选择一位这样的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并进行细致观察,提取典型特征,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展现其形象品质。

写作要求:(1)主题明确;(2)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300字。

学生作文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头发如雪的看门老人,人们称呼他李大爷。李大爷生活简朴,他的小房间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心。每当小区里有谁家需要帮忙,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的善良和无私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财富并非金钱,而是内心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爱。李大爷的生活也很简单,每天早晨他都会拿着扫帚,在小区庭院中的青石板路上,用心地清扫着灰尘与落叶,他神态安祥,动作平稳,一丝不苟,打扫得干干净净。用辛苦的劳动,保持着小区良好的卫生状况。你也许认为他的付出微不足道,但他却深刻展示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自己的创造,即便他清贫而又平凡,没有丰厚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但如果他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就会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意义。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迈的看门人——李大爷!

修改意见

初稿以小区看门的李大爷为写作对象,表现这个平凡人物在简单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勤劳朴实、善良无私的美好品质,人物形象突出,主题思想明确。但是明显不足在于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并不充分,文中大量充斥抽象标签化的人物评价,使得内容显得生硬空洞。建议在升格过程中,首先观察人物具体表现,抓取典型特征,通过生动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然后精简议论,写出精辟见解,画龙点睛即可。另外,还应注意要理清材料间的逻辑关联,打扫环境卫生和助人为乐怎样安排先后顺序?希望小作者能够在确定主题立意的基础上,梳理行文思路,将材料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真正用好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作文变身

凌晨,月色未尽,拂晓微明,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一把宽大坚韧的扫帚。恬静而从容,有力而沉稳,经夜的落叶、静落的尘土,一下又一下,楼宇间的青石板路,变得整洁干净。天光逐渐明亮,晨曦洒在老人的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与小区庭院里的假山鱼池、灌木丛花,融合一体,和谐而美好!

小路蜿蜒,每一位晨起出行的居民都对老人微笑,向老人问好,老人亲切和蔼地回应,眼睛里是善良真诚的笑意。我不知道老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做看门人,我只知道,许多许多年来,老人已经成了小区最受尊敬的人。虽然他高龄年迈、干枯瘦小、不善言辞,但是他却成了所有居民心里最可信任、最愿依赖的“靠山”。“李大爷,您帮我看下东西!”“李大爷,您帮我转达句话!”老人总是毫不迟疑,一点头、一挥手,便是打了最稳妥的包票。“李大爷,我家今天吃饺子,您尝尝!”“李大爷,老家带回来的水果,可甜了!”每当居民们热情地为他送上一份心意,他就会不好意思地推辞,盛情难却地收下,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腼腆羞涩的笑容。李大爷真是一位纯朴可爱的老人!

点评

升格稿与初稿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改善:

1.材料观察细致,内容具体可感。小作者聚焦李大爷打扫小区卫生这一材料,集中展现老人的勤劳朴实。不论是在光线的明暗变化中展现时间的推移,暗示老人劳动的辛苦;还是老人身上金色的太阳光辉,突显出老人品质的美好,都显示出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细微之处见真实。”整个文段的材料具有真实感人的魅力。

2.直接间接结合,人物形象鲜活。小作者对李大爷人物形象的塑造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描写李大爷的外貌、神态,表现李大爷的高尚品质,并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现李大爷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下文中居民们在美好环境中获得美好心情,感受到李大爷的美好品质,并与李大爷建立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都合情合理,且使文章得到升华。总体来看,小作者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从具体特征入手,扎实写好“小”材料,并成功实现深刻挖掘“大”主题的目的,写作效果良好。

实战演练

文题展示

城市熙熙攘攘,有些人擦肩而过,难以引起关注,可有的人却在人海中显得那么不同寻常,他们具备鲜明的特点,并让人通过这些特点,迅速感知其人物形象。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个这样的人物。

写作要求:(1)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不少于300字。

思路点拨

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写作对象应该是具备鲜明外在特征、能够迅速引起关注并形成认知的人物。这里包含两个过程:一是观察过程,即对这个人物的特征有直观明了的发现;二是认知过程,即通过思考形成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与熟悉的身边人不同,小作者与这个人物仅存在一面之缘,能在短暂的时间中完成两个思维过程,必然暗含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这个人物的个性表现在比较具体可感的特征上,便于直接感知;二是小作者有相关生活積累,能够与人物共鸣。本题难点在于调动生活积累,筛选恰当材料。本文写法适用以小见大,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写作效果。建议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与人物相遇的事由背景;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传神展现人物特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明自己的见解感悟。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可以将“小”材料写得更充分,将“大”主题写得更透彻。

猜你喜欢
小浩李老师选材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该得奖的李老师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我的爸爸是谁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的心事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