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措施研究

2023-04-05 18:03曹流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河环境治理河流

曹流芳

(南充市仪陇生态环境监测站,四川 南充 637600)

中小河流的数量和类型较为多样,也是当前河流整治工作的重点,相较于大型河流来说,中小河流与城市规划建设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它涉及工业废水排放、农业灌溉等不同方面,而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依据中小河流的特点,充分发挥水环境的价值和作用。但是,由于水环境治理技术、治理理念以及环境等因素,治理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关部门可以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以找到合理的优化措施。

1 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养殖污染

中小河流更靠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它遍布不同地区,尤其对于农村来说,中小河流是饮用水、灌溉水以及工作用水的主要来源。通过对中小河流域污染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养殖污染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首先,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畜牧养殖、家禽养殖以及渔业养殖等不同类型,一般情况下,养殖业的水资源大多从中小河流获取,但是由于技术和理念的缺乏,导致养殖废水、家禽粪便的处理达不到预期要求,养殖污水被直接排入最近的中小河流中,导致水污染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渔业养殖中,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追求便利,常常将渔业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中小河流中,从而造成较大影响,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不仅污染水质,还会威胁河流中的生物[1]。

1.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它包含大量的有机物,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病菌等污染物,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进入河流中,不仅会导致水体污染,还会引发传染病等问题。就目前的中小河流来说,由于位置上的便利性,及有关部门监管不严格,导致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经过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导致水质恶化,而从生活污水的特点来看,它的细菌以及污染物存活时间较长,污染速度较快,很难进行有效治理。某些农村的生活习惯,如在河里洗衣服等,会使洗衣粉中的磷元素进入河流中,导致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

1.3 工业污水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工厂的数量和类型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加,而且部分工厂选择在河流附近进行生产操作,与此同时,工业污水对河流水环境的污染持续增加。工业污水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生产后的废水以及冷却水等,内含重金属等不同的有害元素,且浓度较高,一旦进入河流水域中,有害元素迅速扩散,从而产生病原体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而且从工业污水的性质特点来看,它的污染物有颜色和臭味,可能会对周围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

1.4 农业污染

中小河流分布较为多样和广泛,而且经常与农田相邻。目前,为了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农民通常都会喷洒农药和化肥,没有及时被农田吸收的肥料和农药,可能会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流中,从而造成不同的污染问题,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农业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具 有一定的持续性,而且可能有不同的污染点,相关部门需要做好这方面的监测工作。

2 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技术

2.1 物化技术

物化技术是水环境治理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它主要通过对物理技术与化学技术的有效整合,利用曝气、催化氧化以及过滤等不同方式,对中小河流域的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有害物质降解、分解的目标。物化技术有一定的应用范围,针对中小河流域中的某片污染区域进行相关操作,其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净化的目的,但与此同时,物化技术中涉及到的设备、材料较为多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治理方案的设计。首先,可以应用化学试剂进行水环境治理,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进行采样分析,明确主要污染物,如果含有氮、磷等元素,可以通过除氮剂、除磷剂的应用达到处理目的,该方法将试剂投入其中,经过化学反应后,利用生物膜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有害物质的目的。另外,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应用曝气技术,向中小河流供给氧气,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分解污染物的目的,最后利用过滤、电解质等原理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

2.2 生态补水技术

生态补水措施是通过合理调度水利设施,引入外部区域水质较好的水源,增加河网内部的河道径流量,使流速加快,缩短完成水体置换的时间。由于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因此在增加河流的净污比时,可以显著改善水环境容量,使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补水作为现代生态修复技术,在改善水体置换速率方面效果突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现有的环境质量问题,激活水流以增加复氧系数。从补水方案来看,在补水源与补水方式较为固定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应合理分析影响河网水动力的条件,以及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按照补水规模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补水方案,根据模拟结果确定其中较优的方案。

2.3 生态湿地修复技术

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为了避免对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利用生态湿地修复技术,在人为干涉下,提高河流中微生物的活力,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恢复河流本身的自我净化功能,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生物湿地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中小河流的区域范围内建造蓄水工程,为湿地建设提供相应保障,对河流的截水沟断面等参数进行设计,满足中小河流域的要求,同时注意蓄水构筑物的设计,合理规划流量、容量及速度等技术参数;其次,在生态湿地修复技术中,需要将不同的微生物引入其中,并且设计不同的防护草,使其可以满足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此外,还应该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确保湿地的可循环特点,从而达到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3]。

3 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1 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通过对中小河流域水环境状况的分析和调查来看,污染类型及来源较为多样,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从地理位置来说,部分中小河流更靠近农村地区,周围人群主要以个体农户为主,他们对于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配合程度比较欠缺。首先,部分农户缺乏环保意识,没有认识到河流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没有将自身的农业种植、养殖等工作与河流污染联系在一起,有关部门也缺乏相关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厂选择建设在农村地区,数量和类型较为复杂,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增加了污水排放的概率,从而使水环境治理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监测预警应急体制较为滞后

与大江大河相比,中小河流的水环境检测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监控设施覆盖率不够,难以保证信息的综合管理效果,难以形成统一的预警系统,在应对水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形成合力。很多水环境事故的发生,都不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发现的,而是由当地民众上报的,因此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预警能力相对薄弱。而且在中小河流监测预警应急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及理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与现代化手段结合到一起,在软件系统以及硬件设施的应用上有一定欠缺,不能及时对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预警处理,并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3.3 执法力度不足

很多中小河流域由于地处偏远,执法力度偏弱,造成了很多企业无视法律法规,胡乱排放污染物,对水源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而相关执法部门对此也不愿干涉,且缺乏相应的监管设备,面对企业的大肆排放无法采取有力的执法行为,归根结底是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某些管理部门对制度建设极其轻视,导致执法力度不足。

3.4 资金投入不足

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需要根据水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但就目前来说,如何保障资金来源是治理的主要问题。首先,出现资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缺乏长远眼光,没有根据水环境治理方案以及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资金的审批,与资金相关的报告在方案设计上与实践不符,没有考虑现实因素,缺乏前期的调研工作;其次,资金来源单一,大多依靠相关部门拨款,没有及时与当地的企业以及媒体等进行合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此外,资金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治理过程中缺乏造价管理,部分材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浪费等现象。

3.5 河道管理有待加强

一般情况下,河道管理与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河道修复、河道整改等方式拦截污染物,同时避免淤泥等内源污染问题的发生。但就目前来说,有关部门对于河道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没有将其与水环境治理整合到一起,导致河水冲刷问题较为严重,并造成水土流失等灾害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加大力度寻求河道整改与水环境治理的平衡发展。

4 加强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4.1 加强农村污染问题的管控

为了确保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有关部门需要提前做好污染情况的溯源工作,并且对中小河流的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对水污染及其原因进行分类,着重做好农村地区的污染防控工作。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地区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资料分析和现场勘测,明确主要污染源类型,包括生活污水、工厂污水以及农田污染等,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例如针对工厂的排放情况进行水质标准的设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监督,统一通过污水管网处理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其次,应当强化农户的环保意识,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工作,从法律法规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入手,帮助周围农户认识到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从自身以及日常工作做起,强化水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避免污染问题的发生;此外,在农村污染的防控作业中,还应设置联防联动机制,加强政府、个人以及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4]。

4.2 完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

在中小河流域内应该认真做好水质监测和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排污口的监测工作,持续推进完成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加强水环境在线监测、工业企业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工作,保证污染物超标排放自行监测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而保证对突发性饮水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数字管理系统,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应用到水环境管理过程中,对水源地、排污口、污水处理厂水质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对水质的动态预警预报工作,强化水环境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同时,需要由各种水质站组成水环境监测网,地表水质站检测项目和频率应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能够对监测区域的水环境开展评价工作,并认真做好水体沉积物、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水生生物的监测工作。

4.3 加大执法及监督管理力度

在中小河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中,在确定好治理方案后,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相关操作,为了提升治理效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设置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各项操作的有效性。首先,应充分做好不同执法部门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从而建立一个积极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氛围;另外,还应建立综合性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将该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当成关键控制点;最后,在跨区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应建立新的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合理划分各种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空间,促使相关治理部门尽快统一要求、统一部署及统一协调,不断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4.4 加强治理资金管控

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由于治理技术的多样性,需要采购不同的材料及设备,而且部分河流污染严重,治理时间较为漫长,为了保证治理工作的有效展开,避免资金链断裂等现象的发生,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资金方面的管控工作。首先,可以拓展资金的来源,保证资金供应的连续性,有关人员向政府寻求资金援助以及拨款时,相关部门应加强报告审批工作,对资金的支出情况、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说明,同时对拨款的范畴进行计算,及时发现存在的误差;还可以与当地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此外,有关部门需要提高资金利用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造价方案设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及时分析矛盾问题,避免材料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4.5 加强河道管理

水环境治理除了对污染物进行防控和处理外,还应该做好内源优化工作,针对当前的中小河流域,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河道的整改及治理工作。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对河流异常现象进行处理,从源头上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此外,在河道的治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严禁侵占河道、违规采砂等,为河流自我净化功能的恢复提供保障[5]。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是当前的关键工作,我们需要明确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对污水的不同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恰当的治理技术,例如生态湿地修复、物化技术等。有关部门需要明确水环境治理工作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资金管控、做好河道整改和治理、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对农村地区污染采取有效的管控手段,从不同的角度确保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为中小河流域水环境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小河环境治理河流
贪吃的小河马
清澈的小河
Evalu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c Injury by Traditional Drugs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河流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流放自己的河流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