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师”理念下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要素再构及提升路径

2023-04-10 13:35卞丹丹宗序亚
职业时空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卞丹丹 宗序亚

摘要:培育高质量职教涉农类师资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中国金师”理念为引领,重构了新时期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要素。针对涉农类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不到位、胜任力“短板”、“政校企乡”合作壁垒、教师发展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在驱动机制下,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以“政校企乡”协调共筑教师发展、以拓展育训平台补“短板”、以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四条作为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涉农类教师;教师胜任力;教师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是与乡村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伴随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往纵深推进,职教涉农类教师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护航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胜任力,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及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2022年,吴岩副部长提出要从政治强、站位高、视野宽、五术精四个方面锻造“中国金师”,结合2017、2018年提出的“金专”“金课”,系统构成了专业是基本单元、课程是核心要素、教师是决定力量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支撑框架[1]。“中国金师”理念不仅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建设提供了理念引擎,同时也为职教涉农类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指明了方向。

一、宽领域认知职教涉农类教师及培养高质量职教涉农类教师的意义

(一)宽领域认知职教涉农类教师

涉农是指涉及农业、农村、农民。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以实现产业、文化、生态等的全面振兴,这就对乡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多元性要求。基于乡村多元性人才的需求,文中所指的涉农类专业泛指参与、服务乡村的所有专业,职业院校涉农类教师也就泛指培养所有参与、服务乡村建设人才的教师。

(二)培养高质量职教涉农类教师的意义

1.聚焦教师胜任力提升,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顶层文件的出台,更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教育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渴求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增强教师自适应能力,筑牢育人使命。重视职教涉农类教师培养的先导性,明确现阶段教师胜任力构成,更加重视教师政治素养、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服务意识等的培养,使职教涉农类教师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下,增强自身自适应能力,自觉用德育人、用专业思考、用生动实践回应时代召唤。唯有如此,职教涉农类教师才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发挥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在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一线迸发出无限活力。

3.打造“智慧蓄水池”,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托举。职业院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关键之关键,因此,科学有序地提升教师胜任力,形成“智慧蓄水池”,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提供智慧方案,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迸发出乡村经济的活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渐进演化的乡村建设之路。

二、“中国金师”理念下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再构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各时期各职业院校始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需要,以德才兼备的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教师德才兼备的培养标准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随着职教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1+X证”书制度、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等方面陆续成为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出发点。但职业教育专业覆盖面广,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导致教师胜任力的构建维度各有侧重,提升也面临诸多现实堵点。

(一)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再构

为明确新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师资培养要求,课题组将锻造“中国金师”作为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再构的理念基础,紧紧锚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方向,着眼乡村发展需求痛点,在系統吸收有关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DeFillippi&Arthur胜任力理论,重新搭建指标体系(胜任力模型)。该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角色胜任力、岗位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10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二)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素养提升面临的现实问题

1.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不到位。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职业院校教师来源的复杂性、教师过于专注专业能力提升等原因,部分教师对政治素养提升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有所欠缺。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部分教师对乡村人才建设的战略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工作落实中对乡村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教学中脱离乡村实际,实践中甚至有不愿意下企业、下乡村实践的现象。

2.“政校企乡”在师资培养上沟通不通畅、协调不紧密。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随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共育模式不断被深化,在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中,“政企校乡”合作育人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交叠的时间还不长、实践还不够深入,“政企校乡”在共育师资上还存在沟通不够通畅、合作机制不够健全、育训平台缺乏、激励缺乏长效性等问题。因此,职业院校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需要“政企校乡”加强沟通、协同共治。

3.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短板”。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主要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非职业师范类普通高校、企业。[3]他们均有各自的职业能力优势,但也存在“短板”,比如:非职业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的教师专业学科知识扎实,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缺乏科研成果向下的转换与推广;来自企业的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但缺乏项目成果向上的凝练;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在岗位胜任力上要优于前两者,但同样面临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跨学科、智能化等方面的挑战。

4.教师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乏力。制度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系列规则合集,具有合法性和规范性特征[4],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等“顶层设计”都在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可见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迫切性,但这些政策法规未具体涉及教师能力提升、职称评聘的细节,只是指引了方向,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在评价考核、激励制度的具体制定与落实方面。

三、“中国金师”理念下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驱动机制

为践行“中国金师”理念,课题组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从教师思想意识提升的原动力、政企校共助乡村的整合力、教师育训平台搭建的推动力和教师发展政策制度支持的支撑力等方面驱动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驱动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驱动机制

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的整个驱动机制,是以原动力为核心、以整合力和推动力为牵引、结合支撑力形成互动互持的综合系统。其中原动力是指在教师胜任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培养指标中体现为“思想政治信念坚定”“立德树人、淡泊名利”“爱岗敬业、视野开阔”“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情怀”“敢于担当、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等,只有激发与调动职教涉农类教师的主体意识、角色意识,才能真正推进教师胜任力提高。整合力和推动力是牵引,是指“政校企乡”共商共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对教师胜任力提高产生强大牵引作用,真正使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支撑力为教师胜任力提升提供支撑条件:一方面,支撑力为驱动机制中的其他三力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其他三力也会反作用于支撑力,即由政府从顶层引导、校企乡积极响应,通过出台政策、划拨经费、完善机制等给予教师胜任力提升支持。

四、“中国金师”理念下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

(一)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增强高素质师资培养的原动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站位。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5]每学期在统筹安排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突出党和国家重要时事的学习和宣传。现阶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党建部门要以“金专、金课、金师”为抓手,围绕助力教师发展、引领学生成长推进教师悟深悟透教师职业的使命与担当,让党建贯穿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全过程。

2.赓续优良传统,培育职教涉农类教师自觉躬行乡村建设的情怀。宽领域下部分职教涉农类教师缺乏对乡村价值的正确认识,因此职教涉农类教师一要通过参观考察的机会主动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积极通过项目下沉到乡村,将项目研究、课堂展示落在乡村大地上;二要通过学习深刻感悟袁隆平院士、李保国教授等扎根乡土、勇担使命的感人事迹,以先辈为灯,自觉躬身乡村,做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引路人。

(二)心同意和,共筑职教涉农类教师专业成长

1.心同意和、共建协同培养机制。政府、企业、乡镇机构、职业院校等要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对职教涉农类教师人才的成长建立协作机制,同心同向形成合力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撑。例如以联席会议为纽带,围绕教师胜任力发展,沟通对接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高中的配套制度机制,如思想政治培训、实践考察活动、课题调研等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制度效能,使职教涉农类教师人才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展开,使教师胜任力提高得到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2.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要积极发挥作用,成为教师成长路上的服务者与开发者。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強涉农类教师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明确涉农类教师培养的战略定位,在尊重人才发展的自然规律下,制订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将教师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产业发展统筹起来,通过加强教师素养培训、落实考核激励等保障机制,提升教师胜任力、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盘活人才培养机制,在院校发展规划下构建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教师人才梯队建设体系,确保教师教育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三)开阔教师视野,补齐职教涉农类教师职业“短板”

在共建共享资源的机制下,深化育训平台建设,使教师立足乡村振兴实际,补齐“短板”。育训平台主要包括思想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一方面在理论知识学习上要用好便捷、多样的线上资源,院校要结合自身教学资源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涉农类教材、线上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在专业实践上,职业院校、企业、乡镇机构等部门,应围绕各自软硬件优势,以校园、田园、产业园共建共享育训平台,为涉农类教师能力提升提供场所,让教师下得去、上得来、待得住,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创新涉农项目,推进涉农问题真解决,真正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四)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提升职教涉农类教师幸福感

1.健全职教涉农类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政校企乡”要打破壁垒共建评价机制,涉农类教师考评标准要突出新时期涉农类教师胜任力特征,在传统德、勤、绩考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教师在角色胜任力、岗位胜任力、发展胜任力等方面的考评指标,并尽可能量化指标。在考评主体上,要形成多维评价主体,克服交流壁垒、规则壁垒,增强企业方、被服务单位对职教涉农类教师的监管与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

2.健全职教涉农类教师激励机制。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激发教师教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晋升动力,是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提升的保障。“政校企乡”要共同落实顶层设计中各项政策法规,共建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研究项目紧扣乡村社会发展需要,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进行政治荣誉激励、名师激励、专业发展激励、成果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等形式多样的激励,促进教师发展,切实提高涉农类教师荣誉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在谱写我国乡村建设新篇章中,职教涉农类教师胜任力直接影响着乡村建设人才的质量,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质与效。文章在“中国金师”理念下,重构涉农类教师胜任力培养标准,并希望通过“政校企乡”同心同向努力,为职教涉农类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生态。当然,对于职教涉农类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有效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涉农类教师胜任力只有不断被探讨,才能保障“蓄水池”源源不断地向乡村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雨婷.教育部高教司长吴岩:打造“金专”“金课”,锻造中国“金师”[N].中国青年报,2022-08-08(05).

[2] 张小进.打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新时代教师队伍[N].光明日报,2022-06-24(06).

[3] 康丽.发力“十四五”,努力建设高质量职教教师队伍——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N].中国教师报,2022-06-01(01).

[4] 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第3版)[M].姚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4.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2022-08-15].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