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背景下依托SimTrade的“外贸英语实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

2023-04-10 07:49侯裕英
职业时空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侯裕英

摘要:课堂革命背景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引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对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贸英语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首次实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训结束后,面向2020级商务英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基于SimTrade的实训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外贸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外贸操作能力、函电沟通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在实训学时安排、考核方式、SimTrade外贸实训环节设计、课程思政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三教”改革背景下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课堂革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外贸英语实务;实训教学;教学改革;课堂革命

“外贸英语实务”是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着眼于融合国际贸易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外贸交易磋商、进出口买卖合同条款的订立与履约、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等内容。该门课程的教学遵循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原则,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实训性”,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了解Incoterms 2020中11个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国际惯例,掌握合同条款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定办法,明确合同成立的法律步骤和履行合同的基本程序[1],掌握外贸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分析和處理外贸实务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不同环节的岗位。

在2020级商务英语教学的第三学期,为加强创新、创业、高技能技术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结合“外贸英语实务”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在“50%理论+50%实训”双轨模式下,学生于2022年3月30日开始使用SimTrade南京世格外贸实习平台模拟交易。SimTrade 外贸实习平台可供各级职业院校外贸相关专业进行教学实训和认知实习,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整个外贸行业的流程,模拟国际贸易惯例,建立起国际贸易虚拟环境。[2]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五个角色,共同模拟国际贸易。通过组员间相互竞争和协作的模式,学生可以体会出口商、进口商、工厂、进/出口地银行、政府机构(如外管局、国税局、海关、商检)以及非政府机构(如保险公司、船公司)之间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最终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目的。

基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的实训教学改革,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实务类课程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并获得预期成效,以及以后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如何继续开展,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关注点。

二、基于SimTrade的“外贸英语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在学习完Incoterms 2020的11个贸易术语、价格核算和成本核算后,学生按自己意愿进行分组,每组3~5个人,进入SimTrade实训教学环节。每个学生注册独立运营的出口公司、进口公司、工厂、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以CIF为贸易术语,以L/C为支付方式,选好品后开始体验第一笔国际交易的各个环节,此为第一轮实训教学。熟悉系统后,学生更换角色,继续以FOB、CFR为贸易术语,以T/T、D/P为支付方式进行实训。在SimTrade虚拟环境中,出口商可在公司库选择本校学生进行贸易,也可选择外校学生进行贸易,同样,进口商和工厂也可选择本校学生或外校学生进行交易。通过分组、交易磋商、签约、履约四个环节,从不同方面掌握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技能,如报盘、还盘、租船订舱、投保、报检、报关、申请和审核信用证等。为了检验教学改革成效,在实训环节结束后,即第18周,面向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66名学生就引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进行课程实训改革的情况做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设计。此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平台为问卷星平台,对象为人文与教育学院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66名学生。通过问卷星二维码发放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使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基本情况,包括使用场合、使用时间段、使用频率、使用时还使用了什么软件来辅助完成交易任务、常使用和不常使用的功能等;第二部分是对学生交易对象的调查,包括第一笔交易的对象、是否与本校学生做过交易、交易对象专业、学生更愿意与哪类对象进行交易等;第三部分包含两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关于学生实际操作的调查[3],二是学生对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的负面评价量表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1)依托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进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6.13%的学生认为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有助于外贸英语实务的学习,通过实践解惑,提高了填制单据、出口报价、进口价格核算等外贸实务操作技能。66.13%的学生认为平台提供的产品丰富,价格基本符合现行市价,国别也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国际贸易情境。51.61%的学生对SimTrade Help功能很满意,表示能够在该功能的指引下顺利完成任务,并且拓展了知识面。由于工厂这个角色报价时价格构成比较简单,且不用做过多的操作,因此对工厂角色和工厂产品成本的评价出现高达95.16%的满意度。在轮换角色扮演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做工厂的角色,因为工厂的预算表和操作流程相对于进口商和出口商来说简单很多,易于熟练操作。从教师端后台可以看到,学生出口预算表和进口预算表得分不高,原因在于对进出口成本的核算公式不熟悉。

(2)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实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该平台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关于使用场合的问题。96.77%的学生表示只能在课堂上使用该平台,3.23%的学生表示他们是自愿在课后留下来训练才能在课后使用到该平台,因为该平台的服务器只安装在实训室里,无法在宿舍继续操作,这使得他们无法及时巩固技能。

第二,83.87%的学生认为一周只进行一次的实训实在太少了,虽然教师分配的任务不多,但是由于实训时间少,任务堆积至后期完成不了。

第三,仅有3.22%的学生认为该平台的评分系统准确,剩余学生认为不准确或准确性一般,他们认为无论自己怎么仔细,就是不能与平台最终给的相关数值一致,预算表缺乏准确率让他们很受挫,加上有30%的学生认为该平台操作不便捷,从而导致学生一开始学习情绪高涨,后期出现倦怠情况。

第四,70%的同学脱离了SimTrade Help指导后需要花15学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一笔业务,过于依赖系统指引,让他们忽略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100%的学生依赖检查功能,甚至在填制外贸单据时,直接点击检查,出现提示后再慢慢填写,此为学生投机取巧行为,不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第五,77.42%的学生表示更愿意与本校认识的同学(包含但不限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线下提前说好的方式进行交易。他们基本不跟校外学生交易,他们第一笔交易的对象98.39%是本校同专业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教学团队应在软件使用场合、实训时长和频率、考核方式、引导寻找交易对象等方面做出调整:第一,联合平台技术人员开通更多平台登录渠道,使学生能在课后多进行外贸技能训练;第二,由于学生反映实训学时太少,考虑“50%理论+50%实训”双轨模式是否继续适用;第三,是否改为另开一门外贸实训课,而不是理论和实训放在同一门课程里;第四,考核方式僅由系统评分是否合适,是否加入教师干预评分;第五,是否另外开设一门经济学相关课程,如微观经济学,以提高学生对于成本核算的敏感度,从而提高预算表填写的准确性;第六,是否取消检查功能,从而改变学生依赖提示的习惯。

(3)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自身亟待更新。问卷第三部分中的第二个方面是学生对平台本身的负面评价量表,评价维度包括评分系统准确性、操作便捷性、产品丰富性、交易国别多样性、SimTrade Help 和保险险种六个方面,使用SPSS分析该量表的信度,发现Cronbach α系数值(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01,高于0.8,表明该问卷调查的量表信度非常好,调查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或一致性。

结果显示,96.77%的学生认为该平台的评分系统欠缺准确性。教师在后台审核他们的预算表时发现,无论是进口预算表还是出口预算表,得分都不高。经了解发现,他们在做预算表时,SimTrade Help无法为他们提供清晰的指引,他们认为应该增加不同贸易术语的预算表样例。98.37%的学生认为该平台的操作不便捷,无法随时使用,网页经常卡顿,影响使用体验。72.11%的学生认为该平台的保险规则有巨大的漏洞,因为在模拟交易过程中,虽然在B2B里的“保险”一栏有各种一般附加险和特殊附加险供他们选择,但是保险单中缺乏对应的险种选择,导致做预算的时候做多了保险险种的预算,却无实际金额发生,从而影响他们的得分,因此SimTrade应该完善其投保单上的险种。100%的学生认为该平台只有海运一种运输方式,缺少空运,导致在以后真实的外贸业务中对空运环节的业务不熟悉。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作为各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专业培养外贸人才的重要实训平台,应当不断完善,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创造更加真实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一)继续使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加强学生外贸技能的培养

问卷调查表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对外贸的学习兴趣,通过虚拟仿真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掌握外贸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夯实外贸技能,提高撰写函电的能力,重视业务细节,因此,应继续采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进行实训教学。

(二)针对初次使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改方案

1.“理论50%+实训50%”教学安排问题。由于“外贸英语实务”课程涉及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安排的课时有限,出现了“理论未教完、实训任务堆积”的问题。因此,应修改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将“外贸英语实务”授课学期数量由1学期变为2学期,即由第3学期的“理论50%+实训50%”变成“第3学期理论教学+第4学期实训教学”,课时数保持4学时/周不变。

2.理论与实训衔接的问题。“外贸英语实务”课程包含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 2020中的11个贸易术语)、进出口货物价格核算、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进出口货物报检报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各条款的磋商(如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订立和履约等内容。该课程知识体系成熟完备,然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只有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L/C、D/P、D/A、T/T四种支付方式,以及不全面的险种,模拟实训的技能与理论学习内容并不完全吻合,加上课时限制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效率。因此,在讲授理论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提前在超星学习通发布任务、视频、PPT文件、案例等资料进行课前导学,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并在课后进行测试引发其深度反思,进一步巩固课中所学,提升外贸技能。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理论考试与系统实训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

3.实训环节设计问题。本学期下达给学生的任务为按照CIF+L/C、CFR+T/T、FOB+D/P的模式完成三笔业务,但是学生普遍反映不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任务,按照一周一次实训课、每次课80分钟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是不够完成三笔业务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要完成三笔业务,并取得三星的成绩,至少需要53天。问卷调查表明,要想很好地掌握外贸技巧,86.4%的学生选择专门开设一个学期的实训课程,每周2次课,共160分钟,才能很好地完成六个贸易术语的实训。整个学期实训下来,最低交易单数为6~8笔业务。他们认为由于第一次使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一周一次实训太少,但有13.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实训时长是最适合的。100%的学生倾向于和认识的本班同学甚至是同宿舍同学通过线下提前商量好的方式进行交易,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效率和业务完成度。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跨组、跨班、跨校寻找交易对象,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业务工作夯实基础。同时,教师应该在后台根据国别、市场需求和市场动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可供学生选择的产品,短时间内完成内容更新,解决SimTrade平台产品种类更新滞后问题,保证学生学习的即时性与便利性。

4.课程思政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学生要既掌握高水平技术技能,又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当前,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追求技能培训,忽视了提升学生素养和道德養成的育人功能,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应引入职业能力标准,让学生了解需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置多个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初步认知,引导他们梳理外贸流程中的重要业务环节,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4]根据育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企业规章制度包括职业准则、行为准则、保密制度等嵌入实训教学中,将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贯穿实训教学过程,在项目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认知,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提升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外贸人才。

5.考核评价问题。2022年“外贸英语实务”课程考核评价分为两部分:(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活动参与、磋商阶段e-mail的调阅、组员间协作状况;(2)期末成绩,第一部分为实训过程中系统根据财务状况、库存状况、供求信息、邮件管理、业务能力、单据制作、基本资料等七个综合能力指标对实训成果做出评定,第二部分为闭卷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期末成绩中,系统给出的成绩评定占40%,卷面考试成绩占60%。由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看到系统以星号表示的能力评价,很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多星评,会请其他成绩好、更熟悉业务的同学帮忙完成任务,不断刷星,导致出现不公平现象,教师在后台看到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因此,50.1%的学生表示不建议将SimTrade系统评定的成绩纳入期末考核,以显示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他们认为应将系统评定的成绩纳入到平时成绩中。因此,考虑按以下方式改革2021级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多元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岗位综合竞争力,培养学生职场有效沟通能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个人政治和道德修养,培养真正“一好三高”的运用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结 语

实践证明,在“外贸英语实务”教学中引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V5.1,改变了传统灌输式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将一半时间归还给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外贸技能,增强学生业务磋商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的价值。通过引入SimTrade,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加了精细管理。课堂革命背景下基于SimTrade的“外贸英语实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国际贸易模拟相结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建设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三教”改革背景下其他课程的课堂革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文继. 基于Web的中专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金旻.国际贸易学科实验模拟教学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实验”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1):67-71.

[3] 张馨文,李丽.基于POCIB的《进出口实务(英)》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24):124-126.

[4] 陈娟.基于“1+X”课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教材为例[J].时代汽车,2022(08):59-61.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为明天的课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