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吸血鬼电影与香港僵尸电影中探中西文化差异

2023-04-12 07:25张瀚文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暮光吸血鬼僵尸

20世纪90年代,香港僵尸电影曾短暂地火爆过十余年,但近年来几乎没有新发布且热门的香港僵尸电影。而从20世纪初开始上映的好莱坞吸血鬼电影,现在却依然能获得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每次一上映新的好莱坞吸血鬼电影,放映厅几乎座无虚席。早期的香港僵尸电影以《僵尸先生》为代表。《僵尸先生》讲述了民国初年,富贵人家任老爷的父亲任老太爷当年凭着威逼利诱得到了一块风水宝地。风水先生指出,下葬二十年后必须起坟迁葬,才能润及子孙。一日,任老爷请来茅山师父九叔和他的两个徒弟帮忙迁葬,起棺时却发现任老太爷的尸体已化作僵尸,由此展开了一场恶斗。好莱坞吸血鬼电影以《暮光之城》为代表。《暮光之城》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斯提芬妮·梅尔所撰写的恐怖主义浪漫小说《暮光之城》,电影讲述了人类女孩伊莎贝拉·斯旺和吸血鬼爱德华·卡伦的爱情故事。本文将以美国好莱坞和香港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暮光之城》和《僵尸先生》为例,从文化起源、形象差异、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探寻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期从中西文化差异中对香港僵尸电影进行反思,并为其的发展提供一点有用的建议。

1 好莱坞吸血鬼与香港僵尸的文化起源

1.1 香港僵尸的文化起源

在汉语词典中,“僵尸”指“僵硬的尸体”[1]。在香港僵尸电影《僵尸先生》中,存在着不同等级的僵尸,它们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也都各不相同。早在古代,就有许多书籍对“僵尸”进行过猜想与描述。

在早期《大千录》中,“僵尸”被定义为一种状态,其特点在于四肢僵硬、头部挺直、眼神不斜、腿部并拢以及尸体不腐烂。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僵尸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记录。他指出,吕留良的焚骨之时,打开其棺材,发现其容貌如同生者一般。即便用刀砍去,还会有微量的血迹渗出[2]。

袁枚在《子不语》[3]中,把僵尸的能力以僵尸的颜色区分成6种,从高到低分别是:紫、黑、蓝、红、绿、白。这在《僵尸先生》中也有所体现,始祖(最高级的)僵尸的面部为紫色,其他普通僵尸的面部皆为白色。香港电影里的“僵尸”大多起源于湘西的“赶尸”风俗。

1.2 好莱坞吸血鬼的文化起源

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恶魔形象,关于第一个吸血鬼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第一个吸血鬼是《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孩子该隐,该隐因上帝更喜欢弟弟亚伯的献祭物而杀害了弟弟,上帝罚他不得见光,以吸血为生且不老不死。也有人认为是莉莉丝,莉莉丝在《旧约》中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她吸食婴儿的鲜血,还引诱该隐利用鲜血求生。第三种说法是德古拉伯爵,德古拉因恨世人的谣言害死了妻子,选择投奔恶魔成为吸血鬼。还有的说法是背叛了耶稣的犹大。犹大因出卖耶稣而后悔自责,上吊自杀,上帝为了惩罚他,将他变成了不死的吸血鬼[4]。

从西方的世俗历史角度看,吸血鬼文化的產生也是世俗历史文化的产物。中世纪时期,有一种叫做“血紫质”的病,这种病的特征是接触到太阳就会导致人体的肌肉和细胞发生收缩,很像是吸血鬼面对阳光直射后的反应一样。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人感染鼠疫之后,往往两三天内就会死亡,但是尸体却不会流血。当时医疗水平不高,人们因此认为是有吸血鬼夺去了血。由此可见,吸血鬼文化的出现源自人们对鲜血的敬畏和窥探心理。

2 好莱坞吸血鬼与香港僵尸的形象

2.1《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形象

好莱坞吸血鬼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不再是传说故事中的魔怪形象,而是以“人”形出现在电影中。以男主角爱德华·卡伦所在的卡伦家族为例,卡伦家族的吸血鬼不惧怕阳光,能够和人类一起生活学习,甚至作为医生为人类服务。

此外,《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也像人类一样有好有坏。电影中的沃里图家族是卡伦家族的反面,他们不仅吸食人血,甚至对待吸血鬼同类也不友好。通过这种对比,电影突出了卡伦家族的吸血鬼的“人性”,扭转了以往吸血鬼给人的黑暗形象[5]。

2.2《僵尸先生》中的僵尸形象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象一般是:白皙无血色的皮肤,双手平举,一跳一跳地前进,冰冷的躯体,黑眼圈加凹陷脸颊,他们的生命力受制于外在的条件,由于他们不能自由行动,所以都是由法师操纵,没有思维,无法思考[6]。

香港电影《僵尸先生》中的僵尸形象沿袭了清朝官员的特点,他们没有思维,被始祖僵尸抓到或咬到,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感染尸毒,变为僵尸。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象体现出部分吸血鬼的特征,因为僵尸原本是不吸血的,其形成方式也只有“尸变”这种形式,但在香港电影人的改造下,僵尸具有了寻气味、吸食人血的能力,而且被僵尸吸过血的人类也会变为僵尸,这与好莱坞电影中的吸血鬼的特性相似。

《僵尸先生》中的僵尸以额头贴黄符的形象出现,只有在道人给他们施展法术之后,他们才能动弹。但如果将这张符取下,这具尸体就会失去道人的控制,变得更加凶残,甚至会为祸天下。这一形象体现的是道家的符道文化。

《僵尸先生》中的僵尸形象融合了中国僵尸文化、西方吸血鬼文化、符道文化、中国神话文化、中国道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也就是说,香港僵尸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产物。

2.3 好莱坞吸血鬼与香港僵尸的形象差异

好莱坞吸血鬼与香港僵尸在形象上的明显区别在于:吸血鬼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思想,有“人”的感情,但香港的僵尸却是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死人。

究其根源,是中西精神观念的差别。中国人有“魂魄”的概念。当他死亡的时候,他的灵魂会回到轮回之中,此时身体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香港的僵尸和好莱坞的僵尸,尽管同样以肉身的形态出现在地球上,但是,吸血鬼并不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更像人类,吸血鬼拥有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爱憎。

3 好莱坞吸血鬼与香港僵尸形象的文化价值

3.1《暮光之城》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价值

3.1.1 精神层面

在《暮光之城》中,吸血鬼爱德华·卡伦和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又和人一样敏感、忧郁,但同时具有吸血鬼特有的魅力和强大力量,力图挽救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然而,他的人生却不得不面对各种种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吸血鬼的形象折射出了西方社会对于人性和道德的迷思:为何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人们还是难以逃脱精神荒芜的处境,人类之间为何总是充斥着种种信任危机,为何人们的道德底线愈发摇摇欲坠,人类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吸血鬼的形象体现出了西方世界的人在面对现实时的克制和无助[7]。

3.1.2 哲学层面

对生与死的哲学性思考是好莱坞吸血鬼电影的核心文化元素。

在《暮光之城》中,吸血鬼爱德华·卡伦虽然不会衰老,但是当危机来临,他发现在不久之后,他可能会永远失去挚爱伊莎贝拉·斯旺,自己继续孤独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时,他终于真正意识到永生原来是一种折磨。《暮光之城》从吸血鬼的视角引导人类深入解读“死亡”,解读生与死的哲学。世界的变化使吸血鬼们逐渐发现他们正在不断失去生命中珍视的事物,永生并不是他们的特权,而是他们的噩梦。这体现了当代人的存在主义焦虑。当代年轻人渴望摆脱内心的空虚,寻求真正的解脱。

同时,《暮光之城》还反映了大众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在电影中,吸血鬼们经常面临自我认知的挑战。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自己的身份和存在意义。这种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3.1.3 社会学层面

好莱坞中的吸血鬼不断面对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既有同种族内部的,也有和其他种族的矛盾与冲突,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暮光之城》通过对吸血鬼、人类等不同种族之间为了各种目的和利益引起的矛盾冲突进行描写,折射出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3.2《僵尸先生》中僵尸形象的文化价值

3.2.1 传递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僵尸先生》中的僵尸形象展示出明显的东方文化特征——从中式的棺冢爬出,身着清朝官服,头戴花翎官帽。僵尸最后被人类制服,这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善必胜恶的价值观念。茅山道士在制服僵尸时使用的墨斗线、桃木剑、糯米、符纸这些来自中国道教,强调的是道教的教化作用。

3.2.2 表达讽刺与不满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十分僵化。而《僵尸先生》中的“僵尸”则是对当时的封建腐败状况的一种讽刺,它走路时,双臂抬起,双腿并拢向前,这种搞笑的动作,既是对抱残守缺的封建体制和僵化的思维的一种嘲讽,也是对腐败无能的清朝的一种不满与嘲笑。

4 结语

通过对比好莱坞吸血鬼文化和香港僵尸文化,笔者对香港僵尸电影的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方面,要对僵尸的意象进行新的阐释。香港电影的“僵尸”早期出现是来源于观众的一种“猎奇”心理,观众将其视作一种恐怖惊悚元素。随着恐怖惊悚片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要对僵尸的意象进行新的阐释,使其不单单作为一种惊悚恐怖元素。可以强化僵尸的世俗性,以僵尸批判中国古老腐朽的封建体制和价值系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僵尸片更有生命力。为此,要对僵尸深层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僵尸相关的神话故事进行整理和挖掘。

另一方面,僵尸电影的创作要不断丰富扩展僵尸的文化背景,例如关于吸血鬼形象的起源就众说纷纭,相反,僵尸电影的僵尸起源就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人死之后,尸体僵硬这一特点。为此,要将传统文化中的“僵尸”意象进行融合,找到自古以来“僵尸”意象的类型特征,拓展“僵尸故事”和“僵尸电影”内容的叙事空间,不受“民俗故事”和“神话”的限制,进行充满创造性的创作。

香港的僵尸片应该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重新塑造僵尸的神话,持续挖掘新的文化内涵,使其和其他类型的电影有所区别,作为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在电影市场绽放光彩,满足当前迅速变化的时代需要,让僵尸片的种类和情节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吸血鬼与僵尸不仅是小说电影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创作者传达他们对当今世界的看法的媒介。无论是好莱坞的吸血鬼还是香港的僵尸,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潮流不断更新,在时代大潮下继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因如此,艺术工作者们才“任重而道远”。

引用

[1]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清)紀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3](清)袁枚.子不语[M].申孟,甘林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余添.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J].群文天地,2011(16):10+22.

[5] 王博.从《暮光之城》感受吸血鬼文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5):138-139.

[6] 闫玉山.香港僵尸电影探析[J].电影文学,2009(8):29-30.

[7] 姜雪,颜晓川.解读吸血鬼文化的历史演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90-94.

作者简介:张瀚文(2000—),女,广东潮州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暮光吸血鬼僵尸
“吸血鬼”要开派对
笔记本电脑“僵尸”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邪恶的吸血鬼
暮光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杀死一只吸血鬼
吸血鬼
“僵尸肉”横行谁之过
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