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研究
——以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为例

2023-04-17 14:4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幸福村临沧边境

唐 伟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云南 临沧 677099)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政治认同的坚实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动力之源。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才能巩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促进文化认同的思想资源,从中汲取认同的文化力量,着力在边境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助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为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价值引领和文化基础。

一、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全面现代化。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地处中缅边境,跨境少数民族众多、宗教复杂、文化多元,是抵御境外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既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一)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边境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宗教情况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诸多挑战。文化认同能够为不同民族寻求共识,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①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第1页。。魂固才能神聚,我们要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的文化建设,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凝聚而成,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所认同、所归属的同一性文化,具体内容应主要包括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人文素养和思想积淀、共同的历史记忆等,它是中国数千年来维持统一团结的文化根基。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边境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最深厚的内生动力,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提供目标指引和文化力量,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二)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内在要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乎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具有标识性的独特文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之林的深层力量。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强调,“5000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认清了5000年,我们就会自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自信的底蕴、底气也是这么形成的”②《从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感受这些力量》,2023年10月10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338674722270543&wfr=spider&for=pc,2023年10月30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之前,从公元前841年西周时期开始,中国的信史记录就没有中断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3个文明古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华文化则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姜尚、姬昌、老子、孔子、庄子、列子、关尹子、孟子、孙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经历近30多个朝代,开创了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领先世界之繁荣盛世。中华文化也是包括边境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的。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可以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边境村各族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现实要求

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5000余年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17页。。临沧44个边境行政村是面向缅甸的前沿窗口、重要通道,对于讲好临沧故事、云南故事、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意义重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流互鉴的历史取向以及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①《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1年6月1日,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373014.html,2023年10月30日。我们要充分发挥窗口、重要通道对于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作用,立足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文化,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入阐释中国的天下观、文明观、世界观等重要理念,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缅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二、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

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边境县,10个边境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320个自然村。临沧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立足“推窗向洋,家国临沧”的城市品牌定位,依托处处焕发生机、绚丽多彩、积淀厚重的远古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在边境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效地凝聚了人心,维护了民族团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维护了国家文化安全、主权安全。

(一)具体实践

近年来,临沧市创新实施“1336”工程,即围绕一个核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核心;聚焦三大任务,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树牢三个心向,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实现六化目标,基础设施智慧化、乡村产品商品化、人居环境生态化、日常生活健康化、社会治理信息化、群众工作组织化。临沧边境村的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不断树牢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探索出了一条边境幸福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路径。

1.以党建文化凝聚沿边行政村的文化之魂。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自身建设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类文化观念的总和,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临沧深入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红色基因注入各个项目建设中,以党建文化之魂凝聚边境文化之魄。同时,开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守边、稳边模式,形成“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所”,让守护在临沧边境线上的各级党组织成为“固边卫国”的战斗堡垒。临沧25个抵边村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插着五星红旗,在正堂悬挂领袖画像,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感恩之情,不断筑牢边疆民族地区“红色屏障”,实现了以党建文化凝聚沿边行政村的文化之魂。

2.以民族文化彰显沿边行政村的民族特色。临沧44个沿边行政村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众多,居住着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彝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焕发生机。临沧沿边行政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边地人文,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还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外延,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传承,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乡村文化凋零的局面。

3.以边境文化彰显沿边行政村的边地风情。临沧与缅甸相连的是南滚河国家公园,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原始植物自然景观。沿边一线,由于奇异的山川河谷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形成了无数的天造自然奇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优美的边境风光。同时,跨境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多样,迷人的边地风情和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成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独特资源优势。近年来,临沧着力打造以边地民族风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旅游经济,不仅彰显了沿边行政村的地域文化风情,也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事业。

(二)基本经验

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高边境地区群众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维护文化安全为目标,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和时代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思想共识,为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1.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①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5—36页。政治统领是文化建设的总方向。临沧在边境地区的文化建设中,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让边境村的文化建设转化为党的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和智慧源泉,使文化建设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有效。

2.批判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边境地区是抵御“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边境地区的“文化安全”是边境安全的重要内容,在边境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限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边境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共同抵御分裂的必然要求。临沧边境地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文化自信,批判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筑牢了民族之根魂;挂牌成立了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临沧市分中心,服务对外开放的作用和能力更加凸显,不断讲好临沧故事、云南故事、中国故事,为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谱写好临沧篇章,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3.建立健全边境村规章制度。临沧边境地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修法规划、村规民约制定等,完成940个村(社区)、6580个自然村(组)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尤其是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根据边境地区实际,在村规民约中强化了守土尽责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教育、践行、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机制的良性运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

(三)存在问题

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20个自然村在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了在塑造乡村灵魂、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方面的作用,但与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的文化建设要求相对照,还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认同引领作用不充分。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建设不足,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临沧44个沿边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仍停留在逢年过节时的唱唱歌、跳跳舞等传统模式,有些乡村甚至连这些简单的文化活动也难以坚持。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打牌赌博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民族文化的精髓提炼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如何提炼、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在系统性研究民族文化的历史形成、时代价值等方面还有差距。边境村文化建设只有突显民族文化应有的核心价值,才能寻找到源头活水,从中找到滋养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源泉。

3.边境文化的内涵不够丰富。边境文化的挖掘整理,多局限于对边境地区的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进行浅表层次的宣传阐释、旅游观光等,对民风民俗的历史形成、风俗变迁、核心价值等挖掘得还不够,对自然风光的整体开发、规划解析不够深入、系统、全面。

三、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的文化建设是“国门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云南省“国门文化”创建项目包括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国门文化友谊广场、国门书社、国门文化传习馆、边境文化幸福村。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的文化建设,既是边境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也是讲好临沧故事、云南故事、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临沧边境村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从建设中华文化载体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发展、用中华文化赋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为边境村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一)建设中华文化载体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总能以无形的状态、无形的观念,作用于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中华文明历经千载绵绵不绝、生生不息,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稳定厚重的载体,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品质和精神。因此,建设中华文化载体,是赓续中华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1.以中华文化引领村史室建设。目前,临沧结合各村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设了1591个村史室。村史室通过用文字阐述发展历程、用物品承载历史底蕴、用图片记录进程、用对比展现发展变化、用实景浓缩发展记忆等方式呈现了乡村的变迁、历史传统以及独特的乡村价值理念,较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为民、育人”的作用,真正让村史室成为群众忆往思今、自我教育、凝心励志的“精神家园”。但村史室在建设过程中,以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引领不够,没有充分彰显出中华文化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建议对各沿边行政村的村史室进行提质升级,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以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引领村史室的建设,充分彰显中华文化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尊时守位、知常达变等方面的思想理念,精忠报国、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方面的传统美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俭约自守等方面的人文精神。

2.建设中华文化活动广场。临沧市各沿边行政村大多属于民族村寨,都建有文化活动场所,但目前的文化活动场所大多用于村民们休闲娱乐,且文化活动场所的设计形式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建议将临沧市沿边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场所,按照中华文化的审美特点,提质升级为中华文化活动场所,以整个文化活动场所全面展示中华文化的核心标识和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文化活动场所也要充分展示村寨基本概况、风土人情、民族服饰等方面的内容,扩大中华文化的外延和内涵,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沉浸式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实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

3.保护利用乡村文化遗产。传统乡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尤其是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民风民俗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等,虽然未必都能正式列入非遗名册,但都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沧沿边行政村分布着茂隆银厂遗址、老水井山军事设施、岔沟碉堡等众多文化遗址,要全面梳理、保护临沧边境村的文化遗产。一是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重视村史、村志的修撰,深挖文化遗产,凸显边境村的文化底蕴;二是传承农耕文化,展示乡村地区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使乡村形象更加有深度和韵味;三是按照“取其精华、舍弃糟粕”的原则,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既有传统文化特征又有现代文化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在做好传承、保护的前提下,对边境村的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一批农旅融合、边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的边境文明村寨。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71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3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中,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边境村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村规民约是村民共同价值观的凝聚,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是搞好乡村治理的“助推器”。为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保障作用,临沧市各沿边行政村要根据实际,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思想融入村规民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去繁化简、推陈出新,接地气、重传统、得民心、崇时尚、简易行,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各村“生根发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不断深入人心。

2.坚定文化自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基本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孕育形成的深厚土壤。临沧边境村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临沧市沿边行政村的民族文化五彩缤纷,在文化建设中,既要坚守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保持民族特色,也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各民族优秀文化贯彻传承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文化特色。同时,正确认识边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民心、提气鼓劲,结合时代和实践要求加以贯彻,赋予其当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涵养乡村好风尚。

3.立足中华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④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第1页。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文化解决的是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精神世界的根本问题。认同的前提是理解和认知,我们要让边疆少数民族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源流、核心价值、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砥砺前行的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肥沃土壤,边境村应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香村寨建设”等活动,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基础。

(三)用中华文化赋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第342页。用中华文化赋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不仅可以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1.用中华文化夯实边境村的思想文化。文化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灵魂。当前,临沧市沿边行政村的思想文化建设仍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受物质利益的影响,一些不良的传统乡村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加上境外文化时有渗透,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被边缘化、空心化的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与“魂魄”,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建设,可以为边境幸福村的思想文化正本清源。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乡间音乐、风俗习惯等文化资源,包含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不断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宽厚精神等,是培育边境村民思想文化的思想源泉。

2.用中华文化培育边境村的文明乡风。乡风民风既是特定区域内乡村居民的集体行为倾向、思维模式与情感道德,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本封闭的乡村社会环境被打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与文化侵蚀着传统乡土伦理的社会基础,使乡村社会或多或少产生了金钱至上、极端利己等不良倾向,追名逐利、酒桌文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时有盛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边境村民移风易俗的重要文化载体,其赋予了乡风民风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方面的价值标准,能够引导边境村民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有趣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边境村民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素养,使边境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3.用中华文化净化边境村的精神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厚植边境村民的精神沃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客观上村民的财富意识受到刺激,乡村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盲目攀比、不思进取等风气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守孝悌、重品行等精神文化特质,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与生活哲学的智慧体现,其能够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效衔接,并通过口口相传,使村民耳濡目染,以此弥补乡村精神文化缺陷,矫正乡村不良精神文化现象,解决边境村精神文化缺失问题,净化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增强边境村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猜你喜欢
幸福村临沧边境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幸福村之星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激发“新能量” 点亮“幸福村”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幸福村8号(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