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实现路径

2023-04-17 19:56韦顺国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张 悦,韦顺国

(1.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2.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潮流,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成为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助力。党的二十大会议又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中写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产生必须立足于本土环境,立足于中国千百年来的实践中,必将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以“人本精神”为指导的新发展之路,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具有五个本质特征。这种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不仅包含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更融入了马克思的伟大理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一)经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的理论。人的发展状况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都是息息相关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首先,在生产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是群居,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形式,这就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阶段。其次,在生产力进步之后,社会上开始出现很多物与物相交换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降低,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物质关系和社会关系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人类发展的第二阶段。最后,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达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第三阶段。以上三个阶段就充分体现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让每个人能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最后实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进入了小康社会,解决了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都一直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使中华民族迈向了更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在政府、市场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导向

中国的政治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建设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使国家制定的政策能够充分反映出人们的意志,正是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充分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让人民可以为国家政策的出台建言献策,让人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参与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行政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人民的参政渠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人民的政治自由更是从法律上有了保障,可以说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多方面复杂的问题,沿用传统的治理方法并不能让问题很好的解决。因此,要加快推进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保障。我国的政治产生于世界政治文明之中,又蕴含着中国的特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导向。

(三)文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3]在人们的物质追求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还兼顾着人们的精神追求。没有文化上的繁荣,就很难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来源。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注重物质文明发展,也要关心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二者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推动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我们最终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4]因此,在新的发展征程中,首先要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充满正能量,为社会的进步创造良好的精神条件。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的传递也更加频繁,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涌入我国,使得我国一部分青少年受到极大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让青少年无心学习,思想发生偏颇。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完善社会意识形态的体制机制,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人民大众能够自觉地筛选出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社会发展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环境

一个社会的文明状况反映出的是国家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部分。马克思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也向我们描绘了文明和谐的社会对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人们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是逐渐提高。从教育方面来看,国家、政府和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我国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医疗卫生上来看,医疗设备更加先进,医疗技术更加成熟,医保政策更加健全,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爱护。我党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保证了社会发展能够有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人们收入增加,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2020 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发展的新征程,这就更需要国民普遍提升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谱写新的文明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生态发展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环境基础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到“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5]马克思曾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只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个部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我国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着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二十大报告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社会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据的突出位置,贯穿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方针和理念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自然基础、资源保障。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体人民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事业,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转变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诸多历史伟业,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如今也必将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这个过程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备受西方列强压迫,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部分仁人志士努力探求治国真理,但是最后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成功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社会条件

在鸦片战争发生之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仁人志士想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首先,魏源编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其次是地主阶级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些运动都是改良性质,根本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的根基,所以并不能取得成功。但是这几次运动中建立了近代工业,发展了近代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尤其是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具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更体现出了当时国人迫切的救国愿望。在1905年,孙中山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由于推行的时间短且范围小,只是发展了局部的现代化。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先进的知识分子还在马克思列宁思想中找到了救国的道路。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开展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还带领人们推翻了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带领人民站起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社会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序幕。为了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毛泽东同志分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论十大关系》一书中论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十大关系,想要探索出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因此,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状况,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1971 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国际声望不断提高,在抗美援朝胜利之后,我国堂堂正正的立于世界东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把现代化建设作为当前时期最重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当时的发展情况作了分析,他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薄弱,人口规模大,必须要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所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让人民从满足温饱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富裕,指明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党的十四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有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根据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制度,那就是要贯彻落实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发展的方式没有国度之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我国的经济收入从低收入国家一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在经济层面,我国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建立了新的发展格局。其次,在制度层面,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的治理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最后,在精神文明层面,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提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有信心,中华文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推动我国迈上了发展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

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其次,要做到始终把人民作为我们发展的中心环节;再次,要坚持走我们自己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后,要做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要求的那样,协调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文明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圆满成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总是能科学布局,统筹规划,既注重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又不会忽视每一个部分在整体中的特殊性。究其根源,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可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命性,敢于正视党内或者自身出现的问题,坚持从严治党一直在路上。中国共产党还始终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既学习资本主义中的先进因素,也学习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既学习过去的优秀文化,又做到了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地拓展我国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把党的政策贯彻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党尽其所能促进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在我国这样少有的人口大国里,想要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加大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度。但是,人多力量大,正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也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凝聚举国之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民性”的特征,还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我国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理想的生活。实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发挥无数国人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人民的利益。

一方面,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而不是类同于西方的物的现代化。因此,我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带领人民进入小康新时代。另一方面,在政治生活上,党不断拓展实现人民民主的新方式,真正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的科学可行,也丰富了民主的内容。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衡量不仅仅要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研状况,更要看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人民生活各方面的切实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点,把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融入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在道路的选择上。我们探索出了适合本国国情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党和人民全力支持的。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走这条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道路,始终坚持道路自信。在这条道路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克服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也克服了政府主导经济的弊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逐渐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前进。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中国所面临的情况是特殊的,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发展社会主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我们提供具体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方式。因此,就需要我们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走合乎本国发展的道路。在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不同于其他的国家,原封不动地使用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但是却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这就是深刻的经验教训,要引以为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融入到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满足现实的需要,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坚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基石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第一,要发展“物质文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物质的发展始终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物质的富强也是发展的坚实后盾,只有夯实物质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屹立不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尽快实现。要发展物质文明首先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并不是通过好坏就可以评价的,而是要根据一定阶段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把握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就是要根据对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总结分析发现新的发展机遇,为发展赋予更持久的动力。还要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的活力,让政府的宏观与市场的微观有机结合,调动起来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因素,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其次,要把创新放到发展的核心位置上。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过于落后,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不符。因此,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顺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大趋势,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二者的融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方法促进结构的调整,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让人民的需求切实得到满足,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优化产权结构,使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互促进,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分配。最后,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大方向,不要偏离原有的发展计划,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格局。

第二,要提升“政治文明”,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尽最大努力发展人民民主。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完善相关的政治制度,实现依法治国,这是实现民主最重要的保障。党的领导要深入到民主选举、决策的各个方面,做好人民利益的守护工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切实了解人民需要,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其次,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人员构成并不是内定的,而是通过人民群众投票选举出来的,包括了各个阶层的人,能够真正地反映出人民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集民智、汇民力,让人民能够“说得上话”,培养人民的当家作主意识。再次,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就对基层治理制度有很高的要求。建立完备的群众自治制度可以提高治理的效率,更快地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同时也节省了治理的成本。最后,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以团结联合为主题,让人民在扩大自己交友范围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

第三,要建设“精神文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一个政党执政的失败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瓦解,根本问题都出自于意识形态领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和一些知识分子就是在充分了解了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之后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使中国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走进千万家。其次,建设精神文明还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同时出力。学校要开设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课程,并把这些理论知识融入到团日活动等日常的实践中。还要加快建设文明社会和和谐家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最后,建设精神文明要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帮助国人树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凝练着很多精髓,同时也有着及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内涵。第二步就是要向全世界发声,弘扬我们的价值理论,消除国际上流传的“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树立好大国形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四,要提升“精神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无所顾忌地利用自然只会遭到自然地报复,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敏感。我们要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持久的动力。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发展时期,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透支。随着后来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社会发展向绿色发展的转型。过去我们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这样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带领人民群众共同筑建生态文明。还要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对于严格遵守规定的人给予奖励,对于一些违反要求的人民进行批评教育;企业也要发展绿色经济,例如生态旅游等,把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个人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共同富裕是全社会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还是人民。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要解决好做蛋糕的效率问题,也要处理好分蛋糕的公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现代化发展的这个进程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势在必行的,也证明了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坚持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时期,我们继续加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其内涵,落实其目标,把握其逻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