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苗族斗牛文化:价值、问题及发展探究

2023-04-17 19:56杨国君田维亮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斗牛苗族云南

杨国君,田维亮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2.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云南地区分布着广大的苗族群体,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斗牛文化。云南苗族人口约120.2 万人(2010 年),在昆明、文山、昭通、楚雄、红河、大理、丽江、临沧、保山、普洱、曲靖、西双版纳等州市都有分布,1多聚居于高寒山区,每逢花山节、春节、芦笙节等节日都会举办隆重的斗牛文化庆典。云南苗族斗牛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勤劳、平等、团结、乐观的“苗族斗牛文化精神”。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丰富中华文化精神,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地少数民族彰显自身民族文化特色,推动社会经济交融,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途径。分析研究云南苗族斗牛文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云南苗族斗牛文化的价值分析

“有苗族的地方,就有斗牛”,2云南苗族斗牛文化源远流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以新的形式展现得更为丰富多彩,对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彰显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中华民族多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民族的优秀传统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展现出独特光芒。党的百年历程已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3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民族政策不断完善,边疆民族地区民生水平不断改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彰显。苗族斗牛文化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引领下不断发展传承的民族传统,在新时代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传承民族传统,发展民族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价值。

(二)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凝聚民族力量,关键在推动民族地区民生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云南苗族大多聚居高寒山区,交通闭塞,地理区位、社会资源天然禀赋较差,与其他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差距。苗族斗牛文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拉动地区经济交融,以各民族推崇、景仰的民族文化庆典为契机开展商业贸易,主动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大循环。另一方面有助于塑造新时代民族文化产业,流动产业文化交融互通更加顺畅。在斗牛场边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经济,如民族服饰销售、农特产品销售、特色小吃销售、娱乐产品销售等丰富多样的流动商贩,吸引周边地区斗牛村寨加入其中。据实地调研走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武定县苗族聚居区了解到,每逢重要节庆日如“花山节”,以县政府筹备地方政府学会主办的大规模斗牛活动每日能够聚集约1.5 万人左右,流动商贩约120个;以村寨为主体举办的小规模斗牛活动每日能够聚集3000人左右,流动商贩约45 个,且每个自然村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按县区域划分约15日并有一次斗牛活动,因此形成的流动经济和商品消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斗牛文化活动恰恰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对创新发展民族文化服饰和民族特色产业,促进闭塞地区民族经济发展有突出价值。

(三)深化民族融通,凝聚民族力量

苗族是一个勤劳淳朴、团结互助的古老民族,“斗牛是满足苗族同胞群体归属需求的重要形式”4。苗族斗牛文化活动中,每一个自然村举办斗牛活动都会邀请周边县区民族村寨牛主届时参赛,无需书面邀请已约定俗成在斗牛当天齐聚斗牛场地。斗牛当天一般以载歌载舞开场,主办方为牛主献上苗家牛角酒,为斗牛取得好成绩痛饮。斗牛文化活动拥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观众在斗牛场边为斗牛欢呼鼓劲,斗牛的同时一方面展现的是牛主勤奋劳作,精心照料斗牛日常生活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牛主根据牛的脾性针对性的培养斗牛利用技巧如何更好取胜,在当地如何成为“牛王”美誉的方式。可以说,这是苗族群体对牛始终保持一种虔诚信仰的精神寄托,能够在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5苗族群体间形成的其乐融融的斗牛气氛增进了彼此间的交融和情感。同时,斗牛文化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斗牛竞赛刺激族群意识的觉醒与认同,通过一场又一场,一年又一年的斗牛竞赛,使得本就存在于牛身上的祖先精神或意识在一代又一代的苗族同胞身上形成一个道德的世界得以保存、传承。”6斗牛活动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竞赛展示,更重要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价值,如内涵丰富的“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共同迈向小康社会”、“打造美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许多宣传标语把民族文化生活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政治认同,能够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团结。

二、云南苗族斗牛文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

云南苗族斗牛文化活动有着重要的历史传承作用,但在活动实践过程和社会化影响中存在诸多问题,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限制性的制约影响,有必要全面认识和把握。

(一)云南苗族斗牛活动发展近况

斗牛文化活动在云南广大苗族聚居区都有开展,活动规模大小不一,频次层出不穷。从斗牛宣传来看,斗牛是为促进民族团结,百姓和谐友好,以团结之念带动整个民族走向经济快速发展之路,以和谐之心带动各地民族走入古老的文化流传,弘扬民精神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斗牛方式上,以“本地牛”、荷兰牛(包含杂交牛)、“水牛”按类别分别比赛决定各类比赛等次,要么以斗牛重量作为衡量标准区分斗牛类别,凡牛主及斗牛位临现场都会有礼品或参赛费相赠。但在斗牛规则上耗牛因脾性暴躁,生性冷漠在斗牛活动往往被限制参赛。以斗牛活动为主,以民族歌舞表演、农特产品展览、民族服饰展示、群体赛跑、赛马等为辅,丰富了斗牛文化庆典。

斗牛活动加快地区社会流动。云南苗族群体以聚居和多民族散居方式生活,在斗牛活动中参与的不仅仅只有苗族,其他各民族群体也积极参与其中,已形成大混合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斗牛规模大多取决于举办方的经济实力和政府的资助。依托“政府支持、地方筹办”的斗牛活动规模较大,举办时间较长,斗牛奖励和各类服务较为全面,但每逢重要节日庆典才举办。以村寨自主筹办的斗牛活动在规模、活动项目等方面比较少,但举办频次较多,平均每个自然村寨每年举办一次。斗牛活动加快了地方社会经济交融,把更多的社会经济主体融入斗牛活动中,众约定俗成比较一致的斗牛流动线路。

(二)斗牛文化活动面临的问题浅析

近年来,斗牛文化活动的频繁举办,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地方政府社会治理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阻碍地区社会有序运行。

1.社会经济活动过度透支和失序

斗牛文化活动为盘活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一系列发展问题。一是造成地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过度透支。长期以来,云南苗族举办的斗牛文化活动过于频繁,而许多斗牛爱好群体因过度斗牛娱乐,以增加家庭收入增强物质基础的主要任务置之不理且在斗牛活动中过度娱乐消费,造成许多家庭收入来源不足导致返贫,不利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二是流动经济收入来源不稳定。许多长期游离于斗牛场的流动商贩在斗牛文化服务中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经济收入,但以不定期形成流动经济在贸易活动中稳定性差,脱离斗牛活动就失去生计来源。而且,以斗牛活动支撑起来的流动商贩往往还需缴纳卫生服务费,节余的往往少之又少,据调查了解到每次斗牛活动主办方收取的摊位费在100 元至200元不等。同时为了能够多获得收入来源,斗牛爱好者多频次举办斗牛活动,造成地区群众卷入过度消费的恶性循环,对地区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三是造成社会资源流失,农业经济结构失调。立足在较为薄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民族农业经济具有封闭性、落后性,加之过度经济娱乐,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无法完全投入到农业活动或地区劳务活动中,群众收入来源单一,内生动力不足无法形成稳定的经济基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不利因素。四是斗牛过度功利化,斗牛爱好者把接角、削角、涂毒角等现象普遍,功利化问题突出,斗牛病死伤问题突出。

2.不良民族文化风气“内卷”和滞后

每一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基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焕发生机。云南苗族在历史变迁过程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来看,脱节式的文化弘扬形式造成许多负面社会问题,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对于民族气质的塑成带来优秀文化精神的断层。一是斗牛文化活动没有凸显社会服务功能。云南苗族斗牛文化形成普遍的社会活动形式,但“娱乐性”大于“社会性”,调查了解到,举办斗牛活动大多是每一村(寨)每年必办的活动,形成有攀比性质的娱乐性活动,缺少民族文化精神的凝聚价值和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助推功能。由于缺少历史文化传承谱系,缺少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民族人才引导和理论研究,往往把斗牛活动的文化价值忽略,服务整个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功能较为薄弱。二是存在斗牛风气扭曲,民族文化传承受阻。在斗牛活动中体现的是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但斗牛过活动度开发透支核心民族文化价值,呈现的碎片化斗牛文化反而形成不良社会风气,赌博、酗酒、聚众闹事等现象突出,民族精神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容易变形、变质、变味,有损民族文化精神和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三是斗牛文化活动缺乏创新。云南苗族斗牛活动以厚实的传统进行,在基础设施、文化宣传、价值引领等方面较为欠缺。另一方面,斗牛文化活动过于单一。据调查了解苗族斗牛文化较为单一,主要以斗牛活动为主,但融入长跑比赛、赛马表演、斗羊比赛、民族舞蹈表演、民族服饰展销、农特产品展销等有特色的多元活动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难以体现。同时,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形式创新,也需要理论加以塑造,而苗族斗牛文化活动的理论宣传和报道较少,在媒体文章、理论智库和地方民族会议上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化,民族文化传承理论创新不足。

3.组织管理不足和社会政治秩序失序

良好社会政治秩序是民族文化活动的基础保障,文明的社会文化活动为塑造良好社会政治秩序创造条件。云南苗族斗牛活动为塑造更为团结、繁荣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平台,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创造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组织管理不到位,社会秩序有待改善。斗牛活动中以主办方为组织管理者,由于大多斗牛活动以村寨单位进行,组织管理人员以村寨人员为主且人数较少,缺乏地方政府有效规范和约束,组织斗牛活动规则和秩序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呈现,缺乏保障性的制度规范。在斗牛活动中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文化宣传、生态卫生等社会秩序没有保障,良好的民族道德没有法制做保障难以实现支撑加快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二是缺乏斗牛文化活动融通机制。斗牛让民族地区群体积极融入社会文化活动的同时也是推进民族文化交融的契机,但历史与现实问题让很多民族群体的文化在斗牛文化活动中没有形成良好融通机制,斗牛的文化政治功能没有凸显,地区良好政治秩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系统治理。苗族斗牛文化已经形成较为固定民族文化庆典,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自然村寨、自然村寨之间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文化活动体系,若在斗牛活动中出现安全事件容易造成负面效应,有损社会政治稳定基础,对推进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很大影响。

三、云南苗族斗牛文化发展探究

斗牛文化活动是云南苗族文化的重要标识,是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开展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斗牛文化活动,必须在活动模式、文化传承、历史价值等方面探索和创新。

(一)多渠道发展地区经济,挖掘斗牛活动价值

云南苗族斗牛文化能够激活闭塞的地域市场,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将传统民族娱乐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厚植“三农”经济价值。源远流长的云南苗族斗牛文化活动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小市场体系,应着力统筹斗牛文化经济价值,挖掘地方特色农业产品、民族服饰、工艺物品等乡村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化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构建斗牛文化价值链,把斗牛活动与民族政策融合,将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吸收并蓄,让斗牛活动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斗牛活动增值发展。

(二)构建斗牛活动机制,传承斗牛文化精神

斗牛活动承载着苗族文化的印记,也是云南苗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表象。当下,需积极发扬优秀斗牛精神,把勤劳、平等、团结、乐观的斗牛精神传承弘扬,让斗牛文化活动真正发挥时代价值。把苗族群众的勤劳质朴,用心结缘、让爱传递、互帮互助的传统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充分展现。充分发扬苗族大众敢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来从容应对“大变革”、大调整环境,扎实做好民族发展工作。同时,屏弃不良斗牛风气,引导斗牛爱好者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推进斗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苗族优秀的传统精神世代延续,在当代能更好把各族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能更好发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

(三)加强斗牛规范管理,构建沿习制度机制

立足新时代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契机,需着眼于政府部门与地方发展整合协调斗牛文化资源,对斗牛活动进行细致的管理、具体的监督和细心的指导。另外,明晰斗牛活动的责任,避免地方斗牛群体性事件发生,对斗牛集体活动开展责任制建设,促使斗牛活动更加规范,群众参与更加安全。做好各族群众教育动员,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斗牛文化活动,把斗牛文化活动的向心力熔铸于社会管理全过程,提高各族群众认同意识、服务效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斗牛苗族云南
苗族蜡染
反对斗牛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有头斗牛不爱斗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西班牙斗牛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