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绵阳制造业结构优化的策略研究★

2023-04-18 02:50李道波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绵阳制造业数字化

李道波, 王 钰, 魏 楠, 袁 勋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1 绵阳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绵阳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两个重要的排名中,绵阳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首先,在2021 年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绵阳位列全国第43 位,这表明绵阳在数字经济领域有着较高的综合实力。其次,在2021 年四川省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绵阳紧随成都之后,位列全省第二,这充分显示了绵阳数字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绵阳数字经济2021 年的总值为385.19 亿元,这一数据与绵阳科技城的地位相得益彰。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在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关键产业方面不断崭露头角[1]。这些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为绵阳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推动了绵阳乃至全省的科技与产业融合。

绵阳数字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这得益于政策引导和企业创新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在四川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入选名单中,绵阳共有7 个成功入选,这一成绩在全省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绵阳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战略举措无疑将为绵阳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更大的发展空间[2]。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 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绵阳的数字经济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农业等领域都将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从而为绵阳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这也将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2 绵阳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2.1 绵阳制造业发展现状

说起绵阳制造,就会让人想到四川长虹、九州和利尔化学等全国知名企业,而且,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食品饮料和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已经成为绵阳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产业营收分别为1 500 亿元、800 亿元、600 亿元和500 亿元,同时,绵阳形成八大新赛道产业,分别为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光伏储能、磁性材料、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连接器及传感器、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

总体上来说,绵阳不断壮大着制造业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其主要抓手就是狠抓产业集群的发展、狠抓产业园区建设、狠抓制造业技术改造和狠抓产业技术创新,争取在2027 年四大主导产业工业产值突破5 000 亿元,培育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八大新赛道产业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 500 亿元。

2.2 绵阳制造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虽然绵阳制造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但是,面对国际技术竞争加剧,绵阳制造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绵阳制造业“弯道超车”是一个重大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到绵阳制造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同时不断努力,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机遇才会大于挑战。

2.2.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绵阳拥有长虹、九洲等国内知名大企业,但是未能形成完整的配套企业产业链,对周边城市影响力还不够,同时,绵阳引入京东方、惠科等大企业,引入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动合作还需要时间,融合度还有待提高,配套企业服务能力不健全,这不仅影响了绵阳中小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绵阳大企业的发展。

2.2.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绵阳制造业层次不高,创新驱动不够,多数制造业企业集中在中低端环节,高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限,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不高,从事系统软件、数据软件、安全软件等研发的企业数量偏少,新媒体、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应用领域涉及的企业数量较少,如何降低传统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加大现代新型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显得非常重要。

2.2.3 高品质产品数量不多

长期以来,绵阳较多依赖长虹、九洲等大企业的发展,而其他企业知名度明显不够高,这影响了绵阳制造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绵阳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不足,高品质产品数量明显不够,这也导致绵阳产品的竞争力不强,绵阳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原创产品偏少、产品附加值不够高,已经成为绵阳工业强市的一大障碍[3]。

3 数字经济对绵阳制造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而言,绵阳制造业已经在结构优化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质。2022年,我国的数字经济总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2 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二。更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四川省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2 万亿元大关。事实上,在2021 年,绵阳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385.19 亿元,位列全省第二,显示出了绵阳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步规模和实力。

即便如此,绵阳的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相较于一线和二线城市而言仍然较低,这无疑为绵阳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尽管绵阳在科技领域的名声在全国尚未达到一流水平,但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这包括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参与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绵阳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如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师范学院等,这些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同时,九院、58 所、电子九所和涡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是推动绵阳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实力将为绵阳的数字经济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其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而且还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例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正在逐步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绵阳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绵阳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4]。

基于此,在数字经济对绵阳制造业结构优化方面,提出以下策略。

3.1 不断提升绵阳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3.1.1 提升数字技术的研发能力

数字技术的研发能力是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可以加大对数字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数字技术研究和创新,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数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可以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合作项目的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1.2 培育数字技术人才

数字技术人才是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政策,大力鼓励相关高校加强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给予高校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高校开设数字技术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的数字技术人才;

2)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数字技术人才,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字技术人才。

3.2 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

3.2.1 制定数字化改造计划和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数字化改造计划和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具体包括:

1)制定数字化改造的时间表和计划,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制定数字化改造的时间表和计划,明确数字化改造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步骤;

2)出台数字化改造的扶持政策,政府可以出台针对数字化改造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的进程。

3.2.2 推广数字化技术和设备

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应该着重加大对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支持和扶持企业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2)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和引进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推动数字化改造;

3)加强数字化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技术指导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

3.3 推动绵阳数字产业化发展

3.3.1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高速、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服务能力;

2)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政府可以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促进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

3)加强各类与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和运营,保障相关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2 培育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产业集群是推动数字产业发展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科学的数字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以有效地引导数字产业集群的合理形成与有序发展;

2)政府应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援助,以推动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鼓励和引导各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竞争力;

3)进一步加大数字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数字产业企业来绵阳投资兴业,以此推动数字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4 深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3.4.1 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产业协同发展

1)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旨在明确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导向、主导领域以及实施阶段,着重增强两者深度融合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加强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3)推广产业协同的成功案例,激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和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不断融合。

3.4.2 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创新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创新协同发展应予促进。创新协同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之间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政府可以引导建立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政府可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3)加强创新资源的共享,政府可以引导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享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3.4.3 加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质量协同发展

质量协同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政府和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政府可以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质量标准,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3)推广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政府可以推广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帮助企业了解先进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 结语

绵阳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在技术人才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但是,绵阳制造业也在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演进,但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高品质产品数量较少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绵阳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首先,绵阳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绵阳需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包括制定数字化改造计划和政策、推广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等,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此外,绵阳还应该推动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数字产业集群等,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最后,为了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绵阳需要加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和质量协同,以实现共同发展[5]。

总之,绵阳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实现绵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绵阳制造业数字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四川绵阳卷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四川绵阳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绵阳为中医药“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