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研究

2023-04-19 04:41陈亚红
关键词:红色数字化思政

陈亚红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是国家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厚植数字时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国家文化数字化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部署和推进,福建、甘肃、广西、湖南等各省纷纷公布了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优化传统保护手段基础上,积极打造智能定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地图导航与AR实时3D渲染等数字化文化传播体系。红色文化为百年辉煌铸魂,其所蕴含的不屈的革命精神和磅礴的奋进力量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力。红色文化借势以数字化技术推进发展和传播,有助于赋能高校思政课、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的育人价值和效果。

一、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数字化发展现状分析

从全国来看,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和斗争留下来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都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红色文化物质和精神形态。从上海到嘉兴南湖,从井冈山到赣南闽西,从二万五千里长征所经地到陕甘宁,从西柏坡到辽沈、淮海、平津和全国各解放区,红色文化在全国遍地开花。202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全国革命纪念馆已经跃升至1 600多家,全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 315处。目前上海一大旧址、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遗址、古田会议会址、瑞金革命遗址、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遗址、延安革命纪念地、西柏坡纪念馆、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区等等一大批全国著名红色景点讲述着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岁月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以著名的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所在地福建为例,这里具有鲜明的红色文化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曾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1]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就了与福建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紧密相融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研究室普查结果,包括福建各地的革命遗迹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碑、烈士陵园和人物故居(旧居)在内,福建共有2 500多处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革命初心根植八闽大地。闽西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仅龙岩、三明就有革命遗址800多处,有著名的长汀红色旧址群、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毛泽东和朱德旧居、红军街、红军桥、红军战地医院旧址等等。[2]2以上都是我们所拥有的丰富的红色文化有形物质载体。红色文化表现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形态,也包括精神文化形态。

所谓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就是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在红色文化资源中,通过夯实红色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搭建红色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红色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红色文化数据库,并建设红色文化大数据体系。红色文化数字化必须具备数字修复、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景立体及全面共享等特点。实施红色文化数字化战略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提供全面完整又富于创新的红色文化数字化素材和手段,丰富思政课教育内容,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

二、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红色文化数字化开发和应用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技术为高校思政课聚合了海量红色文化教学素材和资源提供了条件。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打破时空界限,将福建红色文化挖掘、开发、集合起来,整合全省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多样性基础上的集中完整共享。同时数字化技术为红色文化开疆拓土,能将被破坏或已经消失的红色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红色史料等修复后以全景式呈现,弥补了传统红色文化缺失。教师不受时空限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红色文化新技术平台等进行全面全方位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宽了教学的广度。数字化应用还推动了福建红色文化的深化和活化,思政课除了课本素材外,还增添了以图像、声音、视频、动漫、游戏体验为形式的有趣新潮的数字化红色文化素材,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各地线上红色文化网站、数字红色文化展馆、数字红色文化旅游平台或红色文化数据库等,让大学生远程终端全面了解红色文化历史,感受红色文化深厚底蕴。丰富立体全面的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极大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教学内容。

2.红色文化数字化开发和应用创新高校思政课课程模式

先进数字化技术推动着红色文化发展和宣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也推动着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契合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质和接受特点。在文化与技术交融日益加深的当下,数字技术打破了红色文化展览中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壁垒,让展品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大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新通道。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克服了以往单纯的现场遗址展览、橱窗展览和单向讲解,让红色文化以高技术手段跃然网络,实现全网可视化和场景化,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给大学生全方位体验感,促进大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它的融合应用让思政课教学方式更加新颖、灵活和精细,以活泼的红色文化载体增加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构建了红色文化与价值观的互联互通,增强了红色文化认同。红色文化数字化创新性、全景式呈现红色文化历史,为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力量。

3.红色文化数字化开发和应用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以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创新性和获取的便利性广泛便捷用于高校思政课堂,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渗透性强、影响力广,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能带给大学生直抵心灵的文化洗礼。精准的数字化打造,契合红色文化传播需求,缩小年代隔阂,用新时代特点和语言讲述红色历史故事,强化了大学生的红色记忆,唤醒年轻一辈的革命认同。数字化让红色文化触手可及,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本省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并深度融合入课堂教学以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有益于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效能,增加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如福建省180多个红色文化遗存旧址数字化采集和三维呈现,实现云上云下的联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生动立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在呈现的红色教育实镜课堂上,高清精美的虚拟空间、一墙一砖一柱的精细建筑细节、全数字化线路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信息服务等让思政课的革命历史教育豁然贯通,增强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三、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1.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

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联动建设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即完善和更新已有共享红色文化资源,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红色文化数字共享资源库,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传媒手段,向上传输,向下服务,达到全省优良红色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共享资源库除了实现全省红色文化的大汇集,还要努力实现红色文化的进一步深度挖掘和高质量互联互通,依托地方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如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陈崇成教授和他的数据采集团队曾与省内相关单位合作,历时几载,对福建省近200个红色文化遗存旧址进行数字化采集收集和呈现,并打造线上红色文化展示教育平台。未来,政府可调动更多有志从事红色文化传承开发者,专注红色文化地方挖掘、收集和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更为完备的福建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助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史教育。

高校教师是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字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应有尽有的红色文化学习资源,教师也要占有广博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以丰富思政课堂。高校要积极组织相关师生团队,发挥相关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特长积极支持全省数字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依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术平台积极进行“福建红色文化遗址现状调查和开发研究”、“福建红色文化教育事业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古田会议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等项目研究,形成福建红色文化研究智库,为福建红色文化大众化宣传、推进“红色领航工程”和文化数字化发展建设等做出积极贡献。高校积极动员师生打造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线上阵地,为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创设红色文化机构与高校数字化合作的新模式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部门、机构与高校的合作新模式。首先,在原有的共建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先进媒体搭建合作新平台,建设网络平台共享机制。红色文化机构与高校可以共建线上红色文化专题宣传网站或专栏,合作开设线上红色文化VR、AR体验馆,或者共同创设网上红色精品育人项目,推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向纵深发展延深。或配合文化机构积极开展红色主题线上活动、话题讨论及相关赛事,积极营造校园线上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其次,建设红色文化文创合作新模式。整合双方优势资源,特别是发挥共建高校师生力量,搭建大学师生红色文化创作团队,共建数字红色文化创新平台和项目,结合各省地方特色和数字化新技术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创作红色文化各类型新作品和新物态,如创造具有鲜明地方红色文化特色的舞蹈、音乐、微电影、直播、游戏、漫画等网络文化新作品,以特色文创推动红色文化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获,推动本省红色文化呈现形态和表现话语的创新性发展,也推动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成果转化。再次,发挥新媒体阵地优势,合作打造精品红色网络课堂。红色文化专家和微党课宣讲团进驻网络平台开展现场直播授课,它打破空间限制,覆盖面广,效率高,构建了便捷的“现场学”情景课堂,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合作新模式成功与高校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开拓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新局面。

3.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数字化连接的硬软件支持

高校要加强红色文化数字化连接的硬件设备支持。数字化学习工具和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智能化的定制学习方案,为大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可以佩戴虚拟现实眼镜设备,“走进”古田会议现场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可以头戴VR头盔变身“红军战士”,进入“松毛岭战役”的激战现场,与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可以借助AR技术360度全方位在瞿秋白纪念馆浏览学习,教育方式生动高效,身临其境。高校要加强数字思政资源的顶层设计,加强合作,积极做好相关规划和相关合作程序的拟定工作。其后要契合数字化交互终端的发展需求推进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全面改造校园数字化、智慧化设备,特别是教室和课堂硬件设备的及时升级,保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工作有序推进,为红色文化资源入校、入课创造良好硬件条件。硬件的更新还离不开软件的升级,包括相关软件平台的开发或者购买,还包括学校网络数字化文化氛围的营造,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及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等。学校和教师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突破传统平面化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才能与时俱进让思政课堂走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之路。硬软件配套支持,是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应用的关键。高校可成立红色文化数字化信息工作小组全面负责高校红色文化数字化推进工作,负责加强红色文化数字化开发以及对接联系,并积极推动学校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硬软件条件。

4.夯实数字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质量

促进数字技术和高校思政课程的良性融合,从培训师资、优化课堂设计等完善数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途径,提高数字化红色资源的融入质量。数字化资源丰富,但不能滥用。重视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建设,教师精心备课,摆脱对数字化资源的过度依赖,引用添加所需资源,精选优质课件资源和案例资源,做到恰如其分地提高课堂效果。组织专门的备课研究小组,筛选有质量教学平台和资源,结合数字红色文化资源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研究如何结合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大学生课堂思考与参与度。重视教师地方性、文化性素养的提升,将地方红色文化深刻融入思政课堂。教师积极适应本省乡土社会和文化,对本省红色文化知识有深入了解,深入探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地方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善于从当地文化特点与角度阐述当地红色文化历史产生和发展过程,用地方文化高度阐释当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3]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数字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同时,要唱响地方传统文化,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赋予地方红色教育深厚的乡土情怀。

猜你喜欢
红色数字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红色在哪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