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19 11:55徐建平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河北省海洋

宋 剑,徐建平,孙 扬

(1.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3.唐山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作为我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丰富,其发展关系到我国海洋经济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河北省海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效益低、可持续性水平低,严重阻碍了海洋经济的腾飞。因此,以科技兴海为基石,通过创新驱动引领海洋技术的发展,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探索发展路径,对于助力河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海洋科技的进步促进海洋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提升,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诸要素中,海洋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的快慢以及持续能力。海洋科技创新和进步对海洋经济的助推作用表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海洋经济各部门的协调有序发展,推动海洋各产业部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形成竞争有序、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海洋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的最终成果需要通过海洋企业实现,海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使科技成果资产化,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将科技成果体现于资本市场,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海洋科技领域诸基础学科将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应用于实际,并已取得成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不断助力海洋经济增长。

(二)海洋科技的进步推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为支点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海洋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份额也不断增加,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凸显。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不断促进海洋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为诸方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海洋技术进步和创新正在改变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走向,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通过现代化技术,能够培育出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同时对类似于渔业、航运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革,赋予其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引致海洋产业的变革,改变了原有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延伸其海洋产业深度链条,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海洋科技的进步可以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当前,随着工业废水以及固体垃圾排放,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海洋环境问题突出,例如海洋湿地资源退化,渔业资源总量锐减,污染物总量仍旧偏高等。只有借助于科学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创造出优良的海洋环境。具体表现在:第一,新型排污转化设备能够分解海洋中的垃圾与污染物,将其降解为无污染物体甚至是再生资源,兼顾保护环境和生态效益。第二,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诸主体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海洋生态的监测和保护,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第三,科学技术能够助力海洋经济升级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进而探索出适合的发展模式。因此,科技进步可以为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河北省海洋经济所存问题

(一)河北省海洋产业效益不高

河北省海洋产业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发展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河北省海洋经济主要依托于较低的人力资源和环境成本。随着我国经济升级转型,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红利优势已不再明显。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2021 年河北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 651.6 亿元,仅占全省经济的6.6%。其中,河北省海洋渔业规模191 亿元,海洋捕捞产量为19 万吨,约占全国8.5%;海水养殖产量为54.6 万吨,约占全国2.5%,然而河北省人均收入仅为2.15 万元,低于全国2.34 万元的平均水平,较其他先进省份差距更大。我省地处环渤海核心区,秦皇岛、唐山、黄骅港船舶配套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然而,河北省造船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造船模式单一,品种不全,散货船、普通集装箱船等低附加值船型占产能绝大部分,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较弱,特别是尚不具备邮轮设计建造能力,绝大多数是普通的造船修船企业和渔船修船企业。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得出,河北省海洋经济综合利用效益低,严重影响了整体经济战略性布局。因而,河北省需出台一系列举措促进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提高河北省海洋产业综合效益。

(二)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稳定性差

资源环境约束是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阻碍之一,这一阻碍造成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增长速度慢、发展空间不足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而科技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当前河北省海洋经济主要依托于传统产业,比如渔业和交通运输业,而传统产业受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其盈利水平波动较大。据2018-2021 年统计数据可知,海洋经济GDP 总值分别为2 548 亿元、2 650 亿元、2 309 亿元、2 651 亿元,变化幅度明显,高达近15%,其稳定性较差。因此,河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应探索新资源,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进而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其增长空间,增强发展稳定性。

(三)河北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低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当前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河北省海洋产业结构中传统海洋产业占比过大,海洋渔业、盐业、海洋航运这些对资源依赖比较强的产业都是河北海洋经济的支柱,同时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新兴产业主要以沿海旅游为主,特色又不明显,高效益的环保产业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则仍是空白,这种产业结构对资源依赖性较强,资源利用效率低。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河北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视,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迅速,海洋牧场、油污防治、赤潮防控等技术不断成熟并加速实现产业化,绿色海洋产业正在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河北的竞争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第二,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以河北省海洋化工业为例,河北省以盐业为主,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生产阶段。然而,盐业发展趋势是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利用盐化工业副产品,并将盐业向下游延伸,开发新材料产业,制盐亦应延伸至化学元素,在充分利用海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此外,其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差亦表现在其港口功能单一缺乏顶层设计。河北省三个运输量超亿吨大型港口-秦皇岛、唐山和黄骅,货源结构差异性不大,形成了竞争关系。

三、河北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对策

总结而言,河北省海洋经济所存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环境和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了其自主创新能力差,科技水平低以及转化效果差。因此,河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策应着眼于科学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优化海洋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

充分把握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河北省海洋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长期以来河北省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科技工作管理部门化、科技资源整合分散化的问题,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科技创新管理的经验,实现海洋科技创新综合化管理。探索在省级层面设置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高效统筹协同体系,以重大战略和海洋基础应用研究设计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使得海洋科技发展更具前瞻性、方向性。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资源,以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前沿为指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省级海洋科创平台,如省级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同时,积极对接省外甚至国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河北海洋科技创新跃上新台阶。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指导,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的科学评价机制,充分反映海洋科技创新的绩效,实现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效果的最大化,以科技创新助推河北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涉海企业加强创新,同时注重引进海洋科研机构和先进技术。加快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升级,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涉海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和中试中心。大力支持校企、(科研)所企联合成立海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共同研发、协同创新、成果共享。对新兴产业和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产品积极探索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使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更具价值。积极支持具有实力的高校和企业对涉海产业的关键核心问题和技术进行科研集中公关和突破,在此基础上争取设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产业技术中心,不断提升河北海洋科创的影响力。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海洋企业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技术领先企业进行合作,甚至开展并购活动,实现企业在行业内的跃升。实施海洋科技企业扶持计划,鼓励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涉海中小科技企业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在全国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

发挥海洋创新平台作用,推动研发一流科技成果。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为基础,探索相关电子传感、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整合资源探索构建海洋重大装备和科技创新平台,将海洋大数据、超算系统、高端仪器设备研发、智能制造、海洋生物科技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发项目汇入平台,聚集科技研发资源,实现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海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为成员,加强技术协作和研发成果推广。

(三)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对接省内外、国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和企业,争取行业领先的海洋科技成果进入转化平台,促进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综合利用等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打造集海洋高技术产品检测、技术咨询、技术专利转移等为一体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离不开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支持,要不断加大力度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强力支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同时,要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组织、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健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各类资金注入转化基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评估体系,科学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和效果,为科技成果的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四)壮大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大力引进海洋科技高端人才。依托海洋科技平台资源,面向海内外积极引进一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涉海高层次人才,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攻关。依托海洋科技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引进一批海洋领域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支持开展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技能攻关等创新创业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海洋科研院所人才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引才引智机制,打造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高地。

加快培养本土海洋科技人才。鼓励国内外海洋科研院所在临海城市如唐山、秦皇岛等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支持和协助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燕山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海洋学科专业,鼓励海洋科技企业加强员工技能教育培训。对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承担重点工程、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的优秀本土海洋科技人才进行扶持。

优化完善海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海洋科技人才专项扶持政策,简化人才引进流程与手续,吸引海洋科技高端人才落户河北。优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跟踪支持的联动机制和服务体系,为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提供户籍办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全方位便捷服务,改善海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环境。

(五)深化京津冀海洋科技合作

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挥唐山市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链式集聚、规模发展为导向,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平台为核心,以临港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围绕港口物流、海洋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全力承接京津产业和项目转移,加快产业聚集,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示范区。

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对接京津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临港承接京津海洋产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吸引京津等地海洋科研成果来冀转化,在智能装备、精细化工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探索京津冀海洋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京津冀在海洋领域协调和对接方式,推动建立京津冀在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加强沿海地区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协调,争取其政策向我省沿海地区延伸。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河北省海洋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