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

2023-04-20 00:35,张,叶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娱乐价值观

王 姗 姗 ,张 锐 ,叶 训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多样化的短视频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传播,为大众网络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新的环境和空间。随着人们生活语境的逐步改变,娱乐消费需求应运而生,“泛娱乐化”现象由此滋生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环境。大学生成为受“泛娱乐化”影响较深的群体,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过度娱乐的网络环境中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偏差。为此,必须立足于探究短视频“泛娱乐化”现象的表征、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引导路径,以抵御短视频“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育人成效。

1 短视频“泛娱乐化”的表征

全媒体时代,一些短视频平台以分享生活为噱头,以大众娱乐为契机,掀起一股短视频热潮。但在资本的驱使下,一些短视频制热点、博关注、刷流量的运作模式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呈现“泛娱乐化”现象。所谓“泛娱乐化”[1],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宣扬娱乐至上,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在传播产品的过程中过分迎合大众娱乐需要的一种趋于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现象。通俗而言,就是过度娱乐的一种表象。这种“泛娱乐化”的短视频一般试图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以及浅显空洞的内容来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使之产生快感,其传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2-3]:

1) 形式感官化。相比于文字阅读对读者思维方式的高要求,视频和图文更能满足青年群体对信息接收的直观追求,同时,对视觉上的新奇、另类、冲击的追求,更是让大众的自我审美找到了表达的输出口。因此,一些平台上各类娱乐性的搞笑搞怪视频、另类夸张视频等,不仅迎合了大众放松解压的心理需求,更给人带来了强烈且短暂的感官刺激,但这种一味追求感官性、冲击性、刺激性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受众的阅读习惯,侵蚀个人的思考能力。

2) 类型同质化。同质化主要是指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各不相同的事物,因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当前短视频“泛娱乐化”背景下,视频传播的内容也很大程度上呈现题材同质化的现象,同一热门视频的模仿率高。只要是能蹭上热点的,往往就掀起全民模仿的热潮,比如各类卡点变装、明星仿妆、沉浸式拆箱及真人挑战等。这导致类型同质化但点击量高的短视频成为焦点,而原创视频作品的发展空间则相对受限。

3) 内容浅显化。由于短视频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及不同知识水平用户的需求,平台在视频内容上主要倾向于传输一些大众化的幽默片段、生活琐碎及好物分享等。简单来说,受众只要从中能够感受到乐,至于内容是否具有精神营养价值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纵观多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只是传播一些以某个娱乐点为导向的浅显空洞的内容,并不看重和突显传播信息的现实意义或价值思考,故而让受众在获取信息时不需加以思考就能体验愉悦。

结合短视频“泛娱乐化”的表现,不难发现这实质上是一种以“乐”为核心的消极文化现象。娱乐作为放松自我、释放压力、享受愉悦的手段,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若将娱乐当作终极目的来追求,则本质就发生了变化,容易引发非理性的过度娱乐,阻碍个人发展。

2 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养成十分重要”[4]。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个人认知也有所不同。但随着年纪增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判断,最终建立自我价值体系。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方面受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故而呈现共性与个性共存的情形,大致可以概括为4 个特点:

1) 矛盾性。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一方面他们渴望追求自我个性,另一方面又容易盲目从众,这种矛盾性特点在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有些大学生一开始坚持正义公平这一自我价值,但是随着网络大环境中很多敢于发声的“出头鸟”被网暴和抨击后,他们便转换话锋,开始从众甚至成了网络“键盘侠”中的一员。再就职业价值观而言,许多大学生在实现自我追求时认可努力付出才会得到回报的观点,然而现实中却会被所谓的不需要什么付出就可以得到高额回报的“网红”职业所吸引。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或冲突时,有的大学生在追求自我过程中就易产生困惑和迷茫,陷入自我价值观的矛盾之中。

2) 不稳定性。大学阶段是青少年逐步培养成熟思维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乐于尝试新事物,对于新思想的接受和消化也快。[5]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同样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本就发展不成熟的“三观”出现不同程度的解构和重构,尤其是在当下网络“泛娱乐化”的浪潮中,大学生价值观更容易受网络传播内容的左右,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3) 能动性。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价值观建构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要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对所在环境中接收的信息进行自主思考,不断整合、分析、评估,最终解构一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重新建构新的对世界的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趋于成熟,大学生会在自我反省中主动改变言行,并在受到鼓励或赞扬时提高主动性,增强对自我的认同,实现自我的同一性,此时价值观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被逐步地确立并得到强化。因此,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强化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4) 可塑性。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非天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内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引导和社会实践的强化作用最终形成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可以在日常思想教育活动中加以塑造,使大学生的行为及思想观念更符合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6]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在网络“泛娱乐化”情境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作用,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 短视频“泛娱乐化”现象与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矛盾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般经历学习—模仿—再现—巩固—确立的过程,[6]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极易在自我认知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前网络信息多样、价值导向多元的情形下,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现象日益突显。因此,把握短视频“泛娱乐化”现象的本质并深刻认识它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从而通过适当引导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3.1 “泛娱乐化”扭曲大学生价值取向

以图片和视频方式追求感官刺激一直以来都是“泛娱乐化”的主要形式,在美颜加包装的加持下一众外表美丽的“网红”风靡而起,并以各类媚俗、低俗、庸俗的作品制造话题和热度,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和点赞。与此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为博得大众的眼球,短视频平台出现一系列另类的“丑”妆教程和“丑星”形象,一度引得大家争相模仿,这种盲目追求个性的做法会让大学生在美丑判断中迷失方向并陷入误区,在这样的视觉刺激下,久而久之势必会降低审美品位,造成审美取向异化。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兴起的“潮言潮语”更是冲击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YYDS”“emo”“破防”“躺平”“绝绝子”等众多网络用语随着短视频的传播一度成为大学生交流的生活用语,甚至出现在他们的作业中、试卷上,可见,这种娱乐化的短视频“文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使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面临一定冲击。

3.2 “泛娱乐化”现象误导大学生价值认同

“娱乐至上”是短视频平台的“关键一招”,很多大学生在短视频娱乐中调节心情、释放压力、寻求平衡。一些大学生每天花费不少时间在短视频上,且主要观看搞笑吐槽类视频,“一切皆可娱乐”的导向逐渐腐蚀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沉溺于精神上的愉悦,动摇了理想信念,导致精神缺“钙”。“泛娱乐化”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止于此,在“娱乐至死”观念的裹挟下,一出出“戏说”历史、调侃“政治”、“恶搞”英雄、“颠覆”经典的情景陆续上演,[7]致使一些大学生的娱乐需求与民族道德责任及社会文明素养陷入对立,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价值导向混乱和价值认同危机。

3.3 “泛娱乐化”干扰大学生价值判断

精准推送是短视频逐步“泛娱乐化”的重要法宝。短短15 s 的视频,通过精确算法锁定大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后台针对用户的喜好来“量身”推送视频,以此增加浏览和流量,与此同时也使大学生产生“信息茧房”效应。当短视频“泛娱乐化”碰上“信息茧房”,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很大。长期追求娱乐体验,容易使大学生出现思维懒惰、思维滞后情形,陷入“浅思维化”的困境,影响逻辑思辨能力,干扰他们做出正确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短视频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很大程度上只是信息输出的工具,对信息源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考量不够。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他们对短视频提供的信息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容易被“带节奏”或断章取义。[8]寻亲男孩遭受网暴自杀离世,上海打赏外卖小哥200元女子被网暴跳楼身亡等事件就是有的网民以获取的“碎片化”信息为衡量标准、以攻击网暴他人体现“自我价值”的后果。

3.4 “泛娱乐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追求

随着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加剧,“网红”和“直播”两大阵营注重娱乐效果赚取流量的同时抓住热度,快速积累财富。从网络素人的“一夜爆红”到明星直播的“身价百亿”,“成名”“暴富”等字眼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使“网红”成为不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职业,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由短视频带火的各种网红打卡地、明星商品等也纷纷受到大学生的追捧,甚至为了给自家明星应援,大学生们在直播间打赏,购买明星产品,只为给喜爱的明星增加直播人气就盲目消费、花式炫富,种种行为助长了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由此带来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背道而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4 “泛娱乐化”现象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路径

4.1 提升自我认知,规范网络参与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身处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中,作为娱乐媒介的用户时,很多人对“泛娱乐化”这一名词是陌生的,更不用说认清其本质了。为此,建立对“泛娱乐化”的认知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与时俱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破除为了娱乐而娱乐的错误思想观念,自觉树立娱乐有基本底线、适度是首要原则、主流价值是要义的理念。与此同时,作为大众媒介的输出用户,大学生群体需坚持内容输出的严谨性,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价值观,避免因追求“抢头条”“抢热点”“抢流量”而无限放大“碎片化”的弊端,传播一些不实或断章取义的内容来误导社会舆论,成为无数“键盘侠”“网暴者”中的一员。此外,要注重将生活叙事与宏大叙事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使用短视频平台去分享和传播“有意思”“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发挥网络媒介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社会成员更好地参与网络生活。

4.2 培育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能力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是否具有媒介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正确地选择资源、接受资源、传播资源。当前大学生身处海量网络信息之中,多数人深受“泛娱乐化”思潮影响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难以看清“泛娱乐化”现象背后的本质。[9]因此,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迫在眉睫。 首先,要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普及网络媒体知识,带领大家认识抖音等热门媒介的特征、制作过程、传播特点等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大学生真正看清网络媒介的运营手段、舆论导向及其作品背后掩藏的真实目的,提高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防止大学生陷入“泛娱乐化”的圈套。其次,丰富媒介素养实践体验。一方面,让大学生借助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获得的理论知识,开展媒介典型案例的剖析,在深入探析中强化自我认知;另一方面,举办网络作品制作大赛,鼓励大学生利用已有资源,选择合适切入点,自己制作短视频并分享作品的内在价值,使大学生站在媒介生产者角度接触、了解和领悟传播信息内容,从而更好地判断媒体信息的价值取向,增强抵制网络“泛娱乐化”不良影响的能力。

4.3 健全媒体监管,强化正向引导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10]。这除了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出台严格的准入制度外,还需要网络媒体平台主动出击。一直以来,大众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宣传文化以及传播价值观等重要责任,所以作为媒介主体的短视频平台需要落实自身的主体责任,强化对网络环境的管理,破除短视频“泛娱乐化”负面效应。首先,应当严把“内容关”。加强传播内容价值的严格审查,持续推进“清朗”专项行动,对过度炒作、恶意搞笑、网络暴力、炫富等低俗、庸俗视频内容和用户进行集中整治或封禁处理,坚决打击和肃清违背主流价值观、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各项内容,净化网络环境。其次,发挥主流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借助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媒体主动发声,带头讲好身边事,宣传优秀典型、榜样,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进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追求。最后,改进智能算法,优化内容推送。大力改善单从用户偏好角度进行信息推送的模式,破除“信息茧房”效应,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投放的精准度,及时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内容推送上热门,增加曝光率,提高传播度。[11]

4.4 建设校园文化,增强价值认同

校园文化是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深远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渗透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来抵御网络“泛娱乐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势在必行。首先,开展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结合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校园媒体有着天然亲近感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学习教育、榜样人物示范等植入校园媒体宣传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主流价值的传播,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其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打破大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事不网的生活现状,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社团创建活动,将思想教育、劳动实践、美育提升、人际交往融为一体,充实大学生的精神文明世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再次,培养校园“意见领袖”,积极发掘校园群体中具有一定话语权、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如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优势对“泛娱乐化”现象及热门网络事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正面发声和辩证分析抵御网络错误思潮带来的冲击,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认同、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娱乐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知识零售变现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娱乐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浅谈舞台艺术包装的泛娱乐化现象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