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英语协同教学模式探析

2023-04-20 04:14王奕萍
电大理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研究生协同

荣 军 王奕萍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122)

0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持续发展,高层次国际型人才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资源,成为了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参照和指标。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阵地,培养拥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研究范式的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教育职能时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之一就是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纷纷将专业英语纳入课程体系,以“专业+语言”模式为载体[1],培养研究生以英语为工具,学习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学术交流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素养和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内生消极的影响,很容易受制于英语教师学科知识和专业教师语言能力不足的制约和羁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成为了新时代提高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促进教育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愿景。

1 协同教学的内涵

协同教学,亦称团队教学,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Shaplin J.T.)教授率先提出[2]。后经学者Singer[3]、Burkley[4]以及我国学者赵宇飞[5]等人的深入挖掘,协同教学的研究视域和概念内涵不断外延扩展,呈现出复杂且多维度的特征。目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概念为“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共同承担一组学生群体的全部或其中重要部分教学的一种课程教学组织形式。[6]”按照这一界定,协同教学内含两个维度:一是人员的多样性,不同学科、校区、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发挥团队成员不同的专业技能;二是合作性,教师依据不同教学环节和任务配置,在教学过程中勠力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以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效果。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协同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其一,从教学内容而言,多学科专业教师的参与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优化教师教学资源,通过学科知识互补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融合性和专业性[7]。其二,从教学模式来看,课堂教学采取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平行模式、嘉宾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因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差异化教学,提高了协同教学的学科适应性和灵活性[8]。其三,从教学效果观之,多元化的知识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素质培养上具有十分积极的教学意义[9]。

在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和“双一流”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教学已然成为了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新形态,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研究在大数据学情分析、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协同教学模式成为了涵盖师、生、数字技术等多元主体在内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持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契机。

2 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现状及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制约课程的开展

“专业英语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具有高度行业化、使用严格化等语言特点”[10],这使得专业英语除了对研究生基本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彰显英语作为接收学科内容知识的工具性,通过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相互促进,来共同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胜任力。因此,相比于公共外语课程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专业英语教学大多采取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理论(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learning,CLIL)的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instruction,CLII),聚焦于学生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协同发展,在帮助学生提升学术词汇积累以及特定学科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使用语言来探索和内化学科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学术英语交际场景中实现学生语言素养、学科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培养[11]。然而在我国专业英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专业英语双师协同教学尚处于理论畅想和实践探索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仍然主要由大学英语教师单独承担[12]。虽然专业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且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培养经验,但囿于贫乏的专业知识和不足的学科教学经验,CLII“学科+语言”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具有巨大的挑战,导致相当部分教师对基于CLII 的专业英语教学信心不足,过分强调语言结构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和适用性,无法充分发挥出CLII 教学本应具有的汇集多元教学资源的模式优势。

2.2 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

研究生专业英语是一门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除了信息检索能力、文献阅读、学术写作能力,还涉及学科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课程内容,再构教学流程,从而发挥学科融合的教学优势[13]。然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未能体现“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目前,我国部分研究生为跨专业学生,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以通识英语为考核内容,导致我国研究生英语专业基础差异迥然,同时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专业英语未采取分级教学,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英语学习经历的差异无疑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迫使授课教师不得不更侧重于对其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却难以有效提升学生职业协作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此外,我国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建设还尚未完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缺乏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现有课程的衔接性,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基本延续了大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存在大量重复的知识内容[14],且教学内容侧重语言和职业技能培养,缺乏对学术素养和社会实用价值的塑造和引领,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提升专业英语能力的主体能动性,也间接地削弱了课程培养德才兼备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教育初衷。

2.3 人机协同不足限制数字化教学

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虚拟空间的数字化学习与线下实际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开展人机协同的数字化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器。在专业英语领域,得益于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我国专业英语教学在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在线教育资源质量和开放程度、教育服务体系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但数字化教学技术设施不配套,师生数字素养不足等问题也仍然十分突出,集中表现在部分教师不愿改变和创新,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PPT的展示与讲解,以及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课后作业推送和批改[15],既无法依托现代数字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实时反馈和最优学习路径选择,也无法把学习者从大量繁琐、机械、重复的记忆性知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削弱了专业英语课程对于学生自主化和自适应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为了克服终结性评价导致学生通过机械性记忆和刻板性练习来应对考核和学习,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专业外语课程都十分重视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意志的激励作用,普遍借助智慧学习平台、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与反馈,将评估工作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然而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由于受到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片面,以及教师数字胜任力未就绪等主客观问题的制约,很多过程性评价存在随意性和偶然性,对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特别是网络学习行为评价量化程度和效度不高,无法发挥数字科技在信息收集、分析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也无法有效地反馈学者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使得形成性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3 专业英语协同教学的优化路径

3.1 师师协同: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可以说,教师的知识胜任力水平是将学习者培养为合格人才的关键。考虑到专业英语专业化程度较高,将学术英语课程所需要的专家或相关专业教师力量纳入进来,弥补语言教师在专业学术领域的不足,发挥“师师协同教学”模式的优势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我国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质量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首先,构建师师协同的教学团队。在设计团队时,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以及成员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意向等因素确定潜在成员,并进行必要的走访和沟通,进而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之后,根据教学需要和团队教师特点确定团队的管理方式。由于教学任务涉及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师,需要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划,对教学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如果团队结构松散,缺乏良好的协作,将使得教学工作混乱无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因此,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必要通过协商的方式,确立团队的管理人员和协作方式,统一筹谋,整体规范,从而保障教学计划和策略的高效实施[16]。

其次,重新诠释和塑造不同教师的职能定位。在协同教学中,由于授课主体从一名教师转变为一个教学团队,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加强沟通,互相协调,对工作分工、协作模式做出更加周密的设计和规划。在教学内容层面,英语教师须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在帮助学生宏观掌握不同类型的英文学术文献篇章特征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将更多科学技术、专业词汇、语句表达融入教学内容,并设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学习任务,通过使用专业英语来探索学科知识,内化课程内容,继而提升英语在学术实践和交流中的运用能力。而专业教师则发挥专业特长,在与英语教师相互协作,在共同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和评估教学结果的同时,或重点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或开展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科教协同教学,抑或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学术传统以及研究方法、过程和手段,旨在使学生的学术英语素养培养更贴近最新学术前沿的要求。在授课模式层面,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科特点确定适当的授课模式。授课模式可以是不同教师依据学期课程计划承担不同教学模块的“分工合作模式”,也可以是英语教师负责课堂教学,专业教师负责第二课堂或课后实践的“支持辅助模式”,亦可以是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在同一课堂依据不同教学环节协同授课的“联合授课模式”。

再次,提升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从认知、技能、技术这三个场域着力,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速释放协同教育的活力,以此助力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认知层面,促进教师对于协同教学理念的理解力,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学习协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完善其理论体系,使教师理解如何利用教师知识互补来解决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技能层面,加强教师的协同教学技能。开展以协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为重点的集体备课和团队评议,帮助团队教师提升在不同教学场景中开展协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在技术层面,强化教师的数字素养。通过数字技能培训来帮助教师具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使其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协同和创新,从而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开展数字化教学。

3.2 学科协同: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17]。这为我国高校积极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加快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提供了方向和遵循。在专业英语教学领域,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催化剂”和突破口,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以多学科知识聚变的模式推进学科内容建设,加快培养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国际型人才,成为了党和国家赋予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为此,专业英语教学应通过语言教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部融通、与自然科学的外部融合,建构既有鲜明学科特色又有新文科建设意义的教学创新与模式改革。

向内打通课程思政建设和跨文化教育,涵育文化灵魂,保证学科教学的完整性。立德树人,培养兼具人文关怀、道德理念、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型人才是新时代人才观与时俱进的要义和精髓。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对学术英语的准确运用只是专业英语教学的浅层次目的,而最终教学目标则指向通过对中西方语言和哲思观的学习和对比,深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并在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学术范式。为此,专业英语除了要保证基本语言知识和其他文科知识的逻辑连贯性,还要尽量保证相关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将教学内容设置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课后拓展等环节适当融入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和课程思政元素,以专业英语学习为途径,培养我国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智慧和方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向外融合学科前沿科学,保障学科内容的先进性。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专业英语的学科知识内容设置应锚定国家战略,鼓励教师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或教辅材料,通过向学生展示权威期刊最新学术成果,来帮助学生扩宽学术视野,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研方法与手段,潜移默化中提升学术素养。此外,在内容设计时应注重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之间的衔接,在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缺失的基础上,开展分类教学,在尽力帮助跨专业学生获得基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努力引导非跨专业学生在已有认知体系上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保障后续专业英语交际素养的持续发展。

此外,学科协同也是英语教师和学科专业教师不同思维的交融和碰撞,双方教师都能够在学科协同教学中开拓学术视野,培养更为多样的学科思维,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全方位的成长和进步。为此,学校应通过学科共建的方式,挖掘学科协同对教师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学科共建中,学科教师可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英语教师的科研兴趣,为其提供相应的学术期刊和文献,从而提升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保证英语教师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学科专业教师也可以在与英语教师的交流讨论中,丰富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了解独特的英语授课模式,在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有效提升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

3.3 人机协同: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的动力

人机协同教学是数字化时代协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两大主体,常基于教材内容在封闭的物理空间展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使将信息化技术嵌入课堂教学,也仅仅是人类教师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叠加组合,并不能为碎片化学习,非制式学习以及泛在化学习提供技术赋能。而人机协同理论认为,人机协同教学是师、生、机三个主体为了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所进行的相互取长补短的复杂教学过程[18]。在此理论框架中,教师是人机协同教学的引领者,智能学习平台是部分重复和繁琐的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学生则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

为了优化教学模式,迎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英语教学应积极将数字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通过人机协同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第一,构建全新的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各类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配备人工智能、AR 或VR 虚拟仿真、智能感知等尖端装备,将传统教室和语音室改造成功能齐全、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学习空间;一方面打造虚拟教室,将专业英语知识呈现虚拟化,将语言应用练习场景化,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感受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其深度学习的兴趣。第二,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为了增强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提高人才培养的协作效率,教师应依托雨课堂、云班课等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外语与专业学科的相关学习资源,确保所有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接入方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兴趣和发展需要开展跨时空学习。第三,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优化教学组织管理,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和评价模式。专业英语课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课程,并利用智能讲义、差异化资源推送等方式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教学评价与反馈,利用实时监控、智能助教等人工智能系统,深度挖掘学生学习行为、学业成绩及心理等方面的多维数据,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精准发现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扰,并及时提供反馈、预警以及建议方案。

4 结束语

在我国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协同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人员、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耦合发展,“协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场景中有机融合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英语素养与应用能力,进而充分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需要指出的是,一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对于研究生专业外语能力全面提高作用仍然有限,语言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更有赖于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协作态度和自我学习意识,这种基于协作态度和自学能力培养的学习也正是专业英语“协同教学”所诉求的价值主张。因此,未来的专业英语教学还需要让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渗入教学过程,以顺应新时代终身学习的发展新趋势。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研究生协同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协同进化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