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内涵特征、关键挑战和建设策略

2023-04-20 08:43谢泽芸
大众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国际化广西

谢泽芸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内涵特征、关键挑战和建设策略

谢泽芸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文章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广西特色海外办学基地“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为例,分析了基地的内涵特征以及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并从借助国家政策优化顶层设计,注重“走出去”内核建设,多元、多形式开展人文交流,校企协同加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办“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五个方面总结了基地的建设策略。

广西特色;海外办学基地;内涵特征;关键挑战;建设策略

引言

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是职业教育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措施[1]。新时期职业教育务必寻求向多元办学主体、国际型人才培养、外向型职能功能和系统化发展转变[2]。近年来,广西区内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广西独特区位优势,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号召[3],探索实践四个转变,助力打造“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高地”。据统计,2021年广西高职院校国(境)外办学点达26个,并与200多所东盟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4],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强烈的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模式。海外办学是实现教育“走出去”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期推动我国教育走出去、扩大人文交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环节[5]。汉语热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共同构成了广西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逻辑起点。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建院”)探索打造的广西特色海外办学基地,于2021年底起先后在柬埔寨和菲律宾建成。2022年,学校依托基地举办了3个主题共22期专业培训,学员来自9个亚洲国家以及肯尼亚、澳大利亚等,规模达2 600人次。本文将从内涵特征、关键挑战和建设策略三个方面对基地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整理,旨在分享广西特色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建院经验”。

1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内涵特征

1.1 基地模式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模式为中外学校合作办学模式,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广西高职院校“走出去”时主要采用的形式。广西建院分别与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菲律宾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这种模式的形成由两方面原因决定:一方面,柬埔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大量缺乏,因此迫切希望与中国的高职院校开展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另一方面,广西建院面向东盟“走出去”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依托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和菲律宾理工大学现有的办学条件共建合作机构,既可以相对降低部分资源的投入,又可以提高建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基地定位

作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外办学基地,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承担着内外双重使命任务。向外,一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二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影响力,三是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内涵;向内,一是促进建设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6]。作为广西建院面向东盟“走出去”的载体,基地又具有三重角色定位。一是徽标,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确定以建筑业为切入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以高质量的职业技能教育助力提升我国建筑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整体目标。二是导引,帮助学校实时掌握国际职业教育动向和东盟职业教育需求,引导各二级学院“向心聚力”开展高质量内涵式建设。三是端口,通过基地主动输出国内优质职教资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推进知华、友华、爱华的国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多维协同助推职业教育系统化“走出去”。

1.3 基地价值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未来功能上。广西建院的国际化发展始于2012年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契机引入国际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启动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工作。2019年,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分别入选首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后,学校自上而下全面铺开了以“国内可示范、国际可交流”为目标的高质量内涵式建设工作。经历十年发展,目前,学校在“引进来”方面,如课程、师资等专业教学资源的国际认证、广西特色国际化课程建设等,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重点将逐步转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显然,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承载了包括从国际经验输入向本土资源输出转移,从区域经济建设向构建命运共同体转移,从局部技术援助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转移等持续且在未来时间点上不断翻新的功能任务。

2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关键挑战

2.1 保持“走出去”的稳定性

在国外合作诉求自主性较强的情况下,国内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内部调整来保持合作供需平衡。这种内部调整又涉及与“双高计划”指导下学校自身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匹配程度。以柬埔寨为例,在实质性推进合作前,广西建院请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按需求程度列出意向合作专业,其中,自治区级“双高”专业仅排第五。部分意向合作专业并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本身的国际化建设工作也相对滞后。促使学校“双高”建设优势和国外高校的合作需求相匹配成为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相关项目稳步推进的关键前提。

2.2 区别于孔子学院

职业教育海外办学基地与孔子学院最大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言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办学宗旨,而新时期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旨在培养熟悉中国文化、能使用汉语交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脚点依然是技术技能教学。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语言依然是亟待跨越的一大障碍。一方面,使用英文辅助教学不符合构建中文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要求;另一方面,使用汉语授课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教学上,容易与孔子学院同质。

2.3 建设海外办学师资队伍

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要求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海外办学的一大特点,具体体现在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能力。对于广西等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高要求意味着高难度。一是缩小了教师选拔范围,增加了教师选派难度;二是较大的人员流动性不利于长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缺乏海外办学急需的“双语双师”型师资人才。此外,广西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普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大影响了“走出去”的效果。

2.4 增强现有合作模式的可发展性

与政府主导的海外办学模式相比,学校主导的海外办学模式少了一些“主心骨”,缺少有力的国家级建设成果作支撑;与行业、企业主导的海外办学模式相比,学校主导的海外办学模式在落实专业标准输出和应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相对薄弱。此外,与学历教育海外分校相比,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扩大办学成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断增强学校面向东盟“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的同时,探索现有合作模式更多的发展空间,做实做强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品牌,是广西建院国际化工作必须面对和突破的困境。

3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策略

3.1 借助国家政策优化顶层设计

为弥补缺少统一性、组织性等不足,学校总体制定了“借船出海”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和范围。近年来,广西区政府为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将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纳入区域中长期规划发展进行统筹,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完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明确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在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战略作用。在此基础上,广西建院采取多样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的权威性和连贯性。一是认真研究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情况,科学系统地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存在风险进行评估,并结合高职院校国际化考核指标和学校自身办学实力,确定了特色鲜明的海外办学模式和策略;二是积极参与由政府牵头搭建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如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广西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等,扩大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朋友圈”;三是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认证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等国外较为权威的机构,以及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菲律宾理工大学等东盟国家部级公立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保证成果推广层次高、辐射广。

3.2 注重“走出去”内核建设

广西建院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措施加强基地内涵建设,力争海外办学的步伐要实、要稳。一是对“引进来”的国际认证和“走出去”的国际认证两手抓,打通“国际可交流”的堵点。先通过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认证中心合作开展两个“双高”专业的国际专业认证工作,接轨国际标准,引入西方较为先进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再通过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合作开展课程和师资的国际认证,拿到在东盟国家流通的入场券。二是推动特色优质职教资源自主开发,提高专业群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实现资源公益性增值和资源效益最大化。学校以广西教育厅建设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为契机,整合学校国家级、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已阶段性完成6门国际化课程、6个国际化培训资源包和2本国际化教材的创作工作,资源内容涵盖土建专业技术和建筑人文风情等。其中,《水处理技术》获2022年自治区级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立项,并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上线和共享。三是充分调动海归的积极性、提高海归的参与度,加强资深教师国际化能力建设“两手抓”,培育一支专业扎实、能力全面、严谨踏实、活泼向上的海外办学教师队伍。同时,短期内引入第三方机构提高师资队伍的外语能力。四是挖掘各二级学院国际化建设的潜力,统筹各专业国际化资源的优势,结合东盟合作高校的国际职业教育合作诉求,在校内开展“对症下药”“由点及面”的递进式国际化建设。

3.3 多元、多形式开展人文交流

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因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性质,在开展“中文+”教育时通常与专业技术培训一样,采用“短平快”的形式进行。比起学历教育中汉语教学重点在汉语应用,基地的中国文化活动更侧重在知华、友华、爱华的引导上。因此,学校以土建技术为基点,理性融合建筑文化,积极邀约东盟国家建筑领域专家学者,配套举办4场“东盟建筑业发展”线上国际学术系列讲座。来自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印度尼西亚班达楠榜大学、菲律宾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大学的4位专家,分别从各自国家的建筑文化特色、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建筑职业教育改革情况等角度,分享各自国家独特的建筑文明发展。同时,学校正在计划组织广西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东盟国家的老师和学生开展中国建筑文化系列讲座。此外,学校还首次组织了以“绿色建筑·携手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建筑青年说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构建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常态化机制。

3.4 校企协同加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是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梳理当前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工作不难发现,建筑行业、企业的作用和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79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遍布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数量和业务占比从2014年开始连续蝉联全球第一[7]。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显著增强。虽然广西建筑业在东盟国家的工程量和影响力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但从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的统计结果看,“十三五”期间,广西建筑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 95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 853亿元,仅2022年上半年,广西建筑业实现产值3 088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可见,广西建筑业在开辟东盟国家市场以及获取大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和巨大的潜能。广西建院将密切联系主管部门、行业和企业,力争推动多主体的联合行动、系统谋划、整合资源、协同推进。促使国际化、开放化的视野和共享的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挖掘教育的包容特性和产业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流动性,营造“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氛围,输出中国建筑类职业教育和工程技术[8]。

3.5 办“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

基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中外学校合作海外办学的发展趋势是“N+N”联合办学。实际上,很多广西高职院校目前正在开展的“留学广西”项目正是“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参加学习的海外学生分别在其所在国家的本地学校和广西高职院校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后,同时获得分别由本地学校和广西高职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广西建院具有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验,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合作后,学校又与美国俄勒冈州林本顿社区学院共同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联合办学项目。该项目形式为“2+1”,即中国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期间由外方合作学校派遣老师来华授课,最后1年出国学习,按时完成相关学业要求的学生同时获得中外两校的毕业证书。在开展面向东盟“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学校可以充分借鉴自身的经验,充当起外方合作高校的角色。东盟国家的学生先在本土学校学习2年汉语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广西建院负责派遣教师到当地授课,并在最后1年接收海外学生来华进校学习,顺利毕业的学生可获得广西建院和东盟国家学校的毕业证书。毕业后,东盟国家的学生可自行回国就业,也可接受学校的就业推荐。可以说,相比本科院校通常采取的从大一开始就把留学生招收进校学习的做法,“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更能与大部分广西高职院校当前的办学水平和发展规划相匹配。

4 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帮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走出去”迈出坚实的一步;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创新发展和“双高计划”指导下的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建设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智力支撑。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广西建院在面向东盟国家“走出去”的摸索阶段提供了方法论,为实现“走得出”“留得住”“办得好”捋清了思路。

[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 教职成〔2020〕7号[A/OL]. (2020-09-23)[2022-12-1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from=timeline.

[2] 王屹,王忠昌. “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思路架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 15-19.

[3] 广西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教育发展新篇章[EB/OL]. (2019-07-02)[2022-12-19]. http://www.moe. gov.cn/jyb_sjzl/s3165/201907/t20190702_388671.html.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年) [R/OL]. (2022-01-14)[2022-12-19]. http://jyt.gxzf.gov.cn/ zfxxgk/fdzdgknr/qtndbg/zyjyjl/P020220114399093121862.pdf.

[5] 肖俊. 职业院校海外办学的发展类型、表征与推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1): 57-61.

[6] 韩云鹏,高惠琴. 我国职业院校境外办学的现状、困境与推进路径[J]. 职教论坛,2021,37(10): 19-26.

[7] 2021年,79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EB/OL].(2022-09-14)[2022-12-19]. http://www. chinanews.com.cn/cj/2022/09-14/9852049.shtml.

[8] 苏荟,向茂冬. “双循环”视角下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挑战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0): 41-46.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Challenges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China-ASEAN Architectural Talents Training Base

The article takes the Guangxi characteristic overseas education base "China-ASEAN Architecture Talent Training Base" created by Guangxi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base.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base is summarized from five aspects: optimizing the top-level design with the help of national policies, focusing on the core construction of "going global", carrying out cultural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diversified multiple forms,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serv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for "going global".

Guangxi characteristics; overseas educational bases;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challenges;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G718

A

1008-1151(2023)11-0130-04

2023-02-27

2022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海外办学基地的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化策略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2B045);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2022YB006)。

谢泽芸(1989-),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际交流中心干事),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与管理、国际化建设、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国际化广西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