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模式的选择与发展思路

2023-04-20 08:43韦玉雪
大众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油茶籽茶油巴马

韦玉雪 黄 吉

巴马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模式的选择与发展思路

韦玉雪 黄 吉

(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广西 河池 547599)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以油茶籽为原料制成的茶油营养丰富,富含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是绿色保健食用油。茶油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建功能,使得油茶产业快速发展。油茶产业是多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文章针对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生产业、加工业、产品市场销售及服务业进行调查研究,选择“龙头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以二产为纽带,将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作为为该县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模式,并提出该模式发展思路,解决该县油茶产业一、二、三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油茶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模式选择;发展思路

引言

油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是主产区。以油茶籽为原料制成的茶油,其性偏凉,色纯味香,营养丰富,成分中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天然维生素以及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多种微量元素铁、锌、钙等。长期食用茶油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改善作用。茶油的性质温和,不会刺激皮肤,是生产护肤、护发、化妆用品的天然理想原料[1]。由于油茶虫害少,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因此茶油是绿色保健食用油。茶油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建功能,使得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县域境内盘阳河自北向南而下,将石山带和土山带一分为二,土山带适宜种植油茶树。油茶产业是巴马瑶族自治县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巴马瑶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先后印发《巴马瑶族自治县2020年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工作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新植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2021年油茶“双千”计划实施方案》,以规划为引领,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但在油茶生产业、加工业、产品市场营销及服务业中,在三产融合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探索三产融合模式与发展思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1 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现状

巴马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1 971 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海拔大多在600~800 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0.4℃,四季明显[2]。油茶是巴马瑶族自治县主要的木本油料树,主要分布在位于土山带的巴马镇、甲篆镇、那社乡、所略乡、燕洞镇、百林乡、那桃乡和凤凰乡。

1.1 油茶种植业发展现状

巴马瑶族自治县种植油茶主要是以农户种植为主,种植主体有三种:一是农户种植。农户自行培育或者采购油茶苗,自己种植,自行管护、采收,各户种植的品种、规格不一,产量不稳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合作社统一购苗、种植、管护和采收,种植品种比较优质,种植技术比较规范,管护比较科学,产量稳定。三是龙头企业基地种植。企业统一购苗、种植、管护和采收,种植品种优质,种植技术规范,管护科学到位,产量高。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约2.07×108m2,种植品种有4种,油茶籽产量4.34万吨,油茶籽产值32 989.6万元[3]。

1.2 油茶加工业发展现状

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加工业主体有小作坊、合作社和加工企业三种。加工方式主要是初始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品种有普通食用茶油、精品食用茶油以及副产品茶麸。油茶加工产业的品牌有“道心园”。全县有油茶加工小作坊17个、合作社3个、加工企业1个,年加工约3万吨油茶籽,普通茶油产量8 000 t,精品茶油产量350 t[4]。

1.3 油茶产品销售业发展现状

农户以销售油茶籽为主,加工成茶油的,基本留着自用。茶油销售主体有小作坊17个、合作社3个和加工企业1个[4],主要销售方式为批发、零售、出口和内销。2022年全县普通食用成品油销售量为8 000 t,精品食用茶油销售量为350 t[4]。油茶籽和茶油均供不应求。

1.4 油茶服务业发展现状

油茶服务业主要包括仓储运输服务、观光旅游服务、健康饮食服务等。

1.4.1 仓储运输服务现状

仓储运输服务主体主要为以下三种:一是小作坊仓储运输。小作坊多为个体工商户,没有专门的油茶籽储存仓库和油茶产品储存仓库,一般从住房中腾出一间作为储存仓,大多是群众自产油茶籽,小作坊代加工,无专用运输车辆。二是合作社仓储运输。合作社建有专用油茶籽储存仓库面积20 m2左右,主要储存合作社油茶基地生产的油茶籽和向农户收购的油茶籽;专用油茶产品储存仓库10 m2左右,主要储存合作社生产的成品油;专用运输车辆主要用于运输肥料、收果、收购油茶籽和运送茶油。三是龙头企业仓储运输。龙头企业拥有100 m2以上的油茶籽储存仓库、100 m2以上的油茶产品储存仓库、专用运输车辆。仓储分别用于储存油茶基地生产的油茶籽和收购的油茶籽以及企业生产的油茶产品。车辆用于运送肥料、收购和销售运输。据统计,2022年该县具有专用油茶籽储存仓库、专用油茶产品储存仓库和专用运输车辆的合作社为3个,加工企业为1个[4]。

1.4.2 观光旅游服务现状

观光旅游服务是指有特点、有亮点的油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具有观光旅游功能,能够提供观光旅游的服务,如基地观光旅游,油茶产品展销等。目前该县油茶观光旅游基础薄弱,观光旅游服务正在起步。

1.4.3 健康饮食服务现状

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是该县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用油,是各酒店、饭店、饮食摊点必不可少的调料,但除了形成的特色菜品“巴马油茶”,特色配料“油茶蘸”之外,其他的相关健康食品几乎没有,健康饮食服务方面能提供的品种太少。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油茶生产、加工、产品市场销售及服务来看,巴马油茶产业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如下。

2.1 种植业问题及原因

油茶种植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还不够大,缺少具有观光特色的油茶林;二是油茶林老化较多、分布散落、品种较差;三是农户种植的油茶茶籽产量不高;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油茶基地和龙头企业油茶基地管护出现脱节;五是油茶林地交通不方便。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种植观念不改变,无规划无目标,没有做到某山某坡种什么品种,既保证产量,又能将其投入观光旅游打造中;二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如增加坡改梯实施范围和低产改造面积等;三是种植、管护技术落后;四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油茶基地管护跟不上;五是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

2.2 加工业问题及原因

油茶加工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现有加工设备不够先进,加工工艺落后,油茶精加工和副产品加工少,产量不高,质量不一;二是生产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三是产品品牌少。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没有形成油茶产业园,引进高端的油茶加工企业难;二是与科研机构合作少,关键核心技术未掌握,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三是品牌观念落后,打造品牌动力不足。

2.3 销售业问题及原因

油茶产品销售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销售方法少、销售手段不高、销售渠道不多。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观念未改变,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少,销售成本投入少、展销活动少、宣传力度不足。

2.4 服务业问题及原因

从仓储运输服务、观光旅游服务和健康饮食服务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仓储运输能力不足;二是观光旅游服务起步滞后;三是健康饮食服务起步滞后。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政府对用地方面支持力度仍需加大,用地问题较难解决,比如建设油茶林区道路、仓储、农家乐等项目皆涉及用地审批;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油茶产业经营主体贷款难;三是目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性不高,不敢大胆开发观光旅游项目、健康饮食服务项目。

目前巴马油茶产业在思想观念、种植管护技术、设备工艺、营销手段和服务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目前,“三产”融合发展是解决油茶产业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有效办法。

3 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模式选择

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是指将油茶生产业、油茶加工业、油茶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2016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资金,支持12个省(直辖市)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一是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二是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三是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四是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五是科技渗透发展融合模式;六是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5]。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六种模式,结合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历史因素和发展机遇,以二产为纽带的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最符合该县油茶产业发展。该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将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由单纯的加工向生产、流通、研发、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即以二产为纽带“龙头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融合模式。

4 发展思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宗油料生产能力,增加食用植物油的有效供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西为发展油茶产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2021年全区油茶“双千”计划实施方案》《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种苗保障方案》。在油料作物生产发展政策背景下,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二产为纽带,形成了“龙头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融合模式的发展思路。

4.1 以二产为纽带将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

“筑巢引凤”、培育龙头。巴马瑶族自治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的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出台了《巴马瑶族自治县打造“四个百亿元产业”工作实施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百亿元长寿食品加工业工作实施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扶持办法(试行)》和《巴马瑶族自治县健康长寿生态食品标准厂房管理办法》,编制《巴马健康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总体规划(2021—2035)》,推动了巴马健康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的建设。巴马健康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是打造“百亿元长寿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园。巴马山茶油生态产业园是巴马健康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的主要建设项目,设置有现代化标准厂房、仓储、展销体验中心,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目的为引进高科技油茶加工企业入驻和培育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龙头加工企业主要承担产品深加工,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实施订单收购,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对合作社初加工和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运营技术培训,对生产基地人员和农户进行油茶种植、管护和茶果采收技术培训。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尚未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因此要抓住油料作物生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筑巢引凤”的项目建设、培育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以油茶加工业为纽带将产业链向油茶种植业及市场服务业两端延伸。

4.2 以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油茶二产高质量发展

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由科研机构承担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依托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巴马分院、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多种油茶产品和附加产品,加强成果转化。一是食用方面。主要研发生产茶油以外的食用产品,如油茶饮料、油茶糕、油茶饼、油茶露等。二是保健方面。主要研发生产化妆产品、护肤品、洗涤产品。三是药用方面。以科技手段挖掘民间中医方法,研发生产药用产品。四是其他方面。广西在茶枯提取茶皂素、利用茶壳研制有机肥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6],因此在这方面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等方面的产品。

4.3 科学规划,规范种植,打造生产和观光相结合的油茶基地

编制全县油茶种植规划。一是种植规模计划。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结合各乡镇可利用林地规模,将种植任务下达乡镇和行政村,确保种植面积达标,茶油籽产量能满足油茶加工业的需求。二是种植品种规划。油茶树品种较多,根据全县各村的土壤成分,选择油茶籽产量高和含油量高的品种种植。三是机械化种植管护规划。海拔800 m以下作为机械化种植管护区,海拔800 m以上作为半机械化和人工种植管护区。四是生产和观光基地规划。因地制宜谋划生产油茶籽和观光相结合的油茶基地建设。从山坡地形和油茶树开花颜色入手,种植前设计好种植方案,融入艺术理念,把油茶林设计成某些字型或者动物型,将红花油茶树和白花油茶树按照设计的字型或者动物型分别种植,油茶花开的时候就显出字或者动物形状,达到观光效果,增加观光旅游收入,将油茶林建成既能生产油茶籽又能观光的基地。

4.4 以互联网为支撑,加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

聘请行业专家建设品牌识别体系,使巴马长寿食品在众多同类产品和品牌中形成差异区隔、独有的品牌标识。委托行业专家和聘请广告设计、视频制作等行业专业人员进行产品的广告设计、宣传视频制作。对生产厂家、销售公司、个体工商户等人员进行营销培训,培养一批专业人员从事长寿食品的互联网销售。构建直播带货、微信零售、代理加盟等方式,最大化借助互联网、自媒体等营销渠道,扩大产品的营销宣传,推动资源化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4.5 构建油茶品牌体系、标准体系和产品体系

一是推动油茶食品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等标准化体系建设。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测定,明确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用科学的数据阐明巴马山茶油的独特性和优异性。根据相关指标制定等级标准,划分产品质量等级,保护产品品牌,净化市场。二是推动油茶生产、加工、认证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对油茶品类研发,确定新型的加工方式,开发适用于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产品。设计一批油茶产品品牌,推动品牌认证,提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专业化管理,扩大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顾客满意度。

4.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油茶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4.6.1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落实“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的政策规定,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确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7]。争取政府债券支持油茶产业园建设。支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用于坡改梯。支持使用涉农整合资金建设油茶产业道路和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合作社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依法依规减免税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支持油茶产业项目。

4.6.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把扶持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把企业、合作社纳入评级授信范围,给予贷款支持。允许以其直接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物,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合作社发展油茶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4.6.3 加大用地支持力度

用好国家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用地政策,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做好油茶产业用地保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允许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用地方式,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5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油茶产业是巴马瑶族自治县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基于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种植生产业、加工业、产品市场销售及服务业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该县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机遇,探索油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选择“龙头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以二产为纽带的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作为该县油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并提出该模式发展思路和油茶一、二、三产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解决该县油茶产业一、二、三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1] 陈长庚. 安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 2718-2719.

[2] 黄大权. 巴马瑶族自治县志[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 巴马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2021和2022年县域“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主导产业产值和规模表[Z]. 巴马: 巴马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2023.

[4] 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三产情况统计表[Z]. 巴马: 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202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财政部公布2016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情况[EB/OL]. (2017-03-20)[2022-12-19].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3/20/content_5178970.htm.

[6] 陈国臣,黄开顺. 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西林业科学,2010,39(3): 159-161.

[7] 杨国庆. 新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研究: 以浙江湖州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5): 38-43.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Three Industries in Bama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Camellia oleifera is a unique woody edible oil plant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 with a long cultivation history. Tea oil made from Camellia oleifera seeds is rich in nutrients, rich in variou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various trace elements, making it a green and healthy edible oil. The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uniqu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have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The oil tea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for farmers in multiple regions to become prosperous.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product market sales, and service industries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Bama Yao autonomous county. It selects "leading processing enterprises+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online and offline trading platforms+cooperatives+production bases+farmers" as the link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extends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the front and back ends, as a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th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in the county,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his mode to solv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of the county's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th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mode selection; development ideas

F326

A

1008-1151(2023)11-0153-04

2023-05-26

韦玉雪,女,广西巴马人,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经济管理。

黄吉,男,广西巴马人,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油茶籽茶油巴马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贺州至巴马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工程获批
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
茶油飘香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山里茶油郎
世界首条水酶法油茶籽油规模生产线建成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
电子舌传感器快速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棕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