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院校产教研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2023-04-20 08:43李世玺梁旭华
大众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盘龙教研应用型

李世玺 梁旭华 刘 雪 程 敏

地方应用型院校产教研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李世玺 梁旭华 刘 雪 程 敏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产教研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促进区域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构建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产教研融合和协同育人新模式。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技术合作、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方面建设工作,助力区域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

引言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双一流”建设和现代本科职业教育的“前后夹击”,如何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突围、如何破解内生动力不足的限制、如何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成为了地方院校需要认真回答的“时代之问”。目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成为了地方院校的基本定位,同时也是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溯本求源,在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产教研融合将社会生产、学校教学以及学术科研进行融合,以构建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1-2]。目前大多数产教研融合和校企合作所创造的价值与我国新时代的产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3]。因此,加快探索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产教研融合模式、校企合作路径迫在眉睫。

产业学院的应运而生完美诠释了“产”“教”“研”的深度融合。产业学院围绕本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断延伸和完善人才链,从而跑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筑牢行业发展的“压舱石”。商洛学院与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现有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整合、利用校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为载体,共建盘龙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围绕秦岭特色资源,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开展相关基础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区域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优化升级;通过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产教研融合现状分析及研究意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许多高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面临“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存在着教学质量下滑的窘境[4]。许多高校教师基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等现实考量,逐渐把工作重心从教学转移到科研上来。由此引发的教学和科研长期失衡,不仅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更是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探索如何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心放在了教材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难以快速胜任工作岗位,更谈不上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主要途径。国内众多的地方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教融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但是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5]。因此聚焦区域经济和产业链的发展布局和现实需要,打造校企双方命运共同体,探索符合多方利益诉求的产教融合模式是当务之急。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地方高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我国地方高校在产研融合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情况不容乐观[6]。许多高校的科研方向和发展定位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致使其科学研究难以冲出“象牙塔”,科研成果难以落地生“金”。而大量中小型企业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一味求稳、畏葸不前,不敢尝试地方高校的高质量技术成果。地方高校找不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门路”,而地方企业也难以真正做到支持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对策,促使地方高校真正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服务。

2 强化校企联动,创新协同育人策略

商洛学院以盘龙产业学院为纽带,深化校企产教研融合。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质量评价、文化传承等方面建设工作,构建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健康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1 深化校企合作,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商洛学院以盘龙产业学院为纽带,深化产教研融合,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方案的建设。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构。强化“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课堂对接师傅,院长对接厂长”,构建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产业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打造服务于陕西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孵化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擅应用、精技能、勤创新”的新型产业人才,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促发展,协同培养育人才。校企双方探索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盘龙定制班”,积极开展校企“2+2”和“3+1”联合培养模式试点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育人模式,形成新的育人氛围,协调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需求与人才内生发展需求,打通“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成长”环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

2.2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盘龙产业学院面向秦岭地区健康医药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对标新工科专业建设标准,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构建嵌入中医药产业链的制药工程专业育人体系。校企双方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产业学院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为目标,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产学研相结合,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构建产教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和产教研融合力度,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建设中。此外,校企积极开展高层次,具有应用性、探索性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积极促进教研与教改良性互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2.3 创新合作模式,共建高水平育人队伍

盘龙产业学院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理念,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动态、柔性人事管理机制,探索出了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灵活人事制度,搭建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效率的技术研发和协同育人团队。

校企双方以盘龙产业学院为纽带,建立校企人才互认运行机制,加强人员交流互通和双向流动。产业学院建立了选聘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院任教的有效路径,邀请其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企业的优秀智力资源助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还要实现高校的高层次智力资源赋能企业的创新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校内教师转型力度,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有计划选送现有专任教师到盘龙药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选派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盘龙药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引导学院师资队伍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另一方面,依托商洛学院•盘龙博士工作站,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工作当中,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校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商洛学院在原料药绿色制造、新型中药复方制剂技术开发、药用植物栽培、分离纯化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等方向与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此外,校企积极开展项目化合作,共同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共同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等,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并实现常态化合作。目前产业学院已经建立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新型校企合作创新型研究团队3个。校企双方借助产业学院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积极推动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实现高校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4 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盘龙产业学院以所服务的行业需求为导向,依托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课程群。产业学院围绕“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打造以创新为内核、以应用为导向的中药课程群。此外校企集合双方优势资源合作开发优质课程,结合企业科研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及时把企业的技术性知识、制度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及时编制到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当中,开设诸如“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职业道德教育”“药品营销”等课程。同时不断将科研的新理论、新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当中,选择、整合和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增开“新药开发过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制药产业发展前沿”等课程,增加“药物制剂仿真实验”“专业技术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等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截至目前学院已经获批省级精品课程2门、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1门、陕西高校网络在线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网络在线课程1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学院教师编写教材3部,其中《生物化学实验》入选应用型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教材。

与此同时,产业学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跨专业组建12个课程团队。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教育工作经验以及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凝练出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课程思政实施基本思路[7]。团队成员按照知识、课程、专业、职业的内在逻辑关系“递进式”开展思政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知识认同感和课程认同感[8]。教学过程中以工匠精神塑造为灵魂,以盘龙优秀企业品牌形象为指引,积极融入盘龙集团的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和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力量的信念;通过融合中医药文化和药物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民族自信心;通过强调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社会的奉献,构建牢固的专业道德底线,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

2.5 加强校企协同,改革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盘龙产业学院紧密对接区域健康医药产业链,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科研及技术服务为后盾,深化产教研融合,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种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积极将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科研的态度用于教学,以科研的方法施于教学,以科研的成果融于教学,将人才培养寓于科学研究之中,在科研创新的实践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依托盘龙产业学院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把企业的科研项目作为人才培养重要载体,把企业实际需求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把企业的优秀技术管理人才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把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课堂。对焦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模式,建立“认知实习→虚拟仿真实训→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综合实习”分层递进的立体化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体系[9],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深化产教研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盘龙产业学院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育人模式,深化产教研融合,努力打造“3平台+1团队+1基地”产教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在商南林下立体种植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商洛市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中药材资源繁育平台,加大中药材资源良种繁育和野生抚育力度,实现中药材源头质量可控。继而在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秦岭资源植物创新利用工程中心的基础上,建设秦岭生态康养产品研发平台,深入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将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工艺嵌入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链条,促进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推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现有秦岭(商洛)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学院资源,建设绿色食品分析检测平台,通过企业参与、校企携手培养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在这三平台的基础上,成功打造陕西省秦岭特色生物资源研发关键技术创新团队。最后,结合专业课程实验、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与健康产业相关专业“高校+产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的资源共享平台实践探索。最终将平台建成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成果孵化基地。

4 结论

本研究精准对接区域健康医药产业链,从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出发,依托盘龙产业学院,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链创新发展为核心,通过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和加强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教研深度融合实践路径。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本研究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契合产业链创新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省内外相关高校开展对接产业链的产教研融合研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1] 郭娟,卢光跃,杨武军,等. 地方行业高校基于OBE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8): 1-5.

[2] 刘波,李礼,赵蓉. 科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 煤炭高等教育,2019,37(2): 86-91.

[3] 彭姗姗.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0): 119-120.

[4] 张玉.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再平衡[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 287-288.

[5] 江晓花. 我国产教研融合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 党政论坛,2022(2): 55-57.

[6] 王威.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J]. 大学,2022(7): 34-37.

[7] 周华从,洪海龙,陈秋月,等. 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课程思政思考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1(36): 37-43.

[8] 李格,安雪姣,张庆华,等. 制药工程实验教学引入思政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J]. 广州化工,2022,50(6): 237-239.

[9] 梁旭华,程敏,李筱玲. 协同育人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改革探索[J]. 商洛学院学报,2021(3): 87-92.

Research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ng the economy.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capabilities, we aim to construct a new model of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at involves the entire process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jointly carry out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teams, teaching resources,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other construction work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ser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industri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642

A

1008-1151(2023)11-0169-04

2023-01-24

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BY160);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XGH21227);商洛学院教改项目(22jyjx102)。

李世玺(1987-),男,河南平顶山人,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讲师,从事中药纳米制剂及药物合成工艺研究工作。

程敏(1978-),女,陕西商洛人,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从事中药制剂及其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盘龙教研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五(5)萤火虫中队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武汉盘龙广场银兴影城
盘龙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小白兔采蘑菇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