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参编日记(1961-1964年)

2023-04-20 15:58李灵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李灵年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1960年10月16日,北京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11月初发榜,学制3年。因学期已过半,学制只好从1961年算起。入学不久,适逢中宣部组织编写高校教材,当时通行“三结合”编书队伍。在聘请老专家的同时,调配一批中青年参加。作为青年的代表,系里从60级研究生中共派出7人。他们是陈铁民、孙玉石、张菊玲、李银珠、李有德、孙文光和我。除陈、孙外,其他5人都分在《中国文学史》第三段即宋元明清和近代编写组,在组长王起(季思)和季镇淮先生指导下工作。1963年,这部由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和费振刚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参加编书工作的前半年,没有记日记,自1961年7月1日开始恢复日记。现据残存原件整理摘抄我在北大编书及读书、生活的日记,除改正笔误外,文字一仍原貌。1993年,初版发行30周年之际,接费振刚先生手书《〈中国文学史〉稿酬分配汇报》。转瞬又30年,今将费先生《稿酬分配》移录于后,作为纪念。

1961年

2月20日

上午10时吴组缃先生与研究生的谈话:

1.宋元话本和拟话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小说。前者是民间创作,是为宣讲的底本;后者则为明代文人的创作,是书面的,内容和前者有很大差异。现在国家选本并为一,称《话本选》,是不恰当的,连冯梦龙都称为《古今小说》。古者指宋元,今者指明,可见他已分清楚了。这个题目可做研究对象,写一大本书。郑振铎先生等做了很好的开拓工作,但方法不对头。他们多从文字、官制、故事去推测类属,而不是以其内容去考察与现实的关系,因而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2.《聊斋志异》是一部很复杂的作品,其中有的思想高度极高,有的一般,有的反动。蒲松龄是个多能者,能诗能文能创作小说,也写白话小说。现在还没有人对他全面研究,没有把他这个复杂的人解剖开。这是一片荒地。

3.《水浒》的一百二十回本,前五十回和后七十回的观点有很大不同。看书的人,只看精华部分,到了后半部,就马虎其事了,没有精力,因而发现不了书中的前后矛盾。显然,前后不是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应该加以解析。

4.《三国》《水浒》《西游》,创造了很多正面人物,说它是《左传》《史记》的手法的发展,应该做具体的比较研究。

7月1日 周六 阴

为纪念党的40周年,恢复了停顿半年的日记。

因参加《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于6月27日搬到朗润园公寓6楼,吃饭也改在第一食堂。晚,在专家招待所看《红旗谱》。

7月2日 周日

一日继续读陆游诗。晚7时,听王愿坚报告录音,讲发扬革命传统问题。听徐汝霖说,王,30多岁,高个,皮肤黑云云。

因公寓热,吃不消,晚10时搬回29斋2楼,果然凉爽些。

7月4日 周二 晴 35℃

晚,费振刚传达周扬在美学教材和现代文学教材编写会上的讲话,强调许多大原则。但又说不要把阶级性绝对化了。人们总是有些共同的东西。他勉励青年人认真读书,不要怕历史材料这个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老一辈人读了不少书,青年人无论如何要比老一辈人读书多,否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要用突击的方法编教材,只说传统是不行的。

7月6日 周四 多云

下午上哲学课,范畴讲完,全课毕。

赶着去讨论提纲,迟到。对我执笔的一章提了意见,至9时从朗润园返回29斋,即改稿,至午夜1时许。

7月7日 周五 晴

一日修改提纲,完成二次初稿,无把握。

晚,在朗润园开党小组会,学习中央关于教材编写的文件,费振刚主持,冯至先生谈了不少体会。

7月8日 周六 晴

下午,听冯至同志传达周扬同志在外语教材编写会上的讲话,讲了一天。要我们要有无产阶级的气量,看得深而远。

7月11日 周二 阴雨

上午,大组审查宋元提纲,王季思、萧涤非、季镇淮、廖仲安、吴文治、邓魁英参加。下午改稿。晚系总支开会选举校党代会代表。选出程贤策等12人为正式代表,研究生陈素瑗为候补代表。北大多年轻干部,如党委书记只有30多岁,总支书记程贤策只有34岁。

晚9时起改写提纲,因明晨必成,故一直改到早上6点,连早饭也未吃。

7月13日 周四 晴

上午,听萧涤非先生讲杜诗的艺术性。先生文风踏实,不哗众取宠,分析细密,不枝蔓。曰杜诗抒情诗与叙事诗应分开言之。叙事诗中诗人不发表自己的议论,是因为不转移读者的视线,增强形象感效果。

7月14日 周五 少云

下午3时,讨论《文学史导言》。《导言》由费振刚执笔,《结束语》由季镇淮先生执笔。与会者有游国恩、萧涤非、王季思、季镇淮、廖仲安、吴文治、邓魁英等18人。晚,继续讨论,至10时许。回宿舍路上,费说,准备放假10多天。陈铁民、孙文光等皆想回家。

7月15日 周六 少云

上午,读《渭南文集》之《入蜀记》,涵芬楼影印明刊本,四部丛刊收。

7月16日

晚,续读《入蜀记》,甚佩服陆务观之博学强记。知其对李白诗情有独钟,《记》中多引李白句。有人说,陆继李白为次者,恐非。

购得《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快事。

7月17日 周一 少云

晚,讨论《导言》及《结束语》。游先生主持,天气极热。

7月19日 周三 大雨

编辑部宣布放假两周,即7月20日至8月4日。几位研究生皆回家,可延长他们的假期。我因汤尧先来京,不回。

晚,党小组会,费振刚传达中宣部副部长姚溱同志的时政报告,讲了肯尼迪的两面性,即冒险性与软弱性。又学了中央关于六十条的指示。

游先生等4人去北戴河休息。

8月4日 周五 少云

见《中国文学史大纲》,21万字,已为文学史全书的四分之一强。何时讨论,费振刚说在10号以后,可能去天津讨论,因周扬同志躲避他事而去天津,现正讨论文艺理论稿,杨晦先生参加。教育学院又寄来助学金,为47.32元。(按:助学金为工资的8折,因教院坚持发,只好退回北大的一份。)

8月13日 周日 多云转雨

与尧先到东郊民巷街口吃饭,这是周总理前些时吃过饭的地方,甚受赞扬。今日无甚菜,茄子一角四分一盘,冬瓜汤五分,有饺子和米饭。喝了两杯葡萄酒,微醉,到文化宫休息。看了电影《孟垅沙》,5时回。

8月16日 周三 少云

下午开会,传达周扬同志在文学史编写会上的讲话,多为规律上的意见。

8月18日 周五 多云

继续讨论“大纲”,又是一天,发言者在19人以上。季先生与吴文治在韩愈问题上颇多分歧。萧先生也不能接受季先生的看法。我也发言,不管它是不是谬论。

8月19日 周六 多云

因周一(21日)在民族饭店讨论“大纲”,得作准备,故今日不开会。听说去民族饭店只8人,年轻人多留下。又说编书计划安排至年底。这样,我们的学习计划便成了问题,大家颇多议论。晚,看《金瓶梅词话》,线装本,吴先生专借我看,不外传。拟作笔记。

8月21日 周一 阴 夜大雨

下午,参加编书的7位研究生漫谈体会,大家都认为收获不小,若继续编书,打乱了学习计划,提了不少意见。

晚,看天津市曲艺演出,有梅花大鼓《黛玉葬花》、京韵大鼓《罗成雪夜扣关》、单弦《杜十娘》、天津时调《心连心》、快板书《长征》、单口相声等。压台戏当为《杜十娘》,女演员不动声色而情感十足,非常动人,唱腔优美。

8月23日 周三 晴

在帅府园,看了叶浅予、邵宇、黄胄、陈志庠的速写展览,美极了!尤其黄胄的画,稀松的几笔,淡淡的墨痕,功夫十足,形象动人,把人物和鸟兽虫鱼写活了。邵宇构图新颖,色彩深厚壮丽。而黄胄善于表现情志,尤工于少数民族生活,皆是国际水平。一只鸭,几头驴,一只狗,几头牛,都能动人。连看了三遍,不忍离去。

8月24日 周四 晴

下午4时半,系里开党员会,读了北京市的几个文件。华秀珠谈了陆平校长的报告,皆为市场问题。一些机关团体搞蔬菜瓜果生产,扰乱市场,现禁止。一些工人、干部搞投机活动,竟有党团员参加,禁止。再犯者要作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8月28日 周一 多云转小雨

下午3时,听孙静传达民族饭店讨论情况。共讨论4天,意见颇多,传达4个半小时。出席民族饭店讨论的有:余冠英、范宁、吴晓铃、林庚、杨晦、冯钟芸、冯至、李希凡、王朝闻、廖仲安、吴文治、费振刚等。

8月29日 周二 多云 17—28℃

下午,第三段小组会。王季思先生谈饭店讨论精神并工作安排,约到9月底完成。

晚,与胡经之闲谈至9时半。

9月1日 周五 晴 30℃

下午,讨论宋元以下章节安排。陆游章下附杨、范,分量似重。元散曲一章未动。

晚,摘录《光明日报》载钱仲联先生文章《陆游和陆秀夫》,知陆氏族谱记载可靠。族谱载放翁卒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八十五岁。

9月2日 周二 阴

下午大会,讨论教科书的对象与写作方法问题。还有《大纲》和《中国文学史》是否并存的问题有争议。分给我的《元散曲》一章尚未动手。续看《剑南诗稿》。

9月5日 周二 晴

讨论一天,上午谈《导言》和《结束语》,下午谈各章概述和小结。

9月6日 周三 阴

又讨论一天。关于章节的安排问题,困难甚多,碰到专题便不好解决。

晚,续看《剑南诗稿》,将85卷草草看完,记笔记约100张。

9月8日 周五 晴

今讨论南宋至明代的章节安排。调整后,我在4章里有任务,即陆游章和元散曲章,在另外两章里有一半归我写。

9月9日 周六 晴

上午结束章节讨论,又讨论两结合问题,无结果。

9月15日 周五 晴

看范成大《石湖居士集》,参考选本并《宋诗抄》。

9月18日 周一

下午4时半小组会,谈本章字数安排,将《提纲》与正文的比例定为1比4。

9月21日 周四 多云

下午第三段小组会,讨论邓魁英和王季思先生分别执笔的《宋元概说》。对于市民与理学问题又谈了一通,无结论。

对几个研究生延长学制事,王先生说,官司要打到教育部。我想,可能是校研究生处故意与系里为难。

上午,开始读陈乃乾《元人小令》。

9月22日 周五 雨

今晚月已圆,晶晶亮,水洗的一般。23个研究生聚在一起,吃了青豆和南瓜,都是自己种的。跑到未名湖畔,嘻嘻哈哈,至11点半才回宿舍。明天为中秋节,像今年这种过法,少有。

后天下午,编书的19人将去颐和园一游,并至高级饭店聚餐,游先生等各出10元请客。

看《元曲别裁》和《新曲苑》中之《丹丘先生曲论》、《尧山堂曲论》等。

9月24日 周日

又翻陆游材料。看了程千帆、钱仲联等论陆游,同时再阅《渭南文集》中的几篇文章。下午,翻阅华中师范学院所编《中国文学史》中册,材料较丰富,论述亦平平。

9月25日 周一 晴

上午在系资料室看朱东润先生《陆游诗的转变》,载1959年5月14日《文汇报》第3版。谈陆游入蜀后在王炎幕府的情况,颇详细。结论是:确有大转变,但中年以后仍未脱离江西派的影响。这一结论论据较琐碎,似不足以说明陆诗的风貌。

下午5时,游、萧、王、季诸先生请客,在海正居,40元一桌,八菜一汤,颇丰。相互敬酒,热闹非凡。饭毕,去颐和园划船赏月。园内人稀月明,清幽雅静,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老先生喜欢美食,也是培育师生之情的方法。

9月29日 周五 晴

上午,和王季思先生谈了一小时散曲问题,先生要我重写由沈天佑执笔的元代散曲章。看来任务艰巨。

下午,排练国庆游行,我们系属20大队,总共21大队。

9月30日 周六 小雨渐止

中午加餐,3菜:黄鱼、红烧牛肉、炒鸡蛋。有酒,昏沉,晚9时入睡。

10月1日 周日 多云

第一次在京参加国庆游行,去年来京在9月初,未赶上参加游行编队。

晨,3点起床,其实一夜未合眼。从清华园车站乘火车抵安定门,然后到河沿大街休息。10时开会,彭真同志讲话后开始游行。人山人海,五彩缤纷。走到天安门广场,都驻了脚,乱了阵。主席和其他首长都看得很清楚,不由地欢跳起来。主席正和外宾讲话,态度很随便似的。大家的喉咙都喊哑了。队伍进行到北海解散,跑一小时到西直门,乘汽车回校,乏透了。北大为第2队,紧靠天安门,所以看得清楚。

10月4日 周三 晴

王先生要稿,从昨天起赶写元散曲章。明日改写南宋诗文部分。

10月5日 周四

今日改写杨、范节,进度算快。陈与义与四灵江湖节已有初改稿。

10月6日 周五 晴

今天改好陈与义、四灵、江湖节。另完成文天祥等宋末爱国诗人。

下午,在邓魁英处看稿,大致都已改好,明天上午讨论。

季先生提了一句陈与义的诗,曰“红绿扶春上远林”,盛赞诗句的清扬。回来查此句,为《春二首》。其一云:“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见《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第十)南宋散文节尚未动手,难点颇多。翻了数十种宋人笔记,也找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不好概括。

10月7日 周六 晴

上午9时至12时,在13公寓传阅宋元明清诗文散曲提纲,并讨论北宋的4章。王季思先生对杨万里的诗颇有体会,说,杨是片面地发展了杜、苏以来咏物异趣的一面,而过多地吟唱山木花草,小巧玲珑,但意境太浅,尤因不关心国家大事,走了错道儿。

10月10日 周三 小雨

上午,去游先生家拜访,请教关于南宋散文发展情况。先生给我开了南宋笔记杂文书单,已发资料员施于力,阅后当知效果。教育部一位同志正与游先生谈编写工作。我12时半才离开。下午又翻散曲材料,准备再改。

10月12日 周四

翻宋人笔记,只在《昨梦录》和《玉涧杂书》中有收获。

10月13日 周五 阴

下午去文联听顾颉刚先生讲民间文学。顾,苏州人,北大毕业,古代史专家,研究民间文学是其副业。今天讲得很有趣,实实在在,听众约70人,其中有贾芝等。老舍本说来,临时去接待外宾,未到。

10月17日 周二 阴

今交出南宋散文的提纲。翻了不下50种南宋人笔记小说,想从中找出扩大散文阵地的材料,但很难,收获不大。有些作品虽可取,又在晚宋,不宜纳入南宋范围。

10月18日 周三 阴

一天开会。上午布置写初稿的办法,下午讨论时间安排。预定10月底完成,明年1月份审定。我组决定,8周完成初稿,留出半个月时间小组审查。

王先生交回陆游提纲,合并了几处,更精炼了,改得好。自己看来看去,不易提高。

收到尧先寄南京大学编《批评史文选》两本,赠徐汝霖一本。

10月19日 周四

今日搬至朗润园6公寓,王先生要南宋散文材料,未送出。

10月20日 周五 毛毛雨

一日拟大纲稿。下午,翻放翁散文,多篇论述卓越,勉人读书者尤深刻动人。

10月21日 周六

由教育部组织,今日参观十三陵。看了定陵、长陵和水库。租了两辆公交车,走路少,不累。

十三陵形势好,群山环抱,谷水绕流,果树满川。秋风霜花,已使丛林黄紫斑杂,橙色的柿子挂满枝头,累累欲坠,衬托着紫色叶子,令人觉得富胎美丽,心情愉悦。定陵即坐落在柿园和苍柏丛中。步入耸云大殿,下至深22米处,进入甬道。拱形通道,曰前、中、后三殿,皆有大理石所雕巨型大门。中殿左右皆有偏殿,曰左右券,所展物件除笨重者和不朽者外,都是复制品。室内并不潮湿,也无冷淡感觉。长陵尚未开掘,有大殿三重,比故宫还要壮丽。那10多米高、9米见方的楠木大柱,有48根之多,实为罕见。十三陵水库甚大,汽车绕着堤坝走,上下曲折,陡壁悬崖,惊人心魄。下午4时即回校。

10月25日 周三 阴 4℃

一日看陆游材料,随翻随记,感到内容复杂广博,值得讨论。

今下达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不好填。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题目不好确定。目下想搞陆游研究,不知当否。

10月26日 周四 晴

下午去人民大学听游先生讲治学方法,直讲了一个下午,内容丰富,甚有启发。

上午到来薰阁、荣宝斋买书和毛笔。

10月28日 周六 晴

去了香山,教育部组织的。一口气登上“鬼见愁”,甚陡峭,有的地方近90度。跑了大小11个山头,累得很。中午在香山饭店用餐。香山红叶之美难以形容。回来与尧先写信,夹枫叶一枚,形容一番,不知像不像。

10月29日 周日 晴

下午去香山饭店探望来京开会的白沙副院长。进了房,已开暖气,只能穿衬衣。外宾多,成群结队。白院长整整谈了3小时。从国内到国际,从个人到集体,谈的最多的是国内形势和学习问题。他勉励我们要艰苦奋斗,但要“留得青山在”,注意劳逸结合,不能硬拼。又谈了教育学院的任务和人事变动。合并以来,人走了一批,但都是助教类的。老教师班子,基本未动。由于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人力增加了,不是减少了。又说,凌书记(郭影秋夫人,名静)身体不好,现住院,等等。晚9时回校,车甚挤。

10月30日 周一 晴

下午,开始写陆游的生平,很单薄,文字也差。如何能在简洁的表述中写出陆游的形象,实属不易。至晚,成初稿,留明日修改、提高。

10月31日 周二 阴

开始拟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节,尚未考虑周全,如何突出其特征,是个难题。陆游作品表现的方面很多,但精神是一贯的,品质之高尚是精神的红线,一切都当据为根基。

11月3日 周五 晴

始写陆诗艺术成就节,不易下笔,反复阅读有关资料。

11月5日 周日 晴

上午草成陆游的影响一节。晚,去29斋取马茂元《唐诗选》,细读,默记,背诵。

11月8日 周三 晴 大风止

继续分析陆游诗,得三首:《秋夜将晓》《关山月》《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下午,政治学习,漫谈,无边际。游先生谈老北大。萧先生谈老清华,谈黄节。季先生谈朱自清。说朱先生要求学生之严格,很少有,听课者皆惴惴不安。先生要求学生背诵,考试即用默写,方法虽死,却培养了学生。

11月9日 周四 晴

开始修改陆游章草稿。上午改了生平节,下午改思想节,吃力。

接尧先信,说见到一篇北大材料,是调查北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材料说北大有1010人生肝病。是8月份调查的,不知确否。

11月10日 周五 晴

下午去北师大听王季思先生讲苏轼。先生讲了苏轼的思想、政治态度和生活态度,也谈了他的艺术观,见地精到,分析到各个方面。材料充实生动。先生喜酒,故亦多提及苏轼的饮酒故事,也可丰富苏轼的形象。

11月11日 周六

下午,杨述同志来校作时事报告,讲了三面红旗、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问题。顺便提到社会主义阵营关系问题。杨是华北局文教办公室主任,十年前在青岛夏令营听过他的讲话,那时他是团中央宣传部长,听口音好像盐城一带人。

11月12日 星期日 阴

一日听王朝闻同志报告,直讲到晚上10点钟,谈艺术欣赏与教育问题,重复较多。

11月18日 周六 阴

因补发了3尺布票,共存7尺8寸,再借孙文光的3尺,去城里买棉袄。跑了百货大楼和西单商场,棉袄还要10个棉花证,只得罢休。

11月19日 周日 阴

晚,施于力谈浦江清先生的治学方法,说极慎重。两次出国留学,是个怪才,对古音韵和天文学甚有研究,但不喜写文章,遗作留下甚少。

11月24日 周五 晴

上午在人民大学听王季思先生讲戏曲流派。

11月26日 周日 阴

上午,拜访吴小如先生,谈了一个多小时。主要谈学习计划与编写工作。先生问我拟作什么论文,我未能确定。如搞诗文,先生建议搞宋诗,且要多看宋以前作品。

11月28日 周二 晴

缺牙膏,中午去买,商店皆缺货。在南大街323号店,尚有一支整理货架时丢在地上的青年牌牙膏,已有几个洞,价3角7分,只好买回。开始发菜票,见北大学生用购物证换鞋证者。

11月19日 周三 晴

上午去高级党校听游国恩先生讲文章的繁简,地址在该校极其讲究的大礼堂旁,今天未讲完。

下午,上英语课,发讲义,题曰“第二外语”。第3小组开会,谈初稿写法。

12月1日 周五 晴

看钱仲联先生发表在《江海学刊》上的《宋元诗论八记》,其中有苏、黄、陆、杨诸人的专论。

12月4日 周一 晴

一日续写散曲章,得6000字,大概再写2000字即结稿。

12月5日 周二 多云

下午政治学习,谈苏共22大,情绪空前激烈。萧涤非先生一发言即睁大眼睛,对苏共做法义愤填膺。我也发言,举了不少材料。

12月14日 周四 晴

一日看《简斋集》。下午,改选支委会,范之麟、陈素瑗和我当选。

晚,在费振刚夫妇房间,有邓魁英、孙静、孙文光和施于力。施大谈其长相太丑,说鼻子最丑,笑得人前仰后偃,不可支持。此为农家子弟不能开口者。施,上海人。

12月23日 周六 晴

晚,陪萧先生、孙静打麻将,至10时半,在费振刚住处。

12月24日 周日

去见季镇淮先生,先生已晋升教授。经谈话后先生确定我的研究方向为小说,学习也以戏曲小说为重点。

下午,听林焘先生讲工具书使用法,颇有收获。

读书不可不细,似懂非懂的句子尤应多加琢磨。张相先生在其《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里举《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以“谁家院”为例,释为“甚么院落”,才合上下文文意。若一般解为“某一家之院”便不合文意了。又如《董西厢》莺莺说“料他不敢违言”,此“敢”字应释为“会”字,这样便能衬出莺莺的性格。如把“敢”字释为“敢不敢”之“敢”,便失去了莺莺的本意。一字之差,何其远矣,读者不可不慎。

12月29日 周五 晴

晚,在高级党校会餐,教育部组织,主要招待在京的编写高校教材的先生们。文化界名流来了不少。中宣部负责同志和教育部副部长讲话。席面丰富,味佳美,用高级点心和红酒。白玫瑰16元1瓶。我醉,睡至晚上11点才醒。我们这桌集中了7个研究生,只有邓魁英是北师大的老师,30岁,但孩子气十足,与大家很融洽。不过我心中很惭愧,尤其看到蒋和森、曹道衡、刘世德等文学评论家如此年轻,而也已30岁的我,一事无成,那滋味不好受。

1962年

1月1日 周一

上午跑29斋16斋(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住房)。继续到中关村向季镇淮、吴小如先生拜年。最后到燕东园向游先生拜年。回,又去吴组缃先生家。先生们的风格各异,季朴实,游和蔼,吴严整,小如先生则畅朗。

1月3日 周三

上午,王季思先生讲了元散曲章的另一写法,其方案甚有见地。找来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又与费振刚谈了我拟早回家几天。他说问题不大,就看能否赶写成这四节任务了。

1月5日 周五 晴

写范成大,无多新见,抄书而已。欲超越前人之文,难乎其难。范诗似超杨诗,颇多俊拔气魄,田园诗尤美,乡土血汗味浓重。

1月8日 周一 雪

看到刘后村诗,其作品爱国主义突出,颇多激越之作,但粗滑之作亦多。开始看戴石屏作品。

1月9日 周三

晚,到29斋见范之麟,谈他的学年论文,题李杜抒情诗创作方法比较。本欲向萧涤非先生请教,天已晚,回。

1月11日 周四

一日写四灵江湖节,草成,似有点己见。

与刘民壮(高中同学,在华东师大生物系,一生在神农架研究野人,早逝)一函,托华师大李昌同志带去。他在俄语组。又与赖先德、吴锦写信,托他们帮助吴文治同志去南京大学搞材料。

下午政治学习,讨论新年献词。晚,开党小组会,组长冯至同志出席,说一定要保证于6月份完成书稿的任务。说周扬同志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因中宣部不能老搅在这项工作里面。

1月13日 周五 晴

早吃腊八粥,中、晚皆吃水饺,伙食甚好。

今收到诸祖耿先生信。

一日看文天祥《指南录》和《指南后录》等诗作,明日动笔写文天祥一节。

1月16日 周二 晴

上午,在高级党校听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讲了国内外形势,十分详细。

1月19日 周五 晴

7时起床,9时离校,11时开车,午夜2时至徐州站。

20日,上午在徐州五中,下午2时回石庄家中。22日一早赶车,父亲陪同。12时抵徐,签51次,误点,晚6时发车,午夜3时抵宁。

1月27日 周六

下午6时请客,教育学院至者有孟礼章、孟华、诸老师、罗振球、项美芸、赖先德等,钱小云先生因临时有事,未至。

晚,过鉴清书记、白沙副院长来贺,闹一阵,9时许散。

1月30日 周二 晴

中午,白沙副院长、院办公室张主任请客。

2月10日 周六

上午,去中央商场结婚供应处购物。人不多。共买15件。计棕绷35.55元,布箱27.11元,被面12.02元,木盆6元,马桶6.24元,水瓶6.34元,面盆4.07元,漱口杯2.12元,手帕0.66元,镜子0.78元,送货1元。最满意的是买到了床和箱子。总共花了101.89元。

2月17日 周六 晴

上午在中文系开座谈会,徐汝霖未到,我与许盘生发言。见吴雪英、胡慧敏、项美芸、赖先德、吴锦、郑异之、刘美之、秦忠、蒙圣瑞、罗振球、温广汉、茅一山、武酉山、林启骥等。

2月18日 周日

晚,发烧。20日至39℃。21日去工人医院急诊,为重感冒,注射青霉素。18日12时,尧先骑自行车从后宰门贯穿南京城并渡江去下关退票。盘生代为请假。26日晨赴京,第2天晨5时抵京。

3月2日 周五 晴

下午,去前外鲜鱼口兴隆街教育部招待所看王迈同志。5时至。7时王迈才从教育部返回。他是1959年从民主德国返回的,然后分到江苏师院工作。现又调到罗马尼亚教汉语。这次出国不比上次,要和修正主义斗。修正主义难为我们。部里和外委都找他谈话,他也有点打怵。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天南海北,国内国外,更多的是徐正五中(原培正)老友情况。我离开五中已8年,今已30岁,王已39岁了,不觉有光阴易逝之慨。

3月6日 周二 晴

上午第三段安排工作日程。

下午游先生传达周扬同志在编务会上的讲话。会后,游先生说,对陈与义的评价应该提高,理由是:1.其诗内容充实,感情充沛;2.学杜诗深有所得;3.形象鲜明。先生说,不管他三宗之一与否,其成就是突出的。

3月8日 周四

三八国际妇女节,从13公寓向西马路望去,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来来往往,多为女性。这是通往颐和园的马路,另一头是通向清华和其他学院的。听李有德说,29斋正为女同志祝贺,不免想起尧先,准备写信,竟未成。

3月9日 周五 晴

今看岑参诗,因陆游联想到的。岑诗豪壮天逸,不同凡响,读之不觉气壮,有鼓舞士气效果。回校已数日,做事不多,不觉惆怅。

3月10日 周六 晴

上午上哲学课,赵光武先生讲授,又听吴先生的小说研究。先生的课虽是重听,却有新的启发,可谓温故知新。

接家信,知在咸阳的外祖母生病。

3月14日 周三

吴先生对我们谈本学期学习计划,大致是强调打基础,尤应多注意诗文。说,背上百来首宋人诗词,要从生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不能在诗词外转悠。回,看傅庚生先生发表在《延河》一月号上的《谈诗词的意境》,同吴先生的意见相近。

3月15日 周四

晚饭后,去看季先生。他因腿部淋巴炎住院,已退烧。先生谈散文等问题。

3月18日 周日

下午,听吴小如先生的京剧讲座,校学生会办,还要听两次。

3月21日 周三

去29斋看房子,仍住215室。晚,党小组会,冯至同志传达周扬同志报告。关于编教材,冯至同志提到不要因袭社会上的俗套,人云亦云。

3月22日 周四

下午去吴小如先生家,谈学习问题,以备周六上午讨论。

3月24日 周六

上午讨论陆游章,季、王、邓和我共4人,因准备不足,未完成,准备下周四再讨论。

3月25日 周日

下午,听吴小如先生讲京剧流派,放谭、王等老生唱片10多张,最早为20年代灌制。

3月28日 周三

创作家和批评家创作和批评作品,都离不开他们的个性、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嗜好乃至偏见。如王季思先生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总是把诗文曲里面描写生活乐趣的句子说成是高尚的、美好的、鼓舞人心的,而不多管题材的大小或庸俗的趣味。

要继承不要因袭,要独创不要被流俗牵制。现在分析作家作品,都是“表现”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控诉”什么等等,下面的内容也都从大的方面来概括,有的必要,但甚粗糙无味,应该细致一点,说些新话。

3月29日 周四

下午季先生主持讨论陆游章及南宋文学,王季思先生意见最富,邓魁英先生提了些零星意见。

晚,费振刚主持召开小会,谈半年来的工作。

4月9日 周一 晴

上午第1、2节课听任继愈先生的佛学课,讲“天台宗”论著。体会是,不了解佛学的基础知识,便会弄错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些问题。中国佛教哲学与印度不同,有其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特点,有时根本不顾印度佛学的本意。可见,一种外来思想的传播、生根发展,绝不会脱离其社会现实基础的,不会不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只强调外来,在于他不懂这种“结合”“重塑”的规律。

4月10日 周二 晴

晚,去招待所开支委会,讨论郭锡良的转正问题。支书冯至同志提到周总理3月上旬在广州召开的科技方面的代表会上的讲话,总理说,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老根,多想到根子,对进步有好处。关于这次讲话,3月31日在中宣部听于光远同志传达时已听到过。总理还说,自己是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说自己的家庭情况,目的在说明应该承认旧的影响,承认历史发展,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是生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

与孙静谈话,又提起陶潜。孙说,如果他个人写论文,一定称陶潜为伟大的诗人。我有同感。他现在分写文学史这一章。

4月12日 周四

上午上哲学课,下午翻陆游资料,准备改稿。

徐通锵谈研究生培养计划,始知有专业考试(专门化考试)名目。

4月14日 周六 晴

上午,听吴组缃先生谈《水浒传》的技巧。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以惊心动魄的故事来描写你死我活的激烈尖锐的阶级斗争。他说,生活气息表现在人物性格之中。先生详细分析了《风雪山神庙》。先生特别对那种说林冲的英雄品质特点之一是“忍”的意见加以批驳,认为正是作者所否定的“忍”,不革命。而这种批评者的水平是如此之低。

4月13日 周五 晴

上午,在资料室登记买书,计有《蒲松龄全集》《聊斋志异》《汤显祖诗文集》等多种,共计30元。大家都说,不吃饭也要买书,聊作精神第一。

4月17日 周二 晴 下午大风

晚7 时半,在政协礼堂参加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大会。郭老主持并致开幕词。冯至先生作了“诗人杜甫”的专题报告。看了纪录片《诗人杜甫》。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查阜西先生吟诵杜诗《哀江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俞振飞、言慧珠演昆曲《长生殿》中的一折,精彩纷呈。

见名流甚多。能辨识者有陈毅、茅盾、巴金、包尔汉、张奚若、冰心、巴人、柯仲平、肖三、司特朗、叶圣陶、白杨、周信芳、许广平、何其芳、杨述,等等,不可胜数。

中午即出发,先到北海公园看了徐佩衡遗作展,其画浓墨重彩,特色显著,有如油画者。看毕在白塔下喝茶,7角1壶,饮尽而去,与孙文光、李有德同行。

4月21日 周六 晴

下午,听闵凯德传达二月上旬在广州召开的戏剧创作会上周总理和陈毅、阳翰笙、陶铸的报告,主要是解放思想、打破框框、调动积极因素,贯彻二百政策,不要瞎指挥。

4月23日 周一 少云

北京始发工业券,每20元发1张。海淀商店已陈列大批商品,从呢绒到钢金锅,应有尽有,然要票颇多。解决商品短缺何其难矣。

今起认真修改陆游草稿。“提纲”书稿仍未发出,游先生尚未看完。

4月24日 周二 晴

下午听萧涤非先生对杜诗《羌村三首》“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的辨析,对吴小如、傅庚生先生的解说作了反击,颇具说服力。萧先生主金圣叹说,即主张娇儿畏父复去,为杜老揣测儿意。先生对“畏”“却”等字义作了考证,所据非为单薄。

4月25日 周三 晴

下午,去专家楼招待所看即将发稿的《中国文学史大纲》,抄回又改动的几处。听说,书稿再不发出,出版社要罚款,扣去稿费2000元,所剩无几了。

王季思先生被康生请去看有关元杂剧的材料。听说康生对《金瓶梅》评价颇高,认为《金瓶梅》为坏书的人是没长眼睛。

晚,看袁世海京剧团(中国京剧一团)在五道口演出。剧目为《群英会——华容道》,唱做均佳,独到甚多,把曹操演活了。又有马连良弟子冯志孝者表演亦好。

下午,顺便到吴组缃先生家一走。

今晨,找出布票1丈5尺,大喜,以函告诉尧先。

4月26日 周四 少云

下午,王季思先生给我们讲中国戏曲欣赏,听的人除第三段研究生6人外,还有进修教师庄严和徐汝霖、巫青山。

4月27日 周三 晴

下午,参加文学史教研室办的科研讨论会,是为纪念杜甫,又近“五四”。冯钟芸先生和袁行霈先生各自宣读论文。林庚先生主持。

晚,讨论哲学,提出不少论题。

4月28日 周六 晴

晚,系里开师生联欢会,杨晦主任和系工会主席高名凯先生讲话,有文艺演出。王力先生之子手风琴特佳,他是数学系学生。

4月29日 周日 少云

到中央党校听传达周总理在人代会上的报告和陶铸同志在广东举行的话剧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4月30日 周一 少云晚阵雨

凌晨两点动身去八达岭。在清华园车站上车。到青龙桥站,中历清河、昌平、南口、居庸关等大站,花了3个多小时始抵目的地。同行有徐汝霖、何双生、王怀通等12人。物理系进修教师(女,军人)同往。

火车到了南口,山势便险要起来,加了车头,前拉后推。一路上右边是峻岭峭壁,左边是悬崖深涧。山峦重叠,插入云霄。铁轨的坡度越来越大,车厢相互挤压着,吱吱作响。又不时穿过隧道,有不少大拐弯处,有的竟成了90度的直角。

长城随山势起伏而起伏,底部皆用大块砂石砌成,齐整就如刀削的一般。墙高三丈馀,陡峭成恶兽状。远望去,似一片润野,隐隐渺渺淡淡似画中山峰。向高处爬去,气急汗流,不胜劳累。不禁感叹古人用多大精力、多少血汗、多少生命,才能造就如此伟大的长城啊!

有许多苏联友人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还有一位身着将军衔的军人与我们合影。那位将军要我们用俄文签名,令人尴尬。

中午一点多钟返回青龙桥站,瞻仰了詹天佑铜像。在铜像下照相的人络绎不绝,对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敬佩有加。铜像耸立在宏伟的长城脚下,旁立大石碑,镌刻着当时大总统所颁奖状。

因乘车不便,我们6人从八达岭步行到居庸关,中经三堡站,约20里,历时70分,算急行军了。一路风光,柏油路盘山而行,与铁道并肩。看到了杨二郎担山之雕像、穆桂英点将之大石等。一路山峰各有特色,有的和蔼如老者,有的怪异若猛兽,有的如刀削雷劈。山涧繁花正盛,以红、白、黄杂处,十分媚人。

至居庸关已是下午1时50分。关已坍塌。我们在关下照了相。急回居庸关车站,总算赶上了火车,于下午5点20分抵校。

5月7日 周一 晴

恢复上课。佛学下周结束,概念多难掌握。作息改为夏令时间,早7时上课。

5月8日 周二 晴

又拾起《陆游》章修改,难以下手提高。订补本学期学习计划,着力使英语过关。

5月22日 周一 少云 37℃

日记断半月。此间,13日起生病,查为淋巴结核,卧床6天,至19日好转。今天与徐汝霖、张菊玲一起去中医学院诊治,大夫开药一剂,备服用。

6月7日 周四 28℃

昨端午,加餐,游颐和园。今天为参加编书一周年,戏拟一绝自嘲:不觉“编书”一年整,一章《陆游》犹未成。人不笑我我自笑,老大无术事难胜。

7月3日

晚饭后,参加编书的几位研究生去为王季思先生送行。先生将于明天离京去广州。一年来,先生对我们帮助甚多,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对于良师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且永志不忘。(附记:1993年4月10日 周六 上午10时,向王季思先生90大庆发贺电。电文为顾复生同志代拟,用礼仪电报发出,价11元8角,在山西路邮局。电文:永怀北大书山指径 遥望南天海屋添筹 大椿以千岁为春 斯世仰玉轮美奂 心驰坐侧 拜颂康强 学生李灵年敬贺)

下午,周扬同志来,谈到历史上的作家作品表现低沉情绪问题,要看低沉是怎样的情况,是什么性质的,其发展趋势如何,不能一概否定之。他是以《洪湖赤卫队》的改编谈起的。说那改编把低沉的部分全部删去了。

我想,低沉是在压抑中产生的,它可能是失败的后果或撤退的前奏,也可能是反抗的准备。总之,要看其发展,事物总是高低不平的,不可能都在高潮阶段。

12月15日 周六

为外语的事,昨晚去找吴组缃先生。先生说,弄清楚统一规定后,可以帮助我考试。研究生办公室已把外语考试标准发给各位导师。其中规定:导师可以依据标准考自己的研究生。

顺便谈了我的两篇读书报告。先生说,在思路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在基本训练上还嫌不够。主要是生造词句,乱写简体字和用词不当之类。如写了“自作之合”“完正”等等。一个是开始分析莺莺的形象,有“莺莺谨严”等语。先生说,这样抽象的话,缺乏社会内容,即阶级观点,流于过去诗话、词话一类的述评。其次,有一个地方把元代统治者写成了“元蒙统治者”,这是对民族问题不明确的表现。所有这些问题,先生的意见都是对的,对我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1963年

1月4日 周五 风沙

昨晚决定去法源寺、陶然亭等地访问。早起一看,刮起了大风,灰沙迷蒙,叫人睁不开眼,没作丝毫犹豫,便和云景魁、孙文光一同出发了。

从西直门乘5路无轨到西单,然后转车至珠市口,从教子胡同去法源寺,经过横桥时看到了伊斯兰协会,其对面是北京师专。

法源寺在宣武门外法源寺前街,原名悯忠寺,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645),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在高丽战争中阵亡将士而修建的。那时的悯忠寺只不过是一幢孤单的建筑,下面埋着牺牲将士的遗骸,并立碑撰文纪念。又说,唐代在这里还建有很高的砖塔。当时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形容。现在悯忠阁还在,但不知几度重建了。阁位于第二进院子的中间,周围约20米光景,同一般阁殿比,建筑相当精致,里面用大红柱子,空无一物。东西面墙上镶着唐以后遗留的碑刻残片,其中有史思明从右向左的碑文,翁方纲认为是唐人真迹。馀下多是明清人的唱和诗。以悯忠寺为中心,不断扩大,成为今天的规模。明正统年间重修时,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改今名。这些都有碑文记载,石碑竖立在大雄宝殿前面,有几块很有文物价值。

我们很幸运地通过一位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友人的关系,找到佛学院的两位研究生明照(湖南人,30多岁)和周某(江苏人,约30岁),他们带着我们参观,给我们讲解,十分热情。他们很有学问,不仅精通佛学,而且对诗、词、绘画、书法等均有修养,讲起来头头是道,甚在行。还领我们看了玄奘纪念堂,这是解放后扩建的。堂内展出多种玄奘所译经文。正中间有一舍利塔,用金锁锁住,内藏玄奘头盖骨。据说,南京还有一寺藏玄奘头骨,或云在白塔寺。

在大雄宝殿,明照讲了辨别佛像的方法,主要从手势和头部去看,佛不戴冠,戴冠者必不为佛。

在藏经楼里,珍藏了许多古经,有缅甸文的、藏文的和蒙文的。所藏字画中,有何绍基真迹和某某最著,还有北宋人所画北方毗沙天王也很珍贵。

4月5日 周五 清明节 阴冷 旱

上次吴先生叫我们多注意自己研究的题目与现实斗争的关系。我打算研究《聊斋》。我想,蒲氏的创作方法,有许多是可以借鉴的。他是怎样在熟悉人民生活和民间文艺而又精通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写出那些引人入胜的作品的,值得探讨。

4月6日 周六 晴

上午,听吴小如先生讲戏曲研究,讲中国古典戏曲的喜剧和闹剧的问题,收益不小。先生说《缀白裘》十一卷中之《借妻》一剧,有揭露鞭挞私有制的意识,未免牵强。我们今天看出,私有制可能产生各种弊端和罪恶,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根本不存在私有制批判的问题,因为它的前面是资本主义社会。

4月7日 周日 阴冷

上午,给周善思写信,对她的小诗《云龙山啊,云龙山!》提些意见。一提笔便收不住,直写了6张纸。

下午二时半,听政治学院教授吴恩裕先生讲曹雪芹的生平。先生对曹雪芹的生平勾勒出一个确切的轮廓,蛮有趣的。(按:1978年4月24日至28日,我和南大的吴新雷同志,陪吴恩裕先生到扬州访查,先生于5月1日离宁返京。5月26日收到吴先生来函,有再次来宁计划,不料突发脑溢血而仙逝,我撰有专文沉悼念,在《文教资料简报》。偶翻1963年在北大的日记,竟有吴先生演讲的记载,不然,听讲的事便被遗忘了。1978年5月28日晚记)

1964年

6月28日

吴组缃先生辅导时谈话要点:

29岁写《红楼梦》比较可信,书中有青年人的敏锐感。5岁即到北京不可信。

清初,功名富贵思想笼络了士子,但刚铺开,还没有全腐蚀。有些人,尤其是旧家族,便不受笼络。

《桃花扇》提出了国家兴亡的问题,但处理爱情与国家的关系不高明。

《长生殿》,洪昇有民主之义,宣扬李、杨爱情关系,从爱国主义来写,把安禄山作为民族矛盾来写。

小说中的诗词韵语有两种:一是“赞”,从说话中来,或为作者诗。《红楼梦》用的韵语人物肖像印象很深,诗才不错。诗从人物性格转移,随着发展而有所不同。同情女孩子。探春客观上是才女,正派,有才能,不同于二姑娘和四姑娘。同时不放松她主观上受的危害,最大的焦点是庶出,矢口不敢承认庶出,不认妈妈和舅舅,挖苦她,不仇视她(同情的挖苦),但对硬是维持封建统治理家的幼稚的节支开销,实际上作了严肃的批判。

薛宝钗装模作样,穿旧衣服。

大观园是个自由活动的场地,探春大煞风景,折几枝柳条她也管,可以不管的也管起来,与曹雪芹思想有冲突。王三保家的被打很有意义,客观上打了封建统治势力。

晴雯反奴性,她与宝玉根本无爱情关系。

8月22日

听李琪报告,讲《实践论》和“一分为二”等问题。

10月27日 星期二 多云

对4年的研究生生活作了回顾。《文学评论》的范之麟来,谈论文。

附录:

《中国文学史》稿酬分配汇报

费振刚

一、稿酬总收入

1.基本稿酬(千字/26元)

22126元

2.第八次印数稿酬(每千册付基本稿酬0.8%)

3284.48元

3.第九次印数稿酬(共五千册付基本稿酬40%)

8811.5元

总计 34221.98元

二、稿酬分配方案

参加本书写作的先后有20人,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多少各不相同,根据1963年时稿酬分配原则,参照当前稿费分配通行办法,对主编稿酬有所降低,一般写作人员有所提高,将稿酬分成55个分额,五位主编各得五个分额,廖仲安、李修生、孙静、沈天佑同志与主编一起完成了本书的通审,他们各得四个分额;邓魁英、吴文治、裘汉康同志各得两个分额;陈铁民、孙玉石、张菊玲、李银珠、李灵年、李有德、孙文光同志各得一个分额,暨南大学洪柏昭同志参加了1978年的修订工作,也得一个分额。考虑到参加执笔同志不同情况,对个别同志的份额略有增减。

三、稿酬具体分配情况

游国恩 3000元

王 起 3000元

萧涤非 3000元

季镇淮 3000元

费振刚 2700元

廖仲安 2700元

李修生 2400元

孙 静 2400元

沈天佑 2400元

邓魁英 1200元

吴文治 1200元

裘汉康 900元

陈铁民 600元

孙玉石 600元

张菊玲 600元

李银珠 600元

李灵年 600元

李有德 600元

孙文光 600元

洪柏昭 600元

总 计 32700元

四、今年为本书初版发行三十周年,经王季思先生提议,在京部分同志赞同,决定于1993年7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一次纪念集会,邀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编室同志和北京大学的领导同志参加。剩余部分稿酬用作这次集会的经费,事先没有征得外地同志的同意,敬希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