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路研究

2023-04-23 00:18王俊萍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吕梁理论课红色

王俊萍

(吕梁学院 思政部(系),山西 离石 033001)

吕梁地处山西省西部,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东与省会太原毗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的所在地都选择了吕梁。吕梁充满了浓重的红色文化气息,有名的《吕梁英雄传》一书使现代人能够充分感受到过去的吕梁人不惧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勇敢拼搏等精神。这些精神的鼓舞促使吕梁人民更加凝心聚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传播红色声音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必然要求,红色基因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是新时代发展的内生动力。讲好地方红色故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强化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契合,将其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及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效地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衔接在一起。红色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相一致。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学生所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汲取地方资源养分,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育人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认同历史、认同红色文化,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吕梁地区红色文化产品丰富,种类多样,以传承吕梁红色文化为重点,并采取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可以使青年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发挥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选择多种途径对青年学生展开相应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在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为培养合格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吕梁各地的英雄人物,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满腔热血挥洒革命战场,用流血牺牲的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大学生,使之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教育引导学生从革命故事中感知英雄的伟力,将感性认识上升为情感认同,加深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其自觉将青春之志与国家民族之梦联系在一起,更加坚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磨炼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

具有耦合性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磨炼青年学生敢于奋斗的意志有巨大的强化作用。二十大报告把“五个必由之路”作为“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而“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2]70吕梁红色文化包含不畏牺牲、勇于奋斗的革命品质。革命战争年代,前方有不怕流血的英勇战士,后方有甘于奉献、敢于奋斗、默默支持前方战斗的吕梁英雄儿女,无尽的鲜血和团结奋斗谱写了一首铿锵有力的红色文化赞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核心价值及宣传红色文化的主渠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红色遗址、博物馆里的红色文物展示给青年学生,让其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洗礼,从而实现三观的进一步升华。要以生动的故事传播伟大的红色基因,指引大学生深刻感悟不怕牺牲的精神,树立勇立时代潮头的目标,做新时代的奋进人。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寻找与解读,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持续开发

吕梁这片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土地,衍生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与其他文化资源融为一体。如兴县拥有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等著名的红色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红色研学游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研学过程中的“生动课堂”,使广大师生在行走的课堂中了解党的奋斗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激励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实践证明,讲好红色文化中所孕育的奋勇向前的奋斗精神,不仅有效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积累红色研学经验。

(四)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有利于锻造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古的传统美德,是青年道德人格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伟大的精神往往源自深厚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的基石。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大学生,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大学生。红军东征的故事、山西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一晋西游击队的诞生、著名的“吕梁三捷”重创日寇的故事,抗战八年吕梁人民以热血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红色战争故事,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培养学生健全道德人格。通过自律教育,教育青年学生遇事耐得住苦,扛得住难,增强自我克制的力量,走向更自信的未来,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二、吕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吕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且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红色革命文化遗址、红色文物、红色文献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展现的是吕梁英雄儿女各种品格的集合体,是红色故事最真实的写照,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生动的教学资源。但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有三:

(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力度不够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融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弘扬红色精神是新时代传承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也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政治工程。但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体上说,高校缺乏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项研究,也没有结合相关理论,深入实践调研。如高校尚未形成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精神的教育体系,没有开设系统化的吕梁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吕梁红色文化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个别章节停留,只有少量讲解,未将其精神特质、理论生成逻辑、实践探索、丰富内涵和价值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表现为知识的碎片化倾向,更无逻辑性与系统性可言。同时,存在课堂理论教授填鸭式满堂灌,不能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讲深、讲透,更难实现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不同程度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于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通过实地考察,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精神内核的认同。

(二)不良网络环境影响巨大

互联网处在意识形态阵地最前沿,由于其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全球性等特征,加之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弘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在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网络缺口或各种可趁之机肆意歪曲历史史实,迷惑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意识形态领域,青年学生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对象。受各种错误思潮或不良文化的影响,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取向、人生道路、精神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对红色文化资源产生误解。导致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产生了误解,对如何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迷失了正确方向。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不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来逐步完成。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种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奋勇前进。通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系列鉴赏活动的开展,在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对我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加深了解,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吕梁市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位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当地居民普遍保护意识淡薄,生产和生活方式落后,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缺乏保护意识,而且不同程度造成一定的破坏。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时候也没有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以形成切实防护和改善的自觉意识。青年学生在实地参观学习时,面对红色资源破坏的现状很难产生对英雄圣地敬仰、怀念的崇高情感。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齐抓共管红色资源,从而提升其育人功能。

三、吕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路

吕梁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从路径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吕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真正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将是一笔极其重要的财富,对于引导新时代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来说意义重大。

(一)完善课程体系,展现“思政课”的深度

吕梁红色文化研究起步较晚,如何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会涉及不同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必须加大各级各类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掌握吕梁红色文化具体内容,领会吕梁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意志。要在吕梁全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新模式上下足功夫,通过qq群、微信等新兴媒体,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要实行理论教学内容与吕梁红色故事相结合,通过有趣的讲述或者相关视频的演示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行去收集相关红色故事、红色经典影片、红色歌曲等,加深对吕梁红色文化精髓的理解等等。总之,只有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中,有血有肉的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温度得到有效提升,质量才能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热情。

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努力营造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加强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价值等内容的深度研究,真正使红色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在学生心目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依据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把准契合点,将红色基因、红色故事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实现从红色文化资源实物观摩介绍到教学知识体系的转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案例、人物故事、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有效推动红色文化达到三进效果。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采用VR实景技术从红色文化实地出发,全面分析党中央抗战过程中在吕梁地区的丰功伟绩,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等多个维度对红色文化故事展开论述,让青年学生深刻体会革命胜利与献身革命的内在联系,在VR实景展现中切身感受革命血雨腥风的过程,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二)创新传播模式,增加“思政课”的厚度

在数字化与传播载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深刻挑战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声音,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比如通过慕课、spoc等线上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线下教师通过专题或答疑、翻转课堂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通过制作红色文化相关的微视频等开展教学实践,形成“线上自学+线下解疑释惑+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理论实践间的融合。同时,要自觉地把网络丰富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与先进学习工具和生动课堂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实行课堂教学物理时空向网络虚拟时空转换,拓展学习思想理论课的空间。思政理论课应有效开发红色文化优质教学资源,依托线上各类教学平台及校内外网络学习空间等,以体现内容结构的时代性、创新性和生动性。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相关红色文化实地教学,深化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围绕红色故事开展“人人讲故事”的主题活动,利用VR技术或手机等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相关微视频或排练情景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身实践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用更多学生能够参与的方式,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厚度。

(三)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思政课”的温度

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既承担着知识教育的职能,也肩负着认同教育的责任。思政课要与社会大课堂同向同行,立足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本地典型、身边事例,把思政理论课讲出地方“味道”。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丰富扩展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内在逻辑,坚定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促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力传播正能量。红色英雄故事是在革命史实的实践中锻造的,要挖掘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讲故事、视频拍摄、数字化平台展演等方式来讲述,产生共鸣,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扛责上肩,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全方位、灵活性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讲好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故事。要善于发现身边反面事例来折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追根溯源的意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助力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三观,在多角度的思想引领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提升“思政课”的温度。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挖掘好地方红色资源这部实物教科书,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价值,切实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吕梁理论课红色
红色是什么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