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基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发布背景

2023-04-23 01:18赵竹明董烈之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赵竹明 董烈之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邮编:266071;2.农业农村部干部管理学院 北京 邮编:102208)

2023 年1 月12 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制定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从会计实际出发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三坚三守”的原则要求。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乎国家政策的落地以及财政制度的执行,影响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共事业的推进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近年来,少数事业单位被曝出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的案例,这些问题归根到底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息息相关[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立足源头筑牢会计诚信的根基,培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与职业信念,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一般泛指会计及相关从业人员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它能为会计职业活动提供行为指导。就本质上而言,会计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之道”和“职业之德”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囊括了实操技术、业务熟练度、准则掌握程度等;后者是指会计人员的职业品质,囊括了会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的职业观念、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荣誉以及态度、作风、品质、良心等。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优化财务部门内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组织内部与外部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还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3]。

根据财政部于2023 年1 月12 日制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财会〔2023〕1 号),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坚持诚信,守法奉公;二是坚持准则,守责敬业;三是坚持学习,守正创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基本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两项基本特征:一是具备一定的强制力,诸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被囊括在了会计立法思想当中,融入了相关会计法律制度;二是强调公众利益,会计职业的特点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做到客观公正,在遇到与道德冲突时应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4]。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会计准则、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状况整体良好,但依然暴露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少数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在执业过程中,当单位利益与国家、社会公众存在矛盾时,未能坚持原则,甚至为配合单位或单位某些个人的违法乱纪行为出谋划策,对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进行伪造或变造;二是少数会计人员法治观念欠缺,拜金主义膨胀,职业道德沦丧,利用职业便利谋求私利,通过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伪造、变造签名等方式挪用公款、贪赃枉法[5];三是少数审计师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未能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没有公正客观地独立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能充分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财务漏洞,或即便发现了问题也采取默认的方式,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客观上认同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造假行为,成为被审计单位的保护伞。

(二)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成因讨论

1. 思想意识层面对会计职业道德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单位创收能力较差,财会工作不需要像一般性工业企业那样对单位的收入、成本、利润进行核算,由此导致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为财会部门配置的人员较少,所配备的人员素质层次也相对不高。由于财会人员数量不足,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甚至身兼数职,除负责财务工作外,还需负责文件撰写、统计、通知等综合性工作,无法保证其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有些单位虽然配备了专职的财会人员,但由于专业水平、从业经验的欠缺,不能匹配本单位财务工作的需要,进而未能很好地发挥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2. 会计职业道德缺乏良性的从业环境作为支撑

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个事务性工作岗位,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单位负责人之间具有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现实利益与个人升迁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在此背景下,如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同单位负责人出现意见冲突,会计人员往往面对着遵守职业道德就可能使个人前途利益严重受损的艰难抉择。当前事业单位发生的会计失真现象,大部分是会计人员屈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压力导致的。由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否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价值操守与道德水准。相关统计表明,事业单位出现的会计造假问题,大多数不是出于会计人员的主观恶意,而是由于单位负责人的个人授意、怂恿指使或者胁迫强令。尽管也存在少数会计人员因为职业道德不足而故意失信的情况,但事业单位的会计问题主要还是高层领导的操纵胁迫而引发的。

3.少数事业单位缺乏全方位的财会监督制度

在当前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下,外部人员难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详细信息,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薄弱。而在内部监督层面,因为审计等相关机构的工作任务较为庞杂繁重,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一般都是通过审核报表的方式展开的,难以形成扎实有效、全面到位的监督。同时,事业单位本身往往也缺乏健全的监督体系,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难以保证,很容易出现监督漏洞与盲点。

4.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不足

当前少数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尚有欠缺,这与缺乏专门的教育息息相关。一方面在学校教育阶段,会计学习多注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对于道德的培育则多有疏忽[6];另一方面在职场教育阶段,会计人员参加的专业培训虽然包含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但这种培训往往欠缺深度且不成系统。“事功出邂逅;道德为根基”,会计人员少了坚实的职业道德教育来夯实思想根基,就容易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会计工作提质增效

要解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方面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效力与制约机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从更广的范围上、更深的源头处来防范会计舞弊问题,这就需要立足职业道德的维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思想认知,规范其职业行为。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整体性地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抗腐“免疫力”,增进其遵纪守法、勤勉尽责的自觉性,扼制会计造假现象,推动会计工作提质增效。

(二)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转

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与会计工作息息相关,无论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还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抑或现代管理制度的创设都需要建立在高水平的会计工作以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之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与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加力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市场经济平稳高效运转打好基础。

(三)提升会计人员社会形象

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市场经济在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面临更大的利益诱惑,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下,少数会计人员出现了徇私舞弊、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阻碍了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依托系统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方能从源头上筑牢会计基础,赢取公众信任,提升会计人员社会形象。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打造健全的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其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落脚点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从业人员能够诚信自律、守责敬业。诚信精神的培育、自律意识的强化能够潜移默化地让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产生勤勉尽职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克己奉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助其树立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职业追求。由之,事业单位应高度注重会计岗位从业人员上层建筑的搭建,着眼于职业道德提升,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系统性管理以及常规性教育。一方面,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岗位实际制定出全面有效、明确可行的工作理念,并通过对会计人员的经常性思想教育使相关理念的规范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应从会计岗位的职责义务出发,立足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要求,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自律意识以及职业信念的培养。另外,在加大诚信自律意识建设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还需站在他律的视角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再教育,促进从业人员深刻理解并自动践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核心内涵,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整体水平以及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在具体的职业道德培育实践中,事业单位可把会计人员再教育放在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位置,督促会计工作人员守正创新,紧跟形势变化、不断学习进步,为其专业能力提升以及职业道德规范构建良好基础。

(二)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社会监督机制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否形成勤勉尽责、诚信专业的职业道德习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层面是否具有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为一项涉及多个层次的系统性工程,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需要事业单位强有力地打通监督教育各个环节,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基于此,为强化规范力度,事业单位在发现会计人员存在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时,一方面应根据单位制定的会计管理规定执行相关责罚,同时将违规情况录入员工诚信档案,另一方面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媒介渠道向社会进行公开,依托公共舆论力量规囿会计人员思想行为,为事业单位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气候。在具体的会计工作管理实践中,事业单位可以从内部以及社会两个层面探索完善会计诚信监督体系。详细而言:其一,事业单位应立足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参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社会诚信建设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状况持续健全内部会计信用评价机制,把个人诚信列入会计岗位准入考核的重要内容,筑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础标准;其二,事业单位也可探索利用社会层面的力量来强化财会监督,通过完善会计舞弊揭露机制来促进社会公众对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外部监督,从而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监督管控体系,保障会计职业道德取得更好的建设成效。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监控管理制度

制度不到位是造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出现职业道德问题的一大原因,如果缺乏健全的制度作为约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很容易偏离正轨。基于此,事业单位需立足内部控制、专业培训、警示宣传等层面,加强以提升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全面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具体而言:其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出台的会计相关法规条例要求,进一步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要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会计岗位风险监控与职责管理制度,确保能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情况以及资金流动去向实施全面及时的监督管控,同时可建立专门针对会计员工职业道德表现的考核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部评测,促进会计人员从业道德意识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保障内控制度严格落实,对落实不力的状况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内控制度执行到位,推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地运转。其二,事业单位应建立起成体系、多层次的专业培训制度。一方面要抓住关键少数,对会计工作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展系统性的会计专题培训,从职业操守教育到财会政策学习再到实务前沿培训,全方位地提升会计部门管理层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更好地以上率下,引领带动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迈向更高台阶;另一方面也要管住绝大多数,针对工作在基层岗位的会计人员开展常态化的诚信教育,从职业道德规范、财务方针政策、会计法律法规等层面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思想武装,促进会计人员把诚信敬业、清廉自守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准则。其三,事业单位应完善会计警示教育制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会计工作实际,选取事关职业道德的典型性案例进行定期的警示教育,以案例为载体对会计人员开展生动的普法宣传与深度的思想警醒,不断提升行风行纪;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掘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先进人物进行大力的宣传推广,通过树榜样、立标杆来培养事业单位内部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氛围。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