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蜂产品品牌调研报告

2023-04-23 16:46王睿博
中国蜂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蜂产品蜂蜜黑龙江省

王睿博│文

黑龙江省蚕蜂业发展中心

黑龙江省蜜源植物丰富,其中主要蜜源植物不少于10 种如紫椴、糠椴、胡枝子、珍珠海、黄柏等,辅助蜜源植物有百余种之多。蜜粉植被达572.7 万公顷,居全国第3 位,黑龙江盛产优质椴树蜜,在北纬45°已经形成了以虎林、饶河、宝清等市县为主的椴树蜜黄金产业带占据了中国椴树蜜产量的半壁江山。

一、黑龙江省蜂产品品牌的现状

黑龙江省蜂业现状,有1 家国家级重点企业,4 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 个国家级东北黑蜂保种场,养蜂合作社277 家,养蜂业产值达40 亿元以上。据调查,截至目前,黑龙江省现有蜂产品注册商标220 个,其中省著名商标16 个,区域地理商标1 个,省名牌产品10 个。现有国家地理标志蜂产品4 个、绿色食品认证21 个。全省有蜂产品加工企业122 家,初加工能力15 万吨。其中国家蜂产品协会重点企业1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 家。现有养蜂专业合作社277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 家,省级示范社12 家。成立各级蜂协会15 家。

黑龙江省培育的“饶蜂”“健之源黑蜂”、“慈蜂堂”“神顶峰”绿都”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椴树蜜品牌企业,其中区域公用品牌饶河东北黑蜂蜂蜜授权十三个主体,全产业链产值15000 万元。黑龙江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司近三年产品销售收入平均均破千万。虎林椴树蜜入选2019 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提升工程,目前虎林椴树蜜授权九个主体。2022 年销售额3600 万元全产业链产值4500万元,并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产品龙头企业培育及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黑龙江省蜂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不大

对于品牌建设来说,产业要先达产业集群的效果,再打造品牌形象,最后通过壮大规模带动品牌发展。黑龙江省蜜蜂养殖还是传统养殖模式,大多数还是以家庭作为经营主体,生产相对分散,形成不了全产业链,导致市场很大农户很小的现象,零散的养蜂小微企业规模化程度不够限制了黑龙江蜂产业进一步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导致蜂产业现代化程度不足,产业所整合的科技投入和产出处于较低水平。

2.品牌意识不强

多数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只注重产品销售,不重视品牌创建及宣传,缺乏规划意识。品牌宣传手段落后,产品销售渠道方式单一,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没有选择互联网营销渠道,如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电商等平台加大投入,没有打响企业品牌,导致受众范围小,反过来制约了市场规模的壮大。

3.蜂产品销售附加值低蜂产品单一

黑龙江省绝大多数蜂场生产的蜂产品(蜂蜜、蜂王浆、蜂花粉)都是以原料销售,产品基本上是自产自销,蜂蜜产品单一,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低,蜂蜜市场销售价格不稳定。产品销售没有突出黑龙江省蜂产品的特色,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的发展,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黑龙省养蜂生产经营主体普遍资金积累不足,直接导致养蜂产业辐射面小。另外有不少蜂产品加工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蜂产品深加工程度低,整个产品的产业链较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5.品牌保护不足

全省注册蜂产品商标较多,但真正根植于消费者内心的品牌并不多,忽视了精深加工蜂产品,他们认为这类蜂产品能够直接用肉眼分辨好坏,只需要关注其颜色、气味、口感程度,这也就导致了消费群体对品牌需求较低,使得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三、加强黑龙江省蜂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1.品牌建设主体多元化

建立联合体企业,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黑龙江省制定管理标准,完成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和品牌管理机制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大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如黑龙江省区域公用品牌饶河东北黑蜂蜂蜜和虎林椴树蜜就充分发挥了品牌多元化的优势,同时多元化战略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市场出现变化,企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都会受到影响。而采取多元化战略,企业可以通过经营多个产品或服务,分散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区域品牌建设产品常态化

构建企业品牌形象,完善优质企业孵化机制,投融资对接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定向的培育服务,给予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全生命周期、通力配合,打造商标品牌指导服务平台,品质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旺。开展契合企业需求的品牌公益培训,黑龙江省应该完善产业品牌管理标准,完成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和品牌管理机制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提升品牌经营者的品牌管理能力。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引进品牌管理人才。企业应该把黑龙江省蜂蜜特点组成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对比发现黑龙江省蜂蜜与其他地区蜂蜜差异,建立黑龙江蜂蜜地方标准,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蜂蜜特有的优势,构建企业生态,打造黑龙江省特色优势企业。边际效应不断递增,请品牌管理专家指定企业规划,完善企业工作细节,形成成熟的品牌运作模式。让黑龙江蜂业在行业赛道弯道超车,打响黑龙江品牌的金字招牌。

3.区域品牌建设参与主体协同化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协同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一大难题,唯有建立信任的协同关系,才能保证各方利益。在协同化的过程中,政府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促进其他参与者多方合作,这样才能真实了解到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让企业引进现代养蜂技术和蜜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设备,同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有机结合,加强对养蜂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提高企业自主培育繁育种苗能力,让市场经济加大优质蜂种的推广力度,让人智能化走进企业,建设智能蜂场和溯源系统示范,全面提升黑龙江蜂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水平和安全监测能力。

4.宣传推介长期化

黑龙江蜂产品品牌建设的不足之处就是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在消费者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媒体、会展、窗口等形式,让客户记住该品牌,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帮助企业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成为强势品牌。拓展品牌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宣传投入,利用省内、国内有影响的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扎实开展蜂产品品牌认证和管理,打造蜂产业区域品牌,积极推动蜂产品企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展会,对外宣传蜂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明确品牌定位,加强营销策略,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借助数字化赛道,在电商、网红带货、云展会等新媒体多方发力,加快孵化一批蜂产品品牌专业营销主体,塑强一批“互联网+”蜂产品品牌,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扩大蜂产品品牌消费。

5.品牌保护制度化

在品牌的使用和管理中,应加强对品牌的战略规划和控制。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托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蜂产业企业建设。提高消费人群对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防止他人篡改或影响品牌的形象。一个成功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代表着企业无穷的财富,企业塑造强势品牌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少企业从创始之初就精心打造品牌,但是廉价的假冒伪劣可以把这一切摧毁,所以一定要加强与重点外埠省份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快速有效的蜂产品品牌保护工作机制。完善蜂产业产权品牌保护体系,推动形产业产权品牌建设。

猜你喜欢
蜂产品蜂蜜黑龙江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蜂蜜”CP
蜂蜜哪里去了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