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国之殇

2023-04-24 17:19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印加殖民者西班牙

1997年,美国从事文化人类学与演化生物学的学者戴蒙德(Jared Diamond)出版了一本后来畅销世界的书《枪炮、细菌与钢铁》,该书初版用了英国画家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的一幅画作为封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译本无不沿袭。本期封面也采用这幅图,画的正是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背信弃义拘捕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Atahualpa,约1500—1533)的场面。由于该书在中国知识界具有很高的的阅读量,多数人对此画面已不陌生。原画作于1845年,现藏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A)博物馆。

尽管被有些人误解为地理决定论,戴蒙德的这本书申张人类生而平等,推崇文化多样性,批判种族主义流毒,揭露殖民主义者的罪行,整体上来说是一部堪称经典的人类学与全球史的著作。

比起在墨西哥与中美洲的暴行(参看上期“里维拉壁画中的阿兹特克文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加帝国的侵略和欺凌显得更加无耻与贪婪,手段也更加残酷。印加帝国是前哥伦布时代美洲最大的帝国,其中心在今日秘鲁的高原地带,版图几乎涵盖整个南美洲西部,地跨今日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当地的土著之间刚发生了一场内战,阿塔瓦尔帕击败他的弟弟成为印加帝国皇帝。

早在1522年,来到中美洲的西班牙人就从土著人那里听说,南方有一个叫维鲁(Virú)的地方,境内的皮鲁(Pirú)河谷盛产黄金。大约就在这个时候,目不识丁的冒险家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约1471—1541)来到美洲,数年来抢掠烧杀,因其大胆凶残引起西班牙王室的青睐,被任命为“新卡斯蒂利亚”总督,辖区包括现今巴拿马以南海岸线东面200里格(1里格大约相当于3英里)的土地。

封二图A和图B是佛兰德斯画家凡温赫(Joos van Winghe,1544—1603)描绘西班牙士兵残害印第安人的画。他还有许多类似的作品,场面之残忍令人不堪目睹。这些画稿后来均由著名的雕版师德布里(Theodor de Bry, 1528—1598)制版,被收入一本揭露西班牙殖民者在中美洲暴行的拉丁文书中,以后又有多种文字的译本,曾经广为流传。

1532年9月,皮萨罗带着一支不足200人的小部队南下,翻过安第斯山,沿途以小恩小惠收买土著的信任,当年11月15日与刚取得内战胜利的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在卡哈马卡(Cajamarca)谷地相遇。会谈中皮萨罗突然发难,捕获了猝不及防的印加皇帝,又依靠火器与骑兵击溃了人数远远占优的印加武士。

封三图C是秘鲁画家勒皮亚尼(Juan Lepiani,1864—1932)的作品,描绘皮萨罗发动突然袭击的瞬间:图中骑在黑马上的皮萨罗剑指一脸惊愕的阿塔瓦尔帕,另一面则有一位举着十字旗的传教士,应该是道明会修士巴尔韦德(Vicente de Valverde,约1499—1541),他也是灭绝阿兹特克文明的科尔特斯(Hernn Cortés,1485—1547)的亲戚。据称巴尔韦德先通过当地翻译向阿塔瓦尔帕宣讲天主教教义,要求印加皇帝及其全体臣民皈依天主教并效忠西班牙国王,然后递给他一部《圣经》,阿塔瓦尔帕表示不会向任何人称臣并把《圣经》丢在一边,于是皮萨罗发起了攻击。这完全是西班牙人的一面之词,为自己预谋的袭击寻找借口。如果阿塔瓦尔帕方面有足够的警惕,8000名印加战士也不可能在瞬间被击溃。

迷信且优柔寡断的阿塔瓦尔帕被拘为人质,为了活命向西班牙人承诺支付巨额赎金,从当年年底开始,源源不断的贵金属就从帝国各地运到卡哈马卡,次年5月赎金全部到齐,印加人交纳的黄金与白银填满了三个房间。皮萨罗却担心阿塔瓦尔帕被释放后会召集大军前来报复,背信弃义地杀害了他。1533年8月29日阿塔瓦尔帕被缳首(一种西班牙的螺旋绞刑)处死,罪名是一夫多妻、杀害兄弟、崇拜偶像等。据称阿塔瓦尔帕为了活命,曾接受洗礼并获得教名,最终也只是免遭火刑而落了个全尸,死后按基督教礼仪下葬,不过尸骨很快就被印加人掘走。封三图D是另一位秘鲁画家蒙特罗(Luis Montero,1826—1869)的画作,基本是按照西班牙人的叙事描绘印加皇帝之死及其葬礼,盛装的阿塔瓦尔帕已被处死,神父正在为他的亡灵祈祷,虚伪的仪式难以掩盖殖民者的残忍与贪婪。

皮萨罗继续搜刮黄金和白银,通过与反对阿塔瓦尔帕的土著部落结盟,1534年占领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Cuzco),一年后又把新殖民地的首府迁往沿海的利马,是为今日秘鲁的首都。当地人的反抗此起彼伏,直到1572年才完全平息,印加文明就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瓜曼·波马(Guamn Poma,约1535—1616后)是印加贵族后裔,出生时印加帝国已经灭亡。与普通的土著百姓不同,波马受过较好的教育,能用西班牙文写作,通晓多种印第安部族的方言,对印加帝国的历史与文化也有相当的了解。他在1600—1616年间完成了一部名为《新編年史与好政府》(Primer nueva corónica y buen gobierno)的文稿,据说是写给西班牙国王菲力三世(Philip III,1578—1621)的——已经皈依天主教的波马相信国王是上帝的代表。书中控诉西班牙殖民者对当地人的迫害,声称印加帝国对臣民的待遇要远比西班牙人好,并吁请国王委派道德高尚的本地人参与政府管理工作。

菲力三世是否收到这一文件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西班牙方面从未对外披露过有关信息。不知什么原因,半个世纪以后这份文件的原稿流落到丹麦皇家图书馆,直到1908年才被德国学者皮特施曼(Richard Pietschmann)重新发现。2001年,丹麦皇家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公布了这份珍贵文献的高清图文本,将近1200页的文本中共有398幅线状插图,是一份了解印加帝国历史与西班牙殖民者暴行的极为珍贵的文献。

图1—4都来自波马手稿。其中图2是皮萨罗纵火杀死波马祖父及家人的场面,图3是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被处死的惨状——不妨将它与封三图D做一比较,可以看出西方叙事与拉美叙事的巨大差异。

总结皮萨罗能够以很少的兵力灭亡庞大的印加帝国的原因,戴蒙德写道:“皮萨罗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至于“为什么这种直接优势总是在欧洲一边,而不是在新大陆一边。为什么不是印加人发明枪炮和钢刀,骑上像战马一样的令人生畏的牲口,携带对欧洲人来说没有抵抗力的疾病,修造远洋船只和建立先进的行政组织,并能从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汲取教训?”那就是他将在那本书的后两部分展开的终极因果关系的分析。

(梦隐  撰文)

参考资料

[1] J.  戴蒙德.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M].  谢延光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2] 凡温赫的插图.  Bartolomé de las Casas, Narratio regionum indicarum per Hispanos quosdam devastatarum verissima[Z].  Oppenheimii, 1614.  https://www. loc. gov/resource/rbc0001. 2008kislak20219/?st=gallery.

[3] 瓜曼·波马线上档案[Z].  丹麦皇家图书馆.  https://poma.kb.dk/permalink/2006/poma/info/en/frontpage.htm.

猜你喜欢
印加殖民者西班牙
印加文明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西班牙(三)
在秘鲁,可口可乐低下了高贵的头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秘鲁——印加文明的发源地
印加果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英国殖民者曾食人“求生”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