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忧”是“深深的忧虑”吗?

2023-04-25 17:57许锦煊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异体字墓志

许锦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殷忧”注解为“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一、“殷忧”质疑

“殷”字本身有“盛;大”之义。《庄子·山木》中有:“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陆德明释文:“司马云:殷,大也。”因此,这句话意思是“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却看不清东西。”进一步发展,“盛;大”之义就可引申为表示程度的“深”之义。历来也有同样的观点,如《文选·陆机〈叹逝赋〉》:“在殷忧而弗违,夫何云乎识道。”李善注解道:“殷,深也。”可见,教材的注释采用的是这种观点。从字面理解来看,这样的解释能够通顺,但事实上这样的注释并不妥。

其一,南朝梁的江淹有《伤爱子赋》:“夺怀袖之深爱,尔母氏之丽人。屑丹泣于下壤,傣殷忧于上旻。视往端而擗栗,践遗绪而苦辛。”因为该文的文体为“赋”,所以在词义上“丹泣”与“殷忧”相对应。“丹”本义为红色,此处是血的意思。该句中以血泪和忧伤并举,共同表达一种对爱子的深刻情感。不仅如此,由于“赋”中词汇的对应关系,“丹泣”与“殷忧”的构词方式也应相对应。“丹泣”的构词方式为联合型(又称并列式),它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的词根并列组合构成。相应地,“殷忧”也当属该类型,而不会是前一词根修饰后一词根的偏正型,所以也就不会解释为“深深的忧伤”。通过构词法来寻求正解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中有:“盖以殷忧则竭诚以尽下,安逸则骄恣而轻物。”“殷忧”显然要与“安逸”对应,而“安逸”一词的意思即为安闲舒适,“安”即是“逸”,反之同理。因此“殷忧”也当作同解。

其二,唐代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有:“坐镇清朝独殷然,闲征故事数前贤。用才同践钧衡地,禀气终分大小年。”倘若将“殷”释为“深深的”,“殷然”一词便只能解释为“深深的样子”。如此,整句诗便无法解释。而只有将“殷”释为忧伤,那“殷然”便是“忧伤的样子”,整句诗也就通顺了。

其三,明代张次仲的《待轩诗记》中有:“殷殷忧之甚而痛也。”在此句中已经用一个“甚”字来修饰忧伤的程度之深,倘若再将“殷”解释为深的意思,则会变成“深深的忧伤很深,令人心痛”,此般便造成了语义的重复累赘。

其四,现当代文人郭沫若的《集外(一)·夕阳时分》:“儿对着那些风光非常欢娱,我的心中却隐隐有殷忧难慰。”此句中已经用“隐隐”来修饰“殷忧”,表示心中有一种隐约的、淡淡的忧伤,若是将“殷”释为“深”,则会变成“我的心中却隐隐有深深的忧伤难以抚平”,此般便造成了语义的矛盾。

二、“殷忧”之意

笔者认为“殷”解释为“深”并不准确。正解应是:“殷”即为“忧”,“殷忧”为同义复词,整个词即表示忧伤的意思。

(一)从异体字现象方面

“殷”的异体字有“慇”。既然互为异体字,那么除了写法不同,读音、释义都应相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慇”的解释是“痛也。从心殷声。于巾切”。“慇慇”即是忧伤的样子。《诗经·小雅·正月》中有“念我独兮,忧心慇慇。”毛传:“慇慇然痛也。”郑玄笺:“此贤者孤特自伤也。”同样,《诗·大雅·桑柔》中也有“忧心慇慇,念我土宇”。因此,“殷”和“慇”同为忧伤的意思。“殷忧”与“慇忧”在古代都有使用(为了体现异体字现象,以下含“慇忧”的句子以繁体字表示)。

汉魏墓志中有多篇提到了“慇忧”。如《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元悦墓志》:“及靖王薨,居喪喻禮,慇憂積心,遂成結患。”北魏汝南王元悦的忧愁堆积在内心中以至于逐渐成了疾病。又如《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太保太尉公录尚书事都督冀定瀛殷并涼汾晋建郏肆十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郏肆二州大中正第一酋长敷城县开国公刘(懿)君墓志铭》:“既時逢多難,世屬慇憂,群飛競起,橫流未歇。”叙述了乱世中的多灾多难,忧患忧愁。再如《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故永阳敬太妃(王氏)墓志铭》:“皇業有造,慇憂啟聖,追惟魯衛,建國永陽。”说的是皇帝功业有建树,是保持了一种忧患意识,追随鲁国、卫国的脚步,在永阳建国。

南北朝的谢灵运《岁暮》诗:“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诗中描写抒情主人公的思绪中满是忧愁、忧伤,以至于无法入睡,在漫漫长夜中辗转反侧。

唐代杜甫《寄贾司马严使君》诗:“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前汉书》应劭注:“旧典,天子行幸所止,必先遣静室,令先按行,清静殿中。王洙曰:天子行幸所止,曰行殿。”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守岁侍宴应制》中提到:“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在杜甫的诗中,抒情主人公回忆起昨日天子的“行殿”,对“捧御筵”的行为感到忧愁、忧伤,反映了杜甫的家国情怀。

《宋书·礼志二》:“陛下以萬乘之尊,履布衣之禮,服粗席槁,水飲疏食,慇憂內盈,毀悴外表,而躬勤萬機,坐而待旦,降心接下,仄不遑食,所以勞力者如斯之甚。”描写陛下的内心为忧伤、忧愁的,外表则十分憔悴,表现的是他劳心劳力的精神。

(二)从音韵学方面

“殷”的上古韵为文部,上古声纽为影母,而“隐”的上古韵也为文部,上古声纽也为影母,因此“殷”字还与“隐”字相通。《诗·邶风·柏舟》中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毛传对“隐”字的注解为:“隐,痛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解释“殷”字时,也持相同的观点:“痛也。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传曰。隐,痛也。此谓隐即殷之假借。”《楚辞·九章·悲回风》中有:“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王逸对“隐”的注解是:“隐,忧也。”在《后汉书》的《袁绍传》中有:“臣所以荡然忘哀,貌无隐戚者。”李贤对“隐”的注解同样是:“隐,忧也。”所以,在这里“隐”就是“殷”,“殷忧”可以说成是“隐忧”,同是忧伤的意思。

(三) “殷忧”“忧殷”均可

“殷忧”既为同义复词,那么说成“忧殷”也是可以的,这在古文中也有体现。

西晋陆云的《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云暮,临河徘徊。感北门之忧殷,叹卒岁之无衣。”陆云的《吴故丞相陆公诔》也曾写到过该词:“祉祚勿引,早世幽神。仰慕遗辉,寤辟忧殷。呜呼哀哉!永惟我公,克明德心。”

魏晋时期才女苏蕙有《璇玑图》:“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明代郑岳《赠白司寇致仕》:“优老恩深特降麻,都门设帐共兴嗟。孤卿位重心逾下,法网忧殷鬓尽华。”

因此,教材注解“殷:深”虽然在语句的意思上通顺,但并不妥帖,应当注解“殷:同慇,忧伤的意思”。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异体字墓志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日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义》与异体字研究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