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百议

2023-04-27 11:17
大众考古 2023年12期
关键词:礼制考古学物化

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说,仪式行为的展示性及其为参与者或观看者带来的视觉体验是最值得关注的。这些行为在考古学上的表征,既包括宏观层面诸如地理景观的构建、遗迹的设计和修筑(場景设置)等,也有诸如遗物形态、尺寸甚至颜色等微观层面的内容。

—李默然

基于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演进探讨华夏文明的兴起,一方面要以中原为视角,梳理中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中晚期以来到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及其传统的演变,主要关注本区域的文化内部发展的阶段性;另一方面,还要超出中原视角,梳理中原与外部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激荡,关注中原文化的扩张和辐射力,明了中原文化与外部其他区域文化的强弱转换态势。

—牛世山

古代城市是考古学所研究的遗迹遗物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内涵最复杂、面临形势最严峻的遗址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带着宏大的眼光和视野不断探索和总结能够指导实际工作与综合研究的工作方法和理论。例如如何通过中国古代都城探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如何通过考古学发掘与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注意理论与方法,仅仅把注意力局限于一些具体的遗迹现象,城址考古很容易陷入琐碎,迷失方向。

—朱岩石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都邑、都城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体现。与世界其他文明以金属器、文字、城市为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有所不同,考古发现的礼器、礼制建筑遗址等反映社会礼仪的物化载体,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更为独特的认定标准。

—刘庆柱

猜你喜欢
礼制考古学物化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考古学是知识创新的科学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