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以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2023-05-09 09:47吴胜军尹长城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汽车

郝 琪,吴胜军,尹长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随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等一系列文件,“大思想政治”格局下的课程改革在高校全面推进[1-3],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方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根据2022 年3 月教育部发布的《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截至2021 年底,我国研究生在读人数333.24 万人,创历史新高,较2016年增加68%[4]。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心智逐渐趋于成熟,生活阅历增加,对未来发展有进一步的思考,基于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本科生相对弱化。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中出现研究主动性差、挫折承担力弱、学术公德模糊等问题的人数比例增加现象,这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根植于培养汽车产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是行业背景突出的国家一流专业,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硕士研究生汽车轻量化方向一门特色鲜明的专业选修课。本文探讨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几个重要问题,以该课程教学为例,做好上层设计、细化对接环节、调用教学手段进行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实现课程隐性育人。

1 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思考

1.1 价值引领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近20 年是中国社会产业大变革的时代,当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成为最佳终端应用,汽车产业提出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未来汽车发展方向。车辆工程专业出现与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材料工程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需求[5-6],为应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教育部把车辆工程专业列入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产业在转型、技术在提升,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大学教学内容更新无法适应产业的变化,教学内容落后产业发展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我们的高校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社会走在了我们大学的前面”。

而研究生教育更要体现学科的先进性,教师要实现以德育德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修养,更要有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教学中要实现“文化技术自信”的思政要素培养,需要教师关心时事及学科进展,案例的选取能与时俱进,保持课程的先进性,紧跟时代发展。同时,当前时代最大特征是数字化、信息化,这一特征也反映在教育教学中,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推陈出新,高校教师从自身做起践行“终身学习”,掌握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线上补充教学视频、组织探讨拓展课题、利用实时高效的数据统计功能及时统计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因此,笔者认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更是对教师价值观的唤醒与再塑,对教师的思想层次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研究生课程思政要素的深化

通过现有课程思政文献的研读,在课程思政研究中的价值塑造关键词中常见“工匠精神”“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攻难克艰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技术自信、时不我待的社会责任等。针对研究生思政教育,以上思政元素层次还不够丰富,缺乏结合研究生学业特性的科技哲学与工程哲学的指导,缺乏从特有课程发展角度出发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展现。

研究生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既有传承又含创新、含理论更重应用,知识体系中自然蕴含的思政元素更能激发思想的灵动、给思想予启迪。科学的方法论中包含归纳和演绎的应用、分析与综合的平衡、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等,折射出系统辩证的科学及创新思维,学科中蕴含的大道至简的哲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自由平等的科学世界观(后续统称为科学素养)。这可以促进学生从一门课、一个学科体系的知识及价值发展逐渐形成看待科学、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的观点与思考方法。

1.3 做好思政与课程的无缝对接

“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思政元素强行挂靠,为突出思政而喧宾夺主地讲思政,占用大比例学时讲思政,或生搬硬套地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是学生反感,已受到业界否定。良好的课程思政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思政教育,而是在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充分调用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看似水到渠成,实则巧妙设计,在课程传授过程中带来思想的启迪,思政目标有机融入教学,形成自然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润物无声。

2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实践

2.1 统筹规划建立顶层思政要素映射矩阵

以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的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课程根据各章节内容特点,探寻课程自然蕴含的思政要素,包含“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等,经过统筹建立顶层的课程章节与9 个思政要素的映射矩阵见表1。以“L、M、H”分别表示各章节知识点对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低、中、高支撑度。

表1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

2.2 思政与知识点的对接

在统筹的基础上,思政要素需无缝融入课程知识点,本课程内容经教学改革后以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全线贯穿汽车碰撞法规—实验—仿真理论—车辆碰撞设计与改进—碰撞仿真,课程所有理论在案例找到落脚点,通过案例起到引出、应用、思辨、改进设计的有效串联,案例收尾自然过渡到课程思政要素,给学生以启发,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课程部分知识点中的思政资源与其相对应的思政培养要素如表2 所示。

表2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思政资源融入知识点

以资源1 为例,弱化设计思想的逆行设计反映出工程师团队突破固有思维的创新意识和思想的灵动,但这正是建立在大量分析和观察的基础上,源于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最后的质变取决于前期的量变;悬架、转向系统的统一匹配反映出团队协调合作的重要性;要达到整体碰撞性能要求,一定程度牺牲悬架系统的强度,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平衡;同时,通过达到同一目标的两种设计,也反映出处理事务(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可能都不止一种方法,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要善于转换思考方式和方法。而初期该工况表现较好的车型为两个国外车企的样车,这也对我国汽车产品设计师提出了时代担当的要求。

2.3 课程组织方式正向促进课程思政

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息息相关,有效的课程组织方式也能正向推动课程思政。教师对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终身学习”,结合课程案例教学方法课程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案例教学所需先进的碰撞设计案例视频和自制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学习思考;结合后期项目分组研究,通过平台实现自由分组、多方参与项目评价、过程问题实时网上互动、自动管理等功能。

为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开展分组项目研究,在学期初布置分组研究项目,设计类项目内容由碰撞结构设计、验证、评价与优化内容构成,仿真调试类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进行错误判别、研究可行方法、实现预期目标。过程注重团队协助能力的培养,以小组研究讨论、小组集体汇报、答辩的方式进行。分组项目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切实感知解决科研技术难题的知行合一、久久为功的科学过程,通过解决问题逐步树立技术自信,同时锻炼学生处理团队和个人问题,关心他人,形成团队合力。

2.4 课程实施效果

2022 年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2022 学期课程成绩较2021 有较大提高,课程总评成绩由78.5 分提高到85 分。具体成绩组成见表3。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专注度明显提高,尤其在分组项目研究环节,小组成员前后配合对问题阐述逻辑连贯、层层递进,调试技术路线合理,能够对调试程序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入、细化研究,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法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组与组之间针对项目涉及的一些知识点讨论热烈,学生互学,体现出学生在课外对项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深层次的学习,体现出课程对科学素养、人文情怀、责任担当等思政培养的初步成效。

表3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2022、2021 成绩对比

3 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具有深远意义。建设良好的研究生思政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研究生教师在思想、专业、教学方法上全面思考。本文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以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法治意识等维度建立了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培养要素映射矩阵与知识融入点,通过案例与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实践,促进学生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心系家国,担负起行业发展的相应责任。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汽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