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略探

2023-05-11 14:25杨先梅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思政

杨先梅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 266109)

现代化发轫于西方国家,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而引起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领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1]19。实现现代化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2],反映了人民对“过上好日子”的向往。因此,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世界现象。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基于自身国情,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实践自觉成功开创了一条以人口规模巨大为首要特征、以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以协调发展为保障支撑、以和谐共生为重要特征、以和平发展为责任担当的立体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对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两极分化、物欲膨胀、环境破坏、对外掠夺等结构性矛盾的整体性超越。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原则,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与壮阔前景,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深化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科学概括,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并能为现在与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引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史无前例的系统性、探索性、开创性的事业,需要科学理论在其中发挥能动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其生成逻辑、历史演进、时代价值、构建路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成果数量不断涌现、学科视域持续拓展、研究内容日益深化。但探讨新时代思政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的成果相对匮乏,不利于思政课理论支撑与政治保障作用的发挥。思政课是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关键课程,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这既有利于思政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价值引领、政治导向、精神激励、力量凝聚和关系协调等功能,又有利于思政课实现改革创新、实效提升和价值彰显。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四个认同”的应然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充盈育人空间、凝聚思想共识、营造良好环境、指引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3],需要将其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大教育场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出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和不同凡响的解题能力,以及科学理论卓有成效的实践伟力。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思政课清晰、深厚的理论界说和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符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发展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学生体悟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独特的真理魅力,继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

(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所在

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是人。青年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4],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到哪儿,中国青年就紧跟到哪儿。在历史上,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他们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轫者、见证者、推动者、受益者。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自然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定能为青年大学生指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些内容本身就是思政课对大学生开展使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除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还面临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科技创新升级速度放缓、人口老龄化等内部风险挑战和西方国家激烈竞争、美国种种打压、其他发展中国家重大政策波动等外部风险挑战[5]。这些素材都能极大增强学生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思政课可以及时将广大青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历史、辉煌成就、伟大意义、现实挑战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将其有效转化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6]71的强大教育力量。

(三)讲深讲透讲活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有效渠道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现阶段党和国家最大的奋斗目标,而且是“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中最重要的实践指向[7]。“大思政课”要求在学校课堂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中讲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回归“社会母体”,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正是开展“大思政课”建设重要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当前有关宣传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讲话、研究报告、书籍报刊、视频讲座不断涌现,思政课可将其中高质量成果作为学生阅读文献,以夯实学理之基,做到讲深现实问题背后的本质。中国式现代化还蕴含中国高铁、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倡议等鲜活案例,思政课可通过挖掘、选取合适的现实素材来构建教学案例库,大力推动现实素材向课程资源转化,让教学在联系实践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血有肉。此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建构注重在研究内容上加大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在话语表达上进行青年化阐释、在传播方式上持续提升分众化与精准化水平,这些探索都有利于讲活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教学,需要以此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六个讲清楚”上精准发力,实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8]17的教学目标,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片空中的“叶子”成功变为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的一粒“种子”。

(一)以政治的高度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如何彰显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仰

思政课要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使命和行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的战略擘画、百年探索、持续接力如何彰显党的初心使命,让学生理解坚守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根本主旨,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砥砺意志品质、坚定政治信仰。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心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个“国之大者”,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仅用几十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并用实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真实表达其初心使命,从而引导学生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重视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自觉消除政治观念淡漠、政治信仰迷茫的错误倾向,不断夯实信仰之基和补足精神之钙。

(二)以历史的厚度讲清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创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思政课要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事业的百年历程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现代化之路的不懈探索关系的基础上,向学生厘清党领导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光辉历程和发展阶段,讲清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启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才能成功创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历史坚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历史”的深刻道理。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始终秉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力量,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我国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以自我革命加强自身锤炼来成功应对国内外种种风险挑战,其领导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压舱石”“定盘星”。通过讲授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从而坚信中国共产党有底气、有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学生运用“大历史观”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以理论的深度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守正创新

思政课要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关系的基础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最新成果的生成逻辑以及为何能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并确保其行得稳、走得远、建得好,教育学生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提升运用理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得到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理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观点的传承创新,以增强学生创新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四)以实践的强度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引下的伟大成就和壮阔前景,教育引导学生勇担青春使命

思政课要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规划、推进体系及建设能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如何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阶段性的伟大成就的,要善于用辉煌成就鼓舞学生斗志,激励学生自觉强化历史主动精神,争创新时代新辉煌。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天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科技强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陆海天网互联互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走和平发展道路、接续奋斗解决挑战十个维度的壮阔前景[9],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强大的指导功能,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五)以对比的力度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特色与显著优势,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思政课要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的拉美模式的共同特征与个性差异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共享共建共赢的世界观、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观、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等独特内容,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缺陷的正面回应,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平视世界。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立足本国国情,以强烈的自主意识与主体性闯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克服了拉美现代化模式的外铄性与依附性;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开放性现代化克服了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封闭性与僵化性;以人的现代化为本质的全面现代化克服资本逻辑统治下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片面性、工具性,从而让学生在中外鲜明对比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六)以世界的广度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意义与国际视野,教育引导学生坚持胸怀天下

思政课要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关系的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充分吸取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经验、西方现代化的失败教训,以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为现实依据,能够直视人类文明发展中遭遇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世界大格局,运用直观可视的数据图表与真实的案例故事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远影响,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神话,成功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唯一模式还原为之一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走上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和新选择;对于现代化的先发国家深入反思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局限性、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同时它还丰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解释模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现代化理论支撑,以此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人类情怀,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将理论讲得让学生口服心服、入脑入心,进而能外化为良好行为的一种动态的渐进式过程,而不是一种单一、静态的机械性行为。思政课需要在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目标与核心要求的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发力,经历“明理—共情—笃信—力行”阶段的跃升,不断增强融入的科学性、有效性,最终实现理论由他律遵循走向自觉践行。

(一)优化课程衔接,深化理论认知

理论认知是指学生要学会弄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等内容,在深学细悟中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理论。“知”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础目标、基础环节。在融入的认知阶段,为了避免出现重复施教的现象和单兵作战的问题,高校思政课需要采用分层讲授和分众教学的方式,通过厘定各门思政课的知识基点和课程侧重点,统筹本硕博思政课的课程特点,构建内在协同、螺旋上升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推动学生形成客观准确的理性认知。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应从学理维度阐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升华,助力学生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规律性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侧重从历史维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史国情教育及系统创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进程的解读,让学生从恢弘历史中体会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从价值观维度,引领学生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青年学生的时代机遇与使命任务,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学好专业本领,坚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讲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10],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厚植自身成长底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实践维度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势与政策”课程从专题维度系统讲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要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从方法论维度让学生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路径,让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从世界维度,通过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的世界意义、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正确研判新时代全球性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重视学生参与,增强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指学生在知道的基础上,把认知上升成积极评价、美好情感,能在感情上积极主动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并对其产生热爱之情和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情”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触动学生内心,才能实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宏大主题,要想在教学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弦,需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多方进行发力。首先,以师生协同的“双主体”激发学生的共情性。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要用坚定信仰、扎实学识、宽广视野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讲深讲活讲透,把理论讲进学生心坎里;同时通过主动设问、巧设悬疑、小组活动、积分奖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内生动力,在师生、生生的多次思想火花碰撞中,让学生对理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以鲜活解渴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可感知性。思政课要注重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大主题”转化为学生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如一部手机全部搞定、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等,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学生个体发展、个体命运的关联,让“高大上”的理论生活化、具象化。同时思政课还可通过理论与专业的“隔空互动”解决教学同质化倾向。思政课需要依据学生不同专业类别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引下的学科发展史、学科前沿知识、学科故事引入教学,让学生清晰意识到自身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巨大助力,让深刻的理论能说专业话、富有专业情。第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理论的可接受性。平视一代的“00后”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的一代,思政课要针对这一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情调研、创新教学工具、探索混合式改革,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精准化、教学手段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多样化,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更有时代感和亲和力。同时思政课要运用有效的话语表达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话语力,要通过政治话语的讲准、学术话语的讲深讲透和生活话语、网络语言的讲活间的融通转化来优化话语解释力、渗透力、感染力和引领力[11],不断消除学生与理论间的心理与情感隔阂,让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共鸣、能共情。

(三)坚持破立并举,促进意志内化

意志内化是指学生能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把认同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与自己已有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能主动接受、遵守这些政治观点与道德要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行为依据。“意”是思政课教学的深化阶段,是学生形成固定思想观念的阶段。党的创新理论在教学传播中会遇到各种诘问和辩难,思政课教学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并善于在深入研究解答各种问题中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才能让学生拥有强大的政治定力,不易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首先,澄清思想疑点,形成正确价值认同。作为启迪思想、触及心灵的课程,思政课需要解答学生思想困惑、破除学生认知误区。思政课教学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生群体产生的“新技术新业态会导致失业吗”“只想过佛系人生可以吗”等思想困惑入手,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是要彻底否定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原则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提出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引领全世界”等认知误区着手,注重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历史上的青年担当、新时代青年的显著优势与发展方向,以宽广视野、更高站位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的认识,在学生侧和教师供给侧的高度契合中,让学生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其次,讲清突出短板,激发学生责任意识。思政课中讲成绩与找短板两者并不矛盾,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找寻短板,并教育引导学生锤炼过硬本领,勇挑时代重担,这本身就是思政课的成绩所在。思政课教学要给学生讲清作为赶超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社会政治稳定、领导力量先进、受益群众广泛等独特优势,又有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治理较滞后等突出的短板,勉励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瓶颈作为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奋斗方向,勇于向“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发起挑战,努力做堪当中国式现代化重任的时代新人。第三,廓清错误思潮,捍卫党的创新理论。思政课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8]19,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擂台比试”中彰显其硬核力量。当前,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如主张“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西方中心主义、主张躺平与享乐的泛娱乐主义、妄图消解历史自信的历史虚无主义等,纷纷利用学生的思想困顿,实施精准的内容供给,企图让学生用质疑、戏谑和否定的态度对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此,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廓清错误思潮的理论本质、政治意图和巨大危害,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激烈交锋中阐释、捍卫、弘扬、发展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

(四)开展实践教学,激发使命践行

使命践行指学生把内化的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能直面挑战、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真正将理论学习外化于行。“行”才是思政课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因此思政课要注重实践赋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体悟中认知认同课堂所讲道理,把思政道理上升为内心的坚定信念、实践的勇毅前行。首先,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思政课可通过对“当代青年参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信心与迷茫”问题的辩论、演讲、讨论、小组展示等课堂实践教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情景剧大赛、微视频拍摄、校史资源挖掘与整理等校园实践教学和对党史馆与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考察、乡村基层一线的调研等社会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入理解,积极将自身发展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中。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教师可利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中国网络展览馆”等官网上的数字资源,创设实景体验场景,带领学生沉浸式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投身伟大实践的热情。教师还可利用各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在指尖随时随地进行理论学习,如推荐学生聆听《闪耀东方(第三季)》中专家学者解读中国式现代理论的演讲,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参与有关国家发展的讨论与活动,让学生能立足专业知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思政课还可通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投身返乡创业等,引导他们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社会,用奋发有为谱写青春乐章。如青岛农业大学思政课教师与艺术学院教师合作,暑假带领学生承担临沂市莒南镇大型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公共文化书屋与特色农产品品牌设计等工作,让学生努力利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现代化。

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学识丰富、思维活跃,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作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教学中,用党的创新理论润泽青年大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为培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奠定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基础。当前在融入过程中,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如如何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还缺乏卓有成效的系统做法;如何立足学生学科专业建构专业定制式融入模式,让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形成有效促进等。这都需要思政课教师继续在教学过程中多做创造性工作和多样化探索,让理论更贴近学生,让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产业革新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