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2023-05-11 17:49马晋荣
山西林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褐马鸡白皮松重点保护

马晋荣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1000)

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 年成立,位于吕梁山区、黄河中游东岸吉县境内,总面积16 325.47hm2,其中核心区面积9 008.03hm2、缓冲区面积3 133.73hm2、实验区面积4 183.71hm2,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占到保护区总面积的74.40%。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白皮松、侧柏及阔叶混交林为特色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褐马鸡、原麝、华北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在区位重要性、保护类型典型性、保护对象稀有性、保护区域生态脆弱性、物种多样性、科学研究重要性、人文历史不可复制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1 区位重要性

该保护区地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黄河重点生态区”,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区域,在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山西省森林覆盖率最高和黄河东岸距离黄河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及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该保护区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对于山西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功能稳定、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区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高,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属于土壤保持极为重要区域。同时,该保护区被列入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我国生物多样保护的重点区域。

2 保护类型典型性

典型性是衡量自然保护区所处生物地理区域自然生态状况的指标。在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上,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将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部分,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无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地带。该保护区正处在这一交界线,是我国东西物种交流和南北物种交汇的重要区域,区内白皮松、侧柏及落叶阔叶林多种类型混交林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植物资源多样性,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典型性。从森林群落景观看,保护区内侧柏——白皮松针叶混交林、白皮松——侧柏——辽东栎针阔混交林、辽东栎——鹅耳枥——元宝枫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广泛分布且彼此镶嵌,表现出了极为鲜明的南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物种交汇的特点。此外,该保护区还生存着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例如华北豹、褐马鸡、金雕、黑鹳、原麝等,尤其是褐马鸡处于其吕梁山种群分布区的最南侧。该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多样、植被类型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在山西省及华北地区都具有典型性。

3 保护对象稀有性

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的栖息环境,为诸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生存提供了助力。在野生植物方面,保护区现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 种,分别为野大豆、紫点杓兰、山西杓兰、杜鹃兰、水曲柳、翅果油树;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主要有文冠果、漆树、细裂枫、脱皮榆、锦带花、党参等;保护区高庙和龙王庙沟等地分布有珍稀白皮松等古树群落,在整个白皮松分布区域十分罕见,保护价值极高。在野生动物方面,保护区现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 种,分别是华北豹、褐马鸡、原麝、黑鹳、金雕、林麝、草原雕、乌雕、豺、猎隼、黄胸鹀;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 种,主要有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红脚隼、红隼、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赤狐等;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92 种,主要有猪獾、狍、苍鹭、池鹭、金眶鸻、鹮嘴鹬、星头啄木鸟、楔尾伯劳、四声杜鹃、红翅旋壁雀等。各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数为138种,占该保护区全部动物物种总数的58.97%。

4 保护区域生态脆弱性

该保护区所在区域属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松散,地形破碎,土壤抗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亟需加强保护与治理。尤其是当地年降水量较低、气候较为干旱、地表径流较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给当地人类及野生动植物生存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应加强区域内重要森林资源保护,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这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5 物种多样性

5.1 遗传多样性

该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尤其是野大豆、翅果油树、水曲柳、甘草、紫点杓兰、山西杓兰等重点保护物种,丰富了当地的种质资源库,对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2 物种多样性

该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区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高等野生植物98 科423 属794 种,包括蕨类23 种,隶属于8 科13 属;裸子植物6 种,隶属于2 科5 属;被子植物765 种,隶属于88科405 属,其中单子叶植物11 科65 属111 种,双子叶植物77 科340 属654 种;木本植物160 种,其余为草本及攀缘植物。在整个植物区系,种类最多的前10科依次为菊科、蔷薇科、豆科、禾本科、毛茛科、百合科、唇形科、十字花科、伞形科和忍冬科,这说明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北特征,许多华北区系植物如白桦、五角枫、油松、白皮松、侧柏等,在保护区广泛分布,且绝大部分是区内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该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8 目71 科234 种,其中两栖纲1 目3 科6 种;爬行纲3 目5 科11 种;鸟纲17 目48 科180 种;哺乳纲6 目14 科36 种;鱼纲1 目1 科1 种。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生境有森林、灌丛灌草丛、人类居住区3 个生境类型,从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可以看出,所有物种与森林生境密切相关。该保护区是褐马鸡在吕梁山脉活动的最南端,也是整个吕梁山褐马鸡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褐马鸡生存提供了栖息环境。该保护区所在区域,也是原麝在山西较集中分布地区之一,在原麝保护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 科学研究重要性

该保护区处于针阔叶混交林———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类型在黄土高原较为典型。以油松、辽东栎、白皮松等各类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保护区通过开展长期的科研监测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开展野外工作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实施掌握昆虫、两栖爬行类、鸟类、兽类以及植物资源的本底情况,摸清珍稀物种时空分布及种群动态,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完善和提高保护区管护能力与水平。要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探索野生动植物生命规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宣传教育提供基础资料。

7 人文历史不可复制性

该保护区位于临汾市吉县境内,西面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克难坡等文物和古迹,使保护区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人祖山因人祖文化得名,人祖庙是我国最早供奉伏羲女娲的地方,传奇故事渊源流长,有着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此外,还有抗日战争遗迹以及抗日烈士陵园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该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对开发该区特有的人文资源、发挥特有的人文历史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褐马鸡白皮松重点保护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东方宝石——褐马鸡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褐马鸡人工饲养注意事项※
连城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白皮松及其繁育技术
重点保护
褐马鸡
白皮松嫁接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