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河流域枣疯病防控技术探讨

2023-05-11 17:49梁丽珺
山西林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疯病叶蝉枣园

梁丽珺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枣树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经济林树种,全省种植面积约21.40 万hm2,其中黄河沿岸区域种植面积约18.20 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吕梁、临汾市的保德、河曲、永和、石楼、柳林、临县、兴县等县(区)。近年来,枣疯病在黄河沿岸发生严重并呈蔓延趋势,对枣产业发展造成影响。本文在对黄河流域枣疯病发生情况调查基础上,分析其危害现状、蔓延原因、研究进展,提出防控对策和建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枣疯病及危害性

1.1 枣疯病病原物和寄主

枣疯病是枣树毁灭性病害,发病枣树被称为“疯枣树”或“公枣树”。该病主要为害枣树和酸枣树,是一种类菌质体侵染树木后引起的传染性、毁灭性病害。病原菌属原核生物类、柔膜菌纲、植原体属,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1.2 枣疯病表现症状

枣树染病后,叶片黄化、变小;花器返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芽不能正常萌发,枝叶丛生;果实畸形、变质。侵染初期的枣树表现症状为花器返祖,花梗变长,之后,萼片花瓣变为小叶,抽生出节间很短的枝条。之后,部分枝条叶片黄化、小叶成为丛枝,后期丛枝数量增加、丛枝上叶绿色变淡变脆(秋后疯枝枣叶干枯不落)。病枝仍能结果,但量少品质差,汁少味淡,不堪食用,后期不能产枣,严重时会扩散至全株疯枝,根部病变主根萌出发病的不定芽,3 年~4 年后会整株死亡。

1.3 枣疯病传播途径

1.3.1 嫁接传播

枣树嫁接繁殖的接穗带有病原、砧木本身又容易感病,嫁接后的枣树会发病,而且病原通过韧皮部筛管运转传播引起丛枝。该病有潜伏期,在潜伏期内不会有发病症状,发病期随管理措施、嫁接时期、土壤条件、枣品种不同而不同。

1.3.2 分根繁殖传播

染病枣树的根系中也含有病原物,带病根系生出的根蘖苗长成的枣树会感染枣疯病,通过分根繁殖培育的枣树也会进一步传播病害。该病有潜伏期。

1.3.3 媒介昆虫传播

传播枣疯病的媒介昆虫,有中华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端沟菱纹叶蝉、小叶蝉等。这些昆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将感病苗木中的病原物传至健康树木,有枣、柏、农作物等多种植物、作物寄主,多以卵在枣枝表皮下越冬,部分在柏树上以成虫越冬。这类昆虫个体小,群体多,一年中发生代数也多,可造成枣疯病快速传播。

2 枣疯病在黄河流域危害现状

枣疯病在黄河流域沿岸许多地方危害并有扩散蔓延趋势。黄河沿岸的永和、石楼、兴县、临县、柳林等县部分乡镇枣疯病危害严重,尤以永和县为重,枣疯病分布面积占全县枣树面积的30%以上,地埂边酸枣树亦被感染。据2021 年实地调查,打石腰乡、南庄乡枣疯病危害严重,发病率达到75%以上,个别地段发病率在82%以上;石楼县发生病害的枣树约有6万株,分布面积占全县枣树的20%以上;柳林县发病枣树有3.80 万株,临县、兴县的10 多个乡镇数千株枣树都有不同程度发病(部分疯病树已清除)。晋中、太原市部分县区也出现枣疯病株,全省枣疯病危害较重面积约2 400hm2,4 万余株枣树不同程度染病。

3 枣疯病蔓延危害原因分析

3.1 病原因素

枣疯病分布较广,受病原物植原体自身特点所限,在全球范围内还未研发出有效且可以根除的治疗方法。有专家学者对组培条件下枣疯病的治疗康复药进行过筛选研究,对带病原的接穗等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进行过研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用于大面积防治的农药产品。永和县运用河北农业大学研制的“祛疯灵”进行防治,轻病树病情有一定改善,连年施药仅可暂时控制和缓解发病程度,但不能完全根除,对中重度发病枣树效果甚微。而媒介昆虫叶蝉个体小,发生代数多,寄主多,胃毒性、触杀性杀虫剂对叶蝉防治效果不理想,效果较好的内吸性药剂也不能完全消灭叶蝉而杜绝病原传播。

3.2 管理因素

枣疯病发病情况与枣树的管理水平、枣园土壤状况等有关。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立地条件差的发病重。沿黄河一带多为山地枣园,干旱缺水、土壤肥力低,枣品种品质不高。平缓地大多树体高,树龄长,种植密度大。再加之受市场影响,大量林农外出务工,劳动力和管理技术缺乏造成许多枣园撂荒失管,不能及时防治。有些区域周边栽植的柏树对媒介昆虫繁殖十分有利,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枣疯病蔓延。

3.3 气候因素

受气候变暖影响,很多年不常发生的病虫害种类种群增加,尤其是蚜虫、叶蝉类等刺吸式口器昆虫种群增长,危害加重,为枣疯病蔓延创造了条件。

4 枣疯病综合防控对策

4.1 实施区域性联防联控

枣产区要加大以枣病虫害防控为主的综合管理投入,全面开展系统治理。实施黄河沿岸枣疯病联防联治,保护红枣原生区的种植资源,防止进一步蔓延。加强科普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枣疯病危害性和防治技术,提高枣农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指导及早防控。通过建立红枣产业基地、促进初深加工企业发展等措施,推行长效机制,以经营规模化带动红枣田间管理升级,以加工系列化带动红枣多元开发,以销售网络化带动红枣快销增效,把红枣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4.2 加强病情监测调查和研究

加强枣疯病监测调查,监测叶蝉类昆虫发生动态,及时掌握其发生情况、分布变化等信息,适时发布预报信息,指导枣农积极防控。支持开展枣疯病防治和抗病育种等技术研究攻关,筛选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选育出抗病强、性状优良的植株品种,从根本上降低枣疯病发生风险。支持对植原体病害深入研究防治药剂的开发,产学研结合,筛选或研制能有效杀灭植原体的高效环保药剂。

4.3 制定好预防控制措施

一是苗木繁育避免采用根蘖苗就地繁殖,要选择抗病品种或无病母株做砧木和接穗,在繁殖前用PCR 技术大批量对接穗进行分子检测,确保无毒后再繁殖;二是辅以有机肥、镁锰铁钙肥等增强树势,合理修剪,尤其是对有发病苗头的枣树及时修剪疯枝,避免和减缓病原物再传播,提高光合作用;三是避免在枣园附近栽植柏类等易于叶蝉越冬树木。

4.4 采取科学方法控制蔓延

4.4.1 采取对应措施实施防治

对初期被传染、疯枝少的树,按照“疯小枝去大枝”的原则,把疯枝及时去除。对发病较重的枣树植株和发病酸枣树全株铲除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源。对发病轻的、需重点保留的古树以及疑似初发病株,施用药剂进行防治。时机选择在早春树液流动前、秋季树液回流根部前,用兽用四环素、土霉素或祛疯灵等药剂进行打孔注药、输液滴注或灌根。

4.4.2 适时防治叶蝉等媒介昆虫,彻底去除零星病树

枣树生长期特别是萌芽期,对枣树和周边松柏树喷施10%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或悬挂黄色粘板减少叶蝉种群密度。

无病枣产区或设施枣园,发现零星发病的枣树,要及时拔除并将全株带离枣园销毁,彻底铲除病源。

猜你喜欢
疯病叶蝉枣园
河北省酸枣枣疯病发病现状调查
枣疯病的发生及预防治疗措施
枣疯病严重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叶蝉预防早 来年葡萄生长好
曲阳县枣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基于COI基因序列片段的柔突叶蝉属部分近缘种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
中国额垠叶蝉属的形态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