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2023-05-11 20:51梁文娟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羊舍细菌性羔羊

梁文娟

(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泾川 744300)

羊细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多由细菌性病原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等。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羔羊及成年羊均可发生。羊患病后会出现肠音增强、腹泻、消化不良、粪便带血、脱水等症状,患病后期会引发全身症状,如瘤胃胀气、前胃迟缓、菌血症等,该病会导致羊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止生长。诱发羊细菌性腹泻的原因较多,如饲养管理不善、受到应激刺激、感染寄生虫以及外部气候发生变化等,都会引起羊细菌性腹泻。为了提升养殖效益,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羊细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1 羊细菌性腹泻病因

1.1 饲养管理不善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采取的养殖管理措施不够规范。一些羊舍依然采用平养方式,羊进食、睡觉、饮水等都在地面上进行,增加了羊接触羊粪以及各种污物的概率,更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性腹泻。个别羊舍地面比较潮湿,空气流通性差,更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寄生虫等,增加羊患病的概率。在饲喂管理方面,缺乏对饲料的重视。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省养殖成本,不仅长期饲喂单一饲料,还会饲喂一些发霉、劣质或者受污染的饲料,最终导致羊出现细菌性腹泻[1]。除此之外,羊舍内部温度控制不严,没有结合外界实际温度变化,忽略羊舍的保温、降温工作,易增加羊的应激反应,降低羊的免疫力,引起羊肠道菌群紊乱,造成细菌性腹泻。新生羔羊在出生后没有及时吃上初乳,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细菌,引发细菌性腹泻疾病。

1.2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诱发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细菌包括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等。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如果羊舍不注意卫生清洁,日常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易滋生大量上述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接触、空气气溶胶等进行传播,进入羊的消化系统,刺激羊的胃肠道黏膜,抑制羊胃酸分泌,影响羊的消化与吸收功能,最终引起细菌性腹泻疾病。

1.3 寄生虫寄生感染

在羊养殖过程中,如果感染球虫、线虫、肝片吸虫,或者被长角血蜱虫叮咬,除了会削弱羊的免疫力外,还会导致羊间接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细菌性腹泻。

1.4 气候变化影响

外界温度的变化会使羊出现应激反应。尤其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气温变化较大,一旦羊舍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就易导致羊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菌感染的概率,引发羊细菌性腹泻。

2 发病机理

羊患细菌性腹泻病后,在细菌的刺激下,小肠运动增强,肠液分泌量增加,最终引起腹泻。细菌刺激羊的小肠,还会造成肠道功能性吸收障碍,导致无法充分吸收营养[2]。相较于成年羊,羔羊更易出现细菌性腹泻,因为羔羊的胃肠道黏膜没有发育完全,胃酸分泌不足,食物在腹中停留时间比较长,大量未消化的食糜会产生一些气体以及中间产物,加强对肠道的刺激,继而引发腹泻。在食糜中,H+浓度不断降低,将会导致病原细菌快速增殖,进一步加重羊细菌性腹泻症状。

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羊萎靡不振,活动意愿下降,经常低头、弓背,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羊开始出现腹泻症状,排出的粪便越来越稀,呈水样,颜色为黄白色、灰白色等,并伴有明显的恶臭味。随着感染症状加重,羊的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到41 ℃。羊还会表现出腹痛症状,不断扭头望腹,腹痛先急后重,伴有肛门失禁情况,不断努责但没有粪便排出,尿量较少,颜色呈红色。进入发病后期,羊的眼窝深陷,食欲废绝,被毛粗乱,心率加快,身体颤抖,最终因为身体衰竭而亡。从整体来看,羊细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症状类型。

3.1 轻度腹泻型

患病羊精神沉郁,排出的粪便比较稀软,颜色为黄绿色或黄白色,伴有明显的酸臭味,尾巴根部常常伴有粪便的残留。羊在排便时,伴有轻微的腹痛。羊的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影响不大,精神状态正常。该类型症状常见于羊细菌性腹泻早期,如果及时治疗,一般见效较快,短时间内羊能恢复健康。

3.2 肠炎脱水型

患病羊排便呈稀水样,粪便颜色为黄绿色或黄白色,恶臭味明显,还可以发现有絮状物。羊的精神状态欠佳,身体脱水严重,食欲废绝且腹部疼痛明显,经常卧地不起[3]。该类型症状常见于羊细菌性腹泻疾病中晚期,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死亡率较高。一些羔羊在经过治疗后,恢复时间较长,且会对后续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3 神经型

该类型症状常见于羔羊。一些羔羊在患细菌性腹泻疾病后,会表现出一些神经性症状。该类型症状没有明显征兆,羊突然发病。发病时羊走路不稳,精神沉郁,后续失去走路能力,腹胀,腹痛,身体不受控制地震颤,口吐白沫。该类型症状病程较短,1~2 d羔羊就会死亡。死亡时四肢呈划船状。

4 诊断方法

4.1 病理剖检

羊腹膜出血现象明显,表面分布有出血点。出点血大小不一,小的类似米粒,大的类似黄豆。在羊胸腔、腹腔内发现有积液。羊心脏内外膜也有出血分布。羊全身淋巴结剖面有类似大理石状的花纹。羊的肝脏肿大,质地较脆,轻触破碎。肝脏颜色为红褐色,表面分布有出血点,羊的幽门肿胀明显,肠道黏膜充血严重,同时伴有肠道出血情况。羊的十二指肠肠壁变薄,近乎透明。肠道内有大量肠液,残留一些未消化的乳块[4]。羊的大肠病变不明显,但内部积聚有一些陈旧性血液。羊的肾脏包膜剥离困难,质地柔软。羊的脾脏出血严重,边缘钝厚,分布有一些出血性病灶。

4.2 常规诊断方法

羊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各种细菌感染所致,诊断时可以参考养殖场实际管理情况,明确具体的发病原因,了解病羊症状表现。虽然羊感染不同的细菌都会表现出一些腹泻症状,但也有一定差异。比如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腹泻,病程一般较长,羊最终会因身体脱水死亡。如果羊粪便带血或者呈黑褐色,一般是魏氏梭菌感染,且在发病2~3 d死亡。羊感染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疾病,短时间内体温会迅速升高,且羊腹泻比较严重,粪便中带有血丝以及大量黏液。同时羊的脾脏肿大明显,触诊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4.3 实验室诊断方法

针对羊细菌性腹泻的诊断,还可以采用一些实验室检测技术。相较于常规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准确辨别羊感染的细菌类型,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如可以对细菌进行培养,然后再进行染色处理,最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培养菌落的具体形态特征等,做好羊腹泻疾病的诊断。还可以采用PCR技术进行诊断[5]。采集病死羊的病料作为检测样本,比如羊粪、肠道组织等含有大量细菌,可以将其作为样本送往实验室应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凝胶电泳分析,完成细菌片段扩增,同时与阳性进行对照,如果与预期结果吻合,就可确诊病原菌。

5 治疗方法

治疗时应减少羊的喂食量,一般给予少量优质干草,同时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5~10 g食盐。如果羊伴有消化不良情况,可以灌服30~40 g反刍健胃生命肽,1次/d,连用3~6 d,从而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若是饲喂发霉饲料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在止泻前要内服清理胃肠及帮助消化的药物,1次/d。如果是症状严重的顽固性腹泻,可采用泻痢e族0.2 mL/kg体重进行治疗,可以口服,也可注射给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0.26~0.36 g土霉素+0.25~0.4 g胃蛋白酶进行灌服治疗,用药2~3次/d,可以改善羊的胃肠道功能,止泻效果显著。

在用药基础上,为了避免羊继发感染肺炎,采用青霉素20万~30万IU+链霉素25万~30万IU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为了防止羊因为腹泻脱水引起酸中毒,可以采用500~80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10~15 mL 2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0 mL维生素C静脉注射,1次/d,连用2~3 d,对羊细菌性腹泻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在治疗后期,为了提高羊的食欲,改善羊的胃肠道功能,还可以选择3~5 g乳酸+15~25 g鱼石脂+100~200 mL水,混合调匀给羊灌服,每次5~10 mL,2~3次/d,还可以喂服羊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5~10 g碱式硝酸铋、50~100 g白陶土、10~20 g活性炭等,上述药物可以保护羊的肠道黏膜。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扩大羊的活动面积,可以在羊舍外采用钢丝网隔离出比羊舍面积大3倍左右的场地作为羊的活动场所,避免羊睡觉、饮水、饲喂在同一个场地,减少羊和粪便、污物的接触,降低细菌感染的概率。在饲喂方面,注意精料与粗料的合理搭配,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降低羊肠胃消化负担,提升羊肠胃消化功能,增强羊的免疫力。加强羊舍的保暖与通风,保持羊舍整洁干燥,避免大量细菌滋生与传播。针对新生羔羊,及时饲喂初乳,提升其免疫力。

6.2 注意羊舍卫生

定期清扫羊舍粪便,将粪便堆肥进行高温发酵,清除粪便中的虫卵与细菌,用于肥料回收利用。日常做好羊舍消毒。在消毒时,可以先用1%~2%火碱溶液喷洒羊舍外围,做好地面的卫生消毒。羊舍内部可以用10%百毒杀按1∶200的比例进行喷洒消毒,喷洒时注意粪沟、墙壁缝隙等死角处,重点喷洒,杀灭残余寄生虫以及细菌,提升消毒效果。

6.3 加强寄生虫防治

定期对羊进行药浴,还可以采用贝尼尔(血虫净)药物进行驱虫,用药量为7~8 mL/kg体重,并采用生理盐水配成7%水溶液,然后进行肌肉注射治疗,1次/d,连用3~5 d,可以起到良好的驱虫效果。

6.4 控制好羊舍温度

注意外部气候变化,在气温降低时做好羊舍保暖工作,在气温升高时做好羊舍降温工作,确保羊舍温度保持在26 ℃左右,降低羊细菌性腹泻的发生概率。

6.5 坚持自繁自养

鼓励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自繁自养。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对外引种时需要做好调查工作,避免从羊细菌性腹泻疾病较为流行的地区引种。引种后先隔离饲养至少1个月,确保不存在疫病后,再进行混群饲养。

7 结语

细菌性腹泻是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相较于成年羊,羔羊更易患病,且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对羊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了解细菌性腹泻的病因,分析细菌性腹泻的致病机理,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还应加强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降低细菌性腹泻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羊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羊舍细菌性羔羊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阿尔梅勒羊舍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清水县不同羊舍环境质量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