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肤性结节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3-05-11 20:51王丽娜俞怀林吕彩红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结节病牛舍病牛

王丽娜,郑 强,俞怀林,吕彩红,蒋 娜,何 健

(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泾川 744300)

牛皮肤结节病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相比,整体死亡率较低,但犊牛死亡率相对较高,一般在40%~75%。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还会导致牛的皮肤出现永久性损伤,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比如会导致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等,对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有必要加强对牛皮肤性结节病的诊断与治疗,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概率,保障牛养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1 病原学

牛皮肤性结节病俗称“牛疙瘩皮肤病”,这种疾病的病原是牛皮肤性结节病毒(LSDV)。LSDV是一种痘病毒,形状比较多变,常见的病毒形状包括砖块状、短管状,病毒大小为(280~290)nm×(250~265)nm。LSD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囊膜。牛的皮肤表层以及真皮层是LSDV寄生的主要部位,它还可以存在于牛的精液、鼻腔分泌物以及肌肉中,在皮肤结节伤口结痂部位,也存在大量的病毒粒子。LSDV适宜在低温条件下生存,对高温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在65 ℃条件下只能存活30 min。但在-80 ℃环境下,存活时间可长达10年。它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弱,常规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这种病毒[1]。其对氯仿、20%的乙醚、1%的福尔马林溶液等消毒剂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短时间内被灭杀。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传染源

患病牛、带毒牛、治愈牛是牛皮肤性结节病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牛的分泌物、皮肤碎屑等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导致该疾病迅速传播。LSDV的潜伏期较长,一般长达1个月左右,此时带毒牛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依然能够传播病毒。患有皮肤性结节病的牛即使被治愈,体内依然长期携带LSDV,如果不注意加强隔离防护,将会成为新的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牛皮肤性结节病的传播途径有两大类。一是水平传播,在自然条件下,水平传播是通过蚊虫叮咬、寄生虫寄生进行传播;患病牛与健康牛直接接触或接触了患病牛的皮肤碎屑、排泄物、体液等,也会造成牛皮肤性结节病的传播[2];此外,患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饲料、水源以及养殖器具等会造成间接传播。二是垂直传播,LSDV可以存在于牛的精液中,通过交配进行传播;母牛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2.3 易感动物

牛皮肤性结节病会感染不同品种、日龄的牛,在自然感染条件下,不会感染其他动物,其中奶牛对牛皮肤性结节病具有较强的易感性,长期劳役的耕牛也有较强的易感性。虽然在人工接种的情况下,牛皮肤性结节病也会感染山牛、绵牛、长颈鹿等动物,但大部分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整体致死率相对较低。

2.4 流行特点

牛皮肤性结节病流行于吸血昆虫较为活跃的季节(6—9月)。在其他季节也会出现牛皮肤性结节病,尤其在高温多雨时节天气闷热潮湿,再加上牛舍拥挤,卫生条件不佳,很容易导致牛皮肤性结节病流行。

3 症状表现

牛患病后,早期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能够达到41 ℃,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活动意愿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的眼部会出现结膜炎病变并流出一些炎性分泌物。后续病变会蔓延至牛的口腔、鼻腔等,此时牛的口腔、鼻腔黏膜发生溃疡,溃疡引起的疼痛会让牛烦躁不安,牛的鼻腔、口腔也会分泌大量的液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变将会很快遍布牛的全身,此时牛的皮肤表面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即皮肤结节。

牛皮肤性结节病对牛的生产性能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牛食欲减退、废绝,体重在短期内下降明显。同时还会影响母牛正常妊娠、生育,严重时会导致母牛流产或者产死胎。公牛在患牛皮肤性结节病后,生育能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如会患睾丸炎,睾丸萎缩、不育等。此外,牛皮肤性结节病还会严重削弱牛的免疫力,导致牛继发其他疾病。尤其是针对一些年老、体弱的牛,很容易继发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增加牛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4 病理剖检

通过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牛身体较为消瘦,体表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皮肤结节。在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殖道等区域病变明显。这些病变通常是从体表开始入侵,造成血性浸润。其中病牛呼吸道明显水肿,呼吸道黏膜充血严重,内部有大量黏液。病牛肺脏、肝脏等脏器肿大比较明显,其中在肺脏表面分布有少量的出血点。病牛的心脏出现了窦性病变,整体肿大明显。病牛的胆囊肿大明显,一般是正常胆囊2~3倍大小。同时伴有出血现象[3]。剖检病牛的胃部,可以发现胃黏膜存在出血现象。病牛有皮肤表皮增生现象,皮肤结节部位存在明显的溃疡,有的溃疡已经结痂。

5 诊断方法

5.1 常规诊断

牛皮肤性结节病常规诊断主要是根据牛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等进行初步诊断,同时还需要考虑养殖场实际情况,比如养殖场卫生条件是否良好,吸血昆虫数量是否较多等,结合病理剖检以及一些典型症状表现进行诊断,比如患病牛体表会有很多小疙瘩,且在牛的四肢、头部、颈部以及生殖器等区域也会有典型的结节性病变,结合上述情况可以对牛是否患有牛皮肤性结节病进行初步诊断。

5.2 鉴别诊断

牛皮肤性结节病的症状与牛疱疹性乳头炎、牛伪结核棒状杆菌性皮肤病等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实际诊断时,应注意做好鉴别诊断分析。其中对牛疱疹性乳头炎来说,发病对象以初次产犊的母牛为主,症状表现位置在牛的乳头区域,病牛乳头表面的皮肤会明显肿胀,表面还会出现一些深层炎性溃疡,随着时间的推移,溃疡也会结痂。但该疾病在其他区域不会出现明显的病变情况,并且这种疾病持续时间不长,一般3周左右可以自愈。这与牛皮肤性结节病有很大的区别。对牛伪结核棒状杆菌性皮肤病来说,发病初期症状与牛结节性皮肤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症状表现也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二者早期都会出现皮肤丘疹,但牛伪结核棒状杆菌性皮肤病所起的丘疹不破溃,也不化脓。丘疹主要引起强烈的奇痒症状,所以牛在早期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不停地用身体蹭墙,摩擦患处,丘疹会因此破溃,并且因为长期摩擦,还会伴有脱毛的情况。这与牛皮肤性结节病的症状有很大差别。

5.3 实验室诊断

牛皮肤性结节病的致病原是一种痘病毒,所以可以采用实验室诊断检测。这种痘病毒与牛痘病毒非常相似,二者基因同源能够达到95%,因此在实际检测时,可以选择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对LSDV的基因进行准确的诊断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温度条件为65 ℃,且需要保持恒温,对检测样本的基因进行扩增及电泳条带分析。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快速完成该疾病的检测与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6 治疗措施

牛皮肤性结节病治疗以预防感染、缓解症状为主,针对牛皮肤表面的一些破溃的结节,为了防止造成严重感染,增加牛的死亡率,可以先进行皮肤伤口的治疗。针对结节破溃伤口区域,可以用消毒的手术刀将破溃的皮肤烂肉清除掉,然后用2%的过氧化氢清除伤口残留的肉屑、痂皮等,同时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为了彻底清除烂肉碎屑,露出新鲜的伤口组织,还可以采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破溃的伤口深处进行清洗,消除伤口内部的细菌、病毒等。最后,在露出的皮肤伤口表面撒一层磺胺结晶消炎粉,再将碘甘油涂抹于溃疡面,可以有效预防溃疡面造成严重的感染,并加快溃疡面的愈合。

在用药方面,上午治疗可以选择混感血清药物,用药方法为肌肉注射,用药量为0.1 mL/kg体重,同时搭配“牛羊结节康”进行注射治疗,用药量为0.1 mL/kg体重。下午可以每千克体重采用黄芪多糖0.1 mL+氟尼辛葡甲胺肌肉注射液0.1 mL+林可霉素0.1 mL进行治疗,同时搭配口蹄疫结节病克星药物,每头牛用药50 g/d,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7 预防措施

7.1 做好牛舍卫生清洁工作

定期清扫牛舍粪便,粪便集中收集,做好堆肥工作,通过借助高温发酵,有效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卵以及病菌。日常做好牛舍消毒工作,牛舍外部地面可以洒生石灰进行消毒,牛舍内部可以采用1%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或者采用10%百毒杀按1∶200的比例进行喷洒消毒,喷洒时注意粪沟、墙壁缝隙不留死角。

7.2 加强蚊虫、寄生虫防治

蚊虫、寄生虫是牛皮肤性结节病的传播媒介,所以必须加强对蚊虫及寄生虫的防治。在夏季,可以在做好防火的条件下,通过熏艾驱赶蚊虫,还可以对牛进行药浴,消除牛体表的寄生虫。除此之外,可以采用贝尼尔(血虫净)进行体内驱虫,避免因为寄生虫导致的LSDV传播。

7.3 加强疫苗接种

每年3月所有牛只普免5头份山羊痘活疫苗,21~30 d加强1次;犊牛出生即可免疫5头份山羊痘疫苗,21~30 d加强1次,提升免疫效果。

8 结语

在牛养殖过程中,牛皮肤性结节病较为常见,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且会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应加强对牛皮肤性结节病的防治,了解该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析该疾病的症状表现,做好病理剖检,最后采取合理的方法准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牛皮肤性结节病的死亡率,推动牛养殖产业实现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结节病牛舍病牛
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