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5-11 20:51原小强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天水市冷水水产品

原小强

(天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天水 741000)

天水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地跨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天水市渔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年来,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渔业的方针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生态、休闲渔业,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据统计,天水市水产品产量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本文深入调查了天水市渔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天水市渔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渔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2年底,天水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6.67 hm2,其中池塘86.67 hm2(冷水鱼流水养殖池9 hm2)、水库塘坝80 hm2。全市现有水产养殖企业84家,其中冷水鱼养殖企业28家,常温鱼养殖企业(场)56家,水产品产量达1 535 t(其中大宗鱼类养殖产量达865 t,鲑鳟、鲟鱼等冷水鱼类产量达670 t),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仅为0.51 kg,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全市渔业总产值(包括服务性收入)达到3 997万元,其中大宗鱼类产值650万元,鲑鳟、鲟鱼等冷水鱼类产值3 347万元。创建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8个、国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建成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水张家川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武山县秦岭细鳞鲑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据调查,天水市现存水生生物物种10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大鲵、秦岭细鳞鲑、山溪鲵、多鳞白甲鱼,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渭河裸重唇鱼等。全市有渔业技术推广、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机构7个,渔业工作人员150多人。

2 渔业发展成效

2.1 良种推广成效显著

搞好良种鱼苗调运工作是落实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渔业产业要素的基础。天水市渔业站每年从年初开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市场行情,调查分析养殖户苗种需求,坚持多年从武汉调运高背鲫、团头鲂、鲢鳙鱼、鲤鱼、草鱼等品种,试验引进云斑鮰、黄辣丁、匙吻鲟、胭脂鱼、鲑鳟鱼、杂交鲟、大闸蟹、小龙虾等名特优苗种,组织技术人员跟踪服务,积极开展苗种培育技术培训,确保苗种投放到位、饲养管理措施得当。通过试验示范,云斑鮰、匙吻鲟、台湾泥鳅、小龙虾、大闸蟹等南方品种在全市养殖试验成功,一些新引进品种的品质和口感优于南方养殖品种,推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2.2 冷水鱼养殖发展迅速

天水市挖掘冷水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武山县大南河、聂河、山丹河、榜沙河上游,麦积区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渭河支流,秦州区西汉水、白家河、藉河,张家川县马鹿河、樊河、后川河等冷水资源,是适宜养殖鲑鳟鱼等冷水鱼的良好水源。截至2022年,全市冷水鱼规模养鱼场(户)达到30余家,分布在龙台、滩歌、马力等15个乡镇。已形成武山、秦州、麦积、张家川等4个重要冷水鱼养殖片区,养殖品种有金鳟、虹鳟、鲟鱼、七彩鲑等多个品种。

2.3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稳步推进

一是在武山县、麦积区等地形成了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模式,鱼菜共生种养面积300 m2,年产空心菜4 500 kg;在秦州区、武山县推广稻—鱼、稻—蟹等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水稻产量达到3 000 kg/hm2,鱼、蟹产量达到1 500 kg/hm2。二是加强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及改造升级,分离池底排污渠道和排污管道,集中收集和处理残留饵料和粪便,实现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在全市建立5家池底污水处理示范渔场,示范推广面积达到9.33 hm2左右[1]。三是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在全市设置6个病害监测点,定期开展养殖病害监测。加强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知识宣传,与养殖户签订安全用药承诺书。四是推广新设备和配合饲料。加大颗粒配合饲料、渔业机械新设备推广力度。投入品使用上,开展不同饲料饲喂对比试验,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增加养殖收入。五是加强水产养殖新品种测试及示范推广,支持水产种业企业建设。依托本地鱼类驯化养殖场、水产良种场、部级示范场等,建立水产养殖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加强冷水鱼养殖、秦岭细鳞鲑驯养等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研究,提升养殖良种化水平。

2.4 休闲渔业发展势头良好

据统计,2022年底天水市休闲渔业面积达到110 hm2,占全市现有养殖面积的70%以上。从业人数达到454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经营主体资产总额达到1.3亿元,纯收入由原来养鱼9 000~12 000元/hm2增加到33 000~60 000元/hm2。休闲渔业的发展加快了全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 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渔业基础薄弱

天水市现有近66.67 hm2养殖池塘年久失修,淤积严重,且设施老化,池塘改造难度较大。鱼病防控技术欠缺,导致病害频发。经济养殖鱼苗除虹鳟、金鳟等少数品种本地能够供应外,大多数需从南方调运,种苗培育技术严重滞后。渔业推广人员结对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掌握不够。基层推广服务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水生动植物防疫体系、渔政管理体系薄弱,机构不健全。

3.2 高质量发展不足

天水市水资源丰富,宜渔面积高达2 000 hm2,但现有水域养殖面积仅133.33 hm2左右,渔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且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偏低,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另外,天水市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还不清晰、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发展程度仍不高。

3.3 组织化程度低

天水市水产养殖区域分布零散,以一家一户的养殖生产为主,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市场信息获取滞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特别是冷水鱼养殖户,销售难是其养殖难以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成立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不强,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一、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此外,大部分休闲渔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2]。

3.4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受限严重

发展渔业要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已成为稀缺资源,水资源也日益短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渔业的发展。此外,外部环境变化较大,很多传统养殖区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水污染防治法》等新法规进一步严格养殖尾水排放控制标准,使传统渔业发展进一步受限。

4 渔业发展对策

4.1 抢抓渔业发展机遇

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休闲渔业属于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优质安全的水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水产品消费逐渐摆脱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向全民消费、常年消费模式转变,为渔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3]。此外,长江禁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政策的实施给渔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可依托藉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优势,开展流域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加强禁渔执法,探索生态养殖,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区域和范围,进一步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推动渭河流域渔业高质量发展。

4.2 坚持规划引领,提高养殖标准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结构的不断调整,渔业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且市场竞争加剧,人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些都对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按照《渔业法》《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天水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5)》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

4.3 加大渔业新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加大对适宜品种、配合饲料、绿色养殖、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力度。因地制宜,走“专深”“小精”的渔业生产发展道路。开发适宜山区养殖的水产品种,不断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持续扩大金鳟、虹鳟、杂交鲟、大闸蟹、云斑鮰等主要品种的养殖规模[4]。科学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鲟鱼、鲑鳟鱼、云斑鮰等特色养殖。继续发展冷水渔业,充分开发利用适宜冷水鱼养殖的区域,在武山龙台,麦积东岔、党川、利桥,秦州娘娘坝,甘谷古坡,清水山门,张家川马鹿等乡镇,养好虹鳟、金鳟、鲟鱼等冷水鱼。

4.4 推动融合发展,实现效益递增

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条件,转变经营观念,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引导水产品加工从冷鲜、冷链等初加工向综合加工转变,使水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4]。强化品牌营销,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品牌,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鼓励养殖企业加工流通,提升从池塘到餐桌的流通服务质量,引导消费者从购买活鱼向购买加工产品转变。加快转变渔业生产方式,对传统渔场进行休闲型、服务型改造,加快建立集渔业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增加渔业收入。充分发挥秦岭山脉林缘区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群众发展鲑鳟、鲟鱼等特色渔业,开展休闲垂钓和农家乐餐饮服务,做到资源养护与生产发展互相促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4.5 强化安全监管,推进平安建设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明确其优质品牌身份,提高产品知名度。重点打击养殖中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禁用药物以及原料药和不执行休药期等违法行为[5]。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全年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抽检不少于30个样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认真实施池塘养殖病害监测及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在3县区6个养殖病害监测点常年开展池塘养殖病害测报工作。

4.6 加强水域监测,助力水环境保护

积极示范推广工厂化养殖、流水池塘养殖先进养殖方式,对现有养殖设施进行节水、减排改造升级,不断提高生态养殖水平。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因地制宜推广“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鱼菜共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升级[5]。每年组织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合理选择放流品种和区域。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加强对《渔业法》《长江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科普知识和保护常识的宣传[6]。切实保护好鱼类“三场一通道”和栖息地生存环境。逐步扩大渔业资源及水域环境监测范围,扎实做好重要渔业水域调查监测和评估。

4.7 保护种质资源,规范种业发展

积极申报“水产健康养殖”“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武山特色渔业区域发展”“张家川县秦岭细鳞鲑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等课题项目,列入省、市科技项目,争取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委、市政府对渔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水产养殖、初加工、流通全面提档升级。加强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根据生产和资源养护实际需要建立保护物种大鲵、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渭河裸重唇鱼、山溪鲵等水产原良种场,积极驯养繁殖和培育保护品种伴生物种拉氏鱥、马口鱼等土著鱼类,从而满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需要。完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管理,严肃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本地特有的水产种质资源,加强水产种苗引进检疫及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管理。

猜你喜欢
天水市冷水水产品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冷水泡面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