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派的内涵及其团体的统一主张探析

2023-05-12 20:32伟,胡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党团体民进党

林 伟,胡 时

(1.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州 510400;2.广东岭南干部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1]可见,台湾统派团体是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支柱力量,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台湾统派整体处于台湾政治生态的边缘,这导致有关台湾统派的研究为数不多。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以台湾统派团体本身为研究对象研究台湾统派的概念、存在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如吴陈舒的《台湾统派的概念演变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启示》、任冬梅《浅析台湾统派的现状及未来走向》①等文章。这些研究大多将台湾统派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对待,缺少对具体台湾统派团体的思想主张进行解剖。实际上,台湾统派政治力量松散、内部主张不一。因而这些研究只能从宏观上对台湾统派的概念予以把握,较难为整合台湾统派工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二是以台湾统派为切入点研究台湾热点问题。这类研究在台湾统派研究中占比较多,如郭艳的《从台湾“统派”现状看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问题》,陈斯俊的《从二十大报告看新时代的两岸、国际形势与统派使命》②等文章。它们主要以台湾统派为视角、紧跟时政热点来考察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这对本研究厘清台湾统派的时代价值有一定启发。但由于其聚焦点不在台湾统派,而是通过台湾统派团体作一现象描述以引出其真正研究对象,因而缺乏对台湾统派的具体分析。三是在围绕台湾选举制度这一论题对台湾统派团体予以研究,如李睿《台湾地方选举中的派系研究》[2]一文。这类研究对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素材,但数量极少且对统派的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聚焦台湾统派的内涵及其团体的统一主张,尤其是分析不同统派团体具体理念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为发展壮大台湾统派团体的难点及工作思路。

一、台湾统派的内涵辨析

“统派”这一概念在台湾社会讨论语境中出现较早,但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一般而言,在20 世纪70 年代,伴随着中国大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丧失中国“合法代表性”,“统派”这一概念已经出现在台湾政治环境的讨论中[3]。随着台湾“统独”议题的发酵,统派的概念形成,其范畴也在不断发展。

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统派团体在台湾社会进行公开活动,始于台湾蒋经国“执政”末期。随着台湾解严,两岸关系解冻,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台湾代表人物逐渐公开宣传统一主张。被誉为“台湾统派一面旗帜”的王晓波,在1991 年创办了《海峡评论》杂志。该杂志被视为台湾统派团体最早的宣传阵地。在《海峡评论》创刊后的第一期,他就在《寂寞之后--统派在台湾能做什么?》一文中探讨了台湾统派的现状和应该承担的使命。该文认为:“真正的统派是一个对‘长远’的统一大业尽一点微薄但有正面贡献的力量。统派起码有两个工作可以做,一个是基本立场的澄清,一个是对于台湾一元化的资讯系统(特别是有关大陆的部分)的突破”[4]。当时的台湾统派团体对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十分不满,认为国民党顽固坚持与大陆的“不完全交往”,是为了维持其政权不坠的“一己之私”。因此,以吕正惠为代表的台湾统派人士认为真正的统派团体不应包含国民党这一“假统一”团体,“真统派”必须反对国民党[5]。然而,当时的台湾统派并没有认识到国民党内部存在推动统一的真正力量。

事实上,当时国民党内部坚持“一个中国”的“正统力量”非常强大,且对根基未稳的李登辉构成了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李登辉方才制定《国家统一纲领》(以下简称“《国统纲领》”)来安抚党内人心。“《国统纲领》”虽有明确宣示 “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进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的积极因素存在,但是也为统一设置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验登陆大陆”等不切实际的统一前提。李登辉颇为得意的认为这份“纲领”能让中共“难进难退”[6]。由此可见,李登辉主导制定的《国统纲领》只是权宜之计,并非真正谈“统一”。随着李登辉“台独”行径的显露,引起了国民党内存在的坚持与大陆统一的力量的不满,更导致以国民党“少壮派”赵少康为首的党内人士出走另组新党。由此可见,李登辉执行的“台独”路线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这种“分裂”也表明国民党党内是存在统一力量,且力量不弱。与此同时,“台独”分子及其支持者一直将国民党看作是台湾统派的成员。例如,民进党一直将国民党内的代表人士以及离开国民党另组政党的人士(包括马英九、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等)都看作是统派阵营的力量;同时将有影响力的蓝营媒体(如《中国时报》、《联合报》)归为“统媒”。近年来,各类统派团体在台湾的选举中也大多支持国民党提名的参选人。由此可见,目前国民党仍然属于台湾岛内统派团体能够依靠的主要政治力量。国民党本身也属于台湾统派的范畴。在当前岛内“蓝绿两色”基本政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其它台湾统派团体也需要联合国民党共同对抗民进党当局。

从政治立场看,目前台湾统派的包含三类政治光谱的政治团体。第一类是“红统”,以李敖、郭冠英、林正杰等人为代表。他们的立场多为否定“台湾当局”目前的“中华民国”国号,支持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方案[7]。目前,台湾岛内代表的政党和团体有“中华统一促进党”、“中华爱国同心会”、“台湾人民共产党”等。

第二类为“联合派”,以连战先生为代表。他们主张台湾的未来必须跟大陆做一个连接,而且不排斥未来接受一个“联邦或邦联的中国”。[8]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施明德、张亚中、郝伯村、吕秀莲等台湾政治人物或学者。他们大多认为,一方面,两岸终归不能回避统一问题;另一方面,在不认同大陆统一模式下可提出新的统一模式来与大陆展开政治协商与对话。“联合派”大多愿意且已经提出了具体的两岸统一主张。比如,原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就联系郝柏村等人共同发表“大一中架构”也称之为处理“两岸问题五原则”方案,国民党内“深蓝”代表张亚中所提的“两岸统合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类“蓝统”,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为主流,又称为“华统、右统”。他们在两蒋时期的立场是“反共”、反“台独”,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合法政府[9]。代表人物多为国民党资深将领、部分国民党党员及其支持者,例如郝柏村、周锡玮、冯淬帆、贺伯台等。目前“蓝统”是台湾统派中的主流。然而,随着“蓝统”人数出现大幅萎缩以及两岸实力对比急剧变化,“蓝统”在统一问题上发声不多。在对大陆的态度上,“蓝统”也大多不再坚持“反共立场”。但也有不少人转变为“隐性台独”[10]。

需要关注的是,台湾统派团体基于自身的需求在不同场合会体现不同统派光谱的立场。以新党为例,依其党纲,新党应被视为“蓝统”成员;但是按其2019 年党庆公布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新党已然成为“红统”的一员。而新党知名青年代表侯汉廷在2017年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不管怎么统,只要中国人团结、对台湾人好、对两岸同胞好,就好”[11]。这说明,他认为统一方案只是手段,只要能达到实现对两岸同胞都好的统一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统一方案。这又体现了联合派的观点。

综上所述,台湾统派的个人、政党和团体均主张两岸应该统一并致力于推动两岸统一;因此,通常认为,台湾统派指的是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追求两岸和平统一的个人、政党或团体[12]。以此论之,台湾统派团体包含了最广泛的团体,包括:以中华统一促进党、中国统一联盟、劳动党、台湾人民共产党、中国红色统一党等政党或社会团体为代表的“红统”,以新党部分成员和国民党党内部分“深蓝”成员为代表的“联合派”,以及以国民党、新党、亲民党为代表的“蓝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地意识到,台湾不同统派群体之间并无绝对界限,因而我们要在充分了解统派团体不同主张的基础上坚定支持每一个坚守民族大义的统派群体,引领他们支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并朝着这一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的两岸统一最佳方式而努力。

二、台湾统派的统一主张及其工作策略辨析

从统一主张看,统一联盟党、中华统一促进党、劳动党统一思想主张较为接近,倾向于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按照“一国两制”模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联盟党认为,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尊重两岸政经制度,促进国家统一”。中华统一促进党则希望“促成两岸在一国两制架构下的和平统一”。劳动党则主张“两岸和解、终结内战状态、消弭海峡战争危机,逐步走向统一”。近年来,新党也向“红统”转变,在坚持国家统一的立场上,率先响应大陆方面有关倡议,提出了新党的“‘一国两制’台湾模式”方案。由此可见,上述统派政党的统一主张,都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框架,其具体统一主张与大陆所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较为接近。

相比之下,作为“蓝统”的主要代表,国民党的统一主张更强调所谓的“中华民国”正统性地位。例如,国民党的领导人虽明确反对分裂,但同时也为统一预设了大陆实行所谓的“政治民主化”等多项前提,并对“一国两制”采取拒不接受的态度。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亲民党,他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同时,其政策纲领中也出现了维护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确保“中华民国”国际生存空间的字样。除此以外,统派政党的主要分歧还体现在“一个中国”的具体认同上,统一联盟党、新党在“一个中国”的认同上呈现出“模糊”状态。中华统一促进党则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亲民党则坚持“一个中国”指的是“中华民国”,并且通过所谓的“一中各表”来坚持“中华民国主体性”。

从工作策略看,上述统派政党则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国民党倾向“规范化”推进国家统一。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时间”较长,主导“台湾地方当局”制定了多项规范两岸往来的“制度性”文件,这些规范文件长期以来指导了国民党的统一工作策略并由此形成了国民党开展统一工作的路径依赖。比如《国家统一纲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等“规章制度”始终是国民党主张与大陆进行交流,推进统一的规范。国民党主席率团来大陆交流,均强调是按照“台湾当局”制定的“法律法规”来与大陆进行交流,以此捍卫国民党一贯坚持的所谓“中华民国”立场。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亲民党。在反对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行径上,国民党一般也以“法律”规定进行批判和对抗。比如,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时常引用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中“一国两区”的规定来批驳蔡英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的“台独”观点。

新党统一的工作策略特点表现在其灵活务实上。作为从国民党分离出来的政党,在其统一工作策略上,一方面沿袭了国民党的工作方法,在扩大两岸多层次交流,服务台商、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以及与大陆官方保持良好沟通上发挥独特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国民党统一策略的“保守”,新党善于根据两岸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统一主张。其成立之初坚持所谓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时任党主席郁慕明则被“调侃”为比“国民党”还“国民党”。但是随着两岸交流,尤其在其目睹了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进步后,新党领导人逐步抛弃自身偏见,认同大陆所提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当前,该党不仅拥有了完整的国家统一论述,而且也尽力维系自身作为岛内“统派先锋”的定位。

统一联盟党的工作策略则突出表现在 “学术性”上。统一联盟党的成员都是文化知识分子,其主要负责人均为经办报刊出身且大多有博士学位和担任大学教职的经历。其中,原党主席纪欣也曾担任东吴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并在台北出版了《“一国两制”在台湾》专著以系统介绍大陆“一国两制”方案酝酿出台和实践的过程。统一联盟党的党章也罕见地出现了“研究”字样,即:“研究和发展民族整合,实现国家统一的知识和理论”。

中华统一促进党的工作策略表现在其联系组织的“基层性、草根性”上。该党总裁张安乐并不否认党员有相当部分具有黑社会背景。这种“帮派”背景虽然给其活动的合法性带来一定的争议,但却能够使其深入台湾基层民众中开展工作,并在游行示威中较其它统派政党或团体更有战斗力。

劳动党的统一工作策略具体体现在对国民党以外的统派小团体的联系整合上。在诸如团结台湾统派团体合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促成台湾统派团体联合发表宣言敬告执政党等行动中,劳动党都从中斡旋,并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团结作用。

三、台湾统派发展面临的问题探析

当前台湾统派团体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台湾统派团体因力量分散而难以整合。作为最主要的统派政党,国民党因长期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倒退以及在选举期间对统派其它团体“始乱终弃”,而在统派团体阵营中缺乏公信力,难以发挥领头羊作用。与此同时,台湾各种统派团体虽然绝对人数少,但是团体数量较多,这导致台湾统派团体总体上理念庞杂,难以自发地进行有效整合。据本研究粗略统计,在党章中公开表达支持统一立场的政党组织就有23 个。在行动中支持统一立场的统派社会团体则难以精确统计。

二是受“台湾当局”打压严重。自2016 年上台以来,民进党为两岸重重设限,打压岛内统派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民进党当局把控下,台立法机构通过修改“国安五法”,制定所谓的“反渗透法”对台湾统派团体进行打压。在具体操作上,民进党当局滥用司法制造“绿色恐怖”、“寒蝉效应”。例如针对新党“干将”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等知名统派人士,台当局利用其掌握的“司法权力”,以“共谍案”不断起诉他们。导致这一官司纠缠王炳忠等人前后长达五年时间,使得他们无法正常往来两岸,开展工作。

三是缺乏人才储备与资金支持。在人才储备上,统派团体整体十分薄弱。目前台湾统派团体仍处于“创党一代”的奋斗阶段。然而,“创党一代”的年龄已经普遍偏大,体力和精力已难以应付台湾社会日益尖锐的政治斗争环境。尽管近年来各统派政党和社团组织都为吸引年轻人着力不少,但收效不容乐观。即使青年工作最出色的新党,也只是培育了在台湾政坛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党三杰”,无法与民进党培植的青年势力相提并论。在资金支持上,由于民进党当局设立“不当党产委员会”对国民党进行“清算”,国民党的运作经费一度捉襟见肘。筹款已经成为国民党主席的首要任务。其它台湾统派团体则由于长期影响不足,领取不了台湾当局的“政党补助金”,因而需要靠收取高额党费来维持其基本运营[13]。

四是与“独派”团体相比,统派团体整体能力不足。首先,台湾统派团体使用的宣传工具相对单一,多为传统的报刊。在新媒体如日中天,传统报刊杂志普遍式微的情况下,统派团体的发声空间变小,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14]。其次,台湾统派团体缺乏强有力的国家统一论述。例如,作为统派中坚力量的国民党因其长期的“不统不独不武”论述被社会各界人士戏称为岛内“小绿”。这反映了,与民进党“台独”强势论述比,国民党有关“统一”的论述十分无力。而其它统派团体虽然有各自的统一论述,但是由于他们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参选能力而只能在投票时选择国民党候选人,以致于他们所提出的统一主张的影响力被削弱。

四、推进台湾统派团体工作的思路建议

针对台湾统派团体发展面临的整体力量分散、“台湾当局”打压、缺乏人才储备、资金支持和能力不足的现状,本研究就推进台湾统派团体工作给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坚持做好台湾统派团体的整合工作。首先,与国民党深化沟通交流,通过持续地对话协商,使其能早日脱离不切实际的统一主张,与中国大陆相向而行,在探索国家统一道路上形成更为有力的统一论述。其次,支持劳动党继续为推进台湾统派团体整合而努力。最后在肯定台湾统派团体推进祖国统一做的贡献的基础上,也要步步为营,发挥大陆在台湾统派团体整合中的主导权,比如摸清台湾统派团体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秉持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把台湾统派政党中政治主张、价值取向接近的人优先实现跨党派的联合。

第二,持续与民进党当局对台湾统派打压的恶劣行径作斗争。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发声,揭露“台独”分裂势力打压台湾统派团体的别有用心,营造“反‘独’无罪,促统有功”的舆论氛围。[15]二是考虑特别立法,缩限民进党当局的“法治”操作空间。比如,制定专门法律加大对“台独”势力的惩戒力度,并将“台湾当局”打压台湾岛内统派团体作为判定‘台独’的重要罪证依据。三是积极打造海内外“一国两制”统一战线,积极为台湾统派团体发声,帮助其扩大国际影响,最大程度消解民进党的话语空间。

第三,不断帮助台湾统派团体中青年骨干队伍的成长壮大。一方面,我们要在与台湾统派政治团体联系的过程中发掘可资培养的青年骨干,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使其在组织中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培育拥护统一的台湾青年群体。在进一步扩大台湾青年学子来大陆学习、交流和就业的过程中,配套完善对台湾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体制机制,将一个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教育融入台湾青年在大陆的生活情景中,使其从生活和思想等层面不断认可大陆的发展成就,并将自己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做联结。

第四,持之以恒帮助台湾统派团体提升工作能力。首先,我们要持续呼吁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台湾统派团体承担更多的民族责任,鼓励他们更为积极的投身统一事业。其次,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交流互动平台向他们讲好如脱贫攻坚、科技攻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多维度多方面的“中国故事”,在这一互动交流中,启发台湾统派团体更好运用自身特色与岛内“分裂”势力做斗争。第三,我们要发挥主导,综合运动多种方法比如开展针对性学习培训等方式帮助台湾统派团体提升他们的宣传能力、论述能力。

当前,两岸关系虽受到“台独”逆流 冲击,但是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仍然是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大势。我们要在对台湾统派团体有效整合、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湾统派团体的打压以及有效帮助台湾统派团体成长壮大等方面做好工作,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让台湾问题早日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注释:

①参见:吴陈舒.台湾统派的概念演变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报,2017(1);任冬梅.浅析台湾统派的现状及未来走向[J].台湾研究.2018(1).

② 参见:郭艳.从台湾“统派”现状看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问题[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5);陈斯俊.从二十大报告看新时代的两岸、国际形势与统派使命.统一论坛2023(1).

猜你喜欢
新党团体民进党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日本民进党成立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