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05-12 20:32岳树梅王婉清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影响力

岳树梅,王婉清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重庆 4011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我国加强文化能力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1]则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文明所蕴有的历史脉络和丰富内涵,并且中华文明不是一味固步自封、推陈守旧的古老文明,而是富有创新活力、蓬勃生命力的文明,更应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滋养中国文明的内生吸引力,并且探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多重路径。

一、以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增强的重大意义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之所以如此重视国家文化自信自强,并将其放在战略目标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政策规定,是因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一方面,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自信,增强本国的文化凝聚力;另一方面,它在扬弃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发展,使得文化不断创新,更加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体现本国文化的蓬勃生命力。而在国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本国对外的国际形象的提高,并且使得本国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向外发散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纠正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立足于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硬实力的多元发展,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国家硬实力的提升为基础,又反作用于国家硬实力的提升。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程中,二者应当同样重视,不可偏废。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3]”。

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4]。所以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道路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使命也应运而生。

(二)世界期待中国声音,以中华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诋毁中国国家形象、歪曲中华文明的谣言屡见不鲜。这些论调扰乱人心,阻碍了中华文明对外的交流互鉴进程,妨碍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全球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无端指责,中国亟需扭转这种现状。这就愈发彰显出加强中华文明对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浪潮中,全球经济疲软,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在这一全球经济形势波谲云诡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强化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重要性的认识,由于世界更为期待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这对于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中国要尽力站在这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口,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地向外传递自身的文明观念和价值理念,提升中华文明的域外影响力。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亟需多维度展现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这本就对现阶段中华文明的传播力提出了挑战,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已经势在必行。

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事关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更为自信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地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寻求文化交流互鉴的多元路径,拓展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更好地推进中华文明“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华文明的能否进行有效传播和其是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因此,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在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上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持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实现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普及和深远影响。新时代要求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二)是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客观需要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当今世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异常激烈,是一场各国综合实力的博弈,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力量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亚非拉国家越来越重视自身国家力量的建设,注重更好地争取和保护国家利益,提出了对国际话语权的更多需求;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并不愿意减弱已获得话语权优势,在话语权争夺的博弈中不仅不会让步,反而是更加强势,谋取霸权的实现。旧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各方力量的综合作用和各种因素交加,使得这一过程愈加艰难,中国在这一环节中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必须谋求自身利益的更大化,在这一过程中争取国际话语权,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能够潜移默化的发挥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掌握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主动权的客观需要。

(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需得坚持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融通,在文明的传播交流中,实现各国人民的相互尊重和互相包容,在文化上达成更多理解和共识,才能够减少因为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矛盾与摩擦,才能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精神文化纽带的联系。文明的发展繁荣兴盛,就是通过与其他文明连续地传播和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来实现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全方位展示兼容并蓄、底蕴深刻的中华文化,以文化为载体,传道育人,弘扬中华文明所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标识的文化意蕴,倡导和展现多样化的文明,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华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而美好的理想不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吗?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也正是对中华文明世界观价值观的合理继承。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5]”。文化的交流发展是巩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在文化层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责任所在。

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策略

(一)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自身吸引力

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内在力量和底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事半功倍。而坚实的文化自信的来源就在中华文明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荡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丰满内核和发展谱系中。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标识,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和“本”加以继承和发扬[6]。在我党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激荡向上的革命文化,激活了中华文明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针,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方向。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及其丰富,还需要我们极尽探索和研究,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力,正是由于中华文明自身的优越性,才使得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而只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才能拥有更加强大的文明吸引力和文化魅力,激发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兴趣和期待,扩大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的意图和愿望,凝聚更多的中华文明海外受众群体,以此反推中国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

(二)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文化生产和输出大国的新格局

虽然中华文明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满内核,但是仅仅拥有这些瑰丽而宝贵的文化财产是不足以使得中华文明在国际上拥有与其地位相称的文明影响力的。我国目前的文化生产和输出领域青黄不接,发展后劲不足。一言以蔽之,我国在文化生产和输出中的文化载体,文化内容,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缺陷,其中文化载体和文化内容的生产不足阻碍了我国文化输出能力的发展。文化输出最重要的载体还是影视、图书、音乐等文艺传媒这一类文化附加值高的产品,而不是通过工艺品、加工品等形式,通过前一类影视文艺载体的方式传播文化观念和内涵是各国人民更为喜闻乐见的方式,因此这种载体下的文化价值输出的效率自然就高得多。我国文化产品的文化内容供给偏单一化且数量不足,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产品的供给迅速增长,有效改善了我国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从量变到质变,各类网路文化产品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质量也在不断升高。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文化的产业发展亟待改革创新,中国文化产业亟待提升突破能力,突破点就落在文化创新和文化价值观的阐释能力上[7],所以必须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积极有为,加快构筑我国文化生产大国和输出大国的新格局。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向世界传播更多的我国优秀的文化作品,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辟新路径[8]。

(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文明的影响力与文明的传播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处于目前的信息时代,不能再秉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传播文化,而是必须要重视传播领域这一文化输出高地,文化的传播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所以要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注重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渐渐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瞩目,我国需要向国际社会传达真实的中国形象和文明面貌,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自评”及国外公众“他评”的综合认定情况[9]。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壮举,也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尽管如此,由于西方媒体长期以来有失偏颇的舆论报道,我们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始终面临着被曲解、被恶意抹黑等严重危害中国国际形象问题,使得国外民众在被歪曲的报道中对于中国的了解十分片面并且抱有负面情绪。由于东西方社会存在的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争,不能寄希望于西方能够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公允地报道中国的现实情况,目前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是主动地“自塑”,而是被动性地“他塑”,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传播能力的支撑,我们亟需打破目前全球传播失衡的局面,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中国在被恶意中伤、诋毁的同时,我们的声音太“小”,以至于被其他声音所淹没,为了改变这种长期以来力不从心的状况,解开“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之谜”,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希望传出真实的中国声音,将信息流通的“逆差”缩小甚至消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达真实的中国情况,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四、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路径

(一)坚定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立场是我们对待不同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文化对话时的立足点。中华文化立场是中华文明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的前提和基础。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彰显着文化自信,牢牢掌握历史和文化主动权,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10]。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对于传播中华文化,我们缺乏文化自信自强的观念支撑,这也是中华文明传播乏力与影响力不足的主观因素之一。行远自迩,我们必须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站在正确的文化立场上,是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11]”。讲中国故事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在坚持文化自信与中国主体性立场的基础之上,对外文化传播应转变话语模式,多种角度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12]。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多维度打造中华文明的表达体系。

我们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文明的信心和底气,将其转化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强大信心,积累充裕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题材,笃行不怠,让各国人民在聆听隽永的中国故事中建立起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13]。坚持守正创新,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接受中国[14]。

(二)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拓展文化交流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更深层次地看,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15]。长期以来,国际传播话语表达更偏向政治化、宣传化、单向化,这样的宣传话语不利于拉近中国与外国民众的传播距离,难以实现中华文明的深度传播[16]。话语体系蕴藏着思想体系,要加强话语内容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提供有力学理支撑。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同样不可分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很多概念都是西方“舶来品”,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既无法解释复杂的中国现象,更无法指导伟大的中国实践[17],如果只是照搬照抄别国的文化,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图腾,相当于沙上建塔,只会陷入邯郸学步、丰墙峭址的困境,唯有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源泉中汲取营养,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履践致远,才能赢得国际的认同、理解和尊重。

毋庸讳言,我国在目前国际舆论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于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争取国际话语权和构建中国大国国家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舆论环境的争锋,很大程度上就是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之争,正是因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性,愈发显示出建立我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紧迫性。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革新叙事体系,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传达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加强人们对中国观念、中国主张的兴趣、理解和认同,实现话语表达、叙事方式和传播效果的同步提升。

(三)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18]”。不同文明在相互交流、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让世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闪烁更为耀眼的火花,让世界文明拼图板块集合出更为绚烂的图案。这是文明发展的必要途径。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需要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多维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华文明就是在一贯对外文化交流中取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能量,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成为独一无二的连续文明。随着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步伐加快,各国文明的联系都更为紧密。中华文明要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让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出去”,让世界认识和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开辟一切可能的道路,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中取精用宏,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

五、结语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长期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在新的时代,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明也需要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中国贡献,引领人类文明正向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一个宏观的战略命题,对中华文明的研究和传播进路提出了新的要求,任重道远,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行而不辍,我们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传达中国的文明观念,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华文明。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影响力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