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随堂考+期末考”评价模式构建

2023-05-13 04:00于牧鑫张津铭陆国明
关键词:期末考体格检查随堂

于牧鑫,张津铭,陆国明,陈 慧,彭 溶,陈 军

(1. 嘉兴学院 医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2. 嘉兴市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嘉兴 314001;3. 嘉兴学院 经济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医学生体格检查和手术操作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1]临床诊断学实验课是一门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科,是集头颈、心脏、肺部、腹部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为一体的课程,是医学生由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考核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医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十分重要.[2]考试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通过考试评价可以获得学生学习过程、状态和成果等方面的信息,学生、教师及管理者可以根据考试结果反馈的信息改进教与学,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考试评价体系影响教学的全过程,合理、科学、有效的考试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均有促进作用.[3-4]一次性期末考试,无法激起学生平时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掌握的部分[5],不利于高水平临床医学生的培养.自2020 年起,嘉兴学院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依托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要求,建立技能考试评分标准,在本校临床诊断实验课实行“随堂考+ 期末考”分阶段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1 “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模式的构建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美国教育家米歇尔·斯克里芬在 1967 年提出的,1969 年本杰明·布鲁姆将其引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活动、测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情感、态度、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等方面的水平,然后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从而指导教学,形成更有效的教学过程.[6]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注意课前的内容预习,上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通过随堂考试反馈,及时发现本节课学习的漏洞和不足,提高教育者及学生的自查反思能力.[7]教师通过阶段性随堂考试反馈结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改变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使课堂教学及学习更有效率.笔者对临床诊断实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应用执业医师体格检查操作考的评分标准,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分阶段考试模式:“随堂考+期末考”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模式分5 个板块:

(1)制订体格检查操作评分标准.根据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以及执业医师考试体格检查评分点的基本要求,在教务处、临床医学部、诊断学教研室以及临床技能中心的支持下,制订体格检查操作评分标准.

(2)确定考试范围.临床诊断学实验课主要包括问诊、头颈检查、胸廓及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以及脊柱、四肢、神经系统六大项. 每项内容一次实验课(80 分钟),随堂章节考重点考察学生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3)实验前的知识储备. 学期初把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发给学生,学生学习完相应的理论课后,观看操作视频,使其在实际技能操作之前,明确操作步骤和要点.

(4)实验分组. 小班上课,8-10 人一大组,2 人一小组. 每次课程80 分钟. 教师利用25 分钟时间进行技能操作演示和重点操作讲解,然后学生进行15 分钟自由练习. 教师在剩下的40 分钟内,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操作随堂考核. 考核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旁听,也可以继续练习.

(5)评价的实施.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打分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演示正确的操作方式.

“随堂考+ 期末考”模式下,学生可以即时收到学习效果反馈,明确其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及遗漏之处. 这种考试模式,一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疏漏.

2 “随堂考试+ 期末考”学习评价体系教学实践

2021-2022 第一学期,对2019 级临床医学专业六个班级的57 名学生实施“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模式.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成绩,注意课堂效率,改进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及时纠正其不足.

2.1 “随堂考”评价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次“随堂考”的考试平均成绩为75.3±5.2,少于80 分的占75%,有6 名同学分数低于70 分.第二次“随堂考”的考试平均成绩为83.3±4.6,少于80 分的占20%.可能是第一次上课时,学生对随堂考概念模糊,课前预习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学习效果一般.第一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当场对学生的操作过程打分、点评和纠错指导,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紧张感,老师演示结束后,学生既刻自由练习.学生为下次课程中随堂考能够顺利完成操作,会课前预习,翻看视频,课上注意老师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所以,第二次随堂考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第三和第四次的随堂考成绩相对于第一次明显提高,但低于第二次,可能是由于第三和第四课为肺部以及腹部的体格检查,相比于第二次课的心脏检查,内容多且难,因此,即使课前预习,课上注意听讲,也无法取得好成绩.建议延长肺部和腹部体格检查上课时间至120 分钟,在每次课程中,给学生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练习.第五次考核的平均分最高,90 分以上的人比例也最高,可能是由于学生经历了前4 次随堂考模式,已经找好上课的节奏.

“随堂考”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增加知识的掌握程度.有19 名同学平时成绩在80 分以下,这些学生中有84% 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得到提升. 成绩提高至80 ~90 分区间的有9 名,成绩提高至90 分以上的有7 名. 有39 名学生平时成绩在80 ~90 区间,其中79% 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得到了提升,达到90 分以上.

“随堂考+ 期末考”模式相比于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形式,教学效果更明显. 随机选取了58 名仍然使用“一次性期末考”模式的学生,统计了他们的期末考成绩,与参加“随堂考+ 期末考”的学生的期末成绩做对比. 发现“随堂考+ 期末考”学生的期末成绩为90.6 ± 5.3,传统的模式学生的期末成绩为86.4 ± 5.2.80 ~90 分学生的比例在“一次性期末考”的模式中所占比例最高,90 分以上同学的比例在“随堂考+ 期末考”的模式中所占比例最高. 说明“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模式,在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中等及上等的学生中更有效果,更能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随堂考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后续随堂考成绩均比第一次高,说明学生都希望在随堂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避免了学生期末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也是采用“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模式的目的,以此督促学生平时加强技能操作的训练.

在“随堂考+ 期末考”评价模式的实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行完善的地方. 一是腹部查体内容比较多,80 分钟的课程时间短,应延长腹部查体格的课程到120 分钟. 二是现在嘉兴学院诊断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互相当模拟病人,医学生当模拟病人过于专业,操作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使用医学专用语进行对话,不利于对日后走向临床面对真正的患者.

猜你喜欢
期末考体格检查随堂
相机里
十二星座是如何应对期末考试的
期末考的区别
2022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功”随堂练
“压强”随堂练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