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 01:30郭鸿蔚
现代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课光芒特质

郭鸿蔚

我现在还经常想起很小的时候跟着她去文化宫上课的情景。我们会简单吃点晚饭,通常是四川小吃,有时候是打包,然后去教室。我会坐在最后一排,似懂非懂地听着老师教大写意。在讲授结束开始动笔的时候,她的同学大多都会来摸摸我的头。我能感受到学习绘画带给她的快乐——一种单纯的快乐,她也把这份艺术带来的快乐传递给了我。

当然,做艺术不能只凭这种快乐,还需要坚韧,不断学习、思考,让自己变得自信等必须有的特质。幸运的是,这些特质都是她的光芒,这些光芒也照耀着我。我相信这些光芒也会照耀着她的学生。过去她学习绘画,如今她教授绘画,但我始终看到她谦卑的一面,既是对他人谦卑,也是对艺术谦卑。我时常记得她说传统艺术的伟大,如何从中学习和吸取精华。我更时常记得她说,只有踏实沉稳,不骄不躁,才能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我总不想用太日常普通的言语去表达我和她之间的联系,因为我总企图把这种联系全部放在艺术中。我们站在不同角度,看见了艺术的不同模样,又能彼此默契地交流。这看起来比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母子对话要有营养得多。但事实却是,这远没有每次我从北京回到成都进家门的一句“回来啦”有温度,也没有我们呆在电视机前心照不宣的家常有质感,更没有在我坐进去机场的出租车前的拥抱有爱。艺术似乎只是这种感情的外化,平平无奇却又弥足珍贵——这不正是一种最高级的艺术吗?

所以,你可以把生活中的矛盾理解成艺术上的摩擦,把日常里的拌嘴理解成艺术上的争辩,我们得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即笃信又尊重,洋溢着不被观点冲昏头脑的包容。因为我们之间有着这样的共识,当然这个共识可能就来自于她对我的教育——有一种存在于我们之间的感情是不会被观点和立场所左右的。

我和一些艺术家朋友常常会谈起选择学艺术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此的态度。我总是很自豪地讲起关于她的一个故事。当我决定大学去学艺术时,他们无比的支持。也许因为源自他们对艺术的渴求,我的父母觉得一生从事这样的事情是美好的。但是我的高中学校并不愿意放我去艺考,因为我的文化课并不差,这会让他们损失一个上线名额。她到学校据理力争,她说,文化课考五百多,专业课考三百多,加起来快九百分了,你们其他学生考满了都到不了七百五,为什么不放?她的强势是这么的可爱,再官僚的教导主任也抵挡不住她的进攻,也只好放我自流了。我觉得,这应该是我艺术之路上最具决定性的时刻了。

我们当然也是朋友,这是现在比较主流且西化的亲子方式,但我们的关系远不止此。我们在传统和现代、西式和中式中找到一种近乎不可能的微妙平衡。我们既保留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又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我们敬畏自然,心怀慈悲,思想开放。在我们眼中,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并不是二元对立,世界是复杂、多边、分形、混沌的,这是超越人造的自然之美。

最后,母亲节到来,愿我为您带来更多的創作灵感,就像您带给我的一样多;愿您画出更多伟大的作品,就像您对我的爱一样多。

猜你喜欢
文化课光芒特质
光芒
光芒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那些追光的人,终将身披光芒
我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