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3-05-26 19:09蒋敏穆婷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杨朱列子愚公

蒋敏 穆婷慧

摘 要:统编版教材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例,探讨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促进教学的多元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言文 群文阅读 《愚公移山》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10

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凝聚着古人深邃的思考智慧,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38篇文言文。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附录的“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推荐的文言文22篇,在此基础上编者补充了16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笔者查看了《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真题汇编45套》,经统计,出现课外阅读的省市达到38套。具体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以“一篇课内,一篇课外”和“一篇课外阅读”为主,选入试卷的课外篇目难易程度相当,篇幅在250字左右,比較适合初三的学生阅读。试卷中对应的题型在于检测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课内文言文教学,又要关注与之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既要关注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又要将课内基础知识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相关内容,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是单篇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主要是“串讲法”,即教师介绍文本背景,讲解重点字词句,逐字逐句落实翻译,然后再探求文章的内涵。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统编版教材的统一使用,文言文教学也应该发生改变。

一、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新形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阅读与集体建构从而达成共识的教学活动。群文阅读是把一定数量的文章整合在一起,而“学习任务群”是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教学资源、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有机组合。在“整合”的大背景下,要达成“学习任务”,就要在课堂实施的设计过程中把“群文本”引入课堂教学,促成目标实现。作为教学策略,群文阅读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理念是一致的,之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具有借鉴价值。初中阶段教学最终是为高中教学服务,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探索也是极有意义的。

文言文也可以采用群文阅读来进行教学。教师将类似的课内、课外文言文篇章整合到一起让学生阅读,来提高学生对同类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视野。学生也可以自行查阅相关文章,总结和归纳多篇文言文的特点,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归纳概括能力,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感悟。

二、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寓言故事,在思想内容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从“单元导读”“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四方面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一)“单元导读”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提出: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单元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分别是《〈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均是分析与之有关的人物(孟子、愚公、周亚夫)性格,因而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合适并且可取的。

《孟子》二章的《富贵不能淫》一文中,针对景春面对公孙衍、张仪是否是大丈夫的发问,孟子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愚公移山》中,愚公和家人合力将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搬走;《周亚夫军细柳》中描述皇帝亲自慰劳士兵,去了三大营地,与其他两大营地将领相比,周亚夫如此“怠慢”,体现了三位人物怎样的品格与志趣呢?抛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孟子认为大丈夫不屈服于富贵荣华,不为贫贱而动摇,始终坚守本心。这是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更是对他内心品质的真实写照。《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力排众议”,决心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从家门口移走,这一举措不仅利在自己,更是为他人着想,由此可以看出他目光长远、善为他人着想、有团体意识等优秀的人物品质。周亚夫不因是皇帝亲临便谄媚奉承,而是严格按照军令行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等品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指向,这三者的优秀品质都是青少年应该学习效仿的。因此,将这三位人物的言行、事迹一同探讨既满足群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又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预习提示”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主题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般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部分组成。“助读系统”,顾名思义是教材编者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相关材料,而“预习提示”又是“助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群文阅读材料选择时,“预习提示”便成了教师可以参考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愚公移山》作为一篇寓言故事,它的体裁便是教学的一大切入点。“预习”中明确指出:《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回顾一下这两则短文,说说寓言故事的特点。因而笔者在教学开始时便在课件中呈现出这两篇文言文,让同学们思考:他们与《愚公移山》有什么共同之处?对此,同学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出答案——它们都是寓言。

紧接着抛出思考问题:寓言都有哪些特点呢?通过对比《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学生能轻易地回答出:它们都在告诉人们某个甚至是多个道理。由此,自然过渡到课堂的下一环节——“文本初探”,让同学们自主阅读,尝试得出《愚公移山》的寓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作出明确规定:“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因而学生自主阅读《愚公移山》,完全能达到理解其基本内容进而初步总结出寓意的水平。由此,便解决了本节课群文阅读的一个教学重点——明确并再次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1.篇幅短小,具有讽刺性和教育意义;2.旨在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深刻的道理;3.多以人物寓言和动物寓言为主。

(三)“思考探究”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关联

统编版教材选取的《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两篇文章都是寓言,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于寓言故事的哲学意蕴,很多教师并没有涉及。在教学中笔者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哲学意蕴上,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要求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1.从“忧”字来看《杞人忧天》的哲学意蕴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课后的“思考探究”第三题: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很明显,这个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部分。笔者在授课前,先布置学生查找相关材料以了解《列子》,然后思考两个问题:(1)杞人是无端地担忧天地崩坠吗?(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天人合一”观点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辅以教师点拨,学生就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寓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杞人是无端地担忧吗?该不该担忧呢?再根据补充的历史资料,如《左传·隐公四年》的相关语句,明确杞人的担忧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杞人的忧虑中传达出一种忧患意识。最后再指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明确《杞人忧天》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反映,也是这则寓言故事的哲学意蕴。

2.从“愚”字来看《愚公移山》的哲学意蕴

《愚公移山》课后的“思考探究”第三题: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愚公”和“智叟”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愚公”是不是真的“愚”呢?“智者”是不是真的“智”呢?作者在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吗?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得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观点,其中也包含了原始的辩证思想,即“大智若愚”“大愚若智”。课文最后的“帝感其诚”,出面派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其实帝“诚”并不是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而是天帝赞赏于愚公合乎于道、不惑于物的时空观。这回归了道家“合于道,顺于天”的理念,是列子借《愚公移山》所要表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也是这则寓言故事的哲学意蕴所在。

从以上对两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透过文本背后进行的哲学思考,不仅拓宽了对这两篇寓言的解读视角,也丰富了文本的意蕴。由此可见,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坚持联系和比较相结合的原则,从多视角来理解课文,挖掘出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而让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四)“课后拓展”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选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指出: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愚公移山》课后“积累拓展”第六题:《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很明显,编者已经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与《愚公移山》相关联的一系列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便以此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比较分析这几篇寓言的相关性,在最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理解。

学习写作手法不仅在文言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对于任何一种文体而言都非常必要。《愚公移山》单从题目便可知道这篇寓言的大意;显而易见,“愚公”必然是这则寓言的主人公,那么为了凸显愚公的人物形象,列子是怎么做的呢?《列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是否有运用同样的写作手法呢?接下来,笔者将阐述分析比较《列子》中的几篇寓言,从而体会并掌握“对比”这一写作手法对于凸显人物形象的方法。

1.《愚公移山》中的“对比”手法

除了愚公之外,愚公之妻、智叟、遗男、孀妻的出现对于推动故事发展也有着独特的作用。提到对比,很明显地出现了几组:愚公与智叟、愚公之妻与智叟、愚公与智叟的名字、遗男孀妻与智叟等对移山这件事的态度,此外还有山的高大与人类力量的薄弱、工具的简单、路途的遥远等。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手法,突出了愚公的形象——有远大理想,不畏艰难险阻,有坚韧毅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以及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从而突出了寓言的寓意。

2.《杨布打狗》中的“对比”手法

《杨布打狗》选自《列子·说符》,这篇简单短小的寓言中只出现了两个人物,杨朱和弟弟杨布,文中说道:“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面对“狗迎而吠”,杨朱和弟弟杨布的反应截然不同,杨布生气想打狗,杨朱却推己及人觉得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也是一样的反应,没必要怪狗不识人。这则寓言故事通过对比杨布与杨朱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突出了杨朱的“明事理”。

通过引导学生对《列子》中不同人物寓言对比手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对比手法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群文阅读要求立足某一文本或主题的同时,联系多文本或主题,做到自主整合与对比,从而有效训练辨识提取信息、比较整合内容、批判创新认知等阅读能力。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积累文言知识与归纳类文的方法,并掌握同一写作手法的作用。本文以《愚公移山》教学为案例,探讨文言文群文教学的选材,进一步探讨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初中文言文,为日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做到“初高中一体化”。

参考文献:

牛文明《群文阅读教学:学理探析与实施建议》,《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6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1+X’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FJJKZX21-227)

猜你喜欢
杨朱列子愚公
现代愚公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列子学射
杨朱之弟曰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列子》研究综述
《列子》文体的分类梳议
谁更应当“愚公”
NORTHERNMOST COUNTRY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