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通过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023-05-26 19:09马菊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传统文化

马菊梅

摘 要: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诗文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蕴含着无数的精神品质,是历史的记录。自古以来,古诗文凭借其深厚的底蕴让一代代祖国儿女备受熏陶。很多经典的古诗文都已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被代代传承,人们也应对这些文化有新的理解与认识。古诗文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其原因在于它有两种美感,一是韵律美感,二是形式美感。故而,完善古文教学,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初中语文教育有机结合,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一定意义,值得普及与推广。

关键词:古诗文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38

古诗文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们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学习古诗文的乐趣。本文将讨论当前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初中古诗文教学而言,人们广泛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关注重点。因此不少教师将一些知识点及考点作为教学重点,重视学生对单一汉字释义的掌握情况,其目标主要集中在应试。对于教师来讲,认为学生仅需从单一层次对古诗文汉字表面意思理解,使得很多初中生更加关注语文成绩,并未从深层次感受初中古诗文的艺术魅力。结合古诗文特点来看,它的语法存在一定难度,不容易理解,不少知识点仅依靠死记硬背来实现。同时,古人所创作的古诗文是一种精神财富的体现,是先人留下的珍贵宝藏。这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来讲,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部分古诗文传递的是一种思想,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初中生具备足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那么学生们也会对古诗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灵活运用。因而,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并对其加以创新,改变原有的单一记忆模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总的来讲,采用新的古诗文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还可以为古诗文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乐趣。为此,如果要将教学模式加以创新,那么就需要扩大教学范围,适当加入新奇元素,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探索兴趣。部分初中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应考,错误地认为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古诗文的用武之地,便逐渐对其失去兴趣,这也是初中古诗文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应用与普及固然重要,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加关键。倘若能让初中生对古诗文教学充满兴趣,那么传承传统文化将不是问题。反之,假如学生对古诗文教学兴趣不佳,仅将学习成绩作为关注重点,那么就会忽略古诗文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结合中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结合不到位

古诗文数量繁多,有着不同的思想与主题。基于此,初中教師很难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文教学的环节中;两者结合需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性,不仅要积极促进传统文化教学,还要努力实现古诗文教学工作目标。比如在教授《论语十则》时,整篇讲解固然重要,但其中的十个部分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及思想等,其中仅涉及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交友方式、学习方法等,并未明确指出传统文化。为此,在教授相关古诗文知识时,教师若仅是刻意引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容,则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因而无法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

古诗文有着较为明显的文化属性特征。对此,古诗文教学需同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相连,从而体现出其中蕴含的各式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其中较为经典的两句话当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在讲述此首古诗文的过程中即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酒文化、交友文化等。又如在教授《示儿》一文时,教师可从爱国情怀出发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古诗文教学期间,教师不可拘泥于固有的思想及内容,应将与之联系紧密的课外实例融入其中,进而向学生们展示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论语十则》,其内容反映的是先秦儒家思想,故应突出“儒家文人治学精神”,并将“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等故事穿插其中,将古诗文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通过此种融合式教学,可以加深初中生对《论语十则》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相对单一

结合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方面的应用情况来看,传承方式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我国积极推行古诗文教学改革,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但是教师固有的传统观念并未得到及时更新,仍习惯于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因为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存在,所以很多初中生逐渐成为彻彻底底的被动接受者。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仅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依托课堂教学来展开,但忽视了单一形式地进行古诗文教学,不关注文化内涵,也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特点,会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推广。

同时,教师也应认真分析新《课标》,抓住改革良机,从教育教学角度创新古诗文教学内容。比如,为提升古诗文课堂教学效果,可设置相应的互动内容,在向学生们讲述先秦诸子散文时,模仿先贤独有的教学方法,同学生共同探讨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结合古诗文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如在《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生们划分为“取生组”和“取义组”,让其以小组形式开展辩论活动。此时,教师需认真听取辩论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们深入挖掘儒家思想内涵,并将其同多家思想进行对比,如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墨子的“利他”思想、杨朱的“利己”思想等。总之,此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不同思想的认识,站在社会理想层面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审视。采用此种教学法不仅能够获得学生们的认可与支持,还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给学生,由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传承中华文化

1.积极推行诵读教学法

古诗文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们展示具有多音韵美的诗词句,以音频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可在认真朗读这些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文带来的美感。教师也可借助自身朗读特色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采用朗读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从古诗文意境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真谛。传统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是熟读古诗文,这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捷径之一。诵读期间,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以此加深自己的记忆。同时,学生可凭借情感化朗读方式与古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充分融入古诗文所构化的情景中,不由自主地感受传统民族文化。

2.合理应用吟唱教学法

历史上较为经典的古诗文逐渐成为传世佳作,其中很多都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唐后主李煜的经典作品《虞美人》等。这些古诗文作品的影响力较大,并带有现代音乐的气息和特点。很多学生对此种经典作品充满了兴趣,教师可同学生共同吟唱这些经典之作。

(二)创新教学模式,弘扬传统文化

1.科学解读情景

中国古诗文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而,初中生在朗读古诗文期间,可将体现诗歌内容的相关画面结合自身观点及见解展现出来。不少学生美术功底良好,会对此种情景教学方式表示认可。由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从其爱好方面完善古诗文教学,鼓励这些学生认真体会诗歌中柔美意境,同时通过绘画形式展示自己对古诗文的见解,由此获得多幅作品。足见,科学解读情景,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内容,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又能以此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绵长,其展现的是无数精美历史画面与实践经验总结。而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魅力不减,依然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在这些古诗文中,不少诗句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遐想与深思,但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与理解诗歌的主旨与精髓。因此,教师就要将情景解读作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从历史典故中了解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也可借助趣味性教学提高解读水平,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的创造年代及背景,让学生们从深层次理解古诗文的内涵,鼓励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古诗文,为学生文化底蕴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体现的不仅是苏东坡建功立业的迫切心境,还体现了作者试图驰骋战场的英雄气概。对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应将苏东坡的生平介绍给学生们,并对其创作背景进行认真解析。同时,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这首词共同分析,并由教师讲述文中的典故。比如,“亲射虎,看孙郎”是作者与孙权的比较,表现即便自己步入四十岁,依然满腔热血,凌云壮志不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则讲述的是一则典故,其中蕴含的情感是“自己如果可以同冯唐一般,深得朝廷重用,那么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教师可借助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们解读其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期盼建功立业,渴望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在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们讲述相关历史事件,鼓励学生也能像苏东坡一样保家卫国,意气风发。概括来讲,此种形式的教学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日后的古诗文教学工作效果的提升。

2.合理融入节日民俗文化

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传统节日为依托。故教师应抓住机遇,组织多种形式的节日文化教学活动,让初中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情,充满兴趣。同时,语文教师可依据节日类型组织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让训练更具针对性,陶冶性情更具方向性,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人生哲理。采用节日民俗文化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写作材料,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从初中古诗文中可以看出,其中含有大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联想到我国是多民族的集合体,不同民族在民俗、礼仪方面的特点不同。借助节日民俗文化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精髓的掌握,而且能够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效果。

例如,语文教师可围绕中秋节组织相应的诗词大赛活动,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中秋节主题的古诗文,同时讲述此古诗文中所反映的礼仪及风俗,所展现的古人庆祝节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对古诗文的写作背景、节日文化等进行分析。以此教学模式为基础,全面认识古人的节日及民俗方面的文化内容。

(三)优化教学过程,传承传统文化

在优化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期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查阅关于古诗文学习的资料,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对诗词创作背景有深层次认识,扩大自身的文化视野。在我国有句古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在日常古诗文教学期间,学生的理解是重点,因而对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鼓励他们大量涉猎课外优秀作品,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百家講坛”活动,将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化,让学生们在此模式下关注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这一大片广阔森林进行探索,让他们有一种“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感觉。教师应从多个层面鼓励学生学习古诗文,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从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们更好地体味古诗文中汉字的内涵,积极主动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厚实的文化底蕴,由此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是文明的象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教师可以在古诗文教学中,重视爱国情怀文章的融入,借助古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们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如岳飞抗金、文天祥拒绝降元、苏武牧羊等,借助这些经典的古诗文来展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此种类型的古诗文所体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国情怀的表达,二是民族精神的展示。故优化古诗文教学过程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古诗文教学较为关键,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其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从不同方向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文以完善古诗文教学为目标,探究了传统文化如何推动初中古诗文教学。希望本文可以丰富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理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阙满莲《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探析》,《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5期。

[2] 陈榕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古诗文教学成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析》,《课外语文》2020年第1期。

[3] 杨炎《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新作文(教研)》2021年第4期。

[4] 何意萍《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体验语言魅力——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分析》,《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2期。

[5] 靳宝存《传统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真情》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古诗文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